《满江红·万恨千愁》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4 22:56:49

《满江红·万恨千愁》赏析

《满江红·万恨千愁》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抵死难拼弃。”——“不懂得有些事儿,为什么这样至死难以割舍。”柳永也许没想到,他这似乎不经意的一问,竟然引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不停发问。

古代,最著名的发问便是元好问因大雁殉情一事引起的感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词《摸鱼儿(问世间)》)。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双方可以生死与共,这是古人信奉的“至情”。

当代,人心不古,反而越问越糊涂了。“爱有几分能说清楚,还有几分是糊里又糊涂”, “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 (当代电视剧《过把瘾》主题歌)。

未来,试问:还有“至情”吗?不知有多少万恨千愁,将少年的内心牵挂。在孤寂的客舍,酒醒后,零乱不全的梦中断了,漫漫长夜没有滋味。可惜枕边曾经多少的柔情蜜意,到如今我俩总是有始无终,得到的只是独自一个人夜不能寐,憔悴不堪。

伤感与日俱增,有何办法。只能白白地这样,厌厌成病躯。每当无人的时候就忍不住相思,多少次孤独地流泪。不懂得有些事儿,为什么这样至死难以割舍。等到最后,我要长久不休地问问你看,何以如此?

拓展阅读

1、《》全文

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谈古论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又在发自肺腑的议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词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平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汉,即长、汉水。长、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著名的黄鹤楼在武昌黄鹄山岿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此二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葡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继续以彩笔为水染色。李白又有“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杜甫《登楼》诗云:“锦水春然来天地”。苏轼在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精妙,而且用“葡萄”、“雪浪”、“锦”、“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锦水,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既总束上片,又领起下片,由风景人物引发思归怀古之情。换头两句,劝友人休读三国左史乘《表传》。该书多记三国吴事迹,原书今已不传,散见于裴松之《三国志》注中。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触很深,话题正要转向三国人物。“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大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给荆州刺史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到夏太守黄祖手下,后被黄祖所杀,葬于汉阳西南沙洲上,因为祢衡曾撰《鹦鹉赋》,有声名,故后人称此洲为鹦鹉洲。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以萧索之景,寓惋惜之情,意在言外。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争底事”,即争何事,意谓书生何苦与此辈纠缠,以惹祸招灾。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虽能称雄一时,不也归于泯灭了吗!此句流露出苏轼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于风高浪急的*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李白当年游览黄鹤楼,读到崔颢著名的《黄鹤楼》诗,曾有搁笔之叹,后来他写了《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等诗,据说都是有意同崔颢竞胜比美的。苏轼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写出赶上《黄鹤楼》诗的名作。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词的上片,由汉西来、楼前深碧联想到岷峨雪浪、锦春色,引出思归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色连接着黄鹤楼和赤壁矶,从而自然地触发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就祢衡被害事发抒议论与感慨,最后又归到使君与黄鹤。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和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激情,在字里行间涌流。

2、《》全文

·遥望中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山如故,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翻译/译文

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的遮住视线,柳多的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注释

①黄鹤楼:在今武汉长大桥武昌蛇山黄鹤矶桥头。相传因仙人乘黄鹤仙游于此而得名。

②凤楼龙阁:指皇宫内雕饰华美的宫殿楼阁。

岁山:又称寿山艮岳。徽宗政和四年(1122)所建大型宫廷园林。

④蓬壶殿:岁山中的一座宫殿。蓬壶,传说中的蓬莱山的别称。

⑤膏锋锷:以血肉滋润箭,指士兵死于刀箭。

⑥请缨:即请战。

⑦河洛:黄河洛水。代指中原。

上片起首“遥望中原”三句,写作者登临黄鹤楼,心念中原大地,出现在眼前的是许多城廓在荒烟的遮绕下时隐时现。“荒烟”二字已暗寓“战乱”,经过战乱之后,田园荒芜,城市颓败,一片萧条,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想当年”以下四句,描写当年的繁华,龙阁凤楼、笙歌艳舞、朱环翠绕。接着“到而今”二句,又透露了对统治者深深的不,荒淫误国,致使边患日甚,金兵南下,百姓罹难。

下片直接抒怀。“兵安在”与“民安在”,重重谴责统治者给抗敌将士和广大百姓带来的灭顶之灾。前者丧身沙场,后者抛尸荒野,致使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山易主,田园荒芜。当然作者的目的是精忠报国,他腔的爱国热血还在血管中沸腾,对君王的忠心又使他始终对其抱有希望,所以无论是在前篇《》,或是在本篇中,他都期待着统治者的醒悟,能够重振雄威、精诚抗敌,自己也将请缨提旅、收复中原。大功告成后,再退居林下。

全篇视野广阔,情怀激越,表现了爱国名将的浩然胸襟。

3、《》全文

[宋]辛弃疾

家住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

①此闺中念远词。上片写暮春景象,春去人不归,有岁月如流、年华虚度之慨。下片即景抒情,写其孤寂惶惑、矛盾苦闷之心理状态。其缠绵悱恻、深细委婉处,直迫秦观。或谓此词比兴寄托:春意衰败喻时局,盼行人音讯,即盼北伐消息,怕莺燕,则忧谗畏讥。疑失之穿凿。

②清明、寒食:农历中的两个节气。清明在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寒食则在清明的前一天。③“花径”四句:写暮春景象。言风雨送春,花落尽,绿叶茂盛。狼藉:形容落花飘零散乱。欧阳修《采桑子》:“狼藉残,飞絮濛濛。”粉:指落花。清阴:指绿叶成荫。

④“算年年”两句:言刺桐落尽,春寒无力,天将转暖。刺桐花:一名海桐,早春开花。叶与梧桐相似而枝干带刺,故有此名。寒无力:言春寒渐渐减退。

⑤“庭院”四句:庭院一片寂静,空自怀远;心间相思深情,无人倾诉。

⑥“怕流莺”两句:既欲诉无人,更怕莺燕窥破心事。

⑦“尺素”两句:谓天涯海角,行人踪迹不定,欲写书信,不知寄向何处。尺素:尺把长的绢帛,指书信。《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彩云:行云,喻所思之人行踪不定。

⑧“漫教”两句:言田野一片荒芜,怕上层楼,纵目怀远。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处。”辛词意近之。漫:空。平芜:平坦的草地。

稼轩词素以豪放闻名,但也不乏有含蓄蕴藉近可于婉约的篇章。盖大作家,非只有一副笔墨,他们可据内容的不同、表达的需要,倚声填词,更迭变换,犹若绘事“六法”的所谓“随类傅彩”。按词谱,《》用仄韵,且多穿插三字短句,故其音调繁促起伏,宜于表达慷慨激昂的感情,豪放词人也乐于采用,岳武穆“怒发冲冠”一阕可作楷模标本。然而此前,贺方回已用此调填写了以“伤春曲”为题的词,抒发深婉纡曲之情,但是承其传统者,则是辛稼轩。

此词,抒写伤春别的“闲”,属于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家住南,又过了、清明寒食”,此句中,“南”二字为骨。此二字与题目联系起来,则可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南早春,风光绮丽,里莺啼,绿相映,水村山郭,风展酒旗,及至暮春三月,花开树生,草长莺飞。引发繁衍之外,“骨”的另一作用,乃显示其“力”,由“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可见。此句中“狼藉”二字为其骨。由此二字,读者仿佛感受到一股猛烈狂暴的力量。与之相比,孟浩然所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显得平易,李清照所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瘦”,只觉婉转,而此处“狼藉”二字富有的骨力清晰可见“粉暗随流水去,园株渐觉清阴密”,其骨在“暗随”与“渐觉”二处。此二处,“骨”又显示其劲韧之性,实作“筋”用。作者将“绿肥瘦”的景象,铺衍为十四字联语,去陈言,立新意,故特意在其转折连接之处,用心着力,角胜前贤。“暗随”,未察知也;“渐觉”,已然也。通过人的认识过程表示时序节令的推移,可谓独运匠心。“算年年”以下数语,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较,亦可使人联想倘能结合作者的处境、心绪而谓其隐含君子失意与小人得势之喻,似非无稽。就章法而论,此处隐含的比喻,则是由上阕写景转入下阕抒情的过渡,唯其含而能隐,故尤耐人寻味。

下阕,假托不能与所思美人相见而抒写内心的苦。“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极”四个短句,只为点出“闲”二字,闲,是宋词中最常见的字眼,而其含义亦最不确定,乃是一个“模糊性概念”。

词人往往将极其深重的感受,不易名状、难以言传的绪,笼统谓之闲。读者欲探究其具体含义,使其“模糊性”变得清晰,则必须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其他的有关资料进行考察,差不多就能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断。作者此词中所谓的闲,当是由于自己不为南宋朝廷重用,复国壮志无从施展,且受投降派的忌排挤,进而而产生的*失意。以此推衍而下,“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则痛奸侫之蜚语流言、落井下石之意。“尽素”、“绿云”一联,以美人为象征,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然而,信息不来,踪迹全无,希冀仅存一线,肠依然百结,而“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的结尾,也就顺理成章了“谩”字是语气副词,表义甚是灵活,此处与“浑”字近,犹言“简直”、“真个”。“平芜碧”,可与欧阳修的词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参看,意谓即便上得高楼,举目遥望,所见的恐怕已是川青草了。稼轩《摸鱼儿》有“天涯芳草无归路”之句,亦可参观,意谓归路已为平芜所阻断,最终不能与意中人相见了。

比兴寄托,乃风**之传统,宋人填词,也多是继承这种传统,该词就是如此。而词人命笔,每托其意于若即若离之间,致使作品带有“模糊性”的特点。此种模糊性,非但无损于诗歌的艺术性,有时且成为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确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寻味。此种貌似奇怪的现象,正是诗歌艺术的一大特点。就读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当适可而止;思之过深,求之过实,每字每句都不肯放过,则会认定处处皆有埋藏,又难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4、《》全文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注释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岳飞这首《》,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他指挥的军队,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立战功。敌人最怕他的军队,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岳飞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非常高兴,决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把岳飞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要障碍,又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岳飞被害时,才三十九岁。了解了这些情况,对这首词中充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上片写作者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歇的时候,他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放声长啸,“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八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写了三层意思:对金贵族掠夺者的深仇大;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何时才能消除(“臣子,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边。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据上面这句话。因为岳飞讲“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即渡过 ** 黄河向东北进军,不会向西北进军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不是岳飞的进军路线。因为对这句词的解释牵涉到这首词是不是岳飞写的问题,因而显得更为重要了。原来这是用典。《西清诗话》载姚嗣宗《崆峒山》诗:“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这两句诗是针对西夏讲的,所以用“贺兰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飞借用这个典故,借用他要打败西夏的壮志来表达他要打败金兵的豪情,所以这句词没有问题。“山缺”,指山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刻骨仇和报仇雪耻的决心。“壮志”,指年轻时的理想。“胡虏”是古代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侮辱性的称呼。“虏”,指俘虏。这里所谓的“胡虏”、“匈奴”,皆代指金贵族掠夺者。最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句说,等到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时候,就去报捷。“旧山河”,指沦陷区。“阙”,宫殿。”天阙”,指朝廷。我国古代进步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国的表现。在*社会里,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期,“忠于朝廷”与爱国常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岳飞在这首词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杀尽敌人、保卫祖国疆土的壮志,密切结合着的。

从艺术上看,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力。

点击查看更多《满江红·万恨千愁》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17613.html

热门阅读

  1. 积蓄力量随笔
  2. 《根鸟》读后感850字
  3. 钓鱼的启示读后感400字范文
  4. 下塘中学副校长述职报告范文
  5. 无语的呢喃诗歌
  6.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
  7. 关于雪的好句子精选
  8. 技法的解释及造句
  9. 对面走来的都是命里该有的的散文
  10. 唯美古风爱情诗句
  11. 红楼梦诗词精华
  12. 企业减负工作自查报告的范文
  13. 2016关于赵尚志的征文
  14. 拿来艺术美文
  15. 宽容的母鸡的寓言故事
  16. 2015文明开封我的中国梦作文2500字
  17. 历史《渐进的制度创新》教案
  18. 201年描写五四青年节的祝福语
  19.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范文
  20. 国防青春无悔演讲稿
  21. 幼儿园第二学期年度园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22. 201年4复活节微博祝福语
  23. 格林童话《穷人和富人》
  24. 幼儿园大班安全工作计划
  25. 橘子采摘活动策划方案书范文
  26. 安徒生童话故事第:雪人The Snow Man
  27. 带不走的妈妈的感人故事
  28. 参加教育考察心得体会
  29. 生日的祝福语
  30. 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31. 清明随笔作文
  32. 有关春天雨的诗句 古诗
  33. 松鼠小弟取糖果的睡前故事
  34. 客户公司乔迁花篮贺词
  35. 《风筝》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36. 睡前故事《机灵的小白兔》
  37. 蓝色妖姬诗歌欣赏
  38. 李白《望庐山瀑布》审美赏析
  39. 做家教的心得体会
  40. 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范文示例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5:01:40
本页面最近被 39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江西,TA在页面停留了 9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