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及评析

发布时间: 2025-07-14 00:33:42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及评析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为了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充分朗读,让他们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象,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理解语言与积累语言,充分感悟文章人文之美,山水之美,语言之美。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图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自始至终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引导学生边评边品。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导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在评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本文的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我以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导入课题,直接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优美意境,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武夷山的第一印象。

第二,自主探究。武夷山到底美在哪里?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画下来,并认真地读几遍。本课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句子学习,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自始至终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引导学生边评边品。这篇文章的作者把武夷山山峰的形态各异、美不胜收描写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更丰富地感受武夷山美的形象,我从网上找来了有关武夷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先有感性的认识,再不失时机的出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丰富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九曲溪水的文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溪水很清”和“溪水很静”。我采用了指名读、评读、齐读、想象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品味武夷山水“清、静”的特点。

第三,巧妙接读,整合全文。是写到武夷山游览观赏到的景色和游人的感受。我用师生接读的方式,让学生重新回味课文。将课文中对武夷山美、水美的段落整合到一起,让武夷山之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

最后我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结束语,提升“入诗入画”的感觉,让课文在诗歌的韵味中结束。

本节课是一篇写景的美文,语句生动,意境优美。引导学生体会出武夷山的奇、险、清、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结合生动的图象画面,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优美情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体味,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展现独特心理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重点段落,通过充分的阅读,反复体会,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美的环境激发美的心理感受。教师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画面、音乐、范读,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氛围,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之中,特别是画面与语句的有效融合,产生入诗入画的意境,使学生较好地体会到文章的美好意韵。

读的充分,品的细致是本节课的一个特色。范读、齐读、重点读、自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多样。读赏结合,读评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层层深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适时的点拨、进一步的发问,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化。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后,教师不是简单地评价读的效果,而是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训练学生将内心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再读一遍,这种基于阅读基础上的思考、表达、又回归阅读的循环往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评、互评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益于营造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具体不空泛,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能够关注个体,将扎实的训练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如在体会水静的时候,教师提出:你有何感受?一个学生回答不完整,其他学生要回答。老师说,让他自己回答。学生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下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教师的宽容信任,是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基础,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注,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通过对武夷山的自然景观的了解,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与人类生活方面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如果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写一句感想时能够有所体现,无疑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另外,对大王峰的理解,有的学生似乎与蜜蜂的蜂混淆了,教师应及时指出两个字的不同含义。

拓展阅读

1、四年级语文《桂林水》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辅助,了解桂林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之情。

2、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的语句;习把句子写具体

通过品读课文2、3两节的排比句,了解桂林水的特点。

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突破口:

运用多媒体创情境,拉近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 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水的画面。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1)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的心灵,的眼睛去感觉桂林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

三、感受漓江的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要求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住静、清、绿的特点)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1)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

(2)西湖的水真( ),( )。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

1、明确习要求:小组习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比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图片帮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给大家。

推荐读,齐读。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 :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水的深深*,写下了许多优的诗篇。

4、出示贺敬之的《桂林水歌》。

老师和同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桂林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水的图片,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总起 分述 总结

水---静、清、绿

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奇、秀、险

《桂林水》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材,因此,在过程中,我尽量渗透爱国思想,如:看了录像之后让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朗读训练时,也法激起生爱祖国河的情感。

环节的,重点围绕文本欣赏这个能力目标,因为培养生欣赏语言之的能力,既是语文的重点,有时语文的难点。前几个单元,重点是让生体会句中词语的'正确性,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本单元开始要让生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我把重点放在心上水的句子上。欣赏时我了几个坡度,先是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再让生议,说说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然后让生想,用自己的话吧水的特点说具体。最后,通过看媒体,体会比喻句的作用。这样一来,生对描写水的句子好在哪里有所感悟。欣赏描写的句子,采用把语言文字与画面结合起来,目的让生对桂林水的形态、色彩产生表象,从而让生体会句中雨题的作用,提高生欣赏句子的能力。

入境入情和谐统一

语文大纲要求培养生健康高尚的审观,要求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要培养生感受、鉴赏、创造的能力。

《桂林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的奇特、秀、险峻和漓江水的平静、清澈、碧绿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的真挚情感。这是一篇文质兼、写景抒情的好范文。如何挖掘文章中的,让生深刻地感爱呢?

一、境激趣,触发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课始,师精心导语,并适时配上绚多姿的画面,创情景:“同们,我们的祖国有连绵起伏的崇峻岭,波浪滚滚的辽阔大海,—望无际的良田沃野,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而我国南方有以清水秀的风景而闻名于世,尤其桂林水甲天下。那里青、水秀、洞奇、石异、园。”师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生沉醉其间,为桂林水的奇秀之所动、所感,油然产生的遐想,心驻神往,激发了他们习的欲望。

二、潜心品读,体验

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因此,师以的语言作为的品德的载体,深入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效果。在课堂中,师运用朗读的方式*生是激发生审情趣的—种重要手段。例如:在读“波澜壮阔”一词时,师向生展示一幅浩渺无边的大海图,引导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让他们*到大海喧闹的动态;在读“水平如镜”这词时,则要求生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让他们*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文中的排比句是重点朗读部分,师采用接力读法,形成—浪高—浪的感觉,特别透过包含感情的“真”字,领会了作者对桂林水的赞和热爱之情。而且,排比句有它的节奏,读起来又流畅,又有气势,这更衬托出桂林水的

儿童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兴趣的对象。课文语言的音韵,能引起生的兴趣,加上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更吸引生的注意力,使生感到审的愉悦。

三、抒情表达,深化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人们在欣赏各种的事物而产生感时。总是有赖于直观的形象,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内在的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在时,师以图像为主来展示形象,欣赏景。例,师在讲解中根据课文描述演示录像,如,有的形像一位老人伸展双臂,满脸笑容地欢迎八方游客;有的像大象贪婪地吮吸着清凉甘甜的江水;有的像一只高大的骆驼眺望远方;还有的像初生的新笋充满生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突出了桂林的特点,让生头脑中构成—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引人入情入景。完课文后,师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赞一赞眼前的桂林水,生激情高涨:“桂林水,人间仙境!”“桂林水是一颗灿烂的明珠。”“桂林水真是风光如画,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般。”……语言训练能使生深深感受到祖国河秀多姿,从而产生炽热的爱国之情。

2、四年级语文《桂林水》

提倡感悟的研读方式,让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们,这节*和大家一块去游览一座具有两千年的历史名城──桂林,去欣赏那里的,那里的水。

(播放课件)

2、师:同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3-4个)

的音乐,迷人的景,把生带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文的内容悄无声息地走进了生的心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师:同们说得很好!桂林水的确很,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桂林水的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后,谁能概括到说出桂林水的特点?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静、清、绿、奇、秀、险)

自主读书,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过渡语:

们概括得很准确,漓江之水静、清、绿,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述他的呢?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桂林之水”语句的品读

1、师配乐范读第二段。

2、师:同们听得真认真,你们想读这段吗?(生想)好的,不过读的时候有个要求,什么要求呢?听好啦,就是在读的时候,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读几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记住:先读、划,再交流,开始吧!

3、生习第二自然段。

4、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习作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5、生汇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为什么喜欢?根据生说的句子师出示课件。你从哪儿体会到静?你能读出静吗?再请读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要是我见到这么清的水,会情不自禁地捧些泼洒在脸上,一定很凉爽舒服,如果是你,还有哪些想法?谁能读出这种清?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怎么通过读表现出来?请竞争对手读。

6、师:接下来请女同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读一遍,男同要认真仔细地听女同朗读,边听边看课件。老师看是女同读得好,还是男同听得好。

过渡语: 听得真认真,读得真好!让老师陶醉在你们朗朗读书声中。刚才我们用读、划、议的方法,习了第二段,下面请你们用这种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课文第三段。

1、生自第三段。

2、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习做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3、交流汇报:

生:桂林的真奇啊……为什么喜欢?指导朗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读的时候应一个比一个比一个读得重。

生:桂林的真秀啊……桂林的真险啊。生每说一句老师要指导生朗读,读出的秀、险。可以点名读,也可两人竞赛朗读。

4、师: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好,那你觉得这段中哪些词用得很好!为什么?生回答。

5、师:小结:同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6、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课件,欣赏一下桂林的奇、秀、险。

师引说:桂林的真奇啊!这座像什么?这头大象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

(月亮)

桂林的真秀啊!像( )像( )桂林的真奇啊!( )

7、小结:

通过刚才的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过的习方法自第三段,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以读为本”是阅读的基本特征。者没有繁琐多余的内容分和串讲串问,着力于引导生进行感情朗读。让生在课件出示后,在优的音乐声中读课文,既锻炼了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深化。

五、拓展延伸

1、师: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水风光迷人的风景名城。课前同们通过看图书、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了许多有关桂林方面的资料,对桂林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没有同收集的内容是课文没有写到的,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桂林。请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4、桂林的风光真是太啦!难怪人们都说:桂林水甲天下。师板书。

5、法指导:

师:你们介绍得真全面。但是我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这么多景,那作者为什么不都一一介绍出来呢?

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目的,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要做到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生活是的源泉。本环节的生有选择性地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材料,既拓宽了视野,又加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言语表达 的能力。

六、感悟水组合

1、师:漓江的水不胜收,桂林的独具魅力。我决定带一台摄象机去把这景录下来,到底是拍摄呢?还是拍摄水呢?谁帮我出个主意。

2、师:失去桂林的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会失去一半的。其实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3、点名读最后一段,生议。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播放课件)

4、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在“拍还是拍水”的争论中,生自悟出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领会了“桂林水甲天下”的真正内涵。

七、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师:桂林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的文章来赞了桂林,你们想赞桂林吗?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水吧!

2、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课后反思】

语文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一种能力建构。

在本课中,视生是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习方式,均围绕语文的习目标──习言语来进行。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寓于读的语文思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在不断扩大的言语空间中自由驰骋。

3、的集邮册

一、情分

1.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四年级的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本课的历史、文化知识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师要循循善诱,让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2.在习本课之前已具备的习能力: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有独立习的习惯如:能划下读懂的词句,能简单地写自己的体会。有的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二、目标

1.通过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

3.引导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大胆想像。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5.通过习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激发生的爱国之情。

6.课外引导生收集有关资料,培养生的自能力。

三、难点

引导生查阅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人文资料,培养生的自能力,激发生的爱国情怀。

四、准备

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邮票

课前,指导生阅读《开卷有益》中的《邮票是怎样诞生的》,然后让生收集邮票。

(邮票,对部分生来说是陌生的事物。为了使生对邮票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景物、古迹,课前引导生查阅有关资料。)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们,你们有集邮的经历吗?谁愿意向同们展示一下你的集邮册,介绍一下你最得意的收藏?

生介绍课前积累的情况。

(在导入环节,师让生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激发生的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请同们自己读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运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认清字形。重点指导“徽”、“雕琢”的写法。

3.同桌检查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边听边思考:“我”搜集的.邮票在哪里?

(这个环节,先让生独立读书,扫清生字障碍;通过检查生字读音,指导难写生字;生相互检查读课文,生生互动,相互帮助,关注差异。通过问题,了解生的兴趣点,使生了解诗歌内容。)

(三)潜心品文,读诗歌

第一小节:

1.你喜欢这个集邮册吗?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组织交流。通过听、读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联系课文内容课前查阅资料的情况回答问题)

3.指导朗读。(鼓励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体验感悟)

第二、三小节:

1.集邮册里还有些什么邮票呢?自读课文第二、三小节。

2.生自己读课文。师**指导。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鼓励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4.(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插图)你能对照插图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吗?

5.读着这些句子你想到了什么?也可以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鼓励生表达自己的体会。生可以谈“集邮册、热爱祖国、景色神奇、历史悠久等”)

6.(课件出示:登庐,看瀑布飞腾;游黄,看云海扬波。)读一读这个句子,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很。能从文中再找出这样一一对应的句子吗?

7.指导朗读。

第四小节:

1.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小节。

2.自由朗读二、三、四小节,看一下这三小节的开头,你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说“我”的集邮册“”?(引导生回顾全文。)

(在这个环节中,师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引导生读文章想画面、诗票对照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激发其爱国之情。在生理解了内容体会其情感后,重点指导朗读。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等特点,因此时要培养生的想像能力、理解能力、赏能力。)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小作者认为“我”的集邮册是“”的,能体会出“”这个词所能表达出的感情吗?带着这种感情朗读全文。

2.朗读比赛。你最喜欢哪一小节就有感情地读一读。

3.你的收藏中有与小作者类似的邮票吗?你能给同们介绍一下吗?

(本环节引导生总结全文,升华情感。二、三小节对于祖国河、历史长河的描述并未说尽,可以让生继续收集有关资料。)

六、案例点

(一)为生创个性阅读的空间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师的分来代替生的阅读感受。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入手,引导生在境中,读中悟,情中感,在自主、合作、探究习中,成为习和阅读的主人。本节课,大部分时间留给生,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师鼓励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在生谈感受时,只要能遵循作者的思路即可。

(二)给生提供充分读书的时间

生的朗读贯穿始终。开课伊始,首先让生朗读,生在初读中感知了诗歌内容。再指导生理解诗意,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最后通过反复吟读,不仅使生感悟了语言,而且体会了诗歌的优

4、四年级语文《桂林水》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让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和水。分述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用峰峦雄伟的泰、红叶似火的香与桂林的对比;风景名胜泰、香的衬托突出桂林群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水:

绕水,水映,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生自己桂林的内容。

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水甲天下,桂林水很

4、桂林,水指的是漓江的水。哪里写出漓江的水,哪里又写到桂林?

三、精读课文,习水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习桂林。不过在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习方法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与香,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习结果。

五、整合水,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还是桂林的?

2、出示:

这样的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水甲天下之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其周围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青、水秀、洞奇、石的桂林水。

桂林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斗鸡、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漓江水: 静、清、绿

点击查看更多《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及评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13637.html

热门阅读

  1. 希望水窖“1+X”策划范本
  2. 26句饶雪漫经典爱情语录
  3. 相约大洋学堂 共享文艺盛宴的心情随笔
  4. 《正气歌》文天祥的诗
  5. 二年级儿童安全手抄报内容
  6. 初一第二单元语文的测试卷总结
  7. 中学生征文:珍惜资源爱我国土
  8. 《苦儿流浪记》中学生读后感850字
  9. 关于感恩母亲节的句子
  10. 《快乐读书屋六》教案
  11. 非常有理的句子
  12. 二年级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范文
  13. 《今天怎样管学生》读后感
  14. 曾经拥有的句子
  15.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
  16.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
  17. 多彩的暑假生活日记
  18. 夏天来了优美句子
  19. 有关流行的网络经典签名语句
  20. 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超龄现象的思考论文
  21. 地质钻探实习生报告范文
  22. 财务总监自我评价范文
  23. 简短的好晚辈生日祝福语
  24. 《马拉松》教学反思范文
  25.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阅读理解及答案
  26. 关于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故事
  27. 绝句全诗翻译及赏析
  28. 少年儿童故事
  29. 精选三字经故事10则
  30. 电厂职工年终工作总结
  3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案
  32. 流动人口计生的活动总结
  33. 卫生工作自查报告
  34. 周年庆贺词简短
  35. 新春拜年小学生作文
  36. 教师节给老师发的祝福短信息
  37. 那一刻的举动不同寻常散文
  38. 描写秋季菊花的诗句
  39. 午后阳光茶随笔
  40. 饥不择食杂文随笔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3:15:30
本页面最近被 11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陕西,TA在页面停留了 12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