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云山的随笔
五一前夕,游洛阳白云山。
为避开旅游高峰,单位遴选4月的26、27两日。不想,景区内外依然人头汹涌,乍一看,以为人们逃难。大概,躲过去的只是日子,躲不过的,是人相仿的那一点智慧用心。
山路像蛇,缠一道道岭向上盘旋,司机手脚麻利,眼见车子要向沟里俯冲,表示亲近自然,便那么一拧,一转,又稳当当的,蛇背上奔驰了。令人欢喜的是,此次,和坐车一向秤不离砣的晕车,居然不来叨扰。虽然身外拥挤吵闹,气息不畅,然而逃去了生理对心理的迫害,不能不说是意外收获。
半山腰,海拔1000多米的宾馆下榻。出来游山玩水,食宿不好讲究,有个落脚地儿凑合一宿也满足。而朴素如村姑的“山花宾馆”被导游言辞间以星级恭维,显得客人有身份来历,言过其实也不方便反驳。所以,既然星级,门当户对的,当然是,下榻。好在住处四周松柏长青,空气新鲜甘凉,弥漫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寂静,再房间里面窗明几亮,床铺也白净,心里倒是舒坦的。洗把脸,餐厅里先胡乱把山藤树根的野菜吃个饱。一桌上许多人,都各自约束,不允许对可怜的那一点荤腥频频下箸,只好一堆脑袋埋在桌上,闷不做声对野菜馒头使狠,不为口舌享受,只为消灭肚皮对运动的抵抗之情。
下午去的九龙瀑布。导游介绍,瀑布的水来自白河,白河发源于玉皇顶。天气晴热,太阳远远地燃烧,连边缘也模糊,融化在长天一片青色里。还是四月,却好像耳边听到七月的蝉鸣,勾勒出夏的轮廓。然而,泠翠蔽日,荫影重叠,是淳朴好客的山,把所有蘸满润目的绿色的华盖,向游人的感官款待;一路上还多有不知哪一片沉谧里冷不丁钻出来“哗啦啦”欢唱的溪流,对人倾吐凉沁沁的,薄朦朦的水雾,它们俏皮轻快的心。动的、静的,色彩、声音,再有纱一般轻飘飘的凉,落于眼中,落于耳中,落于肌肤,落于心底,无不使人心旷神怡。
曲曲折折,穿过一条长八百米的人工隧道,地势渐低,不多时,到了目的地。山路行人寥寥,不意瀑布这里人头攒动,仿佛奔泻直下的并非天上之水,而是飞溅的快乐,任随人们竞相拾取。年轻同事们早一声唿哨,抢上前去,潭边几块兀石上拈笑留影,证明到此一游,也把这一刻青春定格、装帧,以为纪念。我素来不喜热闹,接过几个急切而累赘的包,一边倚一方巉岩,自个也好静静地,听瀑观涛。
一壁料峭的石崖,或许在上面看,只是蓦然断了去路的浅缓漫流的水滩,平淡地延伸,平淡地终结;然而下方仰望,却好像银河前行,在崖边弯折,自九天直落。假如身处不同的方位角度,却把意念转换,看那遥远而真实的对面的景观,又怎能诠释无法参悟的慨叹,在心中刻得深沉?人生岂非也是如此,此岸设想彼岸,其实见的是真真的同一个自己,却要在相同里迷惘。
清流,仿佛一匹激扬泼溅的白练,滚滚翻翻,垂悬而下,又被山风碎为齑粉,纷纷扬扬的雪花般,错错落落,投入一泓碧潭。偶然注意到,瀑布后面宛如斧削的石壁上,点点丛丛,岩石的灰沉里竟透出清凌凌的绿来。此间距离,不可明见这几株小草是否根系泥土,料想即便有一些,也比不得扎根大地的依托。几颗种子,或由风,或由鸟儿,与这石壁结缘,无慰藉、无寄望、自相守,不离不弃,默默将淡凡的颜色洋溢在心里,向天空呼唤。
这是一幅小而生动的画。浅壑、低崖、环围的峰头,还有满眼满心的绿意,构成画的详静;而轰隆发聩的瀑布不停地拍击潭水,水花四溅,涌溢而出,形成蜿蜒奔腾远去的山涧,再有人们飘移的欢声笑语,又恰恰构成了画的灵动。我不渴望摄影撰文便好像能在时空中凿刻痕迹,因为人生既短,好似山雾晨风,来的轻,去的也轻。只不知我此时融为这画中一根浅淡而转瞬即逝的线条,会不会愉悦自然的心?
这次出游,时间上不宽裕,九龙瀑布之后,下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景点,最高峰:玉皇顶。次日一早,打点了肠胃,轻装简行而上。
景区经十几年开发,基础设施已然完善。山路自下而上,全镶了宽而薄的,打磨得平整光滑的条石,游人只需一径拾阶,便能直取顶峰。如此是方便,然而处处显人工斧凿的痕迹,未免失了山的原汁原味。中间有人提议另辟蹊径,走一段人不曾涉足的线路,也好领略自然的风光、自然的话语、自然的心意。初衷是好,但为安全着想,还是终于作罢。人们单纯美好的向往,和遵循现实条件及规则,常是不能两全的。
虽然此处非那锦官城外的丞相祠堂,杜甫笔下“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二句,依然可以用得。不过人们只顾调集一切耐心、坚忍,和路程、疲累*,如何能在心底留一小方天地,敛藏这一路连天也映碧的春色,还有山深闻鹧鸪,谷中碎了又合的宁静?人们匆匆忙忙向前赶,不知最终的目的地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却先失了一颗淡然闲逸的心,是否得不偿失,不好判断。
说踏青,已是晚了。那应是南来的风刚化开池里的薄冰,轻轻吹皱的时候;是听到春的呼唤,雨夜里的柳枝羞涩吐芽的时候;是年轻的人儿初褪冬衣,迫不及待把青春的热情和色彩绽放的时候。而现在,漫山遍野,翠华绿浓,金丝雀已开始为爱情欢歌了。好一片无际的绿!是初熟,因此显不出一丝一毫圆滑老练的油腻,俏生生的在眼里,仿佛含苞待放的少女肌肤透出的红润,那样清清纯纯的,让人瞧着可心。
走走停停,愿意在有水的地方歇歇脚。因为登山,体力化作汗水,流一分少一分,也化作热量,愈来愈浓,盘桓体内不去,使人窍内生烟。山中本多溪流,如今不逢雨季,只余堆堆乱石,青苔其上陈旧,惟涓涓细流的抚慰,还延续不死的奔腾。而正是这潺潺流水,起到散热清心的功用,俯身掬一捧净澈,敷在面上、颈间,毛孔壅塞难遣的闷热登时烟消云散,心中隐隐郁积的一些烦躁也不见踪影。若是怕那沁入骨子的凉意,便是蹲下来看一看翻卷跳跃的小浪花,听一听微波荡漾的淙淙轻唱,也是极悦耳悦心的享受。
玉皇阁,雕梁画栋,朱檐碧瓦,色泽鲜艳却有些土气。观门大开,几个山民身披道袍,见又一批游客上来,忙不迭招揽香火生意。与其说那道袍代表了信仰,还不如视为知时适宜的道具。惟有门匾上书“道辟乾坤”四字,引自《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之论,在此苍茫辽阔的天地群山际,点出浑然天成的奥妙。人们靠山吃山,营造热闹喧嚣的氛围无可厚非,不过,绝色风光之中未免添些人为的瑕疵,粗陋媚俗,但另一方面也更映衬了自然的浩渺、博大、纯净悠然。
再上一二百米,到达玉皇顶的时候,有同行的感慨,路上受这些苦累,耗许多时间,全是为这一刻的登顶。我想他这话的意思,一,是对眼前震撼心灵的一派浩瀚之景表示赞叹;二,意下说要达到目标,必要经历坎坷磨难。是啊,渴热与疲惫一道相随,还顾着脚下的路,有多少人不是为竟目的,忍耐苦楚呢?有多少人愿将闲情逸致寄于一种记载,数不尽的嶙峋山石、葱茏草木,和风声鸟语呢?过程是辛苦而久长的,驻顶是美好而短暂的,但过程中未必不能享受乐趣,而到达终点往往意味了即将结束和失去。我想,苦兮,甘之所倚;甘兮,苦之所伏,应该是说得通的。
矗立巅峰的感受毕竟是在沟壑里转圜不能相比拟的。上来时,脑海中也曾臆想过,薄衣引风,立于高天与山巅之间,散淡,寥落,飘忽孤独地冥想,何等诗意。可真的豁然开朗,启一扇门,使心灵走出笼罩的黑暗,走入青天白日里去,那一重重,一幕幕,层峦叠嶂,全涌进眼睛里,满满的,绿色的山峦似乎会溢出来。心中千思万绪纷沓交迭,一时鼓荡,一时空落,只把目光在尽头,竟分不清雾霭朦胧的群峰,哪一座近,哪一座远?山的层次,也是绿的层次。近前的青而浅,远处的深,薄发微蓝。一般的绿,在距离的眼中,被描述得殊为不同,看来,美的事物不单是紧紧守望着才能领略其动人之处的。
峰顶四周石柱林立,铁索横贯,索环密密麻麻结着好些许愿锁。看几个,诸如某某一游年月日,盼永结同心的,祝身体康健的,之之。久历烟雨,铁锁、上面的手迹,随同流逝的岁月一起,在永恒的蔑笑里锈蚀,斑驳。中间一方巨石,青年们兀自为澎湃的激情怂恿,爬上去留下影像,不料留下的也正是失去的,值得纪念的也正是凭以感伤的。这一番热闹,渲染那一般凄凉。山风凛冽,浮云悠闲,无由来鼻腔一些酸楚。
笑声,语声,在顶上方寸之地交汇。此时人们是无忧无虑的,昨日的烦恼,明天的担忧,都暂且抛到云外了,现在,心里无论如何是容不下除了欢乐以外的东西。三五成群的,性子相近的,独照,合影,集体留念;看看天空,对远山指指点点,时而彼此耳边窃窃私语,时而平地升腾起轰然大笑。人们好像一群巢里吵吵闹闹,而又对外面无垠的世界感到新奇的雏鸟,一面不禁脑袋伸出巢外四下里探视,一面还不忘相互间沟通讨论,小小地社交。
我自个取纸笔出来,记下一些东西。我隐约听到风,拂乱鬓发和衣衫同时,夹杂着什么。自然的话语。生活中嘈杂的声音已经过多,也难以静心,此情此景,是该想一想超然物外的事情。思绪不时被鼎沸人声打断。然而我却并未感觉厌烦憎恨。这里,天地间除了延绵不绝的山,绿野,和极远的山脚下星星点点的白色、黄色的,那么小的房子,别无他物。静到了极致。正是这最高峰上些微人声,把自然点缀得充满生机。人们是那样活泼泼的,不停地动,好像一片素白的画面上,一丝淡淡的娇艳。人们的行为可以说是调皮的,有生气的,我想,在自然心中。大自然看着他们,微笑着。而我微笑着,看着自然。
曲有终时。回身扶梯而下的瞬间,不由生出一种失落。这失落是熟悉而久违了的。从前看一些好的书或连续剧,使人心相系,结局尘埃落定的刹那,失落,在一直牵念的心上便是狠狠一记。很多物事,引人们寄望,总盼着有个结果、到达目的,然而偿了愿,遂意满足的同时,不想正是失去的开始。
无论如何,自然告诉我的,心听、笔记,总算是有收获的。心轻则脚健,到了山下泊车的地方,后面的老幼妇孺早不见了踪影。一路有意躲避喧闹不得,见旁边一片林子,悄无人语,心中欢喜,攀一株低矮的树杈,骑跨上去自在偷闲。
我不识得这树的学科种属。对于植物的知识,只是杨柳梧桐,都市街道中常见的树木。这一株不知如何称呼的树,当山花红紫、绿意盎然的时候,仿佛偏偏不愿自冬的梦中醒来,枝条光溜溜的,泛着懒,不愿把泠绿招展。反不如一边山坡上黄灿灿的一垄小花,倒是为这方土地添上些色彩。枝上几颗调皮活泼的小蓇葖,象挣开母亲怀抱的孩子,颠颠地跑出来,迫不及待地吐放,粉红的萼,嫩青的芽,毛茸茸的,向太阳张开瓣朵。这片缄默的林子、不知名的花儿,小蓇葖们,大概不曾使人在眼里、心里留下痕迹,可我看这一眼,它们由我而有了生命。
一只墨绿色的瓢虫,不知何时,贼兮兮落在胳膊上,爬得痒痒的。想伸指弹去,又放弃了念头,或许,臂间一片陌生的平原正开阔着它想象的视野,便如同我的心灵,天地间遨游。树后一股清澈的流水,叮叮咚咚淌过。忽然,瓢虫展开双翼,炫一下翅根下的一点红色,飞去了。
我很明白,短暂的游历,短暂的陶冶净化,在踏上归途的时候,已经永远留在身后的绵绵青山里了。但是我想,自然在我耳边的轻语,会永远镌刻于我心中。
拓展阅读
1、你可知哈巴河的云有多白随笔美文
是在哈巴河,我开始喜欢上云的。
云,天天都是那样干净,那样白。
睁开眼睛,云从头顶飘过,闭上眼睛,云从心底流过。
一朵一朵的云,像夜晚的星星一样,长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充满慈祥与宁静。我看云,云也会看我。看我走过小城的街角,还有四季。在哈巴河,可以看见许多的云。这个地方,盛产云,好像是云的发源地,或故乡。但更多的时候,这些云,更像个远行的游子,在哈巴河短暂停留后,便匆匆离开。
我天天都会看云。云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只顾低头走路。时而停顿呆望一下云,默不作声,就很美好。从我看云的地方,到云生活的地方,我不知道有多远,我一直在想,也一直没有答案。直到有一天,我走出哈巴河。抬头望云,突然发现云远了。我担心车辙会把云碾碎,大雨会把云淋湿。可在汽车启动的瞬间,我把云,连同坠落在云里的梦,都给背了回来。
一回到故乡,我就开始想哈巴河的云了。走路的时候,想;看书的时候,想;就连睡觉的时候,也会想。我恐怕是爱上哈巴河的云了。这种爱,有种初恋的味道,回味起来全是美好。
有一天,我跟同事说,哈巴河的云,真美。那种美,美得让人不可思议,让人质疑。同事说他多年前,读到一篇《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是个在西藏当兵的人写的,让我看看。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小文《哈巴河的云》。小文不成器,不过我还是想原原本本摘录其中的一段话,来证明我喜欢哈巴河的云,由来已久:
“城市上空沉默着的云,是有着极其多姿而丰富的世界。无论是我仔细端详过的云,还是在汽车、火车上一闪而过的云,哈巴河的云,属我见过最漂亮最令人心动的。”
读完《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后,我站在湘西的土地上,就看见千里之外,西藏那湛蓝湛蓝的天空,蓝得让心疼,蓝得让人生出涟漪。
于是我就想,如果这位作家哪天去了哈巴河。在哈巴河生活个把月或一年的话。我相信,从他头顶飘过的云,也会让他的笔触变得生动鲜活,柔软柔美。
云,天天白,月月白。日复一日的白,年复一年的白。
白得,像一朵朵绽放的棉花,握在手里就暖;又像孩子们吃的棉花糖,吃到嘴里就甜。我把这种白,称为无私。它以博大*怀,爱抚着哈巴河的一切,包括罪恶和可恶的灵魂。
我曾经坐在一块广袤的湿地上看云。远处的阿勒泰山,像个孩子,贪婪地把云,衔在嘴里。阿勒泰山顶的积雪,与云朵抱成一团,厮混在一起,把天地连接在一起了。那是我见过的、胆子最大的云了,它竟然私自离开天空,亲吻大地。那时,我踮起脚尖,准备伸手摘几片云带回家。我想了想,如此静美俊美的云,应属于更多的人。
面对这样的云,不只是我为之青睐。雄鹰喜欢,大雁喜欢,就连流浪狗时不时还会呆望着天空那片云。有一天,我走在额尔齐斯河畔,看见一群鱼儿,快乐地叼着一片云游来游去。我奇怪地打量,猜想它们是不是想叼着这片云,建一座水晶宫殿,让流浪狗、流浪猫,都搬进来住。少些寒冷与饥饿。
我看哈巴河的云,是有瘾的。就像居住在牧区的哈萨克族人,喝奶茶一样,一餐不食,心里发慌。这种瘾,是我对哈巴河的云,有了感情。在哈巴河,不光我对云有感情,生活在草地上的牛羊、骆驼、骏马,对云也有了感情。“茶余饭后”,它们在风里一动不动,静默地望着云。
在哈巴河,我拍的风景照,属白云最多。每逢我把拍好的相片发给老家的同学,在他们说出真美真漂亮之类的话语后,等待的,却是质疑。你那里的云,真有那么白吗?真的没有ps过吗?我跟他们说,话说千遍,不如一见。
一个曾在阿勒泰生活过的战友,他漂在北京。他跟我说,在北京我最想新疆的就两样,一样是新疆拉面,一样是白云。
我在哈巴河,到一个距离县城很远的山村,住过几日。那个山村没有电。一日,我躺在山村的一个坡上,双手托着后脑勺,看着流动的云。一个骑马的哈萨克族汉子,在我身旁坐了下来。我们俩躺在坡上,他问我看什么,我说看云。他跟我说,他也喜欢看云。他看云,是为了打发时间。在山村,静默得连时间滴答流逝的声音,都可以听见。他说他无聊时,就到这个山坡看看云。他又说,云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好像能看透我的心事。那时我看云,喜欢看云的样子,像狮子、祥龙等等。后来看云,我更侧重于云的净白与宁静,豁达与陶然。
有人问过我,喜欢哈巴河什么。我说哈巴河的一切我都很喜欢,但我更喜欢哈巴河的云。在哈巴河,我没有随便扔过一片垃圾,我不想亵渎那片云。如果云,有生命的话,我想白就应该是它的心脏。它的跳动,给蓝天活力,给人无限快乐。
我现在到一个城市。这个城市的书店是必看的,这个城市的云也是必看的。有些城市,天灰得快要把房顶压弯。有些城市,云特别稀薄,像秋后不忍零落的树叶。有些城市,云很厚,但就是少了哈巴河云的静美与雅致。
我看过许多地方的云,看来看去,还是哈巴河的云最好看。
后来,不管我是在熟悉的地方看云,还是在陌生的地方看云,在我看云的一瞬间,哈巴河的云,就会浮现在我眼前。哈巴河的云,像长在哈巴河畔的白桦树,静静地守护着哈巴河。而哈巴河的云,像我流动的血液,维系着我的生命。
2、秋游白云山作文
秋季,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随父母秋游白云山。
沿着石头铺成的台阶舍级而上,四周围满了红通通的枫叶,一阵风拂过,叶子们调皮地互相拍打,发出阵阵悦耳的“沙沙”声。还有的则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呼呼大睡。台阶上、土地上......到处都是这些小可爱们的身影,让你都不忍心踩上去。我抬起头放眼望去,才发现了它们的家族有多么浩大:满山红枫,犹如烈火般热情,燃烧在我的心窝里。
我对枫叶们依恋难舍,只得喜爱地摘下一片火红的记忆,一边回味,一边继续我的旅程。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来到了白云山山顶,这里除了大片的枫树林,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绿色植物。它们高大威武,直如云霄。一只只可爱的小鸟是大树的好伙伴,它们时而围着大树自由地飞翔:时而停在树枝上吱吱喳喳地哼着周杰伦的《七里香》。连虫子都听得入了迷,没有心思出来欺负大树。而大树一边听,还一边挥舞枝叶,跳起了维也纳华尔兹。场面十分美丽、和谐。
我和爸爸忍不住也和小鸟一起哼唱,一会儿便下了山。
下山途中,我们又经过了一个湖。湖水碧绿,微波粼粼,从上面隐约可以发现几条正在悠哉悠哉进行日光浴的小鱼儿。我扔下了一点儿碎面包,它们眼疾手快,立刻就把碎面包消灭得一干二净。此刻,在这水倒映着山,山拥抱着水的环境中,我觉得小鱼儿是最幸福快乐的。
3、秋游白云山作文
十月的广州,阳光灿烂,凉爽的秋风把我们送到了白云山。
虽然秋天来了,但周围的树木还是青翠茂盛,小草还是青绿的,让人感觉不到一点秋意,只是站在山下感觉到凉风习习,才让人感觉秋天已经来临。抬头看天,非常高,非常蓝,就像被水洗过一样。几朵淡淡的云飘在空中,山顶的树木,墨绿中带有几点黄、红的颜色。
沿着山间小路向上走,一阵秋风吹来,掉下几片落叶。两旁小草丛中,零散开着五颜六色的无名小花。各种蘑菇,有的在树旁,有的在草丛里,都得意地张着特别的伞。
很快我们来到了山顶公园,迎面看到一幅用菊花拼成的图画,菊花欣然怒放,有紫红的,有嫩*,有雪白的……五彩缤纷,中间写着“白云山欢迎您”。山顶广场上聚满了人群,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踢足球,有的跳绳,还有一群跳健身舞的,还有一些人围着石桌下棋、打牌。秋意融融的季节,人们似乎对运动异常热情起来,到处洋溢着秋天的快乐。
秋天的白云山真美呀,我爱秋天的白云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