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古诗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3 09:09:50

咏柳古诗赏析

咏柳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人: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打扮。

④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⑧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

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从整体上写柳树,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晶莹翠绿,突出了柳树的色彩美。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人将垂挂披拂的柳枝比喻为少女盛装垂挂的千万条精美的丝带,巧妙地写出了柳树的轻柔婀娜的盛装之美。

在第三句中,诗人以疑问的形式巧妙地写了柳叶儿。“不知细叶谁裁出”,从形态上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匀称的美。这一句同时又与第四句构成一种设问关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人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再加上一句形象化的比喻,将诗作由描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春风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大自然创造力的象征。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碧绿的柳叶,自然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这就为读者想象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拂堤杨柳醉春烟”那般万紫千红的烂漫春天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整体上看,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拓展阅读

1、精品 《黄鹤楼》题及答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1、你知道我国代最伟大的人是谁吗?

2、如果说唐代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当时任工部侍郎的著名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建设部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李白瑰丽的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仙。(板书:仙)

3、除了写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非常厉害。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板书:酒仙)

4、 喝酒写,无人能比。但李白还有一样本领,却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板书:侠客)

5、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仙、酒仙、侠客李白的作。

二、循序渐进,读懂题 ???1.读准

??(1)谁来读读题?

??(2)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 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指生读。

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指生读。 ???2. 个性读题

??(1)这首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知道黄鹤楼吗?(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 ☆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对,这是一首送别。)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盛夏时节,他和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 “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已再读一读题目。 (4)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3.感性读题

(1)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差不多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像《送友人》《别董大》《山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间恨晚,无话不谈,彼此不再寂寞。快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显然是那样难舍难分。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读题吗?指生读后齐读。 (3)对,我们这才算真正的“读懂题”。(板书:读懂题)读懂题是学好的第一步。

三、自主学习,读通句 1.自由读

学好的第二步是读通句,读通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来,自由的读一读这首。(板书:读通句) 2.指名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辞”平舌音,“唯”)

3、读出的节奏感 人读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

???4.还讲究押韵,这首的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什么?它们的韵母相同或相近,是这首的韵脚。我们在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更能读出的韵律美。谁来试试看? ?(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范读。

???5.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意 1.读通了,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学好的第三步就是理解意。(板书:理解意) 怎样读懂,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读懂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

???2.请大家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说每行句的意思。 3.四人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辞?何谓西辞?(简笔画:长江、黄鹤楼、扬州)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告诉了我们什么?下?(相当于题中的?为什么用“下”比如说咱们去北京说不说下北京?从“西”和“下”看得出来作者用词特别准确。)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乘船)到扬州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尽?什么消失了?孤帆指的是?消失在哪儿了?碧空? 孤零零的小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里。 “唯见长江天际流”唯?天际?唯见什么呢? 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5.指生连起来说意。

五、展开想象,体验

???1.学好,咱们不光要理解句,还得体验作者蕴含句字里行间的情感。(板书:体验情)读了这首,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2.惜别

???(1)故人。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人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成为了亲密的朋友。李白曾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意思就是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这么亲密的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们怎么舍得呢?读出不舍。

???(2)孤帆。长江自就是黄金水道,交通要塞,怎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作者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江帆点点,只见一船。)读。??孤还有什么意思?(孤独、寂寞。没有了好朋友的亲密相处,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独寂寞的。)读。读出孤独。

???(3)尽。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独立江楼,目送友人。朋友看不见了,他看着逐渐变小的船;船看不见了,他看着船上的帆;帆也看不见了,他仍不肯离去,孤独的站在那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边流去。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体现在这富有意的目送之中!读。

???3.感悟

?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李白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说啊!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最想说什么呢? ???4.升华

(师范读,生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长江天际流。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六、小结

离别是,离别是歌,离别总关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天学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下节课还将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还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的《易水送别》。大家不妨找来对比着读一读,感受感受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2、精品 《黄鹤楼》题及答案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

莽莽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河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3、精品 《黄鹤楼》题及答案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词;

去:离开。 空余:只剩下,仅剩下。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的江面。

2、【译文】见练习册上

3、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绿树掩映,郁郁葱葱,历历在目;

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一片盎然,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4、(1)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岳阳楼、滕王阁)

这三座楼于山西的鹳雀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

(2)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

(3)体会尾联蕴涵的人怎样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 B.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 C.的七八句写出了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因见此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

李白题在上头。”(× )

6、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

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1) 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字。

(2)全意境开阔,吊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 “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人萦回无尽、 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7:理解课文并填空。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吊思乡情怀的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本中描写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写景名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3)本表现游子悲苦思乡之情的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抒发了人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人的思乡之情。

10、中有两个“空”字,试是结合意进行

答: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明“昔人”已经离去。只剩下空 空的黄鹤楼和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 的事一种世事苍茫之感,以及漂泊异乡的惆怅之情。

11、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第三、第四联。

答:(1)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 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 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2)尾联情景水***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人无边乡愁 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12、中心思想:这首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你所见的壮丽景色,是一首吊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13、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在上头”来评价该,难道这首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该不仅写景独到,抒情也有特色,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14、内容解

(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传达出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章因此波澜起伏,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烟波于愁绪交织在一起,是这首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15、人写黄鹤楼的还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6、这首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答: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17、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首联和颔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点击查看更多咏柳古诗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2653.html

热门阅读

  1.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的教案
  2. 列那狐的童话故事:蒂贝尔的尾巴被截
  3. 即将毕业的唯美句子
  4. 2016年母亲节的贺卡祝福语
  5. 小学二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6. 乡镇卫生院服务承诺范文
  7. 比较流行的爱情经典语句
  8. 大学实践报告范例
  9.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承诺书范文
  10. 2016母亲节贺卡祝福语
  11. 《只念一点好》读后感范文
  12. 2016公司开门大吉祝福语
  13. 祖国辉煌六十年读后感范文
  14. 中国古代关于朋友的名言
  15. 关于迎接消防考核检查工作的自查报告范文
  16. 过春节的作文
  17. 离婚抚养权协议书
  18. 《记承天寺夜游》诗词赏析
  19.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
  20. 幼儿园托班学期计划范本
  21. 《圣萨瓦和魔鬼》的童话故事
  22. 疾首痛心的伤感句子
  23. 校园友情微电影剧本
  24. 关于古代唯美的优美诗词欣赏
  25. 企业委托书范文
  26. 爸爸的眼睛记叙文作文
  27. 学校安全教育日的活动总结范文
  28. 《她是一个废物》童话故事
  29. 薛健爱情诗歌
  30. 鲁迅读书的故事
  31. 联通公司渠道经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32. 关于新年搞笑祝福语精选
  33. 乖巧的我初一作文
  34. 2019年的春节对联大全
  35. 2016年护士节祝福语短信
  36. 个人教育教学改进的计划方案
  37. 《捉迷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8. 饲料业务员工作总结范文
  39. 有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40.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购销合同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06:41:18
本页面最近被 28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陕西,TA在页面停留了 6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