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凉思》诗词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22 11:20:28

李商隐《凉思》诗词鉴赏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韵译: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象春天般遥远,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着美梦,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这是写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真切,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如“客去”与“波平槛”,本来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叙述呢?细细推敲,大有道理。大凡人在热闹之中,是不会去注意夜晚池塘涨水这类细节的。只有当客人告退、孤身独坐时,才会突然发现:哟,怎么不知不觉间面前的水波已涨得这么高了!同样,鸣蝉与滴露也是生活里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静下来心绪无聊时,才会觉察到现象的变化。所以,这联写景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由闹至静后的特殊心境,为引起愁思作了铺垫。

第二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永怀,即长想。此节,此刻。移时,历时、经时。诗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栏柱之间,他凝神长想,思潮起伏。读者虽还不知道他想的什么,但已经*到那种愁思绵绵的悲凉情味。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兼春,即兼年,两年。南陵,今安徽繁昌县,唐时属宣州。寓,托。两句意思是: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滞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无告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吉凶,甚至猜疑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由于写作背景难以考定,诗中所叙情事不很了了。但我们知道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在朝只做过短短两任小官,其余时间都漂泊异乡,寄人幕下。这首诗大约写在又一次飘零途中,缅怀长安而不得归,寻找新的出路又没有结果,素抱难展,托身无地,只有归结于悲愁抑郁的情思。“凉思”一题,语意双关:既指“思”由“凉”生,也意味着思绪悲凉。按照这样的理解,“凉”和“思”又是通篇融贯为一体的。

此诗抒情采用直写胸臆的方式,不象作者一般诗作那样婉曲见意,但倾吐胸怀仍有宛转含蓄之处,并非一泻无余。语言风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饰,也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精工典丽的作风,正适合于表现那种凄冷萧瑟的情怀。大作家善于随物赋形,不受一种固定风格的拘限,于此可见一斑。

拓展阅读

1、《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全析四古

朝代:唐代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当时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整首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采“华艳”着称。这首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一般说来,近体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复的。可是在这首中,作者却好像刻意地重复着“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而巴山夜雨,也确实成为全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意象。这一意象在里出现两次,但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是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地”,唐代的另一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之地,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

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然而,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蒙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同样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如此温情脉脉,令人怀念。幸福也许就是这样,它需要对比、需要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吧?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忆苦甜”。而在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在人写下这样的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意的美丽。

有人考证,认为此是作者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时作。那时**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也有人认为此人寄给长安友人而非妻子。但入梓州,与其妻去世,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去世居先,义山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样的推测成立,那么这首《夜雨寄北》,实在是一首伤心之作。人在巴山夜雨中对幸福的遥望,如果终究没能在现实里落脚,那它又是以怎样的伤痛结束?这一切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知道,只是,当我们今天再读这首时,会不会感动于那样一种遥望?一边是天人永隔,一边还在浑然不知地深情遥望。在那音讯难通的时代,在那生离犹如死别的日子,他们的念比之现代的情侣,是不是更深挚,更真切?

人是否得到他遥望的幸福,我们不得而知,他也再无交代,但是,他的歌至少描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使在巴山夜雨那样的愁苦中,幸福,也是可以遥望的。

人简介】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人,祖籍河内(今**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因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和无题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歌过于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相关推荐】

2、为有古

【原文】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注释】

1、云屏:以云母饰制的屏风。

2、凤城:京城。

3、衾:被子。

4无端:没来由。金龟婿:佩带金龟(即*)的丈夫。《新唐书·车服志》:“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

【译文】

云母屏风后,锁着无限娇媚的人儿;京城寒冬已尽,我还害怕春宵难捱。

呵,为什么我嫁个佩戴金龟的夫婿?辜负了锦衾香帐,为早朝将侬撇开。

【白话译文】

云母屏风后面的美人格外娇,京城寒冬已过却怕短暂春宵。

无端地嫁了个做*的丈夫,不恋温暖香衾只想去上早朝。

【创作背景】

这首的创作时间难以精确考证,朱世英推测此大约写作于会昌六年(846年)至大中五年(851年)之间,即德裕罢相以后,人之妻王氏去世之前。这段时间个人和家庭的处境都十分艰难。

这首是描写宦家少妇闺怨的。首句点明官宦人家,云母屏风,人儿娇媚;二句写寒冬去尽,春风送暖,气候宜人,然而不得贪眠晏起;第三、四句,写因为丈夫在朝内*,每日必须早起上朝,自己仍是孤零寂寥。“无端嫁得金龟婿”,语浅意深,春情春怨,和盘托出。这首与王昌龄的“悔教夫婿觅封侯”,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都是异曲同工,八度和弦。

歌一、二句“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描述一对宦家夫妇的怨情。开头用“为有”二字把怨苦的缘由提示出来。“云屏”,说明闺房陈设富丽。金屋藏娇,两情缱绻,当春风送暖,京城寒尽之时,便双双地怕起春宵来了。丈夫既富且贵,妻子年轻貌美,两人处在云屏环列的闺房之中,更兼暖香暗送,气候宜人,理应有春宵苦短之感,应该不会产生“怕”的心情。首句的“因”和次句的“果”有抵牾之处,这就造成一种悬念引人追询答案。

三、四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通过少妇的口说出“怕春宵”的原因。冬寒已尽,衾枕香暖,两口子情意款洽,本应日晏方起,可是偏偏嫁了个身佩金龟的*夫婿,天不亮就要起身去早朝,害得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在闺房里,实在不是滋味。这些似是枕畔之言,当丈夫正欲起身离去时,妻子对他说了这番话,又好像是埋怨自己,流露出类似“悔教夫婿觅封侯”那样一种痴情;或是责怪丈夫,向他倾诉“孤鹤从来不得眠”的苦衷。“无端”二字活画出这位少妇娇嗔的口吻,表达了她对丈夫、对春宵爱恋的深情。其实,妻子的苦恼也是丈夫的苦恼。

前面的“为有”和“凤城”二句就正面描述了丈夫的怨情。应当说他“怕春宵”比妻子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留恋香衾,不愿过早地离去,撇下娇媚多情的妻子,让她忍受春宵独卧的痛苦;还怕听妻子嗔怪的话,她那充满柔情而又浸透泪水的怨言,听了叫人不禁为之心碎。不愿早起离去,又不得不早起离去。对于*,有内疚之意;对于早朝,有怨恨之情;对于爱情生活的受到损害,则有惋惜之感。“辜负”云云,出自妻子之口,同时也表达了丈夫的心意,显得含蓄深婉,耐人寻味。

这首的中心字眼是第二句里的“怕”,关于怕什么的问题,三、四两句的解答是“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仅仅因为丈夫要早起上朝,就产生这么大的怨气,似乎有点不近情理。总之全结束,由“怕”字造成的悬念并未完全消除,还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一生长期沉沦幕府,落魄江湖,不是他没有才能,或有才能得不到识,而是不幸卷入牛*争的漩涡之中,成了朋*之争的受害者。当他认识到这一点时,已为时太晚,不可自拔。“无端嫁得金龟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悔恨莫及的痛苦心情。

这首绝句含蓄深沉而又富于变幻。前两句一起一承,一因一果,好像比较平直。但着一“怕”字,风波顿起,情趣横生。后面两句围绕着“怕”字作进一步的解说,使意境更加开拓明朗。这样写,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其中“为有”“无端”等语委婉尽情,极富*力。

3、隋宫古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释

①.张《笺》编此于大中十一年(857),时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②.乘兴句:《晋书·舆服志》:"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此言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

③.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省:明察,懂得。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隋书·炀帝纪》载:隋炀帝巡游,大臣上表劝谏者皆斩之,遂无人敢谏。大业十四年(618),在行宫里被其部下宇文化及所杀。

④.宫锦: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⑤.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隋书·食货志》:"大业元年,造龙舟,凤榻、黄龙、赤舰、楼船、篾舫……幸江都……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翻译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

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

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然而全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古事而兴亡。

点击查看更多李商隐《凉思》诗词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7657.html

热门阅读

  1. 交友个性自我介绍
  2. 关于大学生三下乡的心得体会范文
  3. 安慰自己的短信语句
  4. 协议书和合同书有什么区别范文
  5. 好咖啡总是放在热杯子里美文
  6. 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
  7. 春节拜年祝福语的集锦
  8. 201激励自己的句子
  9. 优美句子9条
  10. 安全标准化安全的承诺书
  11. 小学五年级《黄河象》教学设计
  12. 小学春季开学典礼学校领导校长发言稿
  13. 关于《尘埃落定》的读后感500字
  14. 语文作文通用排比句
  15. 你为什么而工作读后感
  16. 短搞笑小故事
  17. 毕业留言唯美句子30字
  18. 描写母亲老去的句子
  19. 关于保研复试英文自我介绍
  20. 《防有鹊巢》原文及鉴赏
  21. 我家与环保日记
  22. 《永远的蝴蝶》信息化教学说课稿范文
  23. 给孩子的励志小故事
  24. 《满江红·万恨千愁》赏析
  25. 纯粹写春天的古诗
  26.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的构思与创新
  27. 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计划
  28. 关于养花的诗句
  29.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30. 表达人间真情的诗句
  31. 读人识人杂文随笔
  32. 国庆节之后的作文
  33. 名人读书故事
  34. 企业年会的祝贺词
  3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总结范文
  36. 儿童睡前故事《小红帽》
  37. 我的课余生活日记
  38. 花开无声班主任随笔
  39. 最新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40. 常用版房屋租赁合同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6:18:51
本页面最近被 34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甘肃,TA在页面停留了 18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