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8-23 11:32:36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

学习目标:

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自主学习

1、预习安排:

①解决生字词,写在下面;熟读课文;

②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③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探究

1、阅读第一首诗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2、阅读第二首诗

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

三、拓展交流

1、学习这两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四、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开放探究

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茶

月亮→(),()→(),()→(),()→花

2.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________

(2)老师的话像________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________

3.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参***

达标检测

一1.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2.D

3.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4.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二、能力提高

1.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2.略

三、开放探究

1.房子——主人主人——客人客人——喝水喝水——茶月亮——太阳太阳——大地大地——花园花园——花。

2.(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3.(1)排比拟人

(2)发展贡献牺牲

(3)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C(“芽儿”、“花儿”、“果儿”是青年的象征)

拓展阅读

1、2020人版六

一、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本寓情于物、立意独特的手法。

2、学习本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写法。

3学习杨柳所表现出的不求索取、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可贵品质。

二、学重点:

用对比手法突出重点。

三、学难点:

寓情于物、立意独特。

四、具:四张课件。

五、学过程:

1、 引题:

三则科学界对植物所做的实验

分析:植物也有“喜、怒、哀、乐”。植物也有生命力,我们不能随意践踏它们,同时让学生们知道学家赋予植物象征意义是有科学根据的。(激发兴趣)

2、指出下列花木的象征色彩:(课延伸)

桃李——门生(俗话说“桃李满天下”只门生众多的意思)

竹——气节(四季青翠,姿态潇洒自若,有宁折不屈的气节)

荷花——清白(出淤泥而不染)

菊梅——傲骨(深秋时节傲霜怒放,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柳——依恋(枝叶软如丝,风起时柔条千缕,依依飘飘)

3、 ①小声默读课 (熟悉课)

思考:作者赞美杨柳的什么精神?标段

②应弄懂的词:荆棘 宅边 冠冕 执著 芍药 皈依 高踞

③分析1直3段,板书如下:(分析课)

作者与杨柳有一段自然的缘分

认识杨柳 偶然

批评世人 虚伪

热爱杨柳 偶然

批评世人 虚夸

作者:率真自然

④分析4直7段,板书如下:

作者发自内心赞美杨柳

外形:珠子 S线

内质:不求索取 甘于奉献

对比牡丹、葡萄

不忘根本

对比其它花木

杨柳:朴实谦逊

⑤归纳写作特点:对比鲜明 寓情于物(整合课)

⑥归纳心思想

2、2020人版六

学目标:

1.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联系课内容,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

3.培养细致入微观察事物的能力。

学重难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

2.了解作者如何细致观察事物。

学准备:

有关葡萄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今天,我们随着作者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到课题,想了解什么?

3.解释“月令”:《礼记》篇名,又见于《吕氏春秋》十二记,记述每夏利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务。

二、读课,整体感受

1.出示词,指名读。正音。

一锹一锹 刨坑 葡萄藤 挖窖 打梢 掐须

水气泱泱 筑垄 土墩墩 玛瑙 瘪果 慵懒

璀璨琳琅 妥当 大秃子 一览无余

2.理解词

慵懒:懒惰,懒

泱泱:水势浩瀚的样子;气魄宏大;云起的样子。

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内容平淡,没有回味。懒:看;余:剩余。

璀璨琳琅:眼前充满了美玉。形容光彩夺目。琳琅:精美的玉石,珍稀的物品、章或人才。

3.指导逐段朗读课,相机指导,把课读通顺。

4.同桌轮读,互听互评。

三、理清脉络,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填表:

2.小组讨论、交流。

(1)通读全,看章围绕葡萄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重点在哪里。

(2)为什么这样安排?

3.汇报反馈,概括内容

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人的栽培过程和葡萄生长过程。

四、自主品读,学会写法

1.我们知道,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

2.默读课,作者对葡萄观察仔细。自己找出并划记。

3.交流,说说作者是如何把仔细观察到的葡萄写得生动具体的。

4.师点拨、归纳:作者因为观察细致,抓住特点,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真情实感,所以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情况,对根、藤、须、叶、果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就是作者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适有意味,给读者以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化修养的提高。

5.反复朗读,品味言。

五、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仔细观察一种事物,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学写观察日记。

2.阅读作家高洪波的《葡萄叶的梦》,比较异同。

板书设计:

人的劳动 葡萄的生长

出窖 架 形态

葡萄月令 浇水 喷药 颜色 观察细致

打梢 掐须 果实 感情真实

…… 长势

3、人版九生字词 九

1.《始得西山宴游记》,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醉翁亭记》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间朝暮之景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现人贫病衰老,但仍想着为国效力思想感的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己亥杂,写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写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国恒亡”的依据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章的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岳阳楼记》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迁客**人因物而喜的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现迁客**人因物而悲的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表现作者*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进亦忧”“退亦忧”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8.《饮酒》,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最为出名的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抒发征夫忧国思乡之情的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2020人版六

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学重点:

通过对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学设想:

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学重点应该是状物,学习时要看章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同时,由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学时数:一课时

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 由状物的特点进入对本的步解读。

状物是学作品特别是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章写作的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通读全,看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其实,略写的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也没有了”,与开头呼应起来,虽然简略,但意韵深远。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4.当然只靠观察是不行的,观察必须与知识相融合,其关于时令、农学、博物学、和古代学方面的知识俯拾皆是。

5.状物有别于一般说明,但还是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同学们找一找,看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有引用(。《图经》云:“根苗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列数字(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作比较(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打比方(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6.状物有别与一般说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夸张:你就把《说解字》里的玉字

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三、 “这篇果然很‘’,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言平实自然,很口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当然不是,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他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有滋味,闲适有意味,给读者以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化修养的提高。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8148.html

热门阅读

  1. 奴性男人散文
  2. 建工学院工会工作总结范文
  3. 《说说我自己》的教学设计范文
  4. 班级团日活动总结范文
  5. 有关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
  6. 201年新年公司年会鸡年吉祥祝福语
  7. 精选2016年新春贺词
  8. 春节对联有横批的
  9. 企业重返市场团队宣传口号
  10.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祝福
  11. 银行政风行风评议的心得体会
  12. 《王二小》课程教学设计
  13. 关于睡前故事书大全
  14. 羊年元宵节给员工的祝福语有哪些
  15. 妇产科医师的工作计划
  16. 春节创意微信祝福语
  17. 2016年暑假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
  18. 放慢脚步诗歌
  19. 杜甫名诗精选
  20. 6世界难民日祝福短信
  21. 彼岸花情爱情诗歌
  22. 关于庆祝元旦的诗句
  23. 猴年搞笑祝福语
  24. 伤感爱情诗歌
  25. 突破发现全新的自己生活随笔
  26. 神医扁鹊的故事
  2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故事
  28. 优美文段摘抄100字
  29. 赵本山经典搞笑小品剧本
  30. 学校校庆演讲稿
  31. 中华优美古诗词大全
  32.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鉴赏
  33. 六校联谊掼蛋大赛策划书范文
  34. 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
  35. 经典短童话故事300字
  36. 2019猪年的对联大全
  37. 行政月工作计划范文
  38. 最新三八妇女节座谈会演讲稿范文
  39. 洛阳女儿行王维诗词
  40. 斜塔上的实验课文教学设计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3:32:49
本页面最近被 92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湖北,TA在页面停留了 12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