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的心得体会
踏着晨晖,看着风景,全体同行,聊聊生活,谈谈理想,向前出发出!
远处的南湖上雾气缭绕,模糊了对面的物,让人看不清。低着头,认真看着脚下的路,睁着眼睛,企图看得更清晰一点儿,但也错过了一段儿的风景,抬起头,放眼望去,雾气淡去了一点,但依然,对面还是模糊,依稀见到几个影子。不甘于错失风景的我,用手机定格瞬间,这里的水、这里的楼、这里的雾、这里的人、这里的……太多太多,但愿它能保持常态,永远向上发展。
踩着地板石缝线前进的我,望着迷人风景前进的我,用手机定格下这美好瞬间的我,不愿错失,不愿前行,只想静静的坐下,慢慢欣赏这儿的美。
前行总会发现新鲜事物,转眼间,我们来到了一座桥前,泛白的石墩上花纹遍布,匠人的手如此之巧,细节处体现得非常好,左右对称的两个楼亭更是给它点了一笔,看起来没有那么死板,更是添了几分趣味。楼亭的样式复古,矗立在桥中间的两旁,由一个小入口进去,连接式的椅子供路过的人们休息,休息片刻可以继续欣赏风景,这沿途的风景甚是迷人,翠绿的树木,葱绿的草坪,以及一排排的薰衣草,紫色细小的花朵,一股股甜甜的味道。
建筑也是风景里的亮点,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尖塔式的建筑总是会给人一种复古钟式大楼的感觉,最是拍照的好去处。留下一张纪念照,待以后再细细品味,自然会另有一番风味。建筑的美与自然环境的美,总是相得益彰,融合在一起后,组合新的美。
沿途遇到的风景总是数不胜数,没有全部的目光去看它,但可以感受到它,用心去感受,收获到不一样的结果。比起被动的发现美,我更喜欢主动的去发现美,去寻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又是三天过去了,都说时间是箭,一但射出便无法收回。
这几天,太阳公公仿佛格外的关照我们,总是按时准点地从山头探出脑袋。同学们的脸一天一个肤色,军训的标志成功地在我们脸上烙下印记。教官总是得意的说,要在十五天之后走在校园,学长学姐们看了一眼就说;"咦,你看那个小学弟/小学妹是参加过军训的诶。"他说到时候我们脸上都会洋溢着一种莫名的喜悦,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哈哈,希望是吧。"
很久以前便听说过,"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教官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穿上你们这身衣服,我希望十五天过后你们**它,不仅仅是有一幅好看的皮囊,还得有着有趣的灵魂。"我想,有趣的灵魂可能就是要我们学会独立,学会坚强,懂得坚韧吧。这不禁让我想起于谦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官是严肃的,在他训练下号令时,不允许队里有任何其他的声音。在同学们手脚发麻、失去知觉时,不允许队里有任何一个同学动弹一下,甚至是在同学们手脚酸痛后练习正步时搬来板砖做辅助工具的魔鬼教官,但他又是有趣的。
深深的记得抬着一只脚后,另一只脚动弹不得的搞笑模样!当时我看见前排的一个男生,一只脚一颤一颤的就像一个不倒翁一样,那样子别说多搞笑了。
尼采说:"所有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与我们的军训生活倒是不谋而合。每天挥汗时的洒脱就是我们起舞的最好见证。而更多的学长学姐,他们更是舞得张扬、疯狂。看着台上那一个个手拿明德学生奖、露出真挚笑容的学长学姐,我们不禁纷纷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光,那是他们一直努力的见证,是他们丰收的硕果。刚进会场的时候教官调侃我们说,"你们今天好好看啊,看了你们也去弄个明德学生奖撒。"虽说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这个念头不禁在我脑门一闪,我想这可能是教官们想让我们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吧。种下这颗种子之后,我们就有动力去给它浇灌,让它发芽成长直到开花。等到在未来的某一天收获一株硕果。
每当军训夜晚,也就是拉歌之夜来临的时候,同学们的呼声总是最高的,每一个同学都使出**的劲儿,教官更是卖力,只为让对面阵营表演一首,结果却总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对面阵营喊得比我们还大声。那些曾以为老掉牙的口号在这儿却起着置关无上的作用,在同学们口中"流行"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好希望军训的时间过得快一点,但现在希望时间能够慢慢的走。军训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教官离别我们的时间也在一步步逼近。不求时间能够停留,只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与你碰面时,还能轻松地说一声"嗨!教官,你好!"
拓展阅读
1、2022冬奥闭幕式观后感心得体会
冬奥会不仅是竞技体育的展示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创意原型分别是熊猫和灯笼;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勾勒出汉字之美;代表运动项目的体育图标,用篆刻这一汉字独有艺术形式,在方寸之间展现中华神韵……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又恰逢中国新春佳节,这场奥运盛会将展现独特魅力。
北京冬奥会的新建改造建筑将为世界冰雪运动留下永恒印记。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借鉴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优雅飘逸,不仅是冬奥历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更成为该项目在全球的第一座*跳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外形宛如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是世界上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冬奥会后“如意柄首”还可用于举办会议会展、接待旅游观光等。创意十足的场馆,必将在冬奥会历留下闪闪发光的中国印记。
立足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北京冬奥会的独特魅力还体现在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典元素的继承和发扬方面。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广受好评,北京冬奥会“同心”奖牌设计创意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造型简洁,细节中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2、2022冬奥闭幕式观后感心得体会
我与冬奥的故事从2019年大学入学开始。
2019年,我带着无限憧憬来到北京,在北京上学意味着能随时走走看,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去学校附近的奥体散步,玲珑塔子每天都会显示冬奥会倒计时。那时候离2022冬奥会开幕还有890多天。也是在第一学期,那天冬奥会报名系统开放,我通过网络了解了冬奥志愿者的志愿项目,并成功报上了名。但我知道,要真正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冬奥会志愿者,我需要学习更多的志愿者相关知识,参加更多的志愿活动积攒经验。这是我的冬奥初心,带着这个初心,我上路了。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我参加了很多社团:英语协会、校红十字会、乒乓球社、电子商务协会,一方面结识了更多有趣的人,让我在与他人交际时不再紧张,另一方面在社团里,我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在红十字会,我学会了手语,并在大二担任了一年校手语队队长,主要工作就是与特教学院的老师对接,把手语知识传递给大学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在这期间,我作为手语队队长带领大家学习手语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带领同学们前往特教学院参加手语晚会,无声的表演形式多样,令同学们十分激动。在校红会的日子里,我也积极参加了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向校内的老师同学们宣传防艾知识,让大家学会保护自己。同时,我也参加了北京市红十字会举办的为期两天的急救培训,在那段时间里,我不仅学会了急救知识,通过实操,我对于急救技巧有了更深的认识。
校外丰富的的志愿经历也不断让我离初心越来越近。大一周末,我常去郭守敬纪念馆参加志愿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发放调查问卷做回访、指引工作以及一些节假日活动时的研学活动讲师。这一段经历让我更加乐于帮助他人,懂得了志愿精神的意义。大二期间,我也参加了北京大学青年团课、中国互联网大会全程志愿者、服贸会(CIFTIS)志愿者等更高层次的志愿活动,增加了志愿经历,提升了我的志愿能力。
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大二期间也组织了两届博雅班进行社会实践,参观位于首钢园的冬奥组委会。这次的活动由冬奥组委会总体规划部副处长带领我们,参观了首钢奥运博物馆、并前往办公区域进行浏览,此行使我对节俭办奥、绿色开放、开放办奥、共享办奥有了更深的概念认识。
而今我已经通过了奥组委的面试成为了冬奥会志愿者的一员,我感到十分光荣。大学两年不断地努力,沉淀,我也达成了我的小目标。在未来集中培训的日子里,我也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我的工作,以热情的信念学习一切可能会用到的知识,在2022年服务北京,服务世界!以志愿者的名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心不悔,初心永在!
3、2022冬奥闭幕式观后感心得体会
“北京!”当国际奥委会**发出不太标准的读音时,神州大地翘首以待的亿万中国人再次沸腾了!如同14年前____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时一样,中国人民在这一刻都沉浸在忘我的兴奋状态之中。北京,成为世界上首次能主办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会议结束后,北京市市长面对央视记者采访,道出五个关键词——高兴、感谢、、敬意、欢迎。
奥运会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而是一种用永远不变的信念。作为一名小学生,也许我们还不能像体育健将那样为祖国拿金牌,也没有机会亲临赛场,参与奥运会的服务与接待工作,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一样可以为奥运出一份力!
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的小使者。冬奥会来临之时,我们用文明点缀城市的每个角落,伸出礼仪的双手迎接八方来客,这样才能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向导。别的国家的人民光临北京看奥运,是我们全国人民的骄傲!作为“小主人”的我们,应该说有礼貌有修养的话,应该用千百倍的热情为客人们服务。比如:做个翻译员,帮外国朋友指路等等,一定能让外国朋友感受到我们中国人的热情,让国际友人回味舒缓的感觉,文明的味道。
我们要做一个个的环保小卫士。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绿色的中国盼奥运”的梦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随手捡起垃圾,让我们的城市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让外国朋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和张家口流连忘返。
不再等待,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伸出双臂,迎接我们的冬奥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