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赵师秀《约客》 全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51:52

南宋赵师秀《约客》 全诗翻译赏析

**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熟的时节。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⑤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梅子**时,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用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击,震落了灯花。

《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梅时节的夜晚,细雨蒙蒙的下着,乡村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半夜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

首句“**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之时,江南多雨,俗称**梅天。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耳轮”,心情异常恬静安详。 “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 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他死后,江湖派巨子戴复古作《哭赵紫芝》,说他是“东晋时人物”。当不致于“有约不来过夜半”便焦灼不安吧? 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么理解“闲”字的。我是这样想,“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拓展阅读

1、《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原文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出自唐三百首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其文古如下: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前言】

《月夜》是唐代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的前二句写景,记叙星月西斜,夜深人静。的后二句记所闻、所感,因虫声透过窗纱传来,感到已到春暖时节。中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又是静美的。

【注释】

⑴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⑵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⑶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⑷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形似斗,故称“斗”。

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⑺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首句的“半人家”是中的佳笔,它写出了庄户人家的农舍一半为银白色月晖所包围,而另一半却依然坐落在黑暗中。而组合村庄的大片农舍都是这样一边有光,一边阴暗。如此着色,便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在用光上便能更加突出主体(村落)。这要比让描写的景物都搽上一层亮色更醒目,也更有艺术美。有不少注本谓“半人家”是指一半人家,倒也能说得通,但句却无一点灵气了。“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斗斜”,以互文手法解释,即北斗和斗都发生了倾斜变化,这样就可看出时间的推移,已从入夜而接近更深了。此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运用了典型示范的笔法来加强春色迷人的主题,其运用的主要意象便是虫声。又有“新透绿窗纱”补加,更给人以清新右爱的感觉。因为这虫声本来已是够清脆悦耳的了,再让它通过“绿窗纱”,似乎将它过滤了一遍,将那些不规整的杂首都清除掉,剩下的当然是乐音了。从虫芥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人内心的盎然春意。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的意境,就是因为这得之于人的内心。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如此描写月夜,人对季节、时间、空间感受非常敏锐,因此不落俗套,富于创新。由虫声而知春暖春意春至春景,让人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句构思和艺术表现都见新巧,一感一听,生了一喜,颇具新意。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唐代田园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2、李白古《宫中行乐词其一》原文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李白《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据孟棨记载,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之一。

这一首五律,写一位年轻的、甚至是幼年宫女。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所居。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写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人虞世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嚲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騃憨多态。时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故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李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写此幼年宫女之娇憨。步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这一联,实际上用虞世意。

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作者怜惜之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侧写宫女之风韵神采。以彩云之轻飞,象人物之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轻盈。只写此宫女之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作者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绚丽飘逸传人物之神。李白中数用“彩云”字样,只此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结句。

这首清丽飘洒,神韵飞逸。把这种宫廷行乐,写得丽而不腻,工而疏宕,前人所谓“丽语难于超妙”,正是作者超群出众之处。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武宗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的税源,巩固了*集权。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文宗即位以后,一度想立长兄敬宗皇帝的儿子晋王普为嗣,不幸的是晋王普于太和二年(828)六月5岁时夭折,文宗追赐他皇太子的名号。一直到了太和六年十月,他立了自己的儿子鲁王永为太子,第二年八月举行了册礼。文宗的杨妃不满意太子永,一直谋求废掉他,因为朝廷上阻力重重没有成功,但太子永在开成三年(838)十月暴死,使此事划上了句号。太子的死使文宗很是伤感,认为自己枉为天子却不能保儿子的性命,他除了追赐儿子为“庄恪太子”外,还把火气发到太子身边的宫人身上,从此文宗也抑郁成疾。开成四年十月,文宗没有同意杨妃立弟弟安王溶的提议,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陈王成美为太子,还没有来得及行册礼,文宗就一病不起了。

开成五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是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为贪拥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难当重任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宰相李珏据理力争,也奈何不了手握神策军的仇士良、鱼弘志,他们假传圣旨,将文宗的五弟颍王瀍立为皇太弟,从十六宅迎入宫中。太子成美仍然以陈王的爵位退居藩王府邸。文宗驾崩之后,颍王柩前即位,这就是唐武宗。武宗即位后,将已过世的生母韦氏追册为皇太后。

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他即位这年,已是27岁。多年来他迷信道教,周围经常有一批道士相往来,比起纯粹生长在深宫中的王子来说,他多了一些观察社会的机会。与文宗不喜欢声色歌舞不同,武宗经常骑马游乐,还常常带着他宠爱的那位邯郸舞伎出身的王才人到教坊饮酒作乐,与乐人谐戏,就好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但又和敬宗无节制地游乐不同,武宗并没有沉湎其中,声色自娱过程中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因此耽误了国家大事。他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书生意气和迂腐,能够面对现实,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付,度过难关。

3、白居易《续古十首·其五》

《续古十首·其五》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的第425卷第1首。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白居易《续古十首·其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昼居不逾阈,夜行常秉烛。

气如含露兰,心如贯霜竹。

宜当备嫔御,胡为守幽独。

无媒不得选,年忽过三六。

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

邯郸进倡女,能唱黄花曲。

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

注释

①容德:含义为妇容、妇德。如玉:含义为喻纯洁无瑕。

②阈:含义为门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含义为“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

③《礼记·内则》:含义为“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④殡御:含义为帝王的侍妾、宫女。

⑤《礼记·坊记》:含义为“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

⑥三六:含义为十八岁。

⑦汉武帝幼时曾说:含义为“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见《汉武故事》。

⑧邯郸:含义为战国国国都。后为县,今属河北。倡女:含义为歌舞乐女。

⑨九族:含义为诸说不同,此泛指亲族。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是唐代的杰出人和文学家,他的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魔”、“王”、“豪”、“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更多古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词频道”的白居易的集栏目。()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4、张耒《初见嵩山》原文阅读答案及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的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歌加以。(4分)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对即可)

(2)此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二:

(1)题为“初见嵩山”,但作者却没有“开门见山”,而是为“山”的出场做了一系列的铺垫,直到末句才出现所见的对象“嵩山”,试结合歌前二句分铺垫手法的运用。(3分)

(2)古人在中常“借物抒怀”,本作者是借嵩山的什么特点来表现了自己怎样的人格操守?试结合歌尾句简要分。(3分)

参***

三:

1.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5分)

2.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1、【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加以分,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解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人的喜悦之情。

2、【考点】考查鉴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语言与表达技巧。鉴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句子描述。

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怀。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辛弃疾有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中“景”乃作者眼中之景,“情”乃作者心中之情。有什么样的“情”,就有什么样的“景”,正所谓“因情造景”。)

歌鉴

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数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乐山”之意。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这是写人的成功所在。

《初见嵩山》是人张耒的一首七言绝句。中用曲折的笔墨描写嵩山的独特景物,表达了人仕途失意之后借嵩山来慰藉情怀的思想感情。

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人的喜悦之情。这是一首写嵩山的七言绝句,写法很别致。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数峰清瘦出云来”,是此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这一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面,的意味就会变得索然。的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作者仕途失意写起,“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作者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短暂的开豁。这样,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给了人一种亲切感,引起人们想见一见的愿望。第三句“日暮北风吹雨去”,又为读者拉开一道帷幕,直到第四句,五岳之一的嵩山才从云层中耸现出来。由于有前面的重重笔墨给它做了渲染准备,嵩山的出现便特别引人注目,能够把人的兴味调动和集中起来。并且又因有上面的一番交待,末句点出嵩山,又不至于意随句尽,见其面貌即止,而是要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特有韵味和人得见嵩山后的一番情怀。

写的对象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表现人自己。人们在精神上以什么作为慰藉,往往能见出志趣和品格。困顿于仕途,赖以慰藉情怀的是嵩山,人的情志也表现了出来。同时山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艺术作品里,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观感情支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这里有着主观感情对象化的问题。此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语比较新奇,而且在人审美意识活动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中国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给后世以清瘦、清竣的印象。如王维给孟浩然画像,“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就是典型的清瘦。因此,“数峰清瘦出云来”,虽是写嵩山,却又是人与景物融而为一,体现了人感情的外化。这首,将嵩山的面貌,以及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现给了读者,不容易分得很清。

点击查看更多南宋赵师秀《约客》 全诗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6645.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地球一小时公益宣传短信
  2.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3. 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
  4. 正月十五历险记作文
  5. 小学生个人简介的自我介绍范文
  6. 小学写事作文:不一样的除夕之夜
  7. 婚礼司仪主持策划范文
  8. 班主任个人培训心得体会
  9. 幼儿园大班第一学期班务总结
  10. 严格的解释及造句
  11. 关于祖国的诗歌
  12. 范仲淹的诗词
  13. 《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350字
  14. 关于七夕的诗词
  15. 祝福爱情长久句子
  16. 关于体育的幼儿教案
  17. 关于奋斗的励志语录
  18. 2016讲奉献有作为心得体会
  19. 春学期智慧老师演讲稿范文
  20. 有关祝福语的排比句
  21. 五个寓言成语故事
  22. 综治工作心得体会
  23. 从文学鉴赏谈王维的诗歌创作
  24. 小学六年级读书活动计划
  25. 2016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心得体会
  26. 初中5劳动节作文
  27. 父母的爱作文汇总
  28. 月亮的诗句和名言
  29. 我安全我幸福安全演讲稿
  30. 做个寡言但心有一片海的人经典句子
  31. 搞笑哲理故事
  32. 形容桂花开放的句子
  33. 妇女节的特殊礼物六年级作文
  34. 小学幼儿园安全接送协议书
  35. 表达思乡情怀诗句
  36. 与思乡有关的诗句
  37. 王维古诗《鸟鸣涧》译文、赏析
  38. 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诗歌
  39. 201教师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40. 我的爸爸是王高二童话故事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09:34:36
本页面最近被 671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辽宁,TA在页面停留了 13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