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杂文随笔
淅淅沥沥的雨,从昨天到今天,依旧在下个不停。天尽管时阴时晴,可哗哗作响的节凑却不曾有丝毫的改变。
细想想,人生又何尝不如是,无形中或冥冥中,仿佛总存在那么一双背后隐匿的手在推动着前进的方向,而任你如何的转身,肉眼所视却仍然是空。好奇怪的事情,是否这就是命运的樊笼,圈住的倒是我们生者的无奈?
而每每失眠的夜晚,我总是想借助回忆碎片来窥见时间的罅隙,瞧瞧那里面它究竟藏着的是什么?还有那些是我所不曾想到,做到和难以为继的过往种种。是否那都只是一些个不堪入目的*,还只道是人生它原本就是虚幻的泡影,乌托邦式的假象?这真教人惴惴不安又急切难耐!
他们说人生或者一个人孤独终老,或者该为了某某某而奔波劳碌到一生,可究竟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还是说生活怎样过才能够过的不乏味?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啊!
蓦然间想起一句话来,是这么讲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嗯!如是真的不赖,即使没有结果,毕竟也是曾经拥有。怪只怪存在着一些无论曾经现在也都在一样的希冀与渴望着,偏偏就是未曾遇见。又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会存在,遗憾的是那早已过了最好的年华,纵然再如何的“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又怎样?精力同体力都已衰竭,临近迟暮的边缘,情又何以堪!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讲诉的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长达51年的爱恨纠结,故事从男主女主互通书信开始,结果女主还是嫁给了他人,而男主开始则一直坚守着自己对爱的忠贞及矢志不渝,直到有一天不堪面对自己的孤独存在,继而是不停的乱情。可从另一方面讲他的内心依然是忠贞的,直到女主的丈夫离去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夙愿,与女主走到了一起,尽管属于他们的未来已是稍纵即逝,又如何。而在这个故事里也一样的使人看到,即使不是最好的年华,爱情亦同样的存在并鲜活着。
当然,如是的爱情在当下似乎有点童话的意味,但你却不可否认其存在的可能性。而人生的可能性按理说是无穷的,反之按命运说呢又是间杂着诸多不可能的,毕竟是人,不是神。
也记得曾经年少时,自己也有过如电影里一般的故事情节,可惜中途夭折了。按照徐志摩的话来说,夭折了也是最美的,依然会,甚至一直会驻留在心底的最深处,哪怕那是不易触碰的,哪怕那是毫无结果的,哪怕那只是一场泡影,毕竟那也是生命旅途中最为纯粹纯真的,亦相信每个人的心底都或多或少的贮藏着那么一分不愿视于人知的情感,无论如何我是相信的。就如同相信这场初夏的雨一样,真实不虚。
拓展阅读
1、余秋辣椒 体悟余秋雨随笔散文
看余秋雨的文章不多,但他的文章总是能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你能从他的创作路程中明白什么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的让人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个文弱的读书人有那么大的毅力和勇气走完那么多路程,每次在一个驿站驻足,面对那千年留下的碎片或万古不变的风景,胸中的沟壑与眼前的山河交相融汇,文章里便呈现出一幅人文景观图,历史散发的阵阵暗香与现代文人的怀古忧思缠绵交织,辗转缠绵。
《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洞庭一角》、《西湖梦》等等,乍一听,像是旅游介绍,其实作者揭开的是一页页华夏文明的精华,当他触摸着那斑驳的塔壁或古老的城墙,耳听到汩汩清溪欢快地奔涌或湖畔的潮浪击岸的声响;嗅到塞外风尘仆仆的气息或是江南秀雅的幽香时,我也跟着他的文思一起畅想,天马行空。
余秋雨,这个长相平平,看来很可亲的一位上海教授,经历过“文化大**”,也经历过“*开放”的中年男人。其实,他文章中更感动我的是那份自然而然的人文关怀,他有篇文章《信客》,读过之后,真的让人感触良深,深沉的人生感悟融入活泼的生活场景中,举重若轻了,有了这么踏实的情感实在,于是就有了《一个王朝的背影》、《苏东坡突围》、《上海人》、《遥远的绝响》里那中正踏实的理性态度和温和沉静的气质,从字里行间中,我似乎可以看到余秋雨转身给凡间世界以无比怜惘的一眼含着泪。
有许多人抨击余秋雨的文章,我觉得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余秋雨是个儒者,慈悲心肠,积极入世,文采飞扬但不矫情,尽着一个文人的本份,是难得的为许多文化现象正名甚至立传的打造人,他的文章让我们永远记着历史上的光明和黑暗,历史的沧桑。
2、文盲后代的今天心情随笔
从父辈算起,我家祖上三代无一不是文盲,母亲也是。我九岁那年,母亲同父亲协商:坤儿该念书了,要不,又是一个“睁眼瞎”。父亲爽快地一拍大腿,说:好哇,早该念书了!于是那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我起了个大早,背上土布缝制的小书包,跟着父亲,蹦蹦跳跳地去了五里以外的祠堂小学。
时值上世纪70年代初,上初中、高中全靠基层组织的推荐,半天上课半天劳动,农忙季节成月放假,谁还用心学习?五年下来,我除了会喊“a、o、”之外,识的汉字真是屈指可数。好在大胡子算术老师上课比较认真,大家对他有本能的畏惧,全班的算术成绩还算过得去,这为我们初中阶段的代数课奠定了一定基础。
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次年,我步入初中的大门。此前从未当过任何班、组**的我,因为学习成绩靠前,当上了副班长和学习委员。我神气活现地出入于课堂、操场、文艺演出舞台、教师办公室,陶醉于自己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墙报上、成绩排名榜上,一路喝彩,一路鲜花。1981年,我以优异成绩被一所地区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当时,班主任建议我读六安一中,我嘴上说:我的智力一般,将来恐怕考不上大学,心里却难受得要死:农村孩子,家中姊妹多,经济负担重,那里还上得起高中啊!的确,念了中专就成了国家的人,好歹不需要父母掏过多的钱。我依然拼命地学,大学之梦常常光临我的枕边。在梦中,我笑过,也哭过,但信念从未动摇!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三年中专生活从指间悄悄滑过,我也从懵懂少年变成风华青年,站在宽宽大大的讲台上,成了一名学历不够格的高中老师。生性不服输的我,积极参加各类专业考试,并挤出时间写作,很得人们赞许。当我带着几分眷恋离开校园,到一个行政部门上班的时候,我手里已拥有中文本科毕业证书、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书和一大摞样报样刊,生活,向我露出灿烂的笑容。
28岁那年,我成了单位的副职。精力旺盛,拥有大把的时间,便又报名参加了法律自学考试,从专科考起,一门一门地啃,五年下来拿到了法律本科证书。我又一鼓作气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终于如愿以偿,目前在北京市海淀区当执业律师。这些年来我笔耕不辍,发表作品70万字,出版《寻找阿依古丽》等三本著作。
我,一个农家孩子,目不识丁者的后代,如今却拥有双学历,并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仅仅是因为我的勤奋和执着吗?不,靠的是*开放的英明政策。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终究是渺小的,犹如一滴水,只有融入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中,才有自己的立身之地,才不会干涸,而我便是那一滴水。
3、东湖晨曲生活随笔范文
好长时间没有转东湖了。这几天在湖边住,今天又起的早了一些,看看离上班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便产生了去东湖转上一圈的萌动。
东湖是北方县城中少有的城内湖,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给这个县城带来无穷的欢乐和遐想,更是人们健身锻炼的好去处。曾有诗描写:“城外青山城内湖,荷花万朵柳千株,太汾风景少颜色,,唯有清源入画图。”
从湖的西南角沿顺时针方向走。湖西岸那块宽敞的平台上,有一群老太太在一个老头的带领下正在练着太极剑,虽然动作是那么地笨拙,但每个人的神情是那么地专注,不由地让人敬佩几分。
可能我还是出来的迟了,湖边行走的人明显比往日少了许多。阳光还是努力地从可恶的雾霾中挣脱出来,在湖面洒下一片银色,波光瞵瞵地跳动着,煞是好看。
湖水好像比夏天又多了一些,原来露出来的一层平台又重新被水淹没,使我不得不走上面的花池的围沿,免得掌握不好平衡失足落入水中。
湖里七零八落地游荡着几只今年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鸭子。有几只试图靠岸,但一有人来便立马掉头向湖中游去。待你想努力地看清时,它又调皮地扎入水中,只留下一圈一圈的涟漪。再次露头时越发地离得远了,让你徒唤奈何。
那几池的莲花已经没有了夏天的繁华,徒留下几簇残叶顽强地挺立在水面。虽然睡莲还泛着绿意,也挺立着几株花苞,但劲头已经明显不足。节令也不绕花啊。
前面传来几声犬吠,岸边破烂部落的那几条狗还是那么地护家,遇有游人溜狗便群起而攻之,让溜狗的人赶忙呵叱。看来动物的地盘观念比人还要强许多。
秋天的水明显地没有了夏天的浮躁,那段连接污水的地方臭味明显地小了许多,水也清澈了不少,只是上面飘浮着不少死去的小鱼。
西北角岸边那几片菜畦也明显地凋落了,虽然扁豆角仍然开着这个季节里还算艳丽的白色、粉色的小花,但连日的低温不得不让人怀疑能否长成。只有一簇簇大白菜仍然傲骄地向路人炫耀着,等待着主人的收获。
北岸围墙里建造公园的工地也不知进展如何,只能在期盼中想像……岸边花池则明显地被野草霸占了,都有一人高,让人不知真正种植着什么。我想,如果晚上里面藏个人,突然地冒出来肯定能把转湖的人吓个半死。蒿草泛着黄、灰灰菜发着红,倒也构成了一幅秋景。只是这秋景显得有些衰败。那一行垂柳边仍有几只雀在嬉戏打闹,不知疲倦地唱着秋天的童话。
湖边的人行路倾斜得越发严重。如果哪天坍塌了,倒也能为美丽的东湖增添几分滑稽的效果。
东北角的那片小公园里有人在打着陀螺,鞭子的啪啪声和陀螺的嗡嗡声为这片幽静的小花园增添了几分生机。而这一段的花池则显得干净整洁了好多,全然不见蒿草的踪影,冬青、小草各自相安,与北岸了鲜明的对照。也许人路过的地方就应该整洁吧。
怡心园的四周也被蒿草簇拥着,越发有一种仙境之感。可能这也是管理人员刻意追求的效果。
岸边没路了,只能上到环湖路上来。引人注目的还是那群大约有几十人的老妇女,都在有节奏地拼命扭动着身姿,显现出婀娜多姿的身态,丝毫看不出都是五六十岁的中年人。
早市仍未散去,只是快到上班时间的缘故,买东西的少了许多。土豆、南瓜、白菜、菠菜,苹果、葡萄、梨,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摆滩的仍在不停歇地吆喝着,兜售着。几个买菜的还在摇动着三寸不烂之舌,试图把价格再砍低一些。
广场上则已经挂起两只氢气球,上写着“庆祝清徐县第24届老年人运动会开幕”、“庆祝清徐老年体协成立三十周年”。罗贯中的塑像前站满了统一着装的、五颜六色的老年人,列队等待着领导的到来和开幕式的开始。真是“老有所乐”!
南岸仍有许多人悠闲地在运动器材上活动着,与隔树相望的文源路上匆匆而过的车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是一条路上,两种节奏。
该去上班了,我也加入了匆匆的行人中。
4、魔皇大管家大管家随笔散文
梁茂三和尤德是同窗好友。当年尤德的父亲在茂三外祖父家做私塾先生的时候,茂三在外婆家给表弟陪读,尤德随父亲在私塾念书,两人就很投脾气。茂三脑子好使,其他学生会背《三字经》的时候,他都能开讲了,所以倍受尤老先生的器重,很多时候会给茂三“吃小灶”——把自己心爱的藏书如《绣像三国》等送给茂三阅读。尤德写得一手好字,学生都拿他的字去仿影,这也使得尤德常常自鸣得意。因此也为后来茂三邀请尤德去家中做帐房先生兼大管家埋下了伏笔。
俗语说得好,“一辈同学三辈亲,三辈同学入老林”,更何况茂三和尤德又是要好的同学呢!茂三发家以后就把尤德请到家里来做了“座上宾”——当了帐房先生兼做大管家。一个头脑灵活,一个手脚勤快;一个吃苦耐劳,一个勤俭持家;一个心胸开阔,一个心细如发,既是一对天生的好搭档,又是两个知心的好朋友。茂三曾经不无动情地对家人说,咱家的家业有尤德多半功劳呀!尤德也曾经不无认真地对外人说,那是东家的福大造化大,俺可是秃子跟着月亮走——沾光啦!当然这都是人家兄弟的“情话”,外人哪能听得太懂?
话说一日深夜,茂三起夜,看到尤德的房里还亮着灯光,就过去想说说尤德,再大的事觉还是要睡的,这样没白没黑地熬夜哪能行?可到窗下一看,只见尤德正蹶着个腚跪在床上一只手端着豆油灯,一只手在褥子上仔细地摸着什么,茂三就问尤德这么晚了还在找什么呀?谁知尤德的一句话差点把茂三噎得背过气去。尤德说:“褥子上有根跳丝子硌得我睡不着啊!”茂三一言未发,转身回屋去了。这回该轮到茂三翻来覆去睡不着了,他左思右想,是哪点亏对了尤德?还是家人慢待了他?也许是他想家了?天一亮,茂三就对尤德说:“这几天你可能太累了,回家去歇几天吧。”尤德谢过茂三,收拾停当赶回家去,不在话下。
一日,茂三办事从尤德庄西经过,看到有个人顶着烈日正在秫茬地里唿唿大睡,身上似乎还有蚂蚁在爬动,茂三是个出名的大善人,恐怕此人有什么意外,就下马前去探个究竟。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睡觉的不是旁人,正是大管家尤德!茂三不解地问:“在家时毡毯褥子被你都睡不着,现在坷露地里你怎么睡得这么香?”尤德回道:“东家有所不知,我在你家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一天到晚有多少事我得去想去做,惟恐出错,现在好了,无事一身轻,耪完这垅地,累了倒头就睡,岂有睡不着之理?”
梁茂三听了,默默地摇头又不住地点头,无语。
愿天下的人都能睡个好觉。
5、春天的小雨点作文500字四年级作文
终于到了四季换班的时间了!冬爷爷带着寒冬的冰冷和漫长走了。而春姑娘驾着风婆婆的车子来到了世界各地,她把自己打扮得异常漂亮,凡是她经过的地方都美丽无比,春姑娘的到来也带来了贵如油的春雨。春雨是什么样的,跟我来看看吧!
早晨,我睁开双眼,我听到了“沙沙沙,沙沙沙”的下雨声,我迅速地穿上衣服,我就想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春雨。
我首先来到了草地,春雨正滋润着刚刚探出头的小草。小草长得更好了,它们一个劲地向上争着,生怕漏掉每一滴宝贵的春雨,小草们尽管已经喝得很饱了,但是它们还是使劲向上争。
我接着来到了田野里,看到了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到被春雨润湿的田地,感觉它们仿佛吸收不够雨水似的,很淘气吸收着。
我最后来到了小河边,小河边的美景实在是美不胜收。“沙沙沙,沙沙沙”的雨中各色花儿竞相开放,有红的,粉的,*……五颜六色十分漂亮,与在秋天百花凋谢比起来,春天实在是太美了。柳树抽出了嫩芽,换上了春姑娘带来的春装,被春雨滋润后,河边的树木越发的精神了。被寒气封了一冬的小河在春雨的“攻击”下,开始行动了,欢快的流淌声,犹如在唱着春天的赞歌,我在春雨里一直漫步着……
啊,美丽的春天,我真想成为春雨,去滋润春天的花朵、小草,树爷爷……为春天增添色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