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谢振华将军讲述长征爬雪山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16 18:15:05

长征故事:谢振华将军讲述长征爬雪山的故事

人物档案:谢振华,1916年出生于江西省崇义县上堡镇甲子村。1929年参加**,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山西*第一*兼省革委会主任,北京、沈阳*副司令员,昆明*政委兼***,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还是在孩童时代,就听大人讲谢振华的故事。说他少年得志,18岁就当红军的团政委,说他32岁便担任纵队司令和军长,说在上海战役时,他以一个军吃掉国民*美式装备的一个军,并活捉敌中将军长……

后来阅读红军战斗故事,知道了四渡赤水,巧夺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穿过沼泽大草地,抵达吴起镇,告捷直罗镇,这些举世罕见、惊天动地的人间壮举,谢振华将军都亲身经历过……

12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万寿路一座静谧的院子,见到了敬仰已久的老前辈。听这位传奇将军讲述了70年前长征路上爬雪山的故事。

“长征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我们能够翻越大雪山、穿过沼泽草地,就是因为我们红军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老将军90岁高龄,身材魁梧,思维清晰,眼睛里充满着睿智,讲起话来声若洪钟。

1935年6月中旬,红三军团开始翻越夹金山。夹金山是一座海拔4500米高的大雪山。它横亘于四川西部的宝兴与懋功交界处,山岭逶迤,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行人呼吸困难。

年仅19岁的谢振华由团政委改任红三军团保卫分局执行科长,负责军团的收容工作,主要是把掉队人员和遗散的武器装备收拢起来,妥善处理,并随时报告敌情,还要保证自身和部队的安全。

在出发前,谢振华向大家特别强调了军团*参谋长提出的翻山四点要求:一不能快走,二不能说话,三不能坐下来休息,四要发扬阶级友爱精神,搞好团结互助。过夹金山时的两个细节令谢振华终生难忘:在山脚下,他看见彭德怀军团长亲自抽查一些连队的准备情况;行至半山腰,他又看见彭军团长的骡子上驮着文件,而他自己则与战士们一起艰难地一步一步往上走。彭军团长还大声命令一名体弱的战士抓住骡子的尾巴边滑边走。老将军说:“多少年来,我们就是照着彭军团长的样子做的。任何时候都要率先垂范,爱护士兵。”

老将军回忆道:那时的艰苦已经到了人的生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是后人难以想象的。他说:“我带收容队的**走到一个避风的斜坡处,看见有十来个掉队的**战士围着一堆燃尽的木炭坐着不动。我就过去喊他们赶快走,但他们一个个却像雕塑似的毫无反应。原来,他们已经牺牲。这是因为雪山上本来就缺氧,他们围在一起烤火取暖又消耗了许多氧气,结果因缺氧而牺牲。他们连名字都没有能够留下啊!”

越是艰难的时候,指挥员的作用越重要。老将军说:“本来行军就累得要命,而收容队员的任务更为艰巨。说实在的,那时,我的身体也挺不住了,但我还是咬紧牙关。雪山的天气像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天气还好好的,万里无云,顷刻间就狂风大作,有几个战士被吹出十几米远。接着雪和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边鼓动大家,一边搀扶着战士一步一步向前挪动。就这样,我们终于战胜了雪山。”

听长征的亲历者讲述爬雪山的故事,和读历史教科书的感觉不同。长征的艰难困苦是人世间罕见的,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准确描述的。记者问老将军,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你们挺了过来?老将军答道:“是对**的信仰,人不能没有信仰。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路上,我们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坚持过来,就是我们认为吃这种苦,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翻身解放,相信跟着**,为人民打天下,一定会胜利。没有这种信念,是不可能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将军兴致极高,欣然挥毫泼墨:“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老将军叮嘱说,“一个人、一个军队、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要有信仰,有理想,有一种精神。希望我们的年轻官兵牢牢记住这一点。”

最后,老将军还对记者谈起了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他说:“航天精神说到底是一种科学精神。我们继承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又有探索太空的科学精神,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中华民族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拓展】

如果说长征是一出恢弘史剧,过草地就是即将胜利前的英勇悲壮一幕。

老红军刘运坤话音悲壮―――当年就快走出草地了,人却到了极限,怎么也挪不动步,摇摇欲坠,幸亏战友高玉明一把扶住,架着左臂,一边鼓励一路同行。可在出草地前夜,高玉明自己却不行了,临终前,拼力抖索着双手捧出他负责掌管的团部军旗,闭眼前最后喃喃一句:“团旗,不能倒!”

在茫茫大草地上,英勇红军,意志如钢……

噙着泪深鞠一躬

浑身的热血,刹那间都沸腾了起来!

红四方面军战士宋云鹤悲愤心痛:“重返草地时,每走不远,就有一具红军战士的遗体―――那都是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士,全保持着当初的样子。”老红军张毅亲见:有的,两三个人倒在一起;有的,呈往前爬行的姿势;有的,手里还攥着泥土和青草。

三过草地,老红军张明汉印象最深的不是危险的沼泽,而是遍地的忠骨。

一次一次,战士们每当看到战友遗骸都会噙泪驻足,深鞠一躬。

那天高秋悲,那四望无涯,那英风烈迹。只有草地上的草自茂盛着,只有草地上的风自吹拂着,一年又一年。

这些事,老红军陈行庚不愿提,就是因为“心里难受。”

七十载,往事仍清晰。*红军万里长征,历经艰辛终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正要展开北上大计,却被*分裂,令红四方面军孤军南下,甚至一度另立*,与北上的*红军正确方略南辕北辙,直至一年后难以为继,才再度北上。万里长征两年,*红军走了一年,这里又耗了一年。战士们三过草地,在茫茫原野上,以生命书写忠诚坚定。而三过草地的转战,也让老红军蒲润三负重伤:第一次被子弹打断手腕,白骨森森,一咬牙捏着继续打,战斗结束再包扎,居然三月自愈;第二次伤在头上,昏死两天两夜后,突然自行醒转;第三次伤在左脚,血流如注,直到现在肉还长不起来。

三过草地,老红军王纪芝所在的队伍有一次走迷了路,走了两天怎么也走不到头,只好折回找当地藏民。可藏民一听惊恐瞪眼:“要过草地?那是魔鬼居住的地方!”

三过草地,战士们是无畏的、英勇的。老红军李哲民记得,南下的红军十多天连克绥靖、丹巴、东化,在雅安金鸡关以机枪击落了一架敌机,飞机坠落后机尾还挂在电线杆上。只是南下难以为继,所以,起初的攻城掠地疾如秋风扫落叶,随后的失守却也接二连三……

“那片草地,我来回走了三趟……”老红军廖文光缓缓地说:“重回草地见一堆堆遗骸,我们用草皮替战友盖上,擦干泪继续前行!”

“其实从长征到过草地,我从没想到会走那么远,历经艰险,我和战友们只一个念头―――将来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一句话,老红军张云说了一分多钟,眼睛盯着前方,没有任何游离……

艰难中坚韧的源泉

过草地,团结就是力量。

说起这,老红军贺文玳不禁动容:“过夜时,战士们总是自觉地将干的草地留给年纪大的**,湿草地则被小青年们抢着睡。”说起这,老红军刘天佑不禁神往:“第二次过草地,走了一夜,就地休息,大家背靠背睡着了。突然大雨滂沱,全团官兵都没有雨具,一起淋得湿透,真是‘风雨浸衣骨更硬,官兵一致共甘苦’!”说起这,老红军谢元珍不禁泪涌:“有次我一脚踩*草地,水已经没过胸口,一位骑马的**伸出大手拉了一把救了一命。死里逃生,可现在都不知那**名字……”

是**,是战友,是兄弟。多少次,一人陷下,不断伸来的援手又不断陷下。老红军钟明说,最难受的,就是在草地里看到东一堆西一堆的遇难战友手手相连,实践着“同生死共患难”的誓言。老红军谢光堂掉了队独自倒下,第二天,折返的战友们终于找到还有一丝气息的他,立即抱上担架,三个人轮流抬了一路,没有一个人想过扔下重伤的他,“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们就不会扔下你不管!”

过草地第二天,一条河上游涨水,“我们的*总支*明知有危险,仍抢在前面探路,在被水冲走淹没的一刹那,还拼命挣出两句:‘水急,换……’手在水面上拼力摇摆。那是在告诉我们水急、要小心。他以自己的牺牲,换得众人的生路……”老红军真房说着沉默了,大颗泪珠在眼眶中转……

死亡是近在咫尺的。老红军刘星当年在草地上一觉醒来站起,背靠背一夜的营长却依然直直坐着,鼻下已没了气息。但红军战士们志同道合,患难与共,心与心贴得更紧。老红军罗玉琪过草地最难忘一位李副连长:“当时我们掉了队的二三十人都躺在地上,李副连长来了,二十七八岁瘦个儿背着一个红小鬼,一见就发火了:‘起来,这儿怎么能躺下,**们,要咬紧牙关,一定要赶上去。’上山后,李副连长鼓动大家烧起了火,又不知去哪打了一只山羊回来,大家打牙祭,他却悄悄躲在一边吃野菜,被伤员发现后才拿了块羊肝。第二天前进时,一个重伤员昏倒了,喷了好几口冷水才苏醒。这时,李副连长从挎包里掏出一个树叶包,递了过去。解开小包,那个重伤员颤抖了,里面竟是只咬去一小点的那块羊肝……”

过草地时,谢觉哉为减轻负担,扔掉了心爱的毛毯。*路过认出,就背在身上继续赶路,到了宿营地物归原主。谢老深受感动,后来到了延安,又把毛毯送回给董老见证**友情。

老红军张明秀在草地上遇见两位伤员,一把扶起,坚定地说:“我背也要把你们背出草地。”可一个弱女子,谈何容易。她背一个伤员,没走几步就一起倒在污泥里。挣扎爬起,扶着伤员一步一步向前挪动。不久,干粮和水又几乎断绝……

最终,明秀与两位伤员一起走完了长征中最后也是最艰难的路程!

走出草地第一仗

刚出草地第一仗,攻打天险腊子口。

老红军王承登记得:敌人的子弹四面八方,好像山里建着无数碉堡,而通道就一条路那么宽。红军战士们几乎把手里的所有手榴弹都扔出去了。武器质量本来就差,加上受潮,扔出去五个手榴弹,只有两个是爆炸的。翻过腊子口,王承登一脚踩下去,踏到的不是山石,而是手榴弹堆成的“小槛”,都是没有爆炸的哑弹,足足半米厚。

天险腊子口,*红军出草地打过,红四方面军后来出草地也打过。“那一仗打得真叫惨!”老红军毋广仁当时接到的命令是:一定要在两小时内拿下这个山头。下午1点,他们营兵分两路,一路正面攻击,一路迂回到敌人身后,恶战一个半小时终于拿下。但山上的树都在燃烧……

老红军康渡当时在突击队,7个人一组,力夺腊子口。不过,每人只有十几发子弹,首长又严格规定,因弹药严重吃紧,100米内才能开枪!当晚,康老他们爬了一夜的山,终于在凌晨交上火,他那组,5位战友壮烈牺牲。

老红军王其仁回忆说,敌军溃败了,士气低迷,过一条河时连埋在桥旁的炸弹都来不及引爆就急急忙忙逃了。而走出草地的红军,坚韧如钢!

老红军赵本清当时所在的营,“进草地时400人,三周后走出草地时,只剩100人左右。”

老红军陶立功泪光闪烁:“走出草地之后,部队到了甘南,找到许多大豆。一个多月没吃过一顿饱饭的战士们狼吞虎咽,结果有的人活活被胀死。”

老红军刘金国终身难忘,最后一夜宿营草地时,眼看要走出草地了,第二天军号一响,他起身一看,背靠背的一大片战士都安安静静坐着,再也没起来……

但从草地走出的英勇红军,为**保存下了“金子中的金子”,培育出了惊天动地的士气与坚韧不屈的斗志,深远影响绵延至今。

刚进草地时,来自江西石城一位姓郑的小宣传队员,精神抖擞,不停地讲故事、唱山歌,柴火拣重的背,工作拣难的做。但在进入草地不久,他突然发起了高烧,病倒了,尽管团政委杨成武把马让给他骑,把干粮匀给他吃,但他的病情还是恶化了。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杨成武说:“*委员,我不行了,感谢你对我的照顾。我知道*的事业一定会胜利!**一定会胜利!……”最后,经过一阵急促的喘息,他说:“希望*的路线胜利,**快胜利。胜利后,如果有可能,请告诉我家里,我是为执行*的路线,为了**的胜利牺牲的!”

这是历史的真实一幕,这是红军的普通一兵,这是长征的伟大闪光!

拓展阅读

1、乡村做奋进有为青年

近日,***局委员、中组部部__在抓*建促乡村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建促乡村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走好乡村兴路,要用好人才,强化*建引领,以优秀人才队伍助推乡村兴。

品乡土人才之“德”,守护“根”与“魂”。凝聚乡土人才力量,在留住文脉、守住乡魂上下功夫。一村一景一韵,都有乡村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小桥流水、古厝老宅、民俗节日,都是村庄历史的见证,是村民的底气和远方游子的乡愁。以乡土人才之“德”为引,发挥村*带头作用,村里德高望重的能人、乡贤、乡土人才组建成一支守护乡村底蕴、传扬乡土文化的特色队伍,通过保护古村落、改编村规民约、编撰乡土、录制乡土特***等方式,守护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促进乡村生态文化共融。

育专业人才之“技”,提升“能”与“质”。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在提升实力发展才能上下功夫。一耕一植一收,都是农民的生计之能。村里有传统工艺,也有匠人精神,是留在农村的那份执着和踏实。以专业人才之“技”为引,发挥“*建带群团”“*建带妇建”作用,农村的手艺匠人、返乡大学生、土专家、田秀才组建成一支为村民提能增效的专业队伍,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搭建科技平台、注入数字化技术、推进职业技能教学等方式,提升村民农户的“能”与“质”,推进农村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

用致富人才之“智”,发展“家”与“业”。发挥致富人才作用,在产业发展村民增收上下功夫。一村一品一产,乡村特色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盘活资源、打造品牌、发展文旅,乡村产业特色发展成了富民强村的新路径,是村庄独有的财富和资源。以致富人才之“智”为引,发挥*建引领乡村兴作用,驻村**、创业能人、种养大户组建成一支能为农村拓宽致富路的优秀队伍,通过统一规划建设、植入新兴元素、挖掘特色资源、引进特色产业等方式,发展农民集体的“家”与“业”,实现产业兴旺、乡村富裕。

2、乡村做奋进有为青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的____*,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建引领促乡村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建促乡村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建,巩固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成为“乡村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担任*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小组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兴示范

在乡村兴建设中,*员**“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在埋首案头、间挖土、走访宣之间自然交替,让*员**带头成为“乡村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兴、人才兴、文化兴、生态兴。充分挖掘“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员群众习所,习内容涵盖*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建引领,找准乡村兴着入点

打造服务型基层*组织作为*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加强*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建引领乡村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3、乡村做奋进有为青年

新春伊始,**、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____年,在以__***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克服新冠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兴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兴。要深刻认识到,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召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守好“三农”基础,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____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扩种大豆和油料,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确保成效可考核。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围绕耕地和种子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落实“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____指出:“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现在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程。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乡村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全面推进乡村兴,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落实乡村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举全*全社会之力,强化乡村兴要素保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二〇xx年新年贺词中,____强调:“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的路要走。”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的**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的*胜利召开。

4、乡村做奋进有为青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整夜不食不寝去思考钻研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好处,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路上,你不在是个孩子,在锻炼,在成,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也许每一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也许每一天都要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而焦头烂额,也许每一天都要为了明日的采访做着准备,但我们是欢乐的。不再是不为浮云遮眼之势,更在一览众之躯。

我们实践,我们欢乐。作为实践,这样的一项活动,也必须有其流程经营。从开始的确定主题,到队员的选拔再到实践的开始,分工,任务的布置,或许疏一看,甚易。但实则不然,在这过程中不是冷冷的追求学术上的严谨,更是寻找种人心向往的科学之美。孙中说“人既尽其才,则百俱举;百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每个人在“sunshine”这样阳光的队名中贡献着自我,以追求对大学生村官的深入调查为目的,大胆的去想,去做,在这个团队中关心着对方,真正做到了团结,奋进。有激动,有感动,有触动。

不论第一天大家为了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的讨论争论不休,不论每一天在外采访村民的队员被烈阳晒伤,汗珠滴落早已浸湿全身的队服,更不论每晚写报告,写日志,全天,为明日准备到深夜。每一天的采访,吃饭,采访,休息,成为了我们的主线,每一天奔波于乡村城镇的各个小巷街头,我们询问着,调查着,目的只是完成实践,让自我明白更多属于我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真谛。只因为我们明白,孵化梦想,需要汗水与坚强的臂膀,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我们欢乐。

在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实践中,我们感受到了村里的建设,那里有孩子,农民,村**,每每从他们的质朴中,我们在感受,感受着这份简单,经过我们的采访,明白了村里创业的艰辛,孩子受教育的困难,在同情的同时,我们更多了一份宽慰,因为,我们的村在不断的改善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或许,我们的实践不能反应村里的每个角落,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期望,我们的实践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更多人注意到在大城市的周围,还是有着一些需要帮忙,建设的村镇,我们的实践活动受到中国高邮网,郭集网,高邮信息报,扬州日报晚报的关注。为自我为一名南大学子感到自豪。

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sunshine这个词,不再是一个队名,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实践,这样的我们,这样的,欢乐。

点击查看更多长征故事:谢振华将军讲述长征爬雪山的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9646.html

热门阅读

  1. 在这里初三学生优秀作文
  2. 关于三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总结范文
  3. 论独处的美文摘抄
  4. 小学六年级除夕之夜作文
  5. 宝石的烦恼 童话故事
  6. 助学筑梦铸人征文精选2015
  7. 祝福朋友结婚的诗句
  8.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优秀教学设计
  9. 苏凡的故事
  10. 2016年平安夜祝福语精选
  11. 关于中华魂征文600字
  12. 詹天佑读后感550字左右
  13. 暂住证明介绍信怎么写
  14. 早恋导致不良影响检讨书优秀范文
  15. 儿童睡前小故事大全
  16. 公司领导讲话心得
  17. 2015年关于重阳节的祝福语
  18.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9. 学习准则和条例心得体会
  20. 来自春天中的诗集
  21.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期末知识点整理
  22. 转身过后繁华谢幕短散文
  23. 名人季羡林的最经典名言
  24. 司马池字和中原文及译文赏析
  25. 描写中秋思乡的诗句
  26. 快乐的六一小学生的优秀作文
  27. 小学生关于七月半鬼节的作文
  28. 王维《鹿柴》古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29. 2016年冬至节企业群发祝福语大全
  30. 有关迎新年的现代诗歌
  31. 关于冬至诗词
  32. 童话故事《一个小王子和一个小公主》
  33. 《九色鹿》的第二课时教案
  34. 《祖孙乐》活动教案范文
  35. 清明节的诗歌
  36. 关于开学典礼发言稿
  37. 春节常用对联大全
  38. 大学生大三学年的自我鉴定
  39. 招商银行实习报告范文
  40. 有关五一劳动节短信祝福语精选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8:20:58
本页面最近被 42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天津,TA在页面停留了 12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