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池字和中原文及译文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5 21:56:36

司马池字和中原文及译文赏析

司马池,字和中。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后中第,授永宁主簿。出入乘驴。与令相恶,池以公事谒令,令南向踞坐不起,池挽令西向偶坐论事,不为少屈。历建德、郫县尉。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富人争瘗金银逃山谷间。令闾丘梦松假他事上府,主簿称疾不出,池摄县事。会上元张灯,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调郑州防御判官、知光山县。禁中营造,诏诸州调竹木,州符期三日毕输。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枢密使曹利用奏为群牧判官,辞不就,朝廷固授之。利用尝委括大臣所负进马价,池曰:“令之不行,由上犯之。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以趣他人。”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内侍皇甫继明给事章献太后阁,兼领估马司,自言估马有羡利,乞迁官。事下群牧司,阅无羡利。继明方用事,自制置使以下皆欲附会为奏,池独不可。除开封府推官,敕至阁门,为继明*所沮,罢知耀州。

召知谏院,上表恳辞。仁宗谓宰相曰:“人皆嗜进,而池独嗜退,亦难能也。”加直史馆,复知凤翔。有疑狱上谳,大理辄复下,掾属惶遽引咎。池曰:“长吏者政事所繇,非诸君过。”乃独承其罪,有诏勿劾。岐阳镇巡检夜饮富民家,所部卒执之,俾为约,不敢复督士卒,而后释其缚;池捕首恶诛之,巡检亦坐废。累迁尚书兵部员外郎,遂兼侍御史知杂事。尝言:“陕西用兵无宿将,刘平好自用而少智谋,必误大事。”后平果败。更户部度支、盐铁副使。岁满,中书进名,帝曰:“是固辞谏官者。”擢天章阁待制、知河中府,徙同州,又徙杭州。

池性质易,不饰厨传①,剸剧②非所长,又不知吴俗,以是谤讥闻朝廷。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③,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零四 列传第五十七)

【注】①厨传:供应食宿、车马的驿站 ②剸剧:统领裁处繁剧的事务 ③德音:唐、宋时的一种恩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池挽令西向偶坐论事偶:并列

B.州符期三日毕输符:限期

C.不先输,何以趣他人趣:说服

D.巡检亦坐废 坐:定罪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司马池“为人正直”和“富于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A.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

自制置使以下皆欲附会为奏,池独不可

B.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

事下群牧司,阅无羡利

C.枢密使曹利用奏为群牧判官,辞不就

长吏者政事所繇,非诸君过

D.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

刘平好自用而少智谋,必误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池有谋略,在蜀地任职时,谣传当地士兵叛乱,蛮族也将入侵。于是富人争相躲避,县里的主要*也都吓得不上班。司马池独撑局面,巧妙化解,使民心安定下来。

B.司马池担任群牧判官时,曹利用曾经委托他负责征收大臣们所欠的进马费用。司马池首先对曹利用晓之以理,劝其带头缴纳,结果数日之中就顺利完成了此项任务。

C.司马池曾经参与考察内侍皇甫继明的相关政绩,从制置使以下都纷纷附名上奏要求提拔皇甫继明,司马池加以拒绝,而他随后遭到皇甫继明的直接报复。

D.司马池被朝廷召回担任谏院主管,他上书恳切推辞。宋仁宗对此深表示赞许,直到他后来改任其他官职任职期满,中书阁准备提升其职务时,仁宗还提及此事。

参***

【1】C(“趣”在此处应释为“催促”)

【2】D(A项上句表明司马池胆识过人,下句表明司马池“为人正直”; B项上句表明司马池实事求是,下句是群牧司处理公务的客观叙述,且未寓褒贬;C项上句表明司马池不追逐名利,下句表明司马池勇于承担责任)

【3】C(报复司马池的是皇甫继明的同*,而未遭到皇甫继明的直接报复)

司马池,字和中。早年丧父,家资数十万,他全部让给各位伯父、叔叔,而自己则奋力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授永宁主簿,出入乘驴。与县令关系不好,司马池因为有公事去见县令,县令向南盘坐不起身,于是司马池挽着县令向西并排坐在一起讨论公事,没有一点屈服。历任(蜀地)建德、郫县县尉。蜀人妄传戍兵叛乱,蛮族将会入侵。于是富人争相将金银埋藏后逃到山谷间躲起来。县令闾丘梦松亦假借有别的事情不去县府上班,主簿也*不出门。留下司马池代为管理县中事务。在元宵灯会,司马池让老百姓尽情游观,一连进行了三个晚上,于是民心安定下来。后调任郑州防御判官、知光山县。当时皇帝营造宫殿,下诏从各州调集竹木,州里限期各县三日之内运送完。司马池认为光山县本地不产大竹,而要从蕲、黄两地转买,三日之内是不可能完成交纳任务的。于是同老百姓另行约定时间,并宣布过约期不送者即治罪。最后光山县完成送竹任务比其他县要早。

枢密使曹利用上奏要司马池任群牧判官,司马池辞谢不就,但朝廷还是授给了他。曹利用曾经委托他负责征收大臣们所欠的进马费用。司马池说:“政令不能实行,是因为上级首先违犯。你所欠的马费还很多,不先偿还,我怎么去催促他人呢?”曹利用惊讶地说:“*骗我说已替我偿还了。”于是赶紧下令将其偿还给朝廷,数日之中各位负责者都完成了任务。后来曹利用被贬官,他的同*害怕被治罪,而反过来又讲他坏话的人很多,唯独司马池在朝廷公开宣扬,说曹利用是冤枉的,朝廷最终没有将曹利用问罪。内侍皇甫继明正在章献太后住地担任给事,同时代理估马司职务,自己说通过买卖马匹为国家赚了丰厚利益,请求提升官职。朝廷把事情交给群牧司处理,经考查认为他并没得到厚利。此刻皇甫继明正得势,从制置使以下都要附名上奏(提拔皇甫继明),唯独司马池加以拒绝。出任开封府推官,诏令下到内阁,但遭到皇甫继明同*所阻止。降职耀州知州。后又升任利州路转运使、凤翔知府。

后被召回朝廷担任谏院主管,司马池上书恳切推辞此官。宋仁宗对宰相说:“别人都盼望晋升,然而司马池却独喜爱降低官职,也真是难能可贵啊。”于是加官直史馆,重新担任风翔知府。在任期间曾有疑案上诉,大理寺*立即下来复查。属官十分担心,便引咎辞职。司马池说:“第一把手是政事的主要负责人,不是你们的过失。”于是单独去承担了责任,皇帝下诏不要弹劾他。岐阳镇巡检晚上去有钱的人家饮酒,手下士兵捉住了他,迫使巡检作出承诺,答应以后不再管束士卒,士兵这才将其释放。司马池了解此事后,将为首的士卒抓来杀了。巡检也因此被罢免。逐渐升至尚书兵部员外郎,遂兼侍御史知杂事。曾经说:“陕西用兵无宿将,刘平刚愎自用缺少智谋,一定会误大事。”后刘平果然失败。改任户部度支、盐铁副使。任职期满后,中书阁提名升职。皇帝说:“司马池是一个坚持辞谢不做谏官的人。”因而擢天章阁待制、河中知府,调任同州知州,又调杭州知州。

司马池性情质朴平和,对驿站不怎么装修,不怎么擅长处理繁剧的事务,加之又不太了解杭州一带风土民情,因此对他的谤讥之言传到朝廷。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弹劾司马池处事不当有十余条,再加上没将皇帝的恩诏及时传达的过错,于是降为虢州知州。起初,转运使已经上奏弹劾司马池时,正碰上有个官吏偷盗官府银器案,犯人被带上镣铐投进州监狱,审讯时,犯人供认自己是为江钧掌管私人钱柜的,所盗官府银器已经被他拿出卖掉的大半。后又发现有越州通判私载个人货物和偷税之事,此人与张从革有姻亲关系,曾派人私下请托过(张从革)。有人说这下子司马池可以同时弹劾江钧、张从革报仇了。但司马池说:“我不那样做。”所以大家都称赞他有长者风度。

拓展阅读

1、杜甫《旅夜书怀》鉴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章好呢?*,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的不平,同时揭示出*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2、杜甫《旅夜书怀》鉴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1、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二句就近而小者写旅夜之景,点明时间、地点个人处境,连用“细”“微”“危”“独”四,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旅夜独宿的情景,而且深细入微地传达出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2、大江,指长江。二句是就大而远者写旅夜之景,意象生动,境界壮阔,气势磅礴。“垂”“阔”“涌”“流”四,力透纸背,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的博大胸怀兀傲不平的感情。

3、二句反言见意。正言之则为名实因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而以“岂”“应”二虚反言之,则愈见其悲愤之情。

4、飘飘,不定貌。沙鸥,一种水鸟,飞于江海之上,栖息沙洲。二句以沙鸥自比,抒发漂泊流离抑郁不平之气,用一问一答形式,愈见苍凉悲郁。

永泰元年(765)秋,杜甫由忠州(今重庆忠县)去云安(今重庆云阳)舟行途夜泊时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穷愁潦倒,漂泊江湖,有志难骋的悲愤抑郁心情。情调虽凄苦,却不衰颓。壮阔的境界,磅礴的气势,反映出诗人在危苦穷促依然能保持阔大眼界、旷远胸怀。

3、柳宗元《牛赋》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胆(dòu)。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己不适口。穷富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kāo)莫保。或穿缄縢,或实俎豆……。

由是观之,物无逾者。不如羸驴,服逐驽。曲意随势,不择处所。不耕不驾,藿菽自与。腾踏康庄,出入轻举。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当道长鸣,闻者惊辟。善识门户,终身不惕。

牛虽有功,于己何益?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你知道牛吗?牛这种动物,有魁梧的身形巨大的*,两耳低垂,双角弯曲,毛发稀疏,皮革厚实,“哞——”地一叫,从脖颈处发出洪亮的声调。它顶着烈日,每日耕田百亩,在土地上往来反复,犁垦的垄沟又长又直,地里种植的是谷子黍子。自己耕耘,自己收割,拉着满车厢的粮食而来,全送入官府的粮仓,一粒也到不了自己嘴里。使贫穷的人致富,饥饿的人得饱,而对牛本身却没有一点作用。牛仍旧蹄陷泥、身伏地上地拚死劳累,食住却常在那荒野草滩,对此而人们却安然而不感惭愧。牛有利于遍天下,连牛皮牛角都被利用,从头至尾更没一点保留,有的用来穿成皮绳,有的用来充实祭祀供品……。

由此看来在奉献方面,没有别的动物再能超过牛了。牛不像瘦弱的毛驴,习惯追随在劣之后,委曲己意来奉承、依附权势,而不选择任何场所。它不耕田不驾车,却自然而然得到豆类那样好的粮草,欢奔在四通八达的大道上,出入举动轻佻而浮躁。高兴时就昂起鼻子打个喷嚏,发怒时就扬蹄弹蹬。站在路上长长地一声鸣叫,听到它叫声的都惊恐回避。它还善于识别、投靠富贵门第,靠此而终身温饱不用小心翼翼。

牛虽然有功于世,然而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看来命注定有好有坏,这一点也不关你的能力大小,所以千万别怨天尤人,只盼着上天能多多地赐予福泽。

【评介】:

唐贞元二十一年(805)王叔革新失败,他所倚重的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史称“八事件”。柳宗元贬居永州(今湖南零陵)长达十年,但他始终坚信王叔*有益于国家,自己是清白无辜的,对统治集团摧残正义、迫害忠良的罪行有了深刻认识,并写下了大最的学作品,表达自己对美好人格的执着追求对丑恶灵魂的憎恶鄙夷,《牛赋》就是其赋体有代表性的一篇,全篇可分三段。

第一段刻画牛的崇高形象,悲哀牛的悲惨*。

牛,谁人不晓?然作者偏以“若知牛乎”来起笔,这样的设问不仅切题,而月突兀醒目。莫怪作者“故弄玄虚”,实因为牛在作者心目有着不一般的形象感情。它“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多么憨厚的外表,没有一点唬人、媚人的姿容。它“牟然而鸣,黄钟满脰”,表里一致,实在得很,没有一点虚张声势的腔调。朴实无华的“形态”正反映着它吃苦耐劳的“神态”。它耕百亩,植禾黍,淌汗流血,“利满天下”,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是历史发展的根由?这种奋斗不息的形象,不就是“民族的脊梁”?难怪千年之后的鲁迅先生要把“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也曾号召大家“做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延安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可悲的是柳宗元赋的牛,是残暴的“奴隶主”手的“活工具”,它“自种自敛”,却“己不适口”;“利满天下”,却“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直至“皮角见用,肩尻莫保”,“‘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他们的享乐建筑在对牛的敲骨榨髓的剥削压迫基础上,他们的贪婪攫取决定了牛的悲惨结局。

第二段描摹羸驴丑恶嘴脸,揭示羸驴丑行的根源所在。

作者以“由是观之,物无逾者”作为过,由牛而驴,转换巧妙。“是”者,牛也,而“无逾者”,随手便拈来一个“羸驴”。写羸驴,全从与牛截然相反的神态处着笔:它不去耕田拉车,只会“服逐驽,曲意随势”;也不日夜辛劳,一无所获,而是“不耕不驾,藿菽自与”;它不用陷泥踏土苦苦挣扎,倒可“腾踏康庄,出入轻举”。尤其它“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当道长鸣,闻者惊辟”,活脱脱一副恃宠而骄、得意忘形的神态,显得多么不可一世!这自然使我们想起旧社会那些狐假虎威的“狗腿子”形象。

羸驴之所以耀武扬威,是因为其倚仗的主子有权有势。对于这种依傍权势而放纵的丑态,柳宗元已在《临江之麋》借麋的形象作了深刻揭露,在本篇赋再次对那些投靠豪门作威作福的丑类进行鞭挞,说明作者对此丑行无比愤慨,因为在王叔*失败后,他亲眼看到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帮凶如何对正派人士毁谤、陷害,看到了他们如何出卖灵魂与人格来讨好主子、换取*厚禄。这里应注意:作者揭露出了一切丑行产生的恶源,那就是培植羸驴奸邪行为的所在——“门户”。有什么样的主子才有什么样的奴才,柳宗元的批判矛头对着*的社会上层统治,这一点,古人早就看出来了,清人何焯在《义门读*》对《牛赋》写下这样的评语:“东坡书此亦以讥切当世用事者,不独喻岭表也。”

最后一段总括全,抒发愤慨、悲哀的情怀。

面对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作者愤激满怀,自问道:“牛虽有功,于己何益?”这不是作者要否定牛“利满天下”的精神,也不能仅仅看做是作者对自己不幸遭际的忿忿不平,而是对那个有功者不但无益,反而被疯狂摧残的病态社会提出的强烈控诉。“命有好丑,非若能力”,也不应仅仅看做是作者消极的精神解脱,而是真实地揭示了那个“劳而不获、获而不劳”的社会的本质。作者满腔愤怒,不吐不快,径行倾吐又必招祸害,于是肠内千回百转,化作一句反语:“慎勿怨尤,以受多福。”愤激也含着悲观。

柳宗元的古被列“唐宋八大家”之列,其峭拔矫健,笔锋犀利,这篇《牛赋》也无不具有这个特点,不过它感慨愤激,托物寄讽,更得屈子辞赋之旨。林纾认为“柳州诸赋,摹楚声,亲**体,为唐巨擘。”(《韩柳研究法·柳研究法》)这篇小赋,全因不平所激,采用比喻、对比的手法,对忠良困顿受害、奸邪飞扬跋扈的不合理社会作了无情抨击,幽默之含辛辣,含蓄之有悲亢,很有*力。

点击查看更多司马池字和中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8138.html

热门阅读

  1. 我的悲伤无处可逃的杂文随笔
  2. 睡前故事《王的成长》
  3. 企业战略浅析管理论文
  4. 二年级学生寒假学习计划
  5. 李湘名言收录
  6. 关于大学生暑期图书馆实践总结
  7. 201年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练习试题
  8. 古诗咏柳原文赏析
  9. 师德表现自我评价优秀
  10. 每一种生活都可以芬芳美文
  11. 天气变冷朋友圈说说
  12. 龙应台励志经典语录
  13. 我的暑假计划300字
  14. 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长句大全
  15. 我的老师周记范文
  16. 把心动变为行动励志小短文
  17. 有一种感动叫做守口如瓶美文
  18. 复比的造句
  19. 《小燕在家里》的教学设计模版
  20. 元旦搞笑句子精选
  2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好名声比命都重要
  22. 怎么写好贺词
  23. 幼儿园教师节祝福短信精选
  24. 2018新春贺词精选
  25. 有关神话的成语故事
  26.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教学反思范文
  27. 公司客服小我年终总结范文
  28. 2015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29. 服务器托管合同范本
  30. 201年鸡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祝福语大全
  31. 朋友和知己随笔
  32. 素质拓展健美操活动总结范文
  33. 精选二月二龙抬头祝福语
  34. 201年最新节后祝福短信
  35. 夏末初秋的好诗句
  36. 201年大年初七祝福语
  37. 老师对小学生日记评语
  38. 对工作的承诺书应该怎么写
  39. 2016年员工感恩节祝福语
  40. 三年级数学《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7:49:12
本页面最近被 49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澳门,TA在页面停留了 13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