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李白唐诗

发布时间: 2025-08-31 12:15:03

《长相思》李白唐诗

《长相思(其二)》这首诗李白是如何描写的呢?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

月明欲素愁不眠⑹。

赵瑟初停凤凰柱⑺,

蜀琴欲奏鸳鸯弦⑻。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⑼。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⑽,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释】

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⑹欲素:一作“如素”。素:洁白的绢。

⑺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

⑻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⑼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此处泛指塞北。

⑽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白话译文】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

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

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

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

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

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赏析】

此诗首句“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暮色低沉烟雾缭绕的景物特征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压抑之感,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夕阳斜暮,渐渐西沉,几簇花丛在低沉的暮色里显得朦朦胧胧,如被烟雾缠绕。这种如烟似梦的感知显然部分来源于思妇的眼睛,来源于思妇被相思愁绪紧紧包裹的内心。牵肠挂肚的相思使思妇所观所感的一切都带上了浓重的忧郁色彩,不独花朵,也非烟雾使然。黑夜拉开帷幕,思妇却没有进入梦乡,对丈夫切切的思念使她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更可恼的,是那一轮明月,依旧发出如绢如素光洁皎然的光辉,透过孤独的窗棂,搅得多情人心绪难宁。在这句诗中,代表着团圆的明月,因其特定情境而被诗人塑造成一个冷漠的、不解离人情怀的形象。北宋晏殊《蝶恋花》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也是这个意思。面对月色如水良辰美景,思妇却只能让他虚设,想起从前种种,一颗心久久不得平静。虽然思念只是徒劳,却也心甘情愿,无心睡眠。“日”与“月”在交替,白昼与黑夜在轮回,思妇的相思也像波浪中的小船,翻腾不息,相思之苦,也只有思妇最为明了。诗人用“愁”字把这种感情明白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无法安睡的思妇,只好在月下弹一曲哀伤凄美的琴瑟,在回忆和期待中与心上人夫唱妇随。是有“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两句,琴瑟合鸣,鸳鸯凤凰都是用来喻指夫妻美满之意,诗人在这里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琴瑟都作为传情达意之物,至于“蜀琴”,更被人传说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有所关联。但如今琴瑟独鸣,凤凰曲难成,原本以为可以白头到老长相厮守的一对鸳鸯,竟然也天各一方,思妇的伤情可想而知。就连这思君念君为君弹奏的一首相思之曲,也无法令心上人听到,关山重重,天遥地远,纵有动听的音符,又弹于谁听呢?

紧承这个疑问,作者继续写出,“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曲中真意,绮丽动人,但此情此曲,却无人为我传递,思妇惆怅抱憾也于事无补。只有忽发奇想,托明日和煦的春风飞往燕然,送到夫君的手里,带去我的相思。燕然山远在塞北边疆,就算把相思曲寄到又能如何呢?范仲淹有诗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做此诗的一个补充。只要边疆未靖,那么重逢之念便是惘然。只是思妇的一点聊胜于无的假想罢了。但不管怎样,诗人的奇特想象仍然令人惊叹,思妇情之真、情之切,也令人为之唏嘘。

“忆君迢迢隔青天”独立成句,又承上启下,以青天的夸张比喻两人相隔万里,从而引出下文思妇回到现实,顾影自怜独自凄凉的描写。

这四句诗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情形的表达,思妇揽镜自照,发现自己容颜憔悴,不禁悲从中来无法断绝。“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是唐时名句,形象而巧妙、夸张而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相思成空的思妇的哀伤之状。曾经清澈如水明眸善睐的双眼,而今却成了流泪不止的两眼清泉,如此的想象和夸张让思妇的形象更具灵动的色彩,艺术之美感也更加深入人心。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一样,令人为之动容。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则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妇的口吻直抒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得益彰。思妇不关心自己的容颜憔悴,也不担心自己双眼如泪泉,反而殷殷的希望,丈夫能够早日出现,哪怕他不相信自己切肤入骨的思念也无所谓,只要他早日归来,断肠人也就心满意足了。所谓“不信”云云,无须深究,只是夫妻俩的窃窃私语,取镜相照,更是带有了闺房亲密的意味,显然,在诗人奇特的构思中,在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进入了想象。

拓展阅读

1、贺《歌续短歌》鉴赏

歌破衣襟,

短歌断发。

秦王不可见,

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

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

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

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

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

歌成鬓先改。

题《歌续短歌》是从古乐府《歌行》、《短歌行》化出的。关于“歌”、“短歌”的命意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声有短,非言寿命也”。从传留下来的歌词看,歌或短歌都是悲歌,用以抒发哀婉凄伤的感情。

开头二句紧扣题,有愁苦万分,悲歌不已的意旨。“破”“断”二字,用得很奇特,但细细想来,也都入情入理。古人有“歌当哭”的话,泪洒胸怀,久而久之,那衣襟自然会破烂。杜甫有“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的句,人到烦恼之至,无计可施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搔爬头皮,发越搔越稀。这首的“断”可能就是由杜的“短”生发出来的。

三、四句写进见“秦王”的愿望不能实现,内心更加苦闷,像是烈火中烧,炽热难熬。“秦王”当指宪宗。王琦说:“时天子居秦地,故以秦王为喻。”

(《吉歌汇解》)贺在世时,宪宗还能有所作为,曾采取削藩措施,重整朝政,史家有“中兴”之誉。贺对这样的君主寄寓厚望。他在考进士受到排挤迫害之后,幻想自己能像马周受知于太宗那样,直见皇帝,以实现他的*理想。

五、六句具体描述自己苦闷的心情与清苦的生活,与开头二句照应、补充。“渴饮壶中酒”,渴是“内热”的表现,饮酒的目的在于平息内热、消愁解闷;“饥拔陇头粟”,为求见“秦王”不惜忍饥挨饿,靠从地里拔粟充饥。

七、八句写景。“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初夏已尽,盛夏降临,草木葱翠,生气勃勃,原不会有凄凉之感的。然而“绿肥红瘦”,万花摇落,又不禁为之欷歔感慨。下面的“千里”句,故意用欢乐的色调映衬凄苦的情怀,颇有“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孟效《春愁》)的意味,这样反复渲染,一唱三叹。人述怀从景物落笔,寄情于景,意味深

后六句采用借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面上写景物,实际上写人事。“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夜间的峰峦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黝黑而高,竟把那明朗的月亮遮得无影无踪,真叫人纳闷。“我”沿着那崎岖的石径四处寻觅,忽而发现它在高峰之外。峰峦阻隔,高不可攀,心中异常痛苦,因而慨然悲歌,鬓发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苍,真乃忧伤催人老啊!“夜峰”、“明月”等句喻意微婉。“明月”借喻宪宗,夜峰指代他身边的卿们,意是宪宗为一些大臣所包围,闭目塞聪,就像月亮为峰恋所阻离,虽有明光,却不能下达。这些表明人深知当时朝廷的弊病,欲向宪宗陈述便宜,以匡时救弊,然而“山”高“月”

远,投告无门,只有暗自忧伤。

杜牧在《吉歌叙》中评曰:“盖《**》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这首在立意和表现方法的运用上,都与《离**》很似。“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寄托遥深。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融化在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隽永,优美动人,颇得《离**》的精髓。

2、大最倒霉的人被、杜甫双双称赞却因为一首前途尽毁

众所周知,宋朝有一个倒霉的词人柳永。此人本来才华横溢,也想考取功名,出人头地,本来也考上了,但发榜的时候却落榜了。主要是因为他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被宋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看到,而宋仁宗也毫不客气的说:“要什么浮名,且去浅斟低唱好了”,接着在柳永的考试试卷上写下:且去填词。

从此,我们这位才华横溢、藐视世俗的大词人一生都没当上一个像样的官。*失意的柳永也只好一生流连于青楼之内,浪迹于漂亮女子之间,自称“奉旨填词”。

其实,朝也有这样一位人,也是因为两句得罪了玄宗,从此,一生*失意。而他也始终徘徊和纠缠在求官和归隐之中,是一位不甘隐居却又不得不归隐终老的人。这个人就是孟浩然。可见孟浩然的确有点本事,那么,孟浩然是不是真有本事呢?那就来一窥究竟。

孟浩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传他是孟子的后人,而孟浩然从小就表现出读书学习的天分,所以他的父亲很高兴,渴望着孟浩然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孟浩然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努力学习。

公元706年,孟浩然参加襄阳县试。赋、试策、帖经三场下来,孟浩然一气呵成。在十八岁的年纪,就荣膺襄阳全县高考状元。只等来年去京城安实现伟大理想了。但就在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的时候,孟浩然做了一个大胆而又任性的决定——拒绝参加科举考试。

什么原因,他觉得这个世道太乱。因为他17岁的时候,正值武则天与武则天还政的时候。中宗显复位,好景不,被自己的媳妇儿韦氏设计毒死,企图效仿武则天。

对于此,我们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所以,看到如此之乱的现实,他决定拒绝科举考试,选择了和远方。

因为这个任性的举动,他和家里人闹掰了,而孟浩然本来十分向往陶渊明,所以不到20岁的他便跑去鹿门山过起了隐居生活。

在鹿门山隐居的时候,他就写下了那首惊艳千年的惜春名篇《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整首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孟浩然的这首惜春,写出了春光的醉美,惊艳了千年。

再看另一首《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是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正如题所说,是孟浩然夏日在南亭纳凉时,怀念好友辛大所作。综观这首,主要描写的便是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和无知音的感慨,但无论是景色的如如画,还是感觉的细腻入微,都令这首极富于韵味。看似轻描淡写,细读却令人拍案叫绝。

和远方果然不然不错。孟浩然一直陶醉于这样人生,晃了十年。十年后,他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不适合他了,他要去考取功名。对于这样的转变,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得知是为什么。可能是成熟,也可能是想开了,还是功名利禄重要。反正不知什么原因,孟浩然决定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其实,这十年之间,大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玄宗隆基即位后,大进入开元盛世,一个生机勃勃、万邦来朝的大出现在世人面前。可能是跟当年不一样,不再乱,所以,孟浩然要去考取功名。

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35岁的孟浩然来到洛阳,见到了当时的丞张说,于是又做了首前去拜见,就是那首“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说虽然很欣赏孟浩然,但他觉得还是要走科举流程,没办法,孟浩然还是得走科举流程,但结果呢,落榜了。他很心灰意冷,但在好朋友王维的鼓励下,他决定再次靠自己的来先出名,引起上层人士的注意,然后走特殊渠道。

所以,他决定先出名,先做网红。孟浩然很快成了网红,惊动了玄宗皇帝,得到了一个面试的机会。那么,我们的疑问是,当上官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历史的真似乎已经没人搞得清楚,但《北梦琐言》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揭开了关于孟浩然一辈子无法当官的真。就是因为一首

文中说:襄阳孟浩然,与交游。玄宗征入翰林,孟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谒之。一日,玄宗召入对,因从容说及孟浩然。奏曰:“臣故人也,见在臣私第。”上令急召赐对,俾口进佳句。孟浩然诵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意不悦,乃曰:“未曾见浩然进书、朝廷退黜。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缘是不降恩泽,终于布衣而已。

什么意呢?大概意是有一次,在宰张说府上吃酒,适逢玄宗前来,孟浩然第一次见皇帝,惊恐之下躲到了床底下。不巧被玄宗揪了出来,不过也没怪罪他,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浩然,非常高兴,当即让他赋一首。

张说见机会来了,心里一阵激动,盯着孟浩然用目光说:“八月湖水平....”这是张说在提醒他。可是孟浩然不知怎么搞的,大脑短路了似得。说什么“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发催年,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是我再也不向朝廷发表自己的言论了,还是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南山的好,都怪我没有才能,皇上您不任用我,亲友也疏离我。反正是满腹牢**,把自己说的凄惨可怜。结果玄宗听了,龙颜不悦,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说罢,拂袖而去!

可怜孟浩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生创作了那么多清丽脱俗、时人传诵的佳句名,偏偏在皇帝召见时吟诵了这么一首臭

结果被玄宗拉入黑名单。玄宗本意对孟也是充满了好感的,可是谁会用一个满腹怨气,挟私泄愤,不谙世事的读书人呢?孟浩然为他的轻狂和侮慢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至此彻底失去了庙堂之上一展才学的终极抱负,问题是孟浩然至死都心有不甘,他做不到那样的达观和浪漫,虽然此后隐居山林,依然与当时的达官显贵比如张九龄、王维等人来往密切,可是一个被当朝皇帝否定的人,谁还能襄助其一臂之力呢?没人。孟浩然余生只能在纠结、孤独、遗憾中死去。

从孟浩然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古代文人阶层那种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和冲突,感性与理性的交织。虽然孟浩然没当上官,但或许正是这样的际遇让他流传至今,写下很多有名的。而孟浩然清新淡然的创作风格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山水田园歌的审美倾向。

3、贺《梦天》鉴赏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珮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是一首记梦,也是一首人生的梦幻曲。

古人所谓记梦,往往不是真梦,而是幻想,借“ 梦”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梦只是一种外在形式。由于梦无拘无束,具有无限的自由,所以一些喜欢幻想的人,经常运用记梦的方式,上天入地,驰骋自己的想象,尽情表现郁结于心中的感情。《梦天》正是这样的作品。

的开头四句,人描绘了他幻想之中升入了天国,见到了天上无比美好神异的景象。月宫中的兔子,由于得到了生,不知它到底有多少年岁了,应该是一只很老很老的兔子了吧;月宫中的蟾,也得到了生,日夕在美丽的广寒宫中生活。它们是值得生活在人间的人羡慕的。那幽暗的天色终于慢慢开朗了,那丝丝细雨不再飘;这时高耸的云楼半开着,掩映着洁的墙壁。皎洁的月宫呈现在人们眼前,月宫洁如玉,就像一个玉作成的圆圆的轮子,辗压在晶莹的露珠凝聚的草地上,露珠把圆圆的光轮似乎也弄湿了,因而显得更加莹洁透明。

人在这里把月宫描绘得多么美丽,多么令人神往!特别是人在描绘月宫时,突出地写它的晶莹洁,洁的楼、洁的墙壁、洁的月轮、洁的光芒、洁的露珠,真是一尘不染、没有半点污浊的晶莹透彻的世界!毫无疑问,这是人理想的境界,是他理想的天国。人常作这样的遐想,他多希望能脱离尘世,到天国去啊!

他上到天国去了,在桂花飘香的小径,人遇见了美丽的仙女。这仙女有多美啊,她腰间佩着晶莹的鸾凤玉佩,飘飘欲举。人和她谈着、谈着,在桂花飘散着芳香的月宫路上漫步。这又是多么美好的遇合。

如果人仅仅写到这里,那么,这就只是人的一种入非非的冥想,最多也就只是一种带有优美情调的奇想而已!人们还看不到人为什么要忽发奇想,把我们带到这样一个有着优美的奇趣的天上仙境?这个问题,在读到后四句,就豁然而解了。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这大概是人幻想的美丽的仙女告诉他的情形:她看到在三座神山下,青碧的海水已变成了黄土,又多次由黄土变成了大海,千年以来的变化如同走马一样迅速。仙女的话使升上了月宫天国的人想起人间,他在上天·3726·《鉴赏大典》

向人间俯瞰遥望,他看见了什么呢?那广阔的九州,只象九点烟尘那样;那号称辽阔的大海,只象从中溢泻出来的一小滩水那样,这就是人世间!那么,在人的眼中,人世间是怎么样的呢?人世间是那样的变幻莫测,人世间又是那样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正是由于人是这样看待人生的,所以他厌恶这样的人生,幻想着要摆脱这样的人生。这正是人“梦天”的原因。他企图寻求一个永恒的、广袤的、纯洁的、有欢乐的世界,这就是在人冥想中出现的天国。因此,这首不仅仅是一般的记梦,一般奇异的游仙,而是充溢着一种深沉的哲理,散发出理趣芬芳的奇妙篇!

这首的想象力丰富,人以腾飞的幻想轨迹来构篇,使得的意象跳脱腾挪,时而天上,时而地下;时而人,时而仙,呈现出色彩纷陈奇诡变幻的浪漫艺术特色。其次这首运用对比艺术手法,将天上人间作了鲜明的对照,对突出人的想,对于突出人对人世的幻灭感,对于突出人的追求,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点击查看更多《长相思》李白唐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61139.html

热门阅读

  1. 奋斗励志对联
  2. 想家的诗句
  3. 小学语文第九册积累运用的教案
  4. 要么念书要么走路 身材魂灵必需上路的美文
  5. 工作中心情不好的说说
  6. 现代寓言故事经典
  7. 公司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稿
  8. 2016年元宵节祝福短信大全
  9.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原文及译文赏析
  10. 201年五四青年节祝福语说说
  11. 辞职报告的理由要怎么写
  12. 义诊进校园运动总结范文
  13. 情侣之间深情的生日祝福语
  14. 小学校务政务公开的工作总结
  15. 最新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计划
  16. 大学周年校庆社团活动总结
  17. 201年元旦短信祝福语大全简短
  18. 初二语文钱塘湖春行的优质教案
  19. 2016简单而有文采的五一劳动节祝福语
  20. 小学生关于爸爸的作文
  21. 初中毕业离别祝福语201
  22. 现在完成时的句子
  23.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范文
  24. 秋季学期八年级物理的教学计划范文
  25. 《外国诗两首》课堂教学设计
  26. 鸡年春节公司祝福语
  27. 《好宝宝不挑食》教案
  28. 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
  29. 介绍孙杨的英语作文
  30.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节约》教案分析
  31.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32. 毕淑敏散文《提醒幸福》读书笔记
  33.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模板
  34. 拥挤的国庆节五年级作文
  35. 顶岗实习生自我介绍范文
  36.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150字
  37. 201工会个人工作总结
  38. 简论王维诗歌中的道
  39. 有关梅花的名言诗句精选
  40. 三八妇女节精选的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