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唐宋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永远的唐宋诗词,欢迎查看!
1.《行香子·草际鸣蛩》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醍儿雨,
醍儿风。
2.《春晚山行》
年代: 唐 作者: 殷遥
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
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
暗草薰苔径,晴杨扫石矶。
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
3.《挽辞》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4.《六年秋重题白莲》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5.《登岳阳楼》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奉和元相公家园即事寄王相公》
年代: 唐 作者: 韩翃
共列中台贵,能齐物外心。
回车青阁晚,解带碧茸深。
寒水分畦入,晴花度竹寻。
题诗更相忆,一字重千金。
7.《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年代: 宋 作者: 李煜
铜簧韵脆锵寒竹,
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
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
未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
魂迷春梦中。
8.《秋日过僧惟则故院》
年代: 唐 作者: 秦系
衰草经行处,微灯旧道场。
门人失谭柄,野鸟上禅床。
科斗书空古,栴檀钵自香。
今朝数行泪,却洒约公房。
9.《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年代: 唐 作者: 李隆基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10.《树中草》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拓展阅读
1、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情书】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注释】:
起首三句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 。“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采 ,它表示梦中找不到“ 心上人”的“消魂 ”情绪无处可说 ,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倍“惆怅 ”,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 ;但在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 ,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绵邈 。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也不多见。
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下片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 ,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结尾两句:“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 ,“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他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
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 ”,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这首词就有这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2、诗词在唐宋达到了顶峰为什么之后越来越没落?
该提问有两处错误,指正之后再进行分析:
第一处错误诗在唐宋达到了极为辉煌的程度,但并不是没有朝代与二者比肩唐朝诗歌从流派、作者、风格、形式、数量等等方面考量,都是一次兴盛,所以唐诗成为了诗这一文体的标签;而宋也是诗这一文体兴盛的时代,它没有沿着唐的老路,而是走了一种对内心的理性探索,形成了独有的宋诗体系。
最直接的观感就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是对庐山的描写,唐诗有一种发扬的气势,而宋诗却是对哲理的思索。
然而,诗这一文体,元、明都不甚出彩,但到了清朝却又一次兴盛起来,在唐、宋之后,形成了独特的清诗体系。不论是对理性的思考还是对气度的描摹,甚至还有对社会弊病的揭露与影射,并不会比唐宋逊色。
第二处错误词乃小道,唐词不成熟,宋词与清词是交相辉映的词自始至终都没有摆脱掉“游戏文体”的标签,地位不能和诗相提并论,其戏谑程度就是清朝严苛的文字狱都会不把它作为证据。
唐代小词其实只是这一文体的开端,从白居易、张志和等人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来,并不成熟。至于传说中的《忆秦娥》等质量较高的词作,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出在李白之手。
宋代是词发展的一大节点,出现了苏辛词这种独特的词路,是唯一一个能把词抬到和诗一样地位的康庄大路,但可惜并没有继承下去,词的转变也就最终没有完成。而宋朝的覆灭,更是令这一文体还没有成熟就被摧残了。
清词其实是词这一文体最终成熟的时期。也有很多著名的作家和流派,如陈维崧以横绝著称的阳羡词派、张惠言以兴寄为旨归的常州词派,还有以纳兰*的京兆词人群体、朱彝尊开创的浙西词派等等,其质量不比宋词逊色。
分析为什么会有诗词在唐宋之后没落的错觉?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由于元朝建立之初,取消科举制度。
这导致了以诗词文章谋生的读书人没有了生活的来源和未来的出路,转而去大量创作剧本等通俗作品,卖给勾栏瓦肆获得微薄的报酬。所以促进了元朝散曲和杂剧的兴盛。
文人诗词少了,其质量自然就比不*境好的唐宋。明朝要么流行淫哇的调子,要么就是呆滞的复古,佳作也极少。
到了清朝,文化环境与底蕴都有了积累和改善,国家升平,诗词自然就兴盛起来了。
第二个是由于其他文体的出现,分去了诗词的风头。
认为唐宋之后的诗词没落,其实多是近代人这么认为的,其思想也多受王国维“一代又一代之文学”的影响。其实小说、剧本等作品在当时并不是很受重视,甚至被正统文人瞧不起。
但是近代来看,小说、戏剧地位的提高,让人们对古代这两种文体也产生了极大兴趣,就分走了本来应该属于诗词的关注,自然就会觉得这两种文体没落了,其实是一种假象而已。
总之,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文学自然也是向前发展,同一种社会形态,后一个时代的作品不会比前一个时代逊色很多,往往是走出了另一种道路。
诗词在唐宋后之所以没落了,跟社会原因及其多元文化发展有关,元时杂曲杂剧繁荣,是因为元时汉人是劣等人,社会民族矛盾突出,诗词不足表达胸臆,而在诗词基础上兴起的元曲杂剧,更通俗口语化,便于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成了汉人反抗元统治的武器了。
明朝为什么成为大部头章回小说的黄金期,这要归功于明成宗朱棣起用文豪解缙编了《永乐大典》,全面整理了古籍,激起了文人们创作历史故事的兴趣,小说占了封面。
清朝虽做了大量古籍工作,但文字狱森严,所以其前期都是官方动作,乾隆文字狱稍敛,于是有了《红楼梦》和奇峰突出的画坛扬卅八怪,和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聊斋志异》等志怪(实是谴责)小说和红楼梦续作,也万花纷争。
各朝代因社会状态不同,文化发展各有特色,诗词创作也源源不断,只是元以后不是主流文化了。
3、精选隽永美丽的诗词大全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定风波 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歌头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临江仙 晏几道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再别康桥》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见与不见》 《错误》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沙扬娜拉》
徐志摩
——致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4、永远的诗小学作文
刹那间,从山中传来悠扬笛声,隐隐约约地,像一首优美的诗篇从山中飘忽而至,飘向世界,飘向太空,飘向你我的心中——那是永远的诗。
我赞美大自然,我感叹众山名流。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央央大国,众然拥有许多文豪墨客赞颂题诗的名山大川。所以那些赞颂自然景色的文豪们都是怀着激动,感动地心情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首又一首的诗歌——是心中永远吟诵的诗。
我赞叹山,我赞美水。山的伟岸,山的正直,山的层层绿意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放眼望去,一座座大山像是被绿色渲染,绿得深沉。山中的丛丛绿树直指苍穹,伸展的枝臂有长有短,粗细不等,错综复杂,让人不得不眼花瞭乱。
在青翠掩映下,你难以发现山中小花的身姿,此时此刻的它们正以最美的姿态吐露着芬芳,使整座大山散发飘香。让人内心激动不已。
座座大山参差不齐,似一片绿色的海洋,又宛如一层层细浪在海追逐,雀跃不已。
山的顶端高耸云端,在云气的飘动下,山的肌肤若隐若现,让人浮想连翩。有股弹拔云间的冲动,以求更清晰更愉悦的欣赏。
湖泊的溪流是这样的澄碧清澈。鱼儿成群结伴无所事事的漫游着,摇摆着躯体,骨碌着眼睛,似赞叹罢。
水的平面像镜子般透亮,把蓝天白云映射得如引清晰,不知情的人们还以为自身遨游在数万里的碧波蓝天中呢!
鱼儿仿佛安上的翅膀飞向纤纤白云中游玩,转悠,欣喜若狂。此时,在凌空飘舞的落叶轻点水面,使其波纹横生。鱼儿云儿仿佛在舞,如痴好醉的。
刹那间,从山中传来悠扬笛声,隐隐约约地,像一首优美的诗篇从山中飘忽而至,飘向世界,飘向太空,飘向你我的心中——那是永远的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