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8 16:36:31

小学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3、34页7的认识及练习七第12题。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7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7表示的实际意义及序数7。

2.掌握1至7的顺序、大小、组成,会读会写7。

3.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掌握7的组成。

掌握7的组成。

教具准备:

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小棒、红、蓝色三角形卡片,鱼图印刷体,练习格

学具准备:

小棒、7个三角形卡片。

一、复习

1.从0数到6,再从6倒数到0。

2.对口令:

3.按小组报数,每组第一个学生报1,第二个学生报2再请最后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回答:你报的是几?是本组的第几个小朋友?你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1.数数7。

①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朋友在喂鸡)你们在家里会帮家长做事吗?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看图数一数有几只母鸡?几只公鸡?一共有几只鸡?能不能分两次说?(1只公鸡和6只母鸡,或左边3只鸡,右边4只鸡,或说成左边6只鸡,右边1只鸡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图里有7只鸡,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我们今天就学习7。

②板书7:教师领读数字7,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33页主题图下面的印刷体数字7。问:7像什么?教师对回答得好的给予肯定,并说明7像镰刀,是一笔写成的。

③教师出示7根小棒,看谁数得好,让学生出声数。再让学生摆出7根小棒,教师**,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数量是7的人或物的例子,指2-4名学生说一说。

2.教学7以内数的顺序。

①出示计数器:请一名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上6颗珠子,问:6颗珠子

再添上1颗是几颗珠子?6添上几就是7?教师再演示一遍,让学生再数一遍。

②出示写有0-6的直尺图

,指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a.直尺的起点是从哪边开始?用什么数字表示?

b.尺子一共有几段?(6段)。

c.从0-l是几段?

d.6前面有几个这样的一段?(6里面有6个一)

e.现在再添上一段,()里应填上什么数?

f.那么从0-7有几个这样的一段呢?学生回答后,教师顺次指着刻度线上的数,学生顺次读0、1、2、3、4、5、6、7。

g.教师指着直尺图问:7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7比6多1,6比7少1,7的前面是6,6的后面是7。

h.学生独立填空:

0246

3.比较6和7的大小。

①出示点子图。(左边放6个,右边放1个)

问:左边几个点子?右边几个点子?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老师在点子图下面分别写6和7)

问:6和7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6和7中间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学生边回答边书空<)教师在○中,填写<。

②交换两张6和7的点子图。

问:6和7比较,6小于7,那么7和6比较它们中间该用什么符号?学生边回答边书空。同时教师板书7<6,然后齐读6<7,7>6。

③引导学生观察,6<7,7>6,说明大于号或小于号的开口总是对着大数。

课间活动。

①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7个△,把它们分成两堆。问:你能分出几种不同的两堆?怎样分才能既不重复又不漏掉?教师**,分得好的给予表扬。

②指名说出不同的分法(说得对的教师给予表扬),教师再按顺序演示一遍,边演示边板书:

③问:看到这每一组,你还能想到另一组吗?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④练习7的组成。

a.齐读7的组成。

b.师生对口令,教师说4,学生说3

5.教学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①出示课本第34页的鱼图,教师按教科书上的要求分步让学生画○。

②教师总结:7表示7个的7,也表示第7个的7

③做练习七第2题。先看第一行:问:□里应填什么数,并填写。再看第二行: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填,集体订正。

6.指导书写数字7。

①教师在放大的写字格里写一个7,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写法,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quot;7是一笔写成的。

②引导学生书空1-2遍。

③在课本的练习格里描和写。

三、新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字7,7的数法,认识了7以内的顺序、7的组成,还认识了7表示几个和第几个,还学了7的写法,这些内容,大家要很好地掌握。

四、课堂练习

1.拍掌填数

126

指一名学生填数,其他的学生拍掌。被指定的一名学生听到拍几下就填几。

2.数字排列游戏。

教师拿出两组0-7的8张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要求先按从大到小排列,然后再按从小到大排列,比赛结束后,拍掌鼓励,为得第1名的队拍7下掌,得第2名的队拍6下掌。

3.在练习册的写字格里写一行7,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4.自读7的组成。

拓展阅读

1、语文四年级作文指导

习作内容:参加一次游览活动,把游览的过程和看到的景物写清楚。

1.激发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培养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有条理地记述一次游览活动,并能具体形象地描绘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美。

前准备:要求细心观察周围的景物做好观察记录。

一、前谈话,激*趣。

们,上周星期五下午,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到我们县著名的酒壶山春游。大家脚踏巍巍酒壶山之巅,饱览了那壮丽的山光水色。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笔把游览中看到的景物描绘出来,让读者看后,能和我们共享春游水壶山的欢乐。

二、命题立意,理清线索。

1.写作文要有题目,今天我们要写的这篇作文怎样给它命一个题目呢?(在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择一板书:《春游酒壶山》)

2.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我们写这篇作文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呢?(在总结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3.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春游酒壶山》这篇作文时,哪个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呢?(根据生讨论,老师在“游”字下打着重号)现在请同们回顾一下,我们这次到酒壶山春游的游览线是什么?(随着生的讨论,老师板书:游览线:铁路边――河岸――山脚――山腰―山顶。)

三、围绕中心,讨论选材。

1.师谈话,提出选材中的问题和要求。我们写过不少参观游览记一类的作文,有些同总是从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脸开始,到游览结束,晚上睡觉为止,不分大巨细,主次轻重,点滴不漏,照写不误,结果写出的文章像一笔流水帐。这次作文,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下面就来具体讨论一下,这次春游中,我们看到的哪些景物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

2.按照游览顺序,具体讨论看到的景物,根据生讨论,老师简要板书:铁路边:奔驰的列车,望不到边的田野。河岸:清澈透明的河水,雄伟的大桥。山脚:如画的.田野,鱼塘中欢奔跳跃的红鳞鲤鱼。山腰:盛开的鲜花,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像――“酒壶”。山顶:绿树覆盖岩洞,山下成群结队牛马,如带的溪流,一排排新建的楼房。

四、突出重点,研究“静”“动”。

1.师谈话,指出训练重点。这次作文除了很好运用过去所过的写作知外,重点练习如何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能感动读者。

2.复习《鸟的天堂》一的写法和本组“读写例话”中关于静态和动态描写的知。随着复习讨论,师板书:静态――形状、大孝位置、颜色等。动态――活动、变化等。

3.具体讨论这次春游能看到的景物中哪些属静态,哪些属动态,应该如何进行描绘。

五、编拟提纲,开始习作。

1.文章开头应交待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天气、心情等)(略写)

2.文章重点部分可以分几层写?(铁路、河岸、山脚、山腰、山顶五层)(详写,但也要分主次)

3.文章可以怎样结尾?(自然结尾,抒情结尾,议论结尾等)

4.生编写提纲起草作文,师巡回个别辅导。

〔评析〕

我感到本案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思路清晰。

者根据儿童的规律,从“启发谈话”时就注意把游览的最主要观察点“脚踏巍巍酒壶山之巅”作了概要提示。在命题阶段,更留心“理清线索”,板书出示“游览路线:铁路边――河岸――山脚――山腰―山顶”。到“围绕中心,讨论选材”时,则按照游览顺序,组织生具体讨论看到的景物。在讨论过程中,师同时根据生的议论内容,对“铁路、河岸、山脚、山腰、山顶”各处的景物作简要的板书。这样,由于师的路明晰,生在脑海中就能把较杂乱的素材理出了一条比较系统的线索,并使朦胧的印象变得具体化。

第二,重点突出。

目前,仍有不少师对生作文的指导,多流于一般化。往往是写出题目,指出先写啥,再写啥,可以分几段,有些再板书几个重点词语,就让生动笔。因而生写出的作文往往是平铺直叙,淡而无味。而本者结合基础训练要求,从本次作文目的出发,明确提出把“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美”作为重点。在指导中围绕这一重点,先让生复习《鸟的天堂》一的写法,重温“读写例话”中关于静态和动态描写的知,板书出“静态――形态、大孝位置、颜色;动态――活动、变化”。随后结合此次作文,集中讨论所看到的具体形象,说明哪些属于静态,哪些属于动态,应该如何描绘。这样“读写结合”的指导,生的作文容易做到叙事具体,重点突出。

第三,紧密联系实际。

这是本案的另一特点。首先是联系生的生活实际。这次作文指导是在组织生刚参观游览酒壶山以后进行的。由于师引导生做了必要的回忆、议论,所写的内容都是生亲眼所见,所以提起笔来就会旧景重视,叙之不荆其次是联系生的作文实际。案密切联系生写“游览活动”文体时的通病,即以往写这类文章“总是从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脸开始,到游览结束,晚上睡觉为止,不分大巨细,主次轻重,点滴不漏,照写不误”。让生明白这类游水账式的写法,是作文的一大弊玻由于生对此大都有切身体会的,经师这么一点,这次作文就不会再重现老-毛病了。

这篇案较科地安排了“写前指导”的几个步骤。从案上看,师很重视帮助生审题,并且给生讲清本次作文的要求、内容、范围和写作方法,可以达到促使生开阔活跃思路,提高思维能力之效。启发谈话和组织生复习有关文写法和本组“读写例话”的有关知时,可使生写作有所依傍,能够正确地选材、组材,更好地突出中心。指导生列写作提纲,不仅促使生写作时做到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细得当,又可使生养成先列提纲再写作文的良好习惯。师在指导过程中均重视调动生的积极性,既要求看和想,又要求说和写,使各种程度的生都能动脑、动嘴、动手,这样的,符合面向全体生的原则。

2、《两儿辩日》优秀

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人物、事情起因。两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感受)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儿的“笑”。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儿辩日》这篇文章,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习目标】

1、根据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态度,体会无止境的道理。

引导生通过注释、练习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前:聊成语了解《列子 汤问》

1、出示成语

高山流水 愚公移山 夸父追日 杞人忧天

2、简单地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了解。

3、介绍《列子 汤问》。这些成语都出自一本书,这本书是《列子 汤问》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刚才的成语都出自这本书,这部书具有很高的文价值,感兴趣的同可以外去看一看,说不定每则故事都能给你很多的启发。

一、谈话导入,解题释题

1、同们,这节我们习的《两儿辩日》,它也出自《列子 汤问》。

2、板书题:这个题中,哪个字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一下?“辩”

3、齐读题,理解题意。

读了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古文,读通读顺

1、同们,这篇文言文,我们从题目中基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文言文习的一种好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看看文章是怎样写的?

2、打开文,放声读,注意把文先读通读顺。

3、指名读。(及时正音、停顿指导等)

4、文言文的断句处理比较难,师出示已标断句的文章,让生再练读。

5、齐读。

三、再读古文,理解内容

1、古文读通读顺了,但是古文的理解总是让我们觉得有点难度。这节上,我们继续用习《弈》的方法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篇文言文读懂。还记得我们习《弈》时用到了的办法吗?

归纳结:A、借助注释,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

B、借助工具书,如《词语手册》、《字典》等

C、询问老师或同

D、多读,把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好,我们就用上这些方法来习这则文言文。

3、交流:

刚才看大家习得非常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习的结果。说说你关注了哪些字词,理解了什么?

孔子东游,见两儿辩日,问其故。

A、这句话中关注一下:游(游)、 故(原因)。

B、这句话还是这事情的起因,交代了故事的人物。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A、抓住“以、去”这两个关键字理解句子意思。

B、知道这是两儿的截然相反的观点。

C、指导朗读。

D、根据提示,试着背诵。

一儿曰:“我以( )去人近,而日中时( )。”

一儿以( ),而日中时( )。

E、指名背,齐背。

儿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观点,请你往下看,我们继续交流。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A、抓住:“大如车盖、如盘盂、沧沧凉凉、探汤”等关键词语来理解内容。

“汤”在古代一般指热水,如成语:固若金汤、赴汤蹈火等。

B、请你再读读这两句话看,除了你读懂了内容,你还有其他读懂的吗?

引导生从表达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文本解读:

a、对比:初出——大如车盖(沧沧凉凉);日中——如盘盂(如探汤)。

b、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如”的理解。

c、反问:此不为…………乎?

d、孩子聪明、善辩;

e、很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结合生的理解,及时进行朗读指导。

C、指导朗读。

联系上下文,感受当时的气氛怎样?辩斗——“很激烈,双方在辩斗,都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

D、这两儿的语言太精彩了,让我们也来听听你们同桌之间是怎样“辩”的。

角色朗读(指几组同桌来朗读——分组角色——师生角色)

E、这两段不仅语言精彩,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两儿那自信、说话有理有据的形象。让我们把这么精彩的描写背下来吧。

一儿曰:“日初出( ),及日中( ),此不为( )而( )?”

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 ),此不为( )而( )?”

F、指名背,齐背。

好,我们继续往下看。

孔子不能决也。

从“孔子也不能决也。”你看出了些什么?

A、辩论的问题很复杂。

B、孔子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啊,对于两千多年了孔子和那两儿来说,这个问题他们无法解决,那对于现在我们的同来说,他们辩论的最后观点你知道了吗?(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太阳离我们是一样远近的。至于其中的科道理,我们同可以下后自己去查找资料或翻阅相关书籍。)

面对孔圣人也无法判断,所以两儿:

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A、这句话中,好像难理解的字比较多,你们关注到了哪几个?(孰、为、汝)

B、你们觉得两儿的笑是在笑什么?(孔子知那么渊博竟然也会有不知道的)体会无止境的道理。

C、你对这两儿又有什么新的?(天真、可爱)

D、指导朗读。

4、文章到这儿,你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意思来说一说吗?

(自由说——指名说)

5、作业反馈

下面,我们看看前我们所做的两道题目,在习好文后,有没有修改或补充的。

第一题,大家借助了(注释、词语手册),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第二题,看看这两句话的意思,自己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谁把你的理解读给大家听一下?

第三题,你先看一遍,口头完成一下看,我请同来说说看。

第四题,你外摘录了孔子的哪几句格言,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四、回味“辩日”,后延伸

1、同们,这节习了这则文言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布置任务:外把这则文言文熟练背诵。

3、11《读书莫放“拦路虎”》第一

习目标:

:朗读文、理解文内容。

能力:培养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情意: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育。

是略读文,要放手让生自己阅读,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育。

有关外知

一、导入揭题。

谈话,导入在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

激发习兴趣

二、点拨。

自读文阅读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文。

1、生带着任务读

2、生分组组多种形式

3、讨论、交流,读文。

使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三、汇报自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4、如何查字典?

(一)、要有耐心。

(二)、要有恒心。

抓住重点句,谈感受;

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

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使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四、总结延伸。

5、熟读积累: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谈谈了本文后的感受。

采用打擂台、师生比试、组比赛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

齐读全文。

感情朗读

深化理解

心理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习和工作)效率。组合作习,也是引发习乐趣的方法之一。在气氛活跃的组中习热情高,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迎难而上

勇于战胜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课件《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2152.html

热门阅读

  1. 荷风澹荡念了过往诗歌
  2. 交友个性自我介绍
  3. 关于大学生三下乡的心得体会范文
  4. 安慰自己的短信语句
  5. 协议书和合同书有什么区别范文
  6. 好咖啡总是放在热杯子里美文
  7. 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
  8. 春节拜年祝福语的集锦
  9. 几米经典语录句子
  10. 201激励自己的句子
  11. 优美句子9条
  12. 安全标准化安全的承诺书
  13. 小学五年级《黄河象》教学设计
  14. 小学春季开学典礼学校领导校长发言稿
  15. 关于《尘埃落定》的读后感500字
  16. 语文作文通用排比句
  17. 你为什么而工作读后感
  18. 短搞笑小故事
  19. 毕业留言唯美句子30字
  20. 描写母亲老去的句子
  21. 关于保研复试英文自我介绍
  22. 《防有鹊巢》原文及鉴赏
  23. 我家与环保日记
  24. 《永远的蝴蝶》信息化教学说课稿范文
  25. 给孩子的励志小故事
  26. 《满江红·万恨千愁》赏析
  27. 纯粹写春天的古诗
  28.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的构思与创新
  29. 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计划
  30. 关于养花的诗句
  31.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32. 表达人间真情的诗句
  33. 读人识人杂文随笔
  34. 国庆节之后的作文
  35. 名人读书故事
  36. 企业年会的祝贺词
  37.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总结范文
  38. 儿童睡前故事《小红帽》
  39. 我的课余生活日记
  40. 花开无声班主任随笔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22 18:45:57
本页面最近被 22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新疆,TA在页面停留了 102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