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8-08 11:08:0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参***】

(1)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

大自然中,虽*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

拓展阅读

1、念奴娇赤壁怀的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1.下列对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小乔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 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12.苏轼在本中借古抒怀,请结合全内容,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0.牌(1分)

11.C(**小乔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2分)

12. 本通过对月夜江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抒发了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华发早生的忧愤之情。(3分)

2、《月亮外出记》的总结

今儿是八月十五,我又可以披我那洁白的素纱,展现出完美的自我了。

俯视地球,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桌摆着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餐和香酥可口的月饼,桌边团坐着和和美美的一家人。饭菜的香味和甜美的欢笑声已从窗口飘到大街了。街仍有漂泊的游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投了一地孤单落寞的影子。他们抬起头看看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佳节倍思亲”,寄望于我的一缕辛酸、一腔相思竟让我很难忍受,于是为他们留下些许月光,便悄然走开了。

又有一架飞机匆忙地从我眼前飞过,里面满载着喜悦的回家“孩子”,他们似乎还在心里暗暗埋怨——怎么飞得这么慢,我还赶着回家和爸妈吃团圆饭咧!

在门口,一位位父母揣着一颗颗焦急的心,期盼着孩子早点回家。丁零零,电话的响声让父母的心猛地一沉。“喂,爸妈,我公司忙,回不了家了,我在这儿祝您们二老中秋快,以后有时间我就回来看您们。”二老强颜欢笑,还用轻快的语速诉说着爱的祝福和叮咛。挂了电话,望着一桌子的饭菜,二老久久无法拿起碗筷。叮咚叮咚,“谁呀,中秋还要打扰人家。”妈妈满脸的怨气在开门之后就化为满面的春风。原来,孩子是想给父母一个惊喜啊!

一个刚到家的孩子指着我对父母说:“爸妈,月亮真圆啊!”妈妈笑着说:“那是为了给你照亮回家的`路。”爸爸笑了,妈妈笑了,孩子笑了,我也笑了。我在看看东家,看看西家,呈现的大都是幸福和美的景象。当然,也有一个冷冷清清的大房子里,坐着两个孤零零的人。

看看时间,我外出的时间到了,该太阳公公班了。我匆忙地往家跑。太阳公公不地问我:“今儿跑这么快干嘛去啊?”我笑了笑:“回家找爸妈去!” (选自,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以第一人称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句呢?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把画线句的内容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小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在八月十五的晚被人间(或团圆或孤单)的景象所*的故事。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不唯一)

3.妈妈眉头紧皱着,刚刚的失落又纠结了一层怨气,可是,当门被拉开的一刹那,那紧缩的眉头竟然瞬间舒展开来,换了发自内心的笑意,*得一室的空气都欢快起来。(意对即可)

4.子女要孝顺父母,关爱父母;家人之间的关爱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快,对父母的 回报也许更是平日里几句贴心话、节日里不用太丰盛的团圆饭。(言之有即可)

3、享受高考的总结

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子龙 1994年夏漫长而奇热,我想跟社会爆炒高考有关。

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哪,社会就已经把高考的气氛造得十足了,学校召开家长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是高考、高考,开讲座,设专栏,将学生该怎样复习,怎样应考,怎样调节自己的心。对考生家长讲的就更多了,要照顾好考生,给他们做好处的,增加营养,又不要让孩子感到是专为他们做的,以免增加他们的心负担。千万不要给考生施加压力,家长不得老谈高考的事,要劝孩子多休息,多陪他们外出散步,缓紧张情绪。社会把高考锣鼓敲得惊地动

这一年我们家是“高考户”……

很快就到了7月7日,真正意义的高考开始了,考生们必须自己阵,别人无法替代。老可怜,从前一开始变阴,稍微凉快一些了。学校嘱咐过,不能让考试吃得太饱,喝水太多,以免考试中途去厕所。早饭要精致,营养丰富,水分还要少,这并不难做到。

考场离我的家甚远,骑自相车大约要半小时,我提出要送女儿去考场,在家长会她的老师也是这样要求家长的,怕自行车万一出点问题,耽误考试。女儿起不同意,我平时学比去考场更远,您为什么不送?为什么不担心我的自行车出问题?这就不怕增加我的心负担?

我说,你心里无负担,我给增加一点也无妨。她笑了,笑得很甜,很可爱。我检查了她的准考证、文具盒,没有准考证是不准入考场的。

我和女儿穿好雨衣,用塑料袋把她的准考证和文具盒裹好。刚出家门就开始掉雨点,好像我们的脚蹬子连接着播雨机,越往前蹬,雨点越大,越蹬得快,雨点越密。行至中途,已是倾盆一般,许多骑自行车的人都下车躲到商店廊下去避雨。我和女儿仍旧骑在车,且有点兴致勃勃。

我问她感觉怎么样?

她说棒极了!

对,的确棒 极了,你属龙,我也属龙,两条龙一起出动奔考场,就该有大雨相随,这叫雨从龙。好兆头, 预示着你的高考必定顺利,旗开得胜。你敢不敢大声说三句:我一定能够考好!

女儿说这有什么不敢,果然大喊三声。

我哈哈大笑,周围一片哗哗的雨声。我觉得心里轻松多了,我想女儿也是如此。

这大雨还真有点专门护送我们爷俩的意思,到了考场雨就变得小些了。我原以为我们来得够早的,想不到考场外已经站满了家长,我估计里面有多少学生,外面就有多少家长。学生进了考场,大部分家长并不离去,还站在雨里等着,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考试中出问题,比如:晕场了、生病了、忘记带什么东西了。我对女儿有信心,就说,我先回家,两个小时以后再来接你。放心大胆地考,考砸了也没关系!

午的考试快结束的时候,我从冰箱里拿了一瓶矿泉水,又回到考场外面等候女儿,在考场的大门外面家长们排成两行长长的厚厚的人墙,等待着自己的孩子从考场内出来。家长们此时的心情格外敏感,看到最前面出来的考生脸色沉重,有位家长禁不住说,看来题够难的,孩子们没有考好。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在紧张地根据考生的脸色猜测题目的难易程度,猜测自己的孩子能考得怎么样。有个女孩阴沉着脸,来接她的可能是她的`姐姐,一出考场她就对姐姐说,你安慰安慰我吧……不等另一个姑娘说出安慰的话,她竟呜呜地哭起来了。

我的女儿出来了,她也看了我,远远地向我招了招手,笑了。女儿的笑清纯而灿烂,令我们夫妻百看不厌,她平时的一笑都能我的心头百愁,此时这一笑,不管她实际考得怎么样,我的心里立刻也阳光灿烂起来。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哭和闹都没有用,就应该咬牙坚持下去。我的女儿在考后能有这样美丽的笑容,即使她考不大学,我也是满意的。我拧开矿泉水的瓶塞,让 她喝个够,她此时需要补充水分。看着她喝水的样子,我有一种幸福感。

在回家的路我告诉她,无论午考好了,还是考得不太想,都忘记它,不能 沉浸在午考试的兴奋里,赶紧让脑子进入下一门要考得功课。

就这样我每往返考场四次,把女儿送进考场,她出考场后把她接回家,她不再拒绝,反而觉得这样很方便,我成了她的同伴,她的管家,她的保镖。平时我们各忙各的,虽然父女关系也算亲密,但不像这样同甘苦共患难,有一种父女加战友的情谊。加口试三半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我很怀恋女儿高考的这段时间,因为,我享受了平时享受不到的许多快

1. 作者在最后说“享受了平时享受不到的许多快”,请具体说说作者享受到哪些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说“我想跟社会爆炒高考有关”,请释“爆炒”一在文中的意思。(用文中的语或句子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很快就到了7月7日,真正意义的高考开始了。”作者为什么说“真正意义”的高考开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画线段落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

5. 文章倒数第四段作者为什么详写了女儿的笑,请谈谈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针对社会、学校、家长的这些做法,任选一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女儿更加成熟,更父母的良苦用心,能从容观地面对高考;

②父女关系更加亲密;

③家庭生活更加温馨和谐;

④拥有了宝贵的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把高考的气氛造得十足(或者把高考锣鼓敲得惊地动

3.因为之前是社会、学校、家庭为高考作准备,7月7日才是学生正式参加考试,才是高考真正的开始。

4.描写。写出了家长们紧张焦灼的心、小女孩的难过脆弱,侧面写出了“我”的紧张、担忧,反衬出女儿坦然观的心态。

5.女儿的笑饱含着对父亲的、体贴、安慰,也张着自信和坦然,缓了我紧张、担忧的心情,让我拥有幸福感,享受到了女儿高考带给我的快

6.围绕“社会、学校、家庭给学生造成的压力”“高考只是一次人生经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面回,言之成即可。

4、《留春令咏梅花》的翻译赏析

史达祖

故人溪,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这首题为《咏梅花》,但却很少从正面着墨,请从片内容简析本是怎样写梅花的。(4分)

:①通过清幽的月光、迷蒙的烟雾、清澈的溪水来烘托梅花,写出她幽美的姿态;②通过人的内心感受衬托,通过“挂愁”“相思”等表现梅花动人的神韵。(每点2分。)

2.“故梦劳苦”中的“苦”含义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下片加以分析。(4分)

中的“苦”,一是相思之苦,是对梅花相爱之深、相思之切;二是吟之苦,苦于难以用句表达对梅花的这一份情意;三是传递之苦,苦于找不到使者传递对梅花思念。(出一点给1分,出两点给3分,出三点给4分。)

3.这首题为《咏梅花》,但却很少从正面着墨,请从片内容简析本是怎样写梅花的。(3分)

:①通过清幽的月光、迷蒙的烟雾、清澈的溪水来烘托梅花,写出她幽美的姿态;②通过人的内心感受衬托,通过“挂愁”“相思”等表现梅花动人的神韵。(一点2分,两点3分)

4.“故梦劳苦”中的“苦”含义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下片加以分析。(4分)

中的“苦”,一是相思之苦,是对梅花相爱之深、相思之切;二是吟之苦,苦于难以用句表达对梅花的这一份情意;三是传递之苦,苦于找不到使者传递对梅花思念。(出一点给1分,出两点给3分,出三点给4分。)

作为梅花的故交,我站在梅花溪,油然而生愁思,感到无奈,只如烟暮霭笼罩着梅树枝梢,朦胧月儿高挂在树梢空。溪中细长的春水点缀着黄昏,而我对梅花的相思之情就像春水一样悠长,没有停止过。

与梅花相爱情深,曾两情相悦,至今犹沉浸在昔日欢爱的回忆中。想起东风或能传达相思之苦,可是听说多情的东风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恋着梅花沁人的幽香。

作者

史达祖

(1163~1220?),南宋人。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有《梅溪》。存112首。

咏物在南宋时已发展成熟,周邦彦人称“缜密典丽”,“富艳精工”,史达祖继承了这种创作风格,而其除了字锻句炼外,又使情景融合无际,更加浑融。

片写溪月下赏梅情景。人自号梅溪,作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爱梅之情可一直很深。他曾往好友张镃(功甫)南湖园中赏梅,《醉公子·咏梅寄南湖先生》云:“秀骨依依,误向山中,得与相识。溪岸侧。……今后梦魂隔。相思暗惊清吟客。想玉照堂前、树三百。”诉说与梅花溪畔相识,钟爱情深,别后梦魂相隔,相思暗惊,弄得多情鬓白,剪愁不断,沾恨泪新。这首《留春令》在意和感情与此极为相似,由意可知人是大约在春的一个傍晚来到梅花溪的。此时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那梅树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银光素辉,清奇幽绝,分外动人。可是,那梅树梢头却因暮色尚未散尽,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胧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这情景对一心赏梅,爱之情深的人来说,自然是很扫兴的,心中不觉浮起难以抑制的怨愁,显出百般无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雅之笔写出两句奇妙的句:“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前句写情,后句写景,情由景生,妙合交融。其中“挂愁”很是形象,也是人爱用的字眼。他曾在《八归》中说:“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这“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八个字,清辞奇思,深得家三昧。姜夔说:“邦卿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就此而论,实在是恰切之评。过拍两句:“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写人月下徘徊,愁思难释的情景。暮色已浓,明月倒映,把一涓春水照得下透明,打破了溪昏暗的暮色,仿佛一切都无所隐匿,连人的满怀相思也没有可安顿的地方,真个是“寸心外,安愁无地”,闲婉深曲的细腻感情在低低的诉语中得到全面的吐露。“春月”,一作“春水”。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写月光月色,又映带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句中的“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

下片写月下的回忆和遐想。第一句“曾把芳心深许”,承“相思”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叙说梅花相爱情深,曾两情相悦,此时犹沉浸在昔日欢爱的回忆中。梅花本来无情,而人以情观花,故而花亦有情。但“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吧,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了,往事犹记,旧情依然,魂牵梦随,柔情似水,满腹衷肠,急切欲诉,却又思绪纷乱,欲说又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悲戚戚地吐出一句:“故梦劳苦!”这个“苦”字,是相思之苦、想说而说不出的苦,感情份量很重,着力表达了人对梅花相爱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当他无计可诉相思的时候,蓦然想起东风或能传达相思之苦,是它最先把春的信息带给梅花。所以殷切地盼望这多情的使者能把刻骨的相思带给梅花。可是,听说多情的东风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恋着梅花沁人的幽香,难以拿它作使者了。因而人无限哀怨地说出末结两句:“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写到这里,人的心头更加沉重了。虽然梅留东风只是“闻说”,未必是真,但在人想来,疑虑难释。只能失望地将之当真。怨恨、痛苦、失望、悲伤的复杂感情一齐涌了出来。

从这结尾两句来看,人咏梅花,似别有怀抱,但人却未未明,大概是留给有心的者探寻其心曲的奥妙吧。这首小令不写形而写神,不取事而取意,对所咏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梅字而处处梅在,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深曲含蓄,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语,妥贴轻圆,确为中俊品。

点击查看更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0144.html

热门阅读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范文
  2. 国防青春无悔演讲稿
  3. 幼儿园第二学期年度园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4. 201年4复活节微博祝福语
  5. 格林童话《穷人和富人》
  6. 幼儿园大班安全工作计划
  7. 橘子采摘活动策划方案书范文
  8. 安徒生童话故事第:雪人The Snow Man
  9. 带不走的妈妈的感人故事
  10. 参加教育考察心得体会
  11. 生日的祝福语
  12. 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13. 清明随笔作文
  14. 有关春天雨的诗句 古诗
  15. 松鼠小弟取糖果的睡前故事
  16. 客户公司乔迁花篮贺词
  17. 《风筝》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18. 睡前故事《机灵的小白兔》
  19. 蓝色妖姬诗歌欣赏
  20. 李白《望庐山瀑布》审美赏析
  21. 做家教的心得体会
  22. 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范文示例
  23. 优美文段摘抄400字
  24.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25. 《和时间赛跑》教案设计范文
  26. 下雨天早安说说
  27. 勇敢的辣椒的生活随笔
  28.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改写
  29. 2015年四强专题二教育心得体会
  30. 他们的故事作文3000字
  31. 婚庆公司的宣口号
  32. 《轮椅上的霍金》说课稿范文
  33. 田径运动会的演讲稿范文
  34. 历史传记初中读后感
  35. 卡耐基《永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1450字
  36. 《识字3公园》教学设计范文
  37. 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阅读答案及赏析
  38. 2015学习去极端化心得体会
  39. 我骄傲我是一名记者征文
  40. 5以内的加减教案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8 23:04:34
本页面最近被 70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云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9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