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参***】
(1)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
大自然中,虽*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
拓展阅读
1、念奴娇赤壁怀的诗词阅读答案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1.下列对词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 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12.苏轼在本词中借古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0.词牌(1分)
11.C(**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2分)
12. 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华发早生的忧愤之情。(3分)
2、《月亮外出记》阅读理解答案的总结
今儿是八月十五,我又可以披上我那洁白的素纱,展现出完美的自我了。
俯视地球,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桌上摆着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餐和香酥可口的月饼,桌边团坐着和和美美的一家人。饭菜的香味和甜美的欢笑声已从窗口飘到大街上了。街上仍有漂泊的游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投了一地孤单落寞的影子。他们抬起头看看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寄望于我的一缕辛酸、一腔相思竟让我很难忍受,于是为他们留下些许月光,便悄然走开了。
又有一架飞机匆忙地从我眼前飞过,里面满载着喜悦的回家“孩子”,他们似乎还在心里暗暗埋怨——怎么飞得这么慢,我还赶着回家和爸妈吃团圆饭咧!
在门口,一位位父母揣着一颗颗焦急的心,期盼着孩子早点回家。丁零零,电话的响声让父母的心猛地一沉。“喂,爸妈,我公司忙,回不了家了,我在这儿祝您们二老中秋快乐,以后有时间我就回来看您们。”二老强颜欢笑,还用轻快的语速诉说着爱的祝福和叮咛。挂了电话,望着一桌子的饭菜,二老久久无法拿起碗筷。叮咚叮咚,“谁呀,中秋还要打扰人家。”妈妈满脸的怨气在开门之后就化为满面的春风。原来,孩子是想给父母一个惊喜啊!
一个刚到家的孩子指着我对父母说:“爸妈,月亮真圆啊!”妈妈笑着说:“那是为了给你照亮回家的`路。”爸爸笑了,妈妈笑了,孩子笑了,我也笑了。我在天上看看东家,看看西家,呈现的大都是幸福和美的景象。当然,也有一个冷冷清清的大房子里,坐着两个孤零零的人。
看看时间,我外出的时间到了,该太阳公公上班了。我匆忙地往家跑。太阳公公不解地问我:“今儿跑这么快干嘛去啊?”我笑了笑:“回家找爸妈去!” (选自,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以第一人称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呢?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把画线句的内容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小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在八月十五的晚上被人间(或团圆或孤单)的景象所*的故事。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答案不唯一)
3.妈妈眉头紧皱着,刚刚的失落又纠结上了一层怨气,可是,当门被拉开的一刹那,那紧缩的眉头竟然瞬间舒展开来,换上了发自内心的笑意,*得一室的空气都欢快起来。(意对即可)
4.子女要孝顺父母,关爱父母;家人之间的关爱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快乐,对父母的 回报也许更是平日里几句贴心话、节日里不用太丰盛的团圆饭。(言之有理即可)
3、享受高考的阅读理解答案总结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子龙 1994年夏天漫长而奇热,我想跟社会爆炒高考有关。
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哪,社会就已经把高考的气氛造得十足了,学校召开家长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天天是高考、高考,开讲座,设专栏,将学生该怎样复习,怎样应考,怎样调节自己的心理。对考生家长讲的就更多了,要照顾好考生,给他们做好处的,增加营养,又不要让孩子感到是专为他们做的,以免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千万不要给考生施加压力,家长不得老谈高考的事,要劝孩子多休息,多陪他们外出散步,缓解紧张情绪。社会把高考锣鼓敲得惊地动天。
这一年我们家是“高考户”……
很快就到了7月7日,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开始了,考生们必须自己上阵,别人无法替代。老天可怜,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变阴,稍微凉快一些了。学校嘱咐过,不能让考试吃得太饱,喝水太多,以免考试中途去厕所。早饭要精致,营养丰富,水分还要少,这并不难做到。
考场离我的家甚远,骑自相车大约要半小时,我提出要送女儿去考场,在家长会上她的老师也是这样要求家长的,怕自行车万一出点问题,耽误考试。女儿起初不同意,我平时上学比去考场更远,您为什么不送?为什么不担心我的自行车出问题?这就不怕增加我的心理负担?
我说,你心里无负担,我给增加一点也无妨。她笑了,笑得很甜,很可爱。我检查了她的准考证、文具盒,没有准考证是不准入考场的。
我和女儿穿好雨衣,用塑料袋把她的准考证和文具盒裹好。刚出家门天上就开始掉雨点,好像我们的脚蹬子连接着播雨机,越往前蹬,雨点越大,越蹬得快,雨点越密。行至中途,已是倾盆一般,许多骑自行车的人都下车躲到商店廊下去避雨。我和女儿仍旧骑在车上,且有点兴致勃勃。
我问她感觉怎么样?
她说棒极了!
对,的确棒 极了,你属龙,我也属龙,两条龙一起出动奔考场,就该有大雨相随,这叫雨从龙。好兆头, 预示着你的高考必定顺利,旗开得胜。你敢不敢大声说三句:我一定能够考好!
女儿说这有什么不敢,果然大喊三声。
我哈哈大笑,周围一片哗哗的雨声。我觉得心里轻松多了,我想女儿也是如此。
这大雨还真有点专门护送我们爷俩的意思,到了考场雨就变得小些了。我原以为我们来得够早的,想不到考场外已经站满了家长,我估计里面有多少学生,外面就有多少家长。学生进了考场,大部分家长并不离去,还站在雨里等着,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考试中出问题,比如:晕场了、生病了、忘记带什么东西了。我对女儿有信心,就说,我先回家,两个小时以后再来接你。放心大胆地考,考砸了也没关系!
上午的考试快结束的时候,我从冰箱里拿了一瓶矿泉水,又回到考场外面等候女儿,在考场的大门外面家长们排成两行长长的厚厚的人墙,等待着自己的孩子从考场内出来。家长们此时的心情格外敏感,看到最前面出来的考生脸色沉重,有位家长禁不住说,看来题够难的,孩子们没有考好。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在紧张地根据考生的脸色猜测题目的难易程度,猜测自己的孩子能考得怎么样。有个女孩阴沉着脸,来接她的可能是她的`姐姐,一出考场她就对姐姐说,你安慰安慰我吧……不等另一个姑娘说出安慰的话,她竟呜呜地哭起来了。
我的女儿出来了,她也看见了我,远远地向我招了招手,笑了。女儿的笑清纯而灿烂,令我们夫妻百看不厌,她平时的一笑都能解我的心头百愁,此时这一笑,不管她实际考得怎么样,我的心里立刻也阳光灿烂起来。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哭和闹都没有用,就应该咬牙坚持下去。我的女儿在考后能有这样美丽的笑容,即使她考不上大学,我也是满意的。我拧开矿泉水的瓶塞,让 她喝个够,她此时需要补充水分。看着她喝水的样子,我有一种幸福感。
在回家的路上我告诉她,无论上午考好了,还是考得不太理想,都忘记它,不能 沉浸在上午考试的兴奋里,赶紧让脑子进入下一门要考得功课。
就这样我每天往返考场四次,把女儿送进考场,她出考场后把她接回家,她不再拒绝,反而觉得这样很方便,我成了她的同伴,她的管家,她的保镖。平时我们各忙各的,虽然父女关系也算亲密,但不像这样同甘苦共患难,有一种父女加战友的情谊。加上口试三天半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我很怀恋女儿高考的这段时间,因为,我享受了平时享受不到的许多快乐。
1. 作者在最后说“享受了平时享受不到的许多快乐”,请具体说说作者享受到哪些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说“我想跟社会爆炒高考有关”,请解释“爆炒”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很快就到了7月7日,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开始了。”作者为什么说“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开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画线段落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
5. 文章倒数第四段作者为什么详写了女儿的笑,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针对社会、学校、家长的这些做法,任选一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女儿更加成熟,更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能从容乐观地面对高考;
②父女关系更加亲密;
③家庭生活更加温馨和谐;
④拥有了宝贵的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把高考的气氛造得十足(或者把高考锣鼓敲得惊地动天)
3.因为之前是社会、学校、家庭为高考作准备,7月7日才是学生正式参加考试,才是高考真正的开始。
4.描写。写出了家长们紧张焦灼的心理、小女孩的难过脆弱,侧面写出了“我”的紧张、担忧,反衬出女儿坦然乐观的心态。
5.女儿的笑饱含着对父亲的理解、体贴、安慰,也张扬着自信和坦然,缓解了我紧张、担忧的心情,让我拥有幸福感,享受到了女儿高考带给我的快乐。
6.围绕“社会、学校、家庭给学生造成的压力”“高考只是一次人生经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4、《留春令咏梅花》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史达祖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这首词题为《咏梅花》,但却很少从正面着墨,请从上片内容简析本词是怎样写梅花的。(4分)
答:①通过清幽的月光、迷蒙的烟雾、清澈的溪水来烘托梅花,写出她幽美的姿态;②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衬托,通过“挂愁”“相思”等词表现梅花动人的神韵。(每点2分。)
2.“故梦劳诗苦”中的“苦”含义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下片加以分析。(4分)
答:诗中的“苦”,一是相思之苦,是对梅花相爱之深、相思之切;二是吟诗之苦,苦于难以用诗句表达对梅花的这一份情意;三是传递之苦,苦于找不到使者传递对梅花思念。(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3.这首词题为《咏梅花》,但却很少从正面着墨,请从上片内容简析本词是怎样写梅花的。(3分)
答:①通过清幽的月光、迷蒙的烟雾、清澈的溪水来烘托梅花,写出她幽美的姿态;②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衬托,通过“挂愁”“相思”等词表现梅花动人的神韵。(一点2分,两点3分)
4.“故梦劳诗苦”中的“苦”含义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下片加以分析。(4分)
答:诗中的“苦”,一是相思之苦,是对梅花相爱之深、相思之切;二是吟诗之苦,苦于难以用诗句表达对梅花的这一份情意;三是传递之苦,苦于找不到使者传递对梅花思念。(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作为梅花的故交,我站在梅花溪上,油然而生愁思,感到无奈,只见如烟暮霭笼罩着梅树枝梢,朦胧月儿高挂在树梢上空。溪中细长的春水点缀着黄昏,而我对梅花的相思之情就像春水一样悠长,没有停止过。
与梅花相爱情深,曾两情相悦,至今犹沉浸在昔日欢爱的回忆中。想起东风或能传达相思之苦,可是听说多情的东风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恋着梅花沁人的幽香。
作者
史达祖
(1163~1220?),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咏物词在南宋时已发展成熟,周邦彦人称“缜密典丽”,“富艳精工”,史达祖继承了这种创作风格,而其除了字锻句炼外,又使情景融合无际,更加浑融。
上片写溪上月下赏梅情景。词人自号梅溪,作词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爱梅之情可见一直很深。他曾往好友张镃(功甫)南湖园中赏梅,《醉公子·咏梅寄南湖先生》云:“秀骨依依,误向山中,得与相识。溪岸侧。……今后梦魂隔。相思暗惊清吟客。想玉照堂前、树三百。”诉说与梅花溪畔相识,钟爱情深,别后梦魂相隔,相思暗惊,弄得多情鬓白,剪愁不断,沾恨泪新。这首《留春令》在词意和感情上与此极为相似,由词意可知词人是大约在春天的一个傍晚来到梅花溪的。此时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见那梅树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银光素辉,清奇幽绝,分外动人。可是,那梅树梢头却因暮色尚未散尽,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胧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这情景对一心赏梅,爱之情深的词人来说,自然是很扫兴的,心中不觉浮起难以抑制的怨愁,显出百般无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雅之笔写出两句奇妙的词句:“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前句写情,后句写景,情由景生,妙合交融。其中“挂愁”很是形象,也是词人爱用的字眼。他曾在《八归》中说:“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这“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八个字,清辞奇思,深得词家三昧。姜夔说:“邦卿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就此而论,实在是恰切之评。过拍两句:“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写词人月下徘徊,愁思难释的情景。暮色已浓,明月倒映,把一涓春水照得上下透明,打破了溪上昏暗的暮色,仿佛一切都无所隐匿,连词人的满怀相思也没有可安顿的地方,真个是“寸心外,安愁无地”,闲婉深曲的细腻感情在低低的诉语中得到全面的吐露。“春月”,一作“春水”。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写月光月色,又映带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见。句中的“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
下片写月下的回忆和遐想。第一句“曾把芳心深许”,上承“相思”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叙说梅花相爱情深,曾两情相悦,此时犹沉浸在昔日欢爱的回忆中。梅花本来无情,而词人以情观花,故而花亦有情。但“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吧,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了,往事犹记,旧情依然,魂牵梦随,柔情似水,满腹衷肠,急切欲诉,却又思绪纷乱,欲说又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悲戚戚地吐出一句:“故梦劳诗苦!”这个“苦”字,是相思之苦、想说而说不出的苦,感情份量很重,着力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相爱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当他无计可诉相思的时候,蓦然想起东风或能传达相思之苦,是它最先把春的信息带给梅花。所以殷切地盼望这多情的使者能把刻骨的相思带给梅花。可是,听说多情的东风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恋着梅花沁人的幽香,难以拿它作使者了。因而词人无限哀怨地说出末结两句:“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写到这里,词人的心头更加沉重了。虽然梅留东风只是“闻说”,未必是真,但在词人想来,疑虑难释。只能失望地将之当真。怨恨、痛苦、失望、悲伤的复杂感情一齐涌了出来。
从这结尾两句来看,词人咏梅花,似别有怀抱,但词人却未未明,大概是留给有心的读者探寻其心曲的奥妙吧。这首小令不写形而写神,不取事而取意,对所咏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见梅字而处处梅在,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词意深曲含蓄,词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语,妥贴轻圆,确为词中俊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