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陶渊明现代散文
昏昏沉沉的睡了两天,终于强打起精神往山上溜达一圈。就这样又一次见到陶渊明,青瘦依然。白色*的长袍子整个儿就像要化掉的云烟。干瘦的大手用慈祥的姿态挽着我就走,讲究的胡须飘了过来,让我想起第一次在南山相见。
“老先生,您认识这里有名的陶渊明吗?”
捋着胡须,眯着双眼,苍莫淡然的望着南山的那一片菊花。“有名就得认识吗?年轻人啊,世上的浮云太多,终究是要飘去的。”
我奇怪的望着那一头白发,也就释然,跑进那一片土地;“不找了吧,帮你种种地。”
就那样简单的认识,一起喝酒,叙茶,一起爬山,一起种菊,和那一袖子清风,再牵着一头老牛在山水中畅游——
又见面了,举着那半壶薄酒,“木芽,人生得一知己该何当?”
“需尽欢!”
“好!走吧!这次仍便宜你,省得和我抢酒,呵呵呵呵——”
“这样看来,我是没有酒喝了?那上好的菊花酿啊!就不能赏我一点?”那是他用即枯的花一瓣磨炼出来的,勾兑着半山腰的清泉,取了老煤山黑炭,慢慢的熏蒸,再汲了中层的酒配上菊花粉,放到桃花溪下的石头下埋着。取上层的酒再熬上他三天三夜,勾兑上下层的老酒,放到菊花地里埋三年。取出来将两坛子和到一处,用干枯的菊花枝丫烧成热炭,围在坛边,放他三天三夜,醇香扑鼻啊。
“渊者深,明者透。你看我用得着和你转弯吗?”慈祥而平静的笑容。我默然的点头。
“这个啊,好什物,给你。”他从老牛的驼袋里掏出一包东西,一股青香扑鼻而来。
“茶——是酒菊仙?”
“哈哈哈哈,好个狗鼻子啊!走,吃吃看。”上次他给了我一羹,很是回味。
酒菊仙是他得意的茶酿,清醇,甘甜,用南山菊园流淌过的溪水,煮到一沸,轻轻的漂洗一下把多余的酒气涤去;再用三色*菊花上三月的积露到锅里蒸发了收集到茶炉,煮到二沸,喂上湿一漉一漉的酒菊仙。那菊花的清香,米酒醇厚,整个儿将人都带到了云尖。
“人生啊,其实就像这杯茶,看似简单——那是气息;却不简单——那是讲究。”皱纹向着夕陽下的菊园,迟暮沧桑,手上的经脉和菊花上的脉络一样清晰。
“先生,你这样的生活是简单还是讲究?”
“一入凡尘难自然啊,何时只悠然?”
“这样耕种山水田垄中,何处不自然啊?”
“木芽,记得《桃花源记》吧?”
“何曾忘记。”
“我也就是那个武陵人士罢了,真正漂泊于世外的也只有那没有见地的雪,枝头未开的花,何来真谛,像这壶薄酒真真不就是一股酒气吗?这菊花酿考究些,也就更不能说潇洒自然了。只道问清泉,直取为甘甜,何需千重酿啊?”
“何需千重酿?好!”
“‘月桂厢西满盆雪,星雨巴蜀几点云,惊看睡荷残妆依,笑问落尘何处歇。’这是你说的吧?”
“拙言啊,见笑。”我用指尖细细的找了一瓣茶芽,嚼在嘴里,那点余汁沁入心脾。
“‘笑问落尘何处歇’这就是你的迷茫吧?苦着笑,落尘到底又何时落呢。你啊,呷了这盅茶吧,酒也醉人,茶也醉人。心当是漂泊就行,何苦再恋残妆,再迷征一途呢?”
“你是说再超脱的人都有俗务吧?”
“这劳作的工具,哪一点离得开俗世?”
“你是这样想的吗?”
“我心依旧笑东风,不就行了吗?”
“我心依旧笑东风?东风过,云烟半山去;凡尘只在心中。是吧?”
“算是这个理吧。来,再煮上一盏。”才见茶芽都快被我吃光了,“你这人啊,吃茶,吃茶,真算是吃的啊!”
“是了,是了。开茶吧。”
就这样在清风,煦日之下,对茶青歌,“赫赫兮,世界;渺渺兮,尘埃。舞
兮,云烟;鼓兮,青泉;黄道何日?雨淡,衣淡;风起,发一丝连。高山何处演流水,欲无义,弹指乾坤翻,何处染尘埃。度华年,青春暄眉间,风起,风起,随声和,高山静流水行。”
挨到夕陽黄昏,梦醒告别。眼角的余昏拉扯着我慵懒的身心,风起,风起——
拓展阅读
1、有关生活的现代散文美文
昨夜又是一场噩梦连连的夜晚,整个黑夜我都用光明的灯光照亮,以此来找到一些安慰的力量,只有明亮的光可以让我安心入睡,却总是在熟睡的瞬间之后哭醒。泪水早已将原本有了泪痕的枕巾再次湿润,我贪睡在有些寒冷的被窝里祈祷黎明。
又是这样的夜晚,又是这样的惊醒,我慢慢的习惯了这样恐惧着黑夜的到来,在瞌睡与害怕之间来回徘徊,终不得安睡。夜,黑的有些迷茫,我睁开眼,努力地想看清这个屋子里的一切,用来安慰自己,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可心里的恐慌却让我没有办法相信,只好开灯,蜷缩在被窝里,慢慢的安静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眼睛坚持不下的疲惫慢慢睡去,微弱的温暖随着被窝的方向一点点抚慰肌肤的清凉。梦里的我依旧在那个不愿想起的地方经历着,经历我不想回首的,如烙印一般刻在心里的伤,晦涩的滋味在心里久久酝酿。
再一次醒来窗外还是黑夜,只是这一次在睁眼的瞬间被灯光刺伤了眼睛,那些太过光亮的视线让我无法适应,只好调转了台灯的朝向,又一次进入梦乡,只是这一次我的眼角带着还未擦干的泪水,惶恐中带着疲倦的面容。
黑夜其实并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至少我是如此的认为,每一个黑夜若是你镇定心神去细看,你可以大概的判定房间所有事物所处的位置与方向,而你也可以在这个有些昏暗的地方,忐忑的前行和小心翼翼的避让。
我醒了,醒的时候依然可以清晰的记得梦里的事情,我挪了挪位置,靠在大熊的身上,让它为我驱除一些寒冷,找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依偎在它的怀里,回忆梦里的故事。心如初一般的疼痛,但也仅仅是那么一个小时的时间罢了,过了之后的泪水已经干涩,红肿的眼睛提醒着我哭泣的事实,继续着做该做的事。洗漱其实是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十分钟足以,出门带着耳机,耳麦里是轻柔的歌曲,沉重的心慢慢的也就舒缓了许多,走在路上。
最近几天生活过的十分充实,和人吃饭,爬山,出去走走,仿佛回到那个洒脱的年华。荒凉的山丘,寂静的山道,冰冷的溪水,冷冽的寒风,飘舞的雪花,洁白的山坡,清脆的嘎吱声,爽朗的笑声,沉闷的摔倒声里伴随的是扑腾的反应。一次远走是心灵的释放,一次远足是身体的旅行,我走在路上,寻求生活的答案。
一个人在一世,总会遇上很多人,遇上很多事,得悟后的解脱,痴缠中的恸哭,迷茫中的苦涩,都不如放任的去一次远方,陌生而未知的世界可以给你答案,同时也能让你解脱。生活的追求来源于你心中所想,如若不通何不来一次踏足,在路上寻求答案,问问你的心,它的期盼,它的迷茫,当纯净再一次照射在你的心灵,谁还在为过往悲伤。
生活的导向在于信仰的偏向,很多年之后我在枕边呢喃的说给自己听,有一天为谁远走,有一天为谁悲伤,有一天为谁顿悟,有一天为谁痛苦都是人生的修行。心累了就让它慢慢苏醒,心倦了就给它一个安身之所,心迷茫了就给它一个真正安宁的地方,寻找人生的方向。
其实生活很简单,三餐足以果腹,麻衣足以暖身,让人痛苦的往往是那些身外之物带来的烦扰,得到与失去都是一个过程,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属于你的,除了经历,除了记忆。你只是时间的过客,每一个人都会在得到与失去中轮回,有的人看透了生死,看清了人生便得其所,看不透的人怨恨了一生,痛苦了一世,最后走的依然愤恨。
其实只要你好好想想,再富有之人一世能食多少,再尊贵之人死后躯体能占多少,不过方寸之地,不过一日三餐,却让这世人迷了双眼,混沌了心性。贪欲使人变得吝啬,权欲使得变得阴狠,人之一生,何时能懂得知足常乐。
钱有了你就快乐吗?权有了你就强大了吗?势有了你就幸福了吗?抛去这一切,真正陪伴在你身边的是什么,亲人,朋友,爱人,同事,两三知己。若是没有他们,告诉我,你真的快乐吗?一个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的存在,他的所为带给别人温暖从而产生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一个人的空虚是因为失去爱与被爱的资格,付出与收获的倾斜,长此以往,均为苦恼。
生活走过很多年华,留下青山绿水美丽我们的心灵,历史踏过千山万水,留下精神的信仰在我们心中细细思量,是夜,静静冥想,生活的最终有什么才是最为可贵的,不过是一个情字,逃不开一个爱字,只是这情是天下之亲唯情,只是这爱为世间之物为爱,方为得道者。
2、而后有这样一天现代散文范文
在跋涉于青春的长途之中,总是有狂躁的心境陪伴左右。有很多东西,都不得不时刻在你的生命里重演着。反复的切身体会,总是饱含别样的心情,那是除记忆的酸楚外,一种习惯和平静。
有这样一天,选择藏匿在图书馆那数不清的字里行间,哪怕只是片刻,都是算得上慰藉。情愿于自己走进一个故事,坠落在那里,和他们一起悲伤和欢笑;再合上一个故事,活生生地笔者的回忆里抽离。即使着戏剧性的转变疼痛难忍,但也比狂躁惹得周遭皆是心绪不宁,要好得多吧。
有这样一天,钟爱起安妮宝贝的作品,乱世之中难得的沉着冷寂,像是个脱离尘世的局外人,把当局者的迷离,叙述的这样通彻。一眼望不到头的渺茫,在她看来,只是一条时空楼廊,尽头,便是结束;没有恋恋不舍,没有缠绵悱恻。
有这样一天,习惯不再把耳机里的音乐调整到最大声,独享旋律的寂寞;而是留个听觉空隙,给世界万物的枪林弹雨,防备自己的应接不暇。
有这样一天,不再争,不再挤,心里深知礼让的含义。
有这样一天,不再与时间赛跑,因为痛恨大汗淋漓的苦涩。
有这样一天,需要随时记录下心境的转变,否则,下一秒,就丢失了那最后一点纯真。
有这样一天,感悟了虽然丢了依靠让人备受煎熬,但这疼痛在这乱世之中,又是这般的微不足道。
有这样一天,不再坚持自己梦寐以求的,而是珍惜已经拥有的,与上天赏赐的。曾经有人跟我说过,不求永远,只求拥有。
有这样一天,爱情友情只是为生命的一笔彩,但生活,永远不能丢失最洁净淳朴的原色,那是亲情的颜色。
有这样一天,愿为周遭带上巨毒却耀眼的面具,虚伪的笑颜总比真实的泪眼,讨喜的多吧。
有这样一天,不再赞同,: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这是一种无力改变生活状态与需求的自我安慰,更是一番逃离奔波乱世之中的自我放弃。这样一句话出口,拒绝了努力追寻的决心,说服了自己的慵懒是可以全天候,甚至一辈子的。只是希望”安”居于自己打心里厌恶的城市里,为了面子与金钱,温饱,荣辱而苟活,到了最后,年少的梦想都成了痴人说梦,放在了遥不可及的阑珊之处,可望而不可即。呵,越是这般风气的渲染,现实被看作为最冷酷的杀手,人皆惧之,却无人能逃离它的魔掌。果真,百姓”安居乐业”,彼此羡慕彼此的幸福,而遗忘了是自己选择的丢弃的,幸福的权利
有这样一天,学会对自己诚实,因为背叛和信任总是互相敌对征战,时常两败俱伤。安全起见,也只有自己,方能给着慌乱的心灵,一个和平的结局。
。
3、有关生活的现代散文美文
在人的一生当中,我们犹如大海的波涛一般总是上上下下,却一直是走向前方,不曾停滞。一生中面临的考验有太多太多,如升学考试,考取大学,竞争工作,亲人离失,身患疾病,感情成败,等等,我们总是在得与失之间走来走去,而在这其中,往往会有人患得患失。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经受得住考验,生活的坎坷需要用自己的双脚去踏平。不应使“心为形役”,要学会享受生活。
其实,生活中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不少人认为生活亏待了自己,在他们眼里,生活总是和自己处处作对,该给的不给,不该给的总是纷至沓来,总是和自己过意不去,于是感到不平、压抑、甚至愤怒。其实生活没有亏待你,只有自己才能去亏待生活。泰戈尔写到,“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生活永远是没错的,有错的是我们的心态。鸟儿只需做好一只鸟,云儿只需做好一朵云便可以了。无论生活将机遇赐给谁,都有它赐予的理由,一味的埋怨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坏了你一份平和的心境。只有抱着淡然的心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你才能得到并不淡然的结果。
生活很不容易,生活需要我们有一双智慧的眼。一个人的内心境界不是依靠外在环境、物质条件的优差而定。我们每多一次考验,也许就会多一次创伤,但不要灰心,不要气馁,这是生活在赠予我们礼物。庄子的一生并不富裕,有时还要“借米下锅”,但是庄子很豁达,他拥有一颗平常心,一双智慧的眼,“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他,一直追求着精神世界的满足,不也很快乐吗?
“人生没有弯路可言,每一步都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确,只有当我们走过来了,才能回过头去看历史。遇到挫折千万不要伤心,就像王力宏唱的:“让眼泪流出来不是因为失败。”我们要吸取失败的教训,忘记失败,重头来过。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加上百分之一的成功。我们每一次失败其实都不是败得彻头彻尾,正因为我们有了前面的经验,下一次才会更接近成功。
要把生活安排的简单一些。简单的地生活不是要节衣缩食或者过一种毫无诱惑力的生活,相反是要拥有更加富裕、有趣、充实、长久而健康的生活。生活中失去越多,我们就越应该精选自己的生活,不要徒劳的让生活变得复杂,要给自己的生活多留出空间。最好的办法就是简化生活,净化心灵,提高生活的品质。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我们必须有清晰、正确、合理的构想。
生活需要艺术。由于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角色在来回的变化。回到家里是爸爸、丈夫,来到单位是上司和下属。所以,人们就有了不同的面具。但不管怎样变换角色,你的言行必须一致。一旦让别人感到你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那你这个人就完了。
生活里每一个人都不停在寻觅安祥与和谐,因为这些正是我们生命中所欠缺的东西。生命中总有些时刻会感到焦虑不安、烦躁、不和谐、痛苦,但我们不会将痛苦只局限在自己身上,而是不断将之倾注在他人身上。一个不快乐的人,会使得周遭的气氛充满焦虑,同时也导致任何和他有所接触的人都被其影向,*其烦躁不安。这诚然非正确的生活方式。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必须在社会生活,和他人接触,因此人应当安于自我及与他人和睦共处。
善于发现,积累真知,积极地追求新思想、新玩法、新视觉、新活法。总之,要追求一切新的东西。生活就应该千姿百态,是艺术就应该五花八门,关键看我们怎么去平衡。
生活是一本教科书,以往的生活已足够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面对过去、现在,应该说,我们已习惯于以平静的心态回顾过去,同时“学会接受他人的成功与幸运,并不意味着认同自己的平庸与拙劣,而恰证明了你的成熟与坚韧。只有成熟的、坚韧不拔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摆弄得与失的砝码,才懂得生活的艺术原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4、教育以人性化的名义现代散文
都说“过犹不及”、“矫枉过正”创得巧妙,用得精当。本来,我对此尚心存一丝疑虑:果真么?有无泡沫亦或水分甚至噱头呢?然近日以教育之若干怪现状一比照,不禁对上述两词肃然起敬起来:高!实在是高!以往谈起教育尤其是初中教育来,很多专家往往对“师道尊严”诟病甚多以致深恶痛绝,总以为师之高高在上造成教育双方的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导致教育效果低下,少数极端者甚至认为“师道尊严”乃中国教育裹足不前之罪魁祸首,应将其送上审判台,最起码应扫入历史垃圾堆。于是,他们认为拿捏住了教育的七寸而欣欣然,随即祭出教育复兴之法宝:人性化。面对教育行家的引经据典,聆听教育里手的侃侃而谈,作为摸爬滚打在最前沿的吾等小人物,因“岭树重遮千里目”的缘故而难望其项背,自然只有汗颜的份。然而,在“人性化教育”高奏凯歌的同时,背后的斑斑驳驳又是怎样一回事呢?即便为“末”,即便为“插曲”,摆出来晒晒,摊开来侃侃,恐怕也是不无裨益的。
其一,喜宴、求学孰轻孰重,天平倾向于何方?
某日,我正伏案疾书间,忽有一初三男生奉上纸条一张,展开一看,上书“老师:因姐姐结婚,我要回家吃喜酒。特请假一个晚自习”。我想:乔迁之喜,好合之乐,皆人生大事,都可喜可贺。况且兄弟姐妹一场,手足情深,这也算是人之常情,不为过分。于是,便在请假条上龙飞凤舞地作了批示“同意”。数周后,该生又奉上请假条一张,曰“老师:因姐姐结婚,我要回家吃喜酒。特请假一个晚自习”。“咦,这倒奇了!不是才结婚么?”我有些纳闷,便找了若干学生一问,皆告之曰“千真万确”。出于人性、天伦考量,我又批了“同意”两字。一个月后,当此公再次把写有“老师:因姐姐结婚,我要回家吃喜酒。特请假一个晚自习”内容的请假条拿给我请我欣赏的时候,我终于按捺不住,拍案而起曰:“你到底有几个姐姐?”他不慌不忙地说:“第一个是爸爸女儿,第二个是舅舅女儿,第三个是干爸女儿。难道说他们不是姐姐么?”天呐,敢情他玩了个文字游戏,把胞姐——表姐——干姐作了模糊处理。我不禁感慨万分:二十年甚至十年前,即便是胞哥胞姐结婚,要耽误学业去参加婚礼也是不可思议的。就算有人敢于尝试,也定会被班主任疾言厉色的一句“读书重要还是喝酒重要”给顶回去。当然,把人伦人情和求知上学对立起来未必妥当,适度考虑学生感受*无可厚非。可人性被泛化到如此地步,学生心安到此种程度,恐怕也是专家们当初所始料未及的。面对拿鸡毛当令箭的怪状,除了苦笑,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其二,“为我让座”背后的移形换位。
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在“平等”两字。假如说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对“师道尊严”强调过多以致形成“师尊生卑”的不正常状态的话,通过削师补生,让师生借助于良性互动走向平等,追寻合作双赢的理想境界,既可行又必要。然而“真理向前一步便成谬误”,教师高高在上固然在痛斥之列,若学生高高在上让“师道尊严”变成“没有尊严”又当如何呢?以我个人为例,我曾不止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听到或看到可爱的学生们直言不讳地请教师给他们让座,其理由一为师生平等二为以人为本三为给教师创造奉献爱心的机会。尽管其间不无戏谑调侃的成分,可见其理所当然、理直气壮、侃侃而谈之摸样,总觉如同吞咽了若干苍蝇似的不是滋味。联想到教育产业化的宏论,不禁对教育按市场化运作后的师生关系忧心忡忡起来。倘若教师、学生关系异化为纯粹的买卖关系,那么树人塑心工程如何推进呢?老实说,我一点也看不到光明的“波罗蜜”,无论用“金刚”还是用“般若”。也许,我是淡吃萝卜咸操心,甚至是杞人忧天吧!
其三,“大愚若智”与“颠三倒四”,何苦何必来哉?
古时玄德、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以“大智若愚”之态瞒过老奸巨滑的曹操,得以全身而退,最终两人成为旗鼓相当的对手。刘玄德其谋略,其胆识,为后人所羡艳不已。如今,也有极少数无所事事者以“智者”自居,专门安坐于教室中找寻发现教师言行中的漏洞。“此言不对,违反《行为规范》;此举差矣,背离《职业道德》”便成为其课前课中课后的主要成果。虽然没有理由不充分肯定他们自学法律法规的精神,可以此作为主业终究低估教师的群体操守,甚至会把相关*职能部门挤兑得无地自容,因此实在不敢恭维。更叫人啼笑皆非的是,“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背书、做作业的”、“我来只是念书,不要你们老师管东管西”、“我们就算逃学旷课,学校也不敢把我们怎么样”之类近似于胡说八道的昏话,居然也会有一定的市场,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莫非人性化后的教育,便是此等尊容。真要这样,那可大大地不妙。
……
看起来有趣么?人性化教育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变异,竟然有点不伦不类。
看起来无趣么?高高飘扬的“人性化”大旗猎猎作响,却也未必“贴贴灵,一贴就灵”。
到底有趣还是无趣呢?我也不知道。
5、有关生活的现代散文美文
近来同时阅读着三本书,充分享受阅读的生活。过去,看别人同时读两本书的文章,感觉不可思议。现在或许成熟了,喜欢齐头并进多阅读;或许书籍丰富了,不读就真的难以获得一些书的教益了;或许自己的精力充沛了,越读越喜欢阅读了。
昨天因为醒来的早,5点半就开灯开始阅读放在枕头旁的《与空姐同居的日子》这本可爱的书了。书里面的幽默、风趣、可爱的语言,迫使你不得不读,边读边与男女主人公一起享受同居而不同床的开心生活。在上海大都市的十五层的高楼中,一个较大的两室一厅的楼房中单独一个男子或单独一个女子的生活是单调的,一个单身男人居室增添一位漂亮女子一起居住的生活就有了许多开心的话题;同样一个单身女子的生活增添一位帅哥的生活也一定风趣的多,前提是同居不同床,在一个大天地中各自享受自己小天地的生活人生。一个故事中没有了女人故事也就失去了美好,一个故事中若没有男人,这样的故事似乎也缺少点什么,这就是男女生活的魅力所在。
日本作家春上春树的另一部小说《1Q84》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畅销世界了。才开始看这个书名有点莫名其妙,在书店里也看到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20世纪40年代末(1949年出版)所著的小说《1984》。春上春树为了避免重名就改成了《1Q84》,这样更给书添增了神秘色彩,也看到了书店里有《1Q84-book2》,厚厚的,当然价格不菲,我并没有*的强烈欲望,幸亏在一个个体书店发现了《1Q84-book1》,这样我只花十元钱就买到了手。我还不甘心,干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下载再制作成可爱的电子书,自己存放起来,慢慢阅读岂不也美哉!真的美,昨日我已经把《1Q84》的两本电子书制作成功了。阅读《1Q84》,享受另一片魅力的天空,在书里面享受风景,温室蝴蝶,男女风情,真的是一种惬意。
继续阅读《魔山》,慢慢领略书中的上个世纪的风土人情,人物的推进,不同人物的慢慢消失。病人来了,又走了,青山依旧在;太阳升起,又下山,月亮出来了,青山依旧在;三个星期过去了,半年过去了,七个月的住院生活过去了,春天走了,冬天又到了,冰雪又来了,青山被厚雪所覆盖,山川河流依旧在。
岁月流失无情,人生短暂情谊多。阅读启迪人生,人生诗意生活。用智慧的辛勤,打造书的风景。
4.描写感叹人生的散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