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由来的写事作文

发布时间: 2025-09-05 15:25:24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的写事作文 1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的写事作文 2

相传,春秋时节的一天,楚昭王路过长江,看到江面上有漂浮着的东西,便命人打捞上来,仔细一看是一种外白内红可以吃的东西。为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楚昭王便前去请教孔子。孔子看见这种飘在水上的东西之后,说:“这个东西名叫浮萍果,谁要是得到了它,就表明着个人将要复兴国家。”楚昭王便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煮这种外白内红的元宵吃。

千百年来人们都还在吃着元宵,以表示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每当过元宵节的时侯,我们一家人聚在姥姥一起聊天,等爸爸和妈妈把元宵煮好了的时侯,我和表弟表妹一起拥上去争着吃那又香又甜很滑嫩的元宵后。大家又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看电视,吃糖,大家欢乐无比。

听姥姥说,原来的元宵仅是放了红糖,白糖和豆沙等普通的原料。现在已经用了一些上好的黑芝麻,巧克力,水果等。真是应有尽有。现在的元宵和原来的元宵相比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了。

我特别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可以吃到美食,还可以让我门团圆在一起,开开心心地渡过一个欢乐的节日。

拓展阅读

1、青春的季1050字

*曾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很荣幸,在这宝贵的时期,我踏入了市二初中的校门,在“勤朴勇诚”的教诲下成长着,我的世界不止如初春,也如盛夏、金秋和严冬,构成了一支青春季的浪漫曲。

春,我的春天里埋藏着同学们的密码。你看,外号叫“秀”的他可喜欢秀了,特别爱上课回答问题、提问题,每次总是拖着长音叫“老——师——”,即使答错了也不慌不忙;叫“岩”的他自带摇滚风格,野马分鬃式的狂野下有着一颗热爱历史的心;外号“胡胡”做起儿却不含糊,身为劳动委员的他总是每天陪伴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可爱的女生也是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她们在台上跳起了胡桃夹子,吹起了长笛。我的小伙伴们,我在你们身上感受到了自信、勇敢、热爱和坚持,我们相互影响着,美好的瞬间如露珠般晶莹剔透,充满了春的气息。

夏,我的夏天里充满了青春赋予的力量。市二初中是个神奇的地方,承载着我许多梦想的实现。你看,不善言辞的我走上了讲台主持建*百年的主题班会,流利的演说带领大家重温了*史;对表演知之甚少的我和同学们共同探索表演《西游记》片段,体会“台下十年功”的含义;在大队部的引领下,我走出学校踏上社会,到了夏衍故居、上海博物馆、3D打印工场,荣幸地采访到了上海市劳模。这些活动无一不增强了我的使命感、丰富了我的心灵,使我的青春岁月洋溢着夏的芬芳与热烈。

秋,我的秋天里蕴涵着老师的辛勤教育。当语老师娓娓道朱自清《背影》里的眼泪、《藤野先生》背后的故,温婉的语气中我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当英语老师鼓励我参加“环球青少年大使”训练时,平时的严厉化了温和;当数学老师让我尝试新的挑战,我看到了鼓励;当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导我冷静克制,我懂得了自省。感谢你们,亲爱的老师,青春的季里有了你们,我便拥有了秋的收获与祝福。

冬,我的冬日里包裹着宝贵的暖阳。记得这些年经历了两次大的疫情,有人幽默地说这是为“情”所困。在瑟瑟寒风里,校长冲着我做手势,我愣了一愣,原是提醒我戴好口罩,多么暖心;在被困居家的日子里,学校送了学习宝典,线上课顺利开展,一堂堂精彩的课程出现在我眼前,多么安心。我的严冬并没有因为疫情的肆虐而寒冷。

走过市二初中的这三年,仿佛走过青春的四季,这些人、这些萦绕在我心头,每每想到,总有一抹微笑荡漾在我嘴边。漫步校园,金灿灿的探春花挂在墙头、色彩斑斓的三色堇尽情绽放,在青春的四季里,有同学,有老师,有欢笑,有眼泪,相信这些美好会永远陪伴着我的青春,我的春夏秋冬。

愿我的市二,青春永驻,百世流芳。

2、500字

中国的旦,据传说起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旦”一词最早出现《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其实正朔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旦,俗呼为新年。一岁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辰”;北齐时的一篇《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春”;唐德宗李适《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法。后,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旦历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旦。

3、500字

,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在这一天,人们要吃水饺,放鞭炮。晚上还要放烟花,点灯笼。

历不一。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

相传“旦”一词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初一为“旦”。

旦的日期也不一。有的朝代对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旦,从此历代不改。

当然,也有人说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旦是合成词,拆开讲,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1911年辛亥**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是将农历旦改为“春”,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本地的历法传统及*信仰、风俗习惯、季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元宵节的由来的写事作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61641.html

热门阅读

  1. 双簧剧本《因小失大》
  2. 选择杂文随笔
  3. 大学生自我鉴定的范文
  4. 高校四进四信主题系列活动总结
  5. 201年春节短信祝福句子
  6.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的教案
  7. 列那狐的童话故事:蒂贝尔的尾巴被截
  8. 即将毕业的唯美句子
  9. 2016年母亲节的贺卡祝福语
  10. 小学二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11. 乡镇卫生院服务承诺范文
  12. 比较流行的爱情经典语句
  13. 大学实践报告范例
  14.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承诺书范文
  15. 2016母亲节贺卡祝福语
  16. 《只念一点好》读后感范文
  17. 2016公司开门大吉祝福语
  18. 祖国辉煌六十年读后感范文
  19. 201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20. 中国古代关于朋友的名言
  21. 关于迎接消防考核检查工作的自查报告范文
  22. 过春节的作文
  23. 离婚抚养权协议书
  24. 《记承天寺夜游》诗词赏析
  25.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
  26. 幼儿园托班学期计划范本
  27. 《圣萨瓦和魔鬼》的童话故事
  28. 疾首痛心的伤感句子
  29. 校园友情微电影剧本
  30. 关于古代唯美的优美诗词欣赏
  31. 企业委托书范文
  32. 爸爸的眼睛记叙文作文
  33. 学校安全教育日的活动总结范文
  34. 《她是一个废物》童话故事
  35. 薛健爱情诗歌
  36. 鲁迅读书的故事
  37. 联通公司渠道经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38. 关于新年搞笑祝福语精选
  39. 乖巧的我初一作文
  40. 2019年的春节对联大全
网页更新时间:2025-10-22 02:27:32
本页面最近被 81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上海,TA在页面停留了 14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