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9-09 10:09:21

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阅读答案

试题内容: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8分)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①宋·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②[注]①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蒋山:即钟山。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3.对本词核心意象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1分)

A.梅 B.杨柳 C.芳草 D.桃李

14.对“探梅踏雪几何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强调词人再次与友人探梅踏雪难以确定日期。

B.突出“雪”和“梅”所象征的纯洁傲岸人格。

C.表明词人与友人具有一致的志向和美好追求。

D.抒发渴望与友人踏雪寻梅,共享友谊的真情。

15.下阕画线句,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对此加以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13.(1分)A

14.(2分)A

15.(5分)“多情山鸟不须啼”一句,运用移情手法(或融情于景)对山鸟责以“不须啼”;在山鸟啼鸣中融入了浓重的主观情感,寄寓了作者对友人浓浓的惜别思念之情;以外物显情,余味无穷。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一句,运用化用手法,比喻实至而名归,是对叶衡作出的最高评价和颂扬;此句蕴含着作者对抗金友人会像李将军一样建功立业的期许;使作品语言精练,而又增强了内容的丰富性,更具表现力和*力。

拓展阅读

1、李清照及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派遣。

B.上片写似,虽无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参***

1、A

2、C

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李清照将“情”说成是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谜,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下”“上”之中还可领略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给者描绘了幅词人眼中的*袅袅的秋景图。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香,却不免透出秋的冷落与萧条。玉席也已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怎能不让她倍感孤独寂寥、怎能不思念远行的丈夫呢?

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

2、片树

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

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棵树,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发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片树。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片干枯的黄,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头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了片嫩,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柔弱的绿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绿阴,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阴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片黄,在冷雨里垂挂着。夜里,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片树,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同的归宿。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黄,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片树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片树所得到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6分)()

A.“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次”是种夸张的说法。

B.自然界中蕴含了丰富的启示,即使坠地,也隐藏着深刻的哲理。

C.本文通过与树对话的形式传达了关于生命的要谛。

D.本文以小见大,以充满感情的描写诗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E.本文集中赞美了树以自己的零落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的献身精神。

2.第2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段中“你”的运用,所起作用是什么?(6分)

3.通观全文,回以下问题。(6分)

(1)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的?

(2)从片树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1、BDA项中“是种夸张的说法”不当,这句话主要传达的是作者的种体会和感受,作者是以“实”的情况来写的,此语后有“因为……”,表明了他的道理。C项中赏析不当,文章第3~7自然段在描写树时,用了“你”这代称,增强了对树的情感,以体现文章人与自然的主题,但并不是对话。E项中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未能抓住中心。

2、 指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最后自然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种与者进行交流的情境和氛围。

3、(1)从今年仲厦开始——去年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

(2)应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态度。

生命是个生生不息的过程。

3、皇甫冉《春思》的及翻译赏析优秀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①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②,何时反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龙堆,泛指边境征戍之地。②窦车骑:即窦宪,车骑将军,大破匈奴,登燕然刻石而还。

1、马邑:秦所筑城名,今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

(1)简析诗歌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3分)

(2)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3)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精妙传神,请指出来并简析其妙处。

(4)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

(1)首句“莺啼燕语”,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与第二句形成对比,更显“马邑龙堆”的沉郁悲壮,(1分)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诗歌用眼前的乐景与下文的哀情形成对比(1分),点明题旨“春思”。(1分)

[3分。个可得1分,对三个得满分。]

(2)首联借新春的美景抒写闺妇对几千里外的征夫的思念,颔联借“心随明月到胡天”强化思念之情,颈联借“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表达离恨与孤独之苦;尾联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表达对战争早日结束的盼望,也隐含着对战争的`不满与反对之情。

[4分。每点1分。]

(3)“论”和“笑”。两个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离情别恨和孤寂之感。

(4)诗中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渲染,烘托出少妇对丈夫的深情及内心痛切的呼声。全诗流露非战情绪,借汉咏唐,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

解析:这首诗写个少妇新春时节触景伤情,流露对出征边塞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在汉,在胡,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

二:

(1)诗歌首句“莺啼燕语报新年”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诗歌首句写了春天的美景,“莺啼燕语”,是新年佳节(“点明时间是春天”也可);与诗的第二句写几千里外的“边境征戍之地”形成呼应,点明题旨“春思”;以眼前的乐景衬托下文的哀情(“与下文的哀情形成对比”也可);为后面的记叙抒情作了铺垫。(4个要点,个可得1分,对三个得满分)。

(2)首联借新春的美景抒写闺妇对几千里外的征夫的思念,颔联借“心随明月到胡天”强化思念之情,颈联借“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表达离恨与孤独之苦;尾联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表达对战争早日结束的盼望,也隐含着对战争的不满与反对之情。(4分,每点1分。)

【诗文解释】

莺啼、燕语传报新年来到,马邑、龙堆,路途有几千里。家住长安城中靠近汉代宫苑,心随着明月飞到了胡人的天地。织出锦字抒发长长的恨意,楼上的花枝笑看个人独睡。请问窦宪车骑将军,什么时候班师回朝刻石记功?

这是首闺怨诗,具有非战的色彩,抒写了新春时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全诗格调高昂,构思新巧,即景抒情,典雅大方。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在汉,在胡,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4、李商隐无题解析优秀

在旧的户籍法 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长久以来,我们家里就有三个西人,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包袱。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慈儿甚至还说过我:

“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

“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

“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个图瓦共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晚上他们在台上开始唱,我的眼泪就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还有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想,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

“妈妈,带我去蒙古。”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动身了。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拿着桌上的'菜单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次,所以,到了蒙古,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这句话好像说得太满了点。等到过了几天,我们飞到更北的布里雅特蒙古共和国时,她胃里的“乡愁”就慢慢出现了。到了离开乌兰乌德的旅馆,**穿越林到贝加尔湖,住进了画家朋友在湖畔的木屋的那几天,慈儿真可说是什么都吃不下去了。眼前的风景是美得不能再美的人间仙境,然而每天的食物却是蒙古得不能再蒙古的传统滋味;羊肉、马奶酒还都是小事,有天竟然在野鸟静静回旋、野花怒放的河边现杀现烤羊肝给她吃,晚餐桌上是画家的夫人、女儿和女秘书忙了个下午灌好的血肠,煮了满满的大盘,大家都劝我的女儿要多吃几口。临睡之时,慈儿悄悄在枕边对我说,这几天晚上她都在默念王府饭店的菜单,回北京之后,可不可以去点客扬州炒饭?

当然,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在王府饭店的餐厅里,慈儿的快乐是看得见的。后来,我去德国时,就十都转述给父亲听,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

12、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乡愁?(3分)

13、慈儿在纽约听完音乐会后,为什么会产生想去蒙古的念头?(4分)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9分)

(1)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4分)

(2)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5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席慕容《乡愁》中的“别离后/乡愁是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句的理解。(6分)

链接:

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5、南歌子 贺铸 翻译赏析

南歌子 贺铸 翻译赏析,这是北宋词人贺铸所创作的首词作,这首词以常见的写景起手,描写了作者超脱尘俗恬淡自然的心境。

原文: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宜,睡起芭蕉上自题诗。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字词解释:

①此阕原缺调名,据词律补。

②“疏雨”二句:杜牧《秋思》诗:“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③“阴阴”句: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④“何处”句: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词:“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⑤扶头酒:种使人易醉的烈酒。谓饮此酒后,头亦须扶。姚合《友人招》诗:“赌棋招敌手,沽酒自扶头。”

⑥“日长”句: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诗“日长惟有睡宜。”

⑦“睡起”句: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诗“尽日高斋无事,芭蕉上坐题诗。”

稀疏的雨点落在池塘里,水面上泛起了涟漪。轻风拂来,吹动了衣袖。夏天的树长满了浓密的子,树荫中响起黄鹂婉转的啼叫声。只白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独立池塘,已经很久很久。

喝扶头酒很容易让人醉,可下棋时却难逢对手。这长长的白日,用来睡觉是最合适的了。我睡醒后,个人在芭蕉子上百无聊赖地写着诗。

试题: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4分)

1.(1)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2分,对3~5个给1分,全对2分)

(2)描绘了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2分)

2.(1)这首词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2分)

(2)词人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无聊。(2分)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创作背景:

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孝惠后的族孙,且娶宗室之女。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这种秉性,这种身世际遇,使他像许多古代文人样,建功立业*襟之中,常常流走着痛苦、孤寂、无奈的波澜。这种心绪时时反映在他的词作中,这首《南歌子》便是例。

这是首夏日即景之作。

开篇以常见的写景起手。“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见”、知,觉的意思,可与第二句的“知”字互证。疏雨飘洒,微风轻拂,派清爽宁静。这景致并无多少新奇,到是“见”“知”二字颇见功力。作者不仅以抒情主人公的视角观物,而且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物,池塘感到了疏雨的轻柔缠绵,于是池塘也有了生命力。便是主人公观物,这里用笔也曲回婉转,不言人觉,而言袖知,普普通通的景物这样写也显得生动形象,神采飞扬了。接下去两句化用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诗句和诗意。王诗写到宽阔的水田里白鹭飞翔,繁茂幽深的树丛中黄鹂啼鸣,大自然的切都是自由而宁静的。王维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抒写了自己超脱尘世的恬淡自然的心境。贺铸直用了“阴阴夏木啭黄鹂”句,又化用了“漠漠水田飞白鹭”语。不过仔细品味,这白鹭之句,贺词与王诗所透露出来的心绪还是有所不同的。王诗是种带有佛家气息的宁静;而贺词云“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似乎在说:“什么地方飞来的白鹭哟,怎么刚呆了会儿就走了?”这 “何”字,这“移时”,似乎透露着主人公的种心境,他似乎在埋怨什么,在追寻什么,在挽留什么……字里行间飘溢出的是种孤寂和无奈。而且这上片结句不仅写景,在结构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上下片之间暗脉接。

下片进入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贺铸的“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化用唐代姚合《友人招》诗意写自己饮酒下棋的生活。喝酒易醉;下棋,对手难逢,这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种百无聊赖的心绪。于是便有结句。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睡起之后,只管在芭蕉上自题诗,自取其乐。这之中透露着的是种自我嘲解,自我调侃。其实这两句词也有所本。欧阳修《蕲簟》有句云:“自然唯与睡宜。”方干《送郑台处士归绛岩》有句云:“曾书蕉寄新题。”下片内容并不复杂,无非是饮酒、下棋、睡觉、题诗等文人的生活琐事,可是借助于“易醉”、“难逢”、“偏”、“宜”、“自题诗”等字眼,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孤寂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不平。

全篇化用前人诗句,且又丝丝入扣,意趣自然,浑然天成。贺铸曾云:“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辈常奔命不暇。”说明他博学强记,善于融化前人诗句。此阙虽未引用温、李诗句,而被“驱使”的前人则更多矣。

全词笔调疏快,风光如画,闲适之情见于笔端纸上,又有清幽静谧之感。

个人资料: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点击查看更多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阅读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62159.html

热门阅读

  1. 《十五只老鼠送礼物》教案
  2. 精选2015感伤的句子
  3. 睡前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4. 国庆节的初一作文400字
  5. 小学语文《小松鼠找花生》教案
  6.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7. 2019新春贺卡贺词
  8. 关于感恩老师的走心诗歌
  9. 喜欢一个人去读他的书散文
  10. 蚊子和马寓言故事
  11.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范文
  12. 安全教育日的活动总结范文
  13. 电力运行检修技术管理分析论文
  14. 七月最美的祝福语
  15. 离退休工作处竞争上岗述职演讲稿范文
  16. 公司拜年贺词总汇
  17. 写荷花品质的诗句
  18. 员工年度自我评价范文
  19. 我家乡的清明节作文
  20.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
  21.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演讲稿
  22. 唐诗三百首之《送魏万之京》赏析
  23. 劳动节快乐的祝福短信2016
  24. 对话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25. 失忆的城市诗歌
  26. 古代婉约派最经典十首诗词
  27.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日记报告
  28. 个人出租房屋合同
  29. 幽默发言稿
  30. 初中开学广播稿
  31.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32. 《秋天的图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3. 克雷洛夫寓言故事《命运女神来作客》
  34. 3到岁儿童喜欢听的睡前故事有哪些
  35. 春天的古诗精选
  36. 2019年新年对联大全
  37. 不同的过年作文
  38. 201三年级春节手抄报
  39. 第一个眼帘梦现代诗歌6首
  40. 只是爱着你情感美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13 02:51:12
本页面最近被 12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香港,TA在页面停留了 14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