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的歇后语
导语:小题打坐的意思是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又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通常用作谓语、宾语;指借题发挥的意思。
1、火箭打苍蝇——小题大做
2、捏根鸡毛当令箭——小题大做
3、小碗里扎猛子——小题大做
4、高射炮打苍蝇——本大利小;小题大做;大才小用了;大材小用了;大材小用
5、鲨鱼钩钓小虾——小题大做
6、为虱子烧了旧棉袄——小题大做
7、牛刀杀鸡——大材小用;小题大做
8、起五雷打各掇——小题大做
9、铁耙子抓痒——小题大做
10、鲨鱼钩钓虾米——小题大做
11、拿到鸡毛当令箭——小题大做
12、宰鹌鹑也要请屠夫操刀——小题大做
13、绣花针当棒槌——小题大做
14、掏耳朵用马勺——小题大做
15、杀鸡用牛刀——小题大做
16、撬(qiao)杠打蝈蝈儿——小题大做
17、迫击炮打蚊子——小题大做
18、母鸡丢蛋出告示——小题大做
19、鸡窝门口贴对联——小题大做
21、看见蚊子把宝剑——小题大做
22、大炮打蚊子——大才小用;大材小用;小题大做
23、麦柴当令箭——小题大做
24、痱子当作发背医——小题大做
26、捏着鸡毛当令箭——小题大做
27、铁耙子搔痒痒——一把硬手;小题大做;充硬手
28、套车埋老鼠——小题大做
29、为虱子烧了旧棉花——小题大做
30、拿个绣针当棒槌——小题大做
31、为灭虱子烧棉袄——因小失大;小题大做
32、鲨鱼钩钓虾米(小虾)——小题大做
33、拿根麦芒当棒槌——小题大做
34、砍倒树捉麻雀——小题大做
35、锯子解高粱秆——小题大做
37、宰个鸽鸽也要请屠夫提刀——小题大做
38、拿火药炸麻雀——小题大做
39、宰个鹌鹑也要请屠夫提刀——小题大做
40、一只绵羊一家人放——小题大做
41、撬杠打蝈蝈儿——小题大做
43、看见蚊子拔宝剑——小题大做
44、看见蚊子就拔剑——小题大做
45、麻雀爪子上宴会——小蹄大作;小题大做
46、一根鸡毛当令箭——小题大做
47、用牛刀杀鸡——小题大做
拓展阅读:用小题大做造句
1、他早晨煮点咖啡,晚上给自己煎一小块咸肉,都要郑重其事,小题大做。
2、妹妹这次考了100分,本来她只须拿给妈妈签名就行了,可她偏要全家都签名,真是小题大做。
3、小明有点感冒,老师叫他去校医务室,可他竟然要求回家住院*,真是小题大做。
4、她大放厥词,小题大做,只不过是为了藏形匿影,掩人耳目罢了。
5、我最近在减肥,晚上多吃了一碗饭,妈妈就大声的说:"我已经看见一大块肥肉在你身上了!"真是小题大做!
6、为了找出谁在黑板上乱画,班长竟把全班同学集中起来开会,真是小题大做。
7、众仙怕玉帝为这宝树忧念坏了,就齐声说道:“为一棵凡间小树,何必小题大做,烦脑伤神呢。
8、体育棵上,有个同学不小心腿上擦破了一点儿皮,有个同学大叫"快!快打120,把他送到医院去。"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
9、我读了海底捞针这个成语故事,觉得他真是小题大做,有捞的时间和工夫,怎么不去再做几根针呢?
10、著名学者易中天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张恩源因为一句“粗口”就出言不逊,还要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说武汉都是“土鳖”,确实有小题大做之嫌。
拓展阅读
1、爆笑歇后语大全
1、开水锅里洗澡--熟人。
2、看见岳父不搭腔--有眼不识泰山。
3、吃菠萝问酸甜--明知故问。
4、口袋里装钉子--个个想出头。
5、苍蝇叮菩萨--没人味。
6、背着娃娃推磨--添人不添劲
7、粪堆上开花--臭美。
8、聋子看戏--饱眼福。
8、马槽边上的苍蝇--混饭吃。
10、吃饱了溜大圈--撑的了。
11、长江里的石头--经过风浪。
12、刀砍大海水--难舍难分。
13、到手的肥肉换骨头--心不甘。
14、雕像匠不给神像扣头--知道老底。
15、东扯葫芦西扯瓢--故意找茬儿。
16、擀面杖作筷,盆作杯--大吃大喝。
17、浑身贴膏药--毛病不少。
18、饭桌上的抹布--尝尽了酸甜苦辣。
19、钢丝穿豆腐--别提了。
20、鞭炮两头点--想(响)到一块了。
21、吃鱼不吐骨头--说话带刺。
22、厨房里的灯--常常受气。
23、八百年前立的杆--老光棍。
24、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25、财神爷要饭--装穷。
26、搭棚子卖绣花针--买卖不大,架子不小。
27、打发闺女,娶儿媳--两头忙。
28、抱黄连敲门--苦到家了。
29、冰块掉进醋缸里--寒酸。
30、带着存折进棺材--死要钱。
31、冬天的大葱--皮干叶烂心不死。
32、冬天火炉夏天扇--用得上。
33、兜里的钱,锅里的肉--跑不了。
34、***进竹筒里--假装正直。
35、赌徒的嘴巴--尽说到点子上。
36、渡船过河--划得来。
37、断柄锄头--没把握。
38、儿媳妇大肚子装孙子。
39、赶庙的失孩子--活丢人。
40、刚出炉的铁--心地纯正。
41、*打孩子--舍不得。
42、棺材铺的生意--赚死钱。
43、寒山寺的大钟--搬不动。
44、和尚挖墙洞--妙(庙)透了。
45、候车室里的挂钟--群众(众人)观点。
46、虎口拔牙--胆子不小。
47、葫芦瓢捞饺子--滴水不漏。
48、黄豆切细丝--功夫到家了。
49、急惊疯碰着个慢郎中--干着急。
50、叫花子唱歌--假快活。
51、井底下写文章--学问不浅。
52、井里的吊桶--任人摆布。
53、九月的甘蔗--甜到心。
54、看天说话--眼光太高。
55、考上秀才盼当官--欲无止境。
56、瞌睡遇到枕头--求之不得。
57、苦瓜树上结黄连--一个更比一个苦。
58、拉屎啃鸡腿--亏他张得开口。
59、老子偷瓜儿盗果,老子*儿放火--一辈更比一辈坏。
60、雷声大雨点小--有名无实。
61、梁山上的军师--无(吴)用。
62、两个羊羔打架--对头。
63、满上跑的兔子不回家--野惯了。
64、.南来的燕,北来的风--挡不住。
65、狼也跑了,羊也保了--两全其美。
66、矮子*----低声下气
67、八十老翁吹喇叭----有气无力
68、茶壶有嘴难说话----热情在里头
69、大公鸡打架----全仗着嘴
70、飞机上拉肚子----一泻千里
71、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72、汽车压罗锅----死也值了
73、眉毛上搭梯子----放不下脸
74、麻子不叫麻子----坑人
麻子管事----点子多…
麻子敲门----坑人坑到家了
2、大班语言活动《小红伞》观后感
语言活动“小红伞”是一个老教材,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一直受到教师和幼儿的青睐。教材不仅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蕴涵其中,能从头至尾扣住幼儿的心弦,最主要的还是据一些执教过的老师反映,该教材能激起幼儿尽情表达的欲望,对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很有帮助,故事中的伞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但一般只是在下雨天和遮阳时才用到的普普通通的伞,却还有很多出其不意的用处,简洁明了的图意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想想中还理解了物品的多用性。另外,故事中的小兔具有的机智、勇敢和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对幼儿又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值得现在的孩子去学习,给幼儿以启迪。
我想也可能是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吧,不久前的大班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大班的老师选择了此内容作为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一个教学活动,同时也给家长以教育启迪,我聆听了大三班的屠晓娟老师执教的这一活动。现在先来看一下屠老师的课堂实录:
(一) 引题:
这是什么?(出示小红伞图)伞有什么用?幼儿自由发言。
幼1:下雨天用。
幼2:遮太阳。
师: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听听故事中的这把小红伞有哪些用处?
(二) 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讲述。
1、出示图一:
在森林里的一座小房子里,住着谁?(老师把窗打开)
幼:小兔子。
小兔今天想出去游玩,它打开窗一看,天气怎样?
幼:天要下雨了,满天都是乌云。
小兔该怎么办?
幼2:带上雨披。
请一能力强的幼儿将图意进行小结。
2、出示图二:
小兔带着小红伞走呀走,来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谁?小刺猬想干什么?
幼:小刺猬想爬树;小刺猬在散步……
小刺猬想摘树上的果子,摘到了吗?为什么?
幼:小刺猬个儿太矮。
怎么办呢?
幼:请大象来帮忙;请长颈鹿帮忙…… 小刺猬请小兔帮忙,你们猜小兔用什么办法帮助小刺猬摘到果子?
幼儿相互讨论片刻后发表意见。
摘到了果子,小刺猬心里怎么样?它对小兔说什么?
小结图意:教师完整小结一遍后,请幼儿一起来讲讲。
3、出示图三:
小兔又来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
幼:来到了蘑菇地里,有许多蘑菇。
忽然有谁来了?小兔想逃也来不及了,大家赶快帮小兔想个办法。
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幼儿小兔躲过大灰狼的好办法。
小兔正要回家,下雨了,小兔怎么回家?
幼:撑着小红伞回家。
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来小结第三张图意。
(三)总结图意,学讲故事,理解主题思想。
多形式讲故事:教师完整讲述,然后请个别幼儿来复述,同桌幼儿相互讲述故事。
师:小红伞今天帮了小兔几个忙?
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兔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懂得遇到问题、困难要机智、勇敢地处理。
从屠老师的这一语言活动的组织形式看,她采用的是看图讲述的方式,看图讲述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能启迪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纲要》中指出: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描述简单的过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以上理论,本次活动中屠老师在让幼儿尽情表达,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上我认为有三个亮点一个不足点:
亮点一:创设了尽情表达的氛围。屠老师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从活动开始到结束,屠老师始终以鼓励的言行让幼儿大胆想、大胆说,经常听到屠老师 对犹豫不决的孩子说:“来说说你的想法,说错没关系的。”不管幼儿的回答是否满意,她也始终以赞许的口吻激励幼儿,幼儿在她的鼓励下思维开阔了,虽然后面坐着黑压压一片人也不拘束了,手也不再一会儿举起一会儿放下,犹犹豫豫了,高高举着的小手象一片树林,大家大胆地争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尽情表达的欲望被激起了,引得后面的家长连连点头,啧啧称赞幼儿的能说会道。
亮点二:幼儿有了尽情表达的内容。活动中屠老师对图片的内容引导到位, 她注重让幼儿主动观察图意,在幼儿的观察中找到幼儿的自发关注点,并加以稍稍点拨,教师精练的语言让幼儿一下子就明白了图意。还有,活动中屠老师注重幼儿经验的构建和指导,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分析问题,讨论交流,将讲述内容建立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使幼儿有话可说。屠老师还运用了遮掩法、谈话法、讨论法,提高幼儿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并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小兔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情感,激发幼儿优良品质的形成。
亮点三: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尽情表达。屠老师还把静的内容化为了动的情景,图片上的内容是静止的,而好动、好奇、好模仿是幼儿的特点,要幼儿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看图、思考是难以做到的,活动中屠老师让幼儿在讲故事时,根据故事内容自由配以肢体语言,从幼儿既投入又大胆的动作中可以看到幼儿都在尽情地表现自己。另外屠老师还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动词的理解,动词的学习在本活动中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老师除了给幼儿口头解释,还让幼儿进入角色,学学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动词的含义,也使活动具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活动过程中,屠老师在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时,虽然班中有许多幼儿发了言,说得也很精彩,但从整个活动中看,仍有个别幼儿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是这些幼儿比较胆小,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特别是有许多家长坐在后面听课的时候,如果此时,屠老师多给幼儿创设一些相互讨论,相互说说的机会,那么幼儿就有了尽情表达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了,活动也会更圆满。
3、以大字开头的歇后语
大鱼嘴边的虾子 跑不了
大姑娘不要婆家 假的
大石压死蟹 以势压人
大风吹倒玉瓶梅 落花流水
大门上挂画 美名在外
大风地里吃炒面 有口难开(比喻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大轮船出国 外行(航)
大海里行船 乘风破浪;摸不着边;漫无边际
大下巴吃西瓜 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大姑娘做客 羞羞答答
大门口的石狮子 成双成对
大象的鼻子 能屈能伸
大家看电影 有目共睹
大人的演出 不是儿戏
大金牙说媒 满口谎(黄)言
大年初一打平伙 穷凑合
大雨天打麦子 难收场
大闺女的荷包 花色多
大拇指搔痒痒 随上随下(比喻听凭支使,照吩咐办事。)
大力士耍灯草 轻而易举
大年初一的袍子 借不得
大年午夜的鞭炮 天花乱坠
大人不记小人过 宽宏大量
大年三十的烟火 万紫千红
大象喝水 有肚量
大雨天上房 找漏洞
大水冲了菩萨 绝妙(庙)
4、谐音类的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中有这样一类,它们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这样的歇后语非常生动,一语双关,将汉字的魅力展露无遗。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麽人都有。(什麽仁都有)。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