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发布时间: 2025-08-18 09:31:30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飘扬万里的离歌: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房煜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是多少年前的早晨,寒意未退,塞北的雨和关内的雨凉暖自知。那是出塞前的最后一道关卡了。元二前脚才离,王维便从后面匆匆赶上,撑着伞,举着一杯不甚甘醇的乡酿,时光流转,他期盼元二能喝下这口酒,带着朋友的祝福,踏上远方。

如果千年前,没有这场浸透了悲伤的雨,没有那个出塞的游子,也不会有这样一段欣慰的别雨,多少年后,也不会有那样深情的咏叹调。

王维是第一个会写离歌的。因为除了王维,没有人能注意到,尽管远方之路漫漫,但天地之前,毕竟还有这杯酒。有这样一个痴情送别的友人,惟一能媲美的,还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然而王勃跨得太远,倒把友人给忘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托付友人给他人,给天下人。有的离别凄凉惨淡,“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有的离别又充满哲理,“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然而这一切离别,都比不上王维这杯酒来得刻骨铭心,仅仅是深情对望,也胜上千万的哀思和劝勉。

而今,有的是青青柳色映衬的客舍,有的是数不尽的关卡,有的是绵绵的朝雨。然而,又哪里有与我惜别的友人,哪里有前路艰险的阳关呢?“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意境,又从何处去体会呢?我想,倒退千年,我一定是驿站外的一株柳,墙角的一束动人的枳花,抑或,是一捧流水,我曾注视过那一次送别,那一次游子晨起早行,那一次李后主循着寂寞的庭院深深叹息。还曾在江月下辉耀过花林的艳丽,和孤独的太白对影独酌。

然而,那一次次的离别又何曾真正远去?远离了一去不复返的栈道,迎来了车站、机场。没有了物质上的远方,在精神上我们却愈行愈远。

蓦然回首,我们离那个浪漫的诗人的年代已经隔了一千多年。时空的驿站上,唱起了一首悠悠的离歌。

拓展阅读

1、唐代人王维《使西及翻译

使西》是唐代人王维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这首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来知心的朋友。

:姓,排行第,作者的朋友。使:出使西:指唐代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湿。

客舍:旅店。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代通西域的要道。

是王维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史之乱前。西,是唐**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西的。唐代从长西去的,多在渭城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西北,渭水北岸。

学赏析

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卷一百十八。下面是唐代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的赏析。

前两句写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2、杜牧《题水西寺》赏析与

三日去还住,一生焉再游。

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

杜牧早年宦游失意,飘泊东南。这首是开成年(838)他于徽宣州宣歙观察使崔郸幕府时所作。“水西寺”,即崇庆寺,是宣州泾县水西山中一座寺院,建于南齐永明中,下临泾溪,林壑深邃,为当时名胜。李白曾到此游览,题赞曰:“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顿使山寺风光诱人神魄。

清王夫之说:为“巧者则有情中景”。此完全隐去模山范水,“持一情字”,“淋漓渺漫”,叙写游兴、登临,景藏于情,可思而得之。前两句,写游览三日,欲离去还留住,一生身世未卜,哪里再能来此一游呢?一种失而不得的心情溢于言表,升沉惆怅的意绪寄于言内。“情中景尤难曲写”(王夫之语)。人笔法精到,山寺的幽境丽景凝聚于一去一住的内心波荡,“化景物为情思”生发而出。人投迹“红白花开山雨中”,留连忘返,消愁释忧,不为尘嚣所束缚,情景相得益彰。

后两句,写碧绿的泾溪流水,本是无情的,也为我“还住”而似含情殷殷,随着正浓的兴致,重上粲公寺楼,登临远眺。“粲公”,指寺僧。不直写人的留恋,而以溪水有情出之,不直写纵目览景,而以更上高楼出之,用语委婉意丰旨邈。“景愈藏,境界愈大”(《绘画微言》)。末句,“重上粲公楼”,寺景藏诸登楼,留下连续不断的遐思。读人《念昔游》,有“木回岩楼阁风”的句,这集中概写的一笔,恰是重上粲公楼览胜的所在。

宋顾乐评这首“与朱放《题竹林寺》同意,而此更为含蓄。”(《唐人万首绝句选》)言之精当。朱:“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虽极言“再来不易”,却渲染“烟霞”之多,“景愈露,境界愈小”。而杜终不见山寺风物,且用重上寺楼“写足其恋恋之意”。清刘熙载说:“五言无闲字易,有余味难。”此正是在这点上更高一筹。

3、孟浩然《朱大入秦》赏析与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别之作,贵在写出真性情。孟浩然的这首,感情挚厚,神采激扬,在孟中别具一格。

首句由题切入,“字字有关会”(宋顾乐语,见《唐人万首绝句选》)。“游人”照应“朱大”,“五陵”(长近畿有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故合称五陵,唐中多以之代指都城长》)勾锁“秦”,“去”扣“入”,“”乃人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于此虚存一笔,然虚中有实,涵盖全篇,以下均写别时情景。

句从写人忽然转入写物,似乎接得突兀,但与上句有着内在联系。此为曹植《名都篇》之成句,描写京洛游荡少年的豪奢生活。孟浩然借用之,而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从结构上看,宝剑为别时赠物,逗引出“”,关连题,化虚为实;从含义上看,宝剑之贵重,不仅仅在其经济价值,更体现了人交往关系的社会价值。因之,便紧紧围绕“宝剑”展开,从“宝剑”去深发人物的心理特征,去表现者与被者之间的思想交流。

句便写赠剑时的情感活动。临别之时,解剑相赠,这把剑凝聚了人极为复杂的情绪,寄托了厚意、希望与勉励。朱大,不详,《全唐》卷160载孟浩然《岘山张去非游巴东》题下注:“一题作岘山亭朱大”。台湾学者游信利《孟浩然集笺注》中标上题为《岘山朱大去非游巴东》。以朱大名去非。中有“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句。陶翰《朱大出关》云:“楚客两上书,十年不得意。平生相知者,晚节心各异。长揖五侯门,拂衣谢中贵。……拔剑因高歌,萧萧北风至……努力强加餐,当年莫相弃。”可见朱大仕途不遇、心怀激愤,是位任侠豪岩的义士。孟浩然朱大,不像陶作具体描述,而是抽象概括,高度浓缩于“平生一片心”之中,意蕴更为深邃。它既有依依难舍之情,又有切切同情之叹,也有郁郁不平之气,还有殷殷勉励之意。一把剑,显映出人“一片心”,“落句五字,斩绝中有深味”(《唐人万首绝句选》)。

这首充溢着雄直慷慨之气,具有内在力度,体现了孟浩然性格和风的另一侧面。同时,人从人物个性出发,以典型事物表现特定的别情感,着重于人物行为的刻画,通过客观事物和主体动作外现内心世界的丰富性。

4、岑参《山房春事首》赏析与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梁园,又名兔园,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汉梁孝王所建。园内富山水楼台之胜。唐时已成废墟,史之乱中这一带破坏又非常惨重。岑参有感于兴衰之变,就借梁园的破败写成这首

句就耳目所见状写萧条:“梁园日暮乱飞鸦”,昔日的珍禽异兽不见了,有的只是令人生厌的乌鸦!况且它们又是在最叫人伤神的“日暮”时分群噪“乱飞”。“极目萧条三两家”,当年的连苑楼阁不见了,“极目”所见,只是萧萧条条、稀稀落落的“三两家”贫寒屋舍——这两句里,作者选取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事物,写尽了兴亡,同时也糅进了他的深深的悲悼。

兴亡既已写尽,章似乎不好再作下去。然而作者另辟蹊径,唱出“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句收尾。与上句连读,前写萧条,此写春花,对照之下,绚烂使萧条更盛,萧条则使绚烂变为凄惨。专就后句而言,“庭树”为“人”所栽,忆昔盛时,庭树春花,人赏之,人惜之,人护之,春花秋叶,倾注了人的多少热情,而枝枝条条,又饱记着人的多少悲欢离合。如今“人”既“去尽”,树当痛悼,从此不再发花才是,谁料它“春来还发旧时花”!树本无知,作者却认定它有知。既然有知,如今应当不再发花;之所以发花,那是它暂时还“不知人去尽”,一旦知道,定然不再发花,至少不发“旧时”那样的花——这两句里,不写人之情浓,反怨树之无情,结果是由于无情庭树的衬托,人之情被表露到了极致。

句手法宛转,构思精巧,感慨深沉,被公认为千绝唱,后人仿效者颇多。如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姜夔[扬州慢]词:“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开”等等。不过,正如沈德潜《唐别解》所说:“后人袭用者多,然嘉州(岑参曾为嘉州刺史)实为绝调。”

点击查看更多《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6152.html

热门阅读

  1. 55天的夫妻故事
  2. 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3. 找春天生活随笔
  4. 世界上有哪些小名人的故事
  5. 龙抬头的微信祝福语
  6. 最美的霜降贺词精选
  7. 201年五一劳动节祝福语短信
  8. 学校医务室承包经营协议书
  9. 五年级课文《詹天佑》教案
  10. 关于游泳的诗歌
  11. 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
  12. 关于济恒实幼拒绝有偿家教及收受礼品礼金的承诺书
  13. 离别残忍的心痛情感美文
  14. 爱情优美句子摘抄大全
  15. 建设工程总分包管理协议书
  16. 政务中心供电公司窗口年度工作总结
  17. 朋友结婚祝贺词
  18. 关于《乌鸦人阿凡思》读后感
  19. 西瓜王后和豆角公主故事
  20. 元宵节的诗句大全
  21. 感恩节祝福短信的贺词
  22. 201年3送朋友的植树节祝福语
  23. 梁实秋散文《鸟》
  24. 201年春节祝福语简短大全
  25. 元旦同学之间的贺词
  26. 喜欢春天的说说句子
  27. 《愚公移山》优秀读后感1200字
  28. 高二语文的下学期教学计划
  29. 青春校园爆笑小品剧本
  30. 初识word教学设计
  31. 201年最新经典元旦祝福语
  32. 妈妈真好日记500字
  33. 圣诞节优美句子
  34. 永远的主角美文摘抄
  35. 给财富的一封信五年级作文
  36. 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散文
  37. 幼儿园园务计划
  38. 八下第6单元课文教案
  39. 曾巩《城南》古诗译文及赏析
  40. 学生暑假总结范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