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优质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9-13 12:19:54

《观沧海》优质教案设计

《观沧海》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诗歌赏读课文,那么,《观沧海》教案应该怎样设计呢?

教材分析:

《观沧海》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古体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山望海所看到和想到的景象,大海吞吐日月,其气势雄伟,尤为壮观。诗人以此来展示自己阔大*襟和豪迈乐观地进取精神,抒发自己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2班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积极性较高,理解力相对较好,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弱,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浅入深出的引导和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体会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 品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他的《赤壁赋》中写道:“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古一世之雄也。”大家知道苏轼在文中称赞的是谁吗?(由此引出曹操及其诗作《观沧海》)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分别请几位同学介绍作者及作品,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明确: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三、朗读《观沧海》,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指导诗歌朗读方法:停顿、重读、语调、延缓。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请几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四、合作探究,理解诗歌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3)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怀?

(4)诗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博大*怀?

2、小组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1)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并评价。

(2)明确:以“观”统领此诗。

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以“观”统领此诗。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诗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实景: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首诗描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以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浩瀚壮阔、包容天地的宏大气概与形象,显示出诗人博大*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博大*怀。

五 品读赏析

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在班上交流。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 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丁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汇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怀。

六、小结

师问:实景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虚景能把我们带进一个极其开阔,博大胸怀的境界,你能悟出诗人写实虚景的感情吗?

理解:诗人描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

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题的名作,通过对登山观海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七、拓展延伸

师问: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但全诗却没有哪一句是写情的诗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说出古代即写景又写情的诗句吗?

理解: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等即写景又写情的诗句。

八、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外阅读有关曹操诗句。

观 观——水 岛 树 草

沧 博大胸怀

海 感——日月 星汉

拓展阅读

1、《长恨歌》

《《长恨歌》》这是秀的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材分析

《长恨歌》是人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选修)的第一首诗。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她以高超的艺术性,丰富的人文性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长恨歌》里所涉及的李、杨爱情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对李、杨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学目标

1 学会用“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 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爱情、人生

三、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难点:诗歌的主题把握。

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着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 “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并掀起新乐府运动。他的作品反映现实,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深受广大民众的喜欢,“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是真实写照。

三、背景介绍--历史的真实性

1 学生简介历史上的李、杨故事:(1)李隆基后期宠幸杨玉环不理朝政。(2)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专权,统治黑暗。(3)安禄山发生叛乱。(4)马嵬坡兵变,杨玉环自缢。

2 老师介绍创作背景:元和元年,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李隆基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他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四、探究诗歌--文学的艺术性

1 学生速读诗歌,找出与背景有关的诗句。

(1)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2)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4)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2 自由朗诵诗歌,了解大意并复述故事情节。

(1)杨玉环因貌美而受宠。

(2)安史之乱后杨玉环殒命。

(3)李隆基日夜思念杨玉环。

(4)李隆基、杨玉环天宫相见并定下誓言。

3 找出并赏析精彩诗句

(1)描写杨玉环美貌的诗句:

天生丽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2)李隆基日夜思念的诗句: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4 仔细吟咏诗歌,体会容貌之美、相思之痛。

5 理解主题

师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何感想?

生甲:李隆基和杨玉环真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杨玉环红颜薄命,两人天地永隔,让人感到惋惜。

生乙:李隆基“不爱江山爱美人”,重色误国,酿出了历史的悲剧,真是悲哀。杨玉环红颜祸水,让世人警醒。

师问:都有道理。历来人们对于这首诗的主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在歌颂李、杨之间坚贞的爱情。一种认为是在批判讽刺李隆基重色误国。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从这两个不同立场分别来看,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生甲: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生乙:恨是遗憾,痛恨。是作者和百姓在恨,恨李隆基不理朝政,重色误己、误民、误国。李隆基酿成大错却不知悔过,更加让人大恨痛恨。

生丙:是后人在恨,后朝多少皇帝不以之为戒却重蹈覆辙,终成千古之恨。

师问:总结的很深刻。说明大家对白居易的创作初衷已经全面理解了。我们来思考一下,李隆基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使他酿成大错的根源是什么?

生答:李隆基作为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却在“江山”与“美人”中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把爱情当作了生命的全部。被爱情蒙蔽了双眼,就找不清自己的位置,就看不到天下的黎民疾苦,这样的君主必定被百姓抛弃,被历史淘汰。

五、总结板书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叙事诗的新乐府双碧。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

《琵琶行》--小人物的遭遇

《长恨歌》--统治者的悲哀

2、《十六年前的回忆》

“阅读是一种对话”。对话,体现了阅读的目的和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疑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学的中心。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学是学生、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学的过程,我想,阅读课的学首先要保证学生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其对话的内容至少包括:读懂了什么,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获得了怎样的思想启迪,享受怎样的审美乐趣。所以本课时的我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理清顺序的基础上,学习被捕前和被捕时部分,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通过抓重点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加深领会*的**精神。这样在学中,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的高大的形象和**的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

材分析:

本文是*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正值***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育的好材。本文通过对*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先烈忠于**事业的伟*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本课的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主要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理清顺序的基础上,学习被捕前和被捕时部分,同时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通过抓重点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加深领会*的**精神。第二课时,则着重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对重点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事业的信心”的理解,感悟*在法庭上为什么能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同时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1、了解*先生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为了**,为了*不惜献身的崇高品和**精神,使学生受到**的情感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从中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受*的高贵品

2、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重点词句,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清明节的意义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你们知道清明节有什么意义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个伟人。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第一人——***。

2、介绍*。

我们先来看看在“民族魂”的网站上,人们对他的评价,给他的留言。(出示课件,链接)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会让这许许多多的人如此缅怀呢?(课件出示*的画像)学生简单汇报收集的*的资料。师补充、小结。

(意图:语文学要以情为导线, 通过谈话和人物介绍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情感基调,并让语文学充满情感。)

3、揭示课题,齐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先驱**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就像天上的星星,很多很多。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远,有的近。十六年是那么的远,可作者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作者的回忆,走进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1)课后习题已经告诉我们,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先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再想想课文写那段时间里发生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为女儿的李星华忘不了的到底是父亲的哪些事?

(2)学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意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给予学生静读课文的时间,深入思考,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读课文,说事件、找时间中逐步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对于李星华来说,*是个父亲;对人民来说,*是个**者。在他的身上有着无数**者都具备的秀品。想了解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的伟大形象。

1、出示句子:(第7自然段)

3、交流:

(1)找出这段话中体现局势严重程度的词?(越来越)

其实课文前面也有相关的语句告诉我们局势越来越严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局势的严重?指导读好这段话。

意图: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与妻子的一段对话,第一句话承上启下。父亲说的话虽不长,但“言为心声”,四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不能离开。这段话是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在研读文本时情感体验的重点内容。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处理过程中,我依循文脉和学情,将学的重点段放在第七自然段,并以此为点,上挂前文。)

(2)这是被捕前(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怕牺牲)的*,那被捕时的他又是怎样的**者形象呢?请大家一起看看课文。

①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不慌不忙”“态度严峻”感悟人物形象。

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这到底是一群怎样的敌人呢?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

面对这样的敌人,面对这不妙的情形,*怎么还是这样不慌不忙,父亲应该知道,一旦被捕,可能就要判重刑,甚至(死刑)。那么为什么他还是那样不慌不忙?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

②感情朗读、以读激情。

看到这样的*,我们的心中怎能不对他肃然起敬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部分,读出*的沉着冷静,读出你对他的深深敬意。

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地抒发自己的见解。再结合学生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品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进一步明晰作者所塑造的**者形象。最后感情朗读的指导则是学生心灵与文字的碰撞,情感与内容的交融。)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读到这儿,你们对于*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和见解,请你们回家后把它写在自己的书上。

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阅读关于*的文章,相信你们对他还会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同学们也可以自己登陆“民族魂”网站,表达自己的心意。

(本环节的意图是拓展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感受***的**精神,受到**的熏陶*。)

五、板书

被捕前 对**高度负责

被捕时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 被捕后

被害后

3、黑羊

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学活动,进行的具体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学文书,分享了《黑羊》的,一起来阅读一下吧!

学目标

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情节内容。

2、通过精读与深思,了解诚实人到来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探究原因。

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精细的引导分析,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在比较阅读之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交流,以促进心智的成长。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某小国有条泉,大家都喝这条泉的水,后来泉被污染,喝的人都得了疯病,只有国君喝专门为他挖的井里的水,而没有疯。结果全国的人都因为国君和他们不一样,而认为国君是疯子,对他排斥、折磨,美其名曰治他的疯病。结果国君不堪忍受,也喝了那条泉的水,变成了疯子,这样,全国上下都很高兴。

师点拨:聪明的同学能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吗?(学生说说)

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么?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共同拜读卡尔维诺的《黑羊》。?板书课题:黑羊?体会本文的寓意。

意图:寓言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学生活动:出示预习积累卡,用实物投影展示预习成果。

师活动:对学生的预习积累卡进行点评指导。

1、注音

妨碍()逻辑()携带()镌刻()

2、解词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3、简介作者:

《黑羊》作者( ),( )作家,黑羊,英文为“BLACKSHEEP”,有( )的意思,本文是一篇( )。他用知识、趣味和想象进行了一场文学实验,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文学世界,把小说变成了读者都可以自行参与的开放文本。

4、解题

“黑羊”,有害群之马之意,该短语的汉语意思:在任何一群白色的羊群里都有混杂其间的`黑羊。但是,人们为什么对黑羊如此感兴趣,以至于出现这样一条短语呢?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黑绵羊的毛不如白绵羊的毛珍贵。同时,黑羊混杂在白羊中间容易使白羊害怕。还有,人们认为黑色代表邪恶,这不仅在西方国家,在中国也是如此,比如人们常用“洁白晶莹”“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纯洁,用“黑心肠”表示罪恶!

本文的黑羊指谁?为什么称他为“黑羊”?

“黑羊”指来到贼国的“诚实人”,因为他的出现,扰乱了贼国的原有秩序,促使贫富有了悬殊,小说以此为题,运用了反讽的手法。

意图:检测学生的预习积累情况,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三、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并写在课本适当的位置。

师活动:**学生,指导点拨,使学生的概括更加准确精准。

1、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学生展示:

开端?交代故事背景??贼的国度

发展?诚实人不去偷东西别人却偷诚实人的东西

**?诚实人为小偷提供便利

结局?有了贫富之别

2、如果要用一个词语形容你对文中这个国家的印象,你会用哪个词呢?

学生展示:荒唐。

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研读内容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相关语句,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师活动: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情,点拨指导。

1、文中的“荒唐”体现在哪些地方?你能结合课文具体说一说吗?

学生展示:

?人人都偷,建立了以互相偷窃才能维持生存的秩序,而且人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诚实的人,正常的人,不偷的人,反而不正常。从正常逻辑看,这是毫无道理;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却变成一种歪理。

?富人的财富,是从穷人那里偷来的。

④富人停止偷窃,雇佣穷人偷窃,造成富者愈富,穷着愈穷,两极分化。

2、诚实人来到贼国之前,贼国是什么样的状态?

学生展示:

?以偷为生,不受任何法律和规则的限制,井然有序的过着幸福生活

?某个人的财富也是他人的财富,没有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别

3、诚实人来到贼国以后,他的表现与其它人有何不同?

学生展示:

不适应那里的生活规则,还是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为了让别人能够偷到他家的东西,晚上出去躲避,自己不偷。

4、为什么诚实人的行为“使其他的人不安”?

学生展示:

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家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5、诚实人来到贼国后,贼国人的行为有何变化?

学生展示:

因为他们有人去偷诚实的人的东西,而诚实的人不偷,打破了循环偷盗的平衡,所以有了贫富分化。

变富的人既想获得财富,又想享受清闲于是雇用穷人去偷。

6、诚实人在贼国的行为对自己有何影响?

学生展示:

被偷的没有任何财产,一文不名。

意图:找出诚实人出现后这个国家的变化,进行对比,揭示荒唐的逻辑。)

五、探究寓意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全班交流---纠正错误

老师活动: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情,点拨指导。

1、结合文章,说说你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2、其中哪一个寓意与《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所讨论的问题、现象一样但实不同?

3、哪些寓意深刻?哪个寓意值得商榷?

学生展示:

1、(1)把贫富分化归罪于诚实人士是荒谬绝伦的。

(2)富人之富是他掠夺了别人的财富,而其财富却没被掠夺或少掠夺,穷人正相反。贫富进一步分化,是因为富人发展到可以雇穷人去掠夺他人财富,雇穷人保护其财富不被他人再掠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富人剥削穷人的事实。

(3)一些特别富的人已经忘记其财富原本是掠夺来的。

(4)人人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

(5)在人人都干坏事的环境里,你妨碍别人干坏事,反而是不正常的。

2、其中(2)《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所谈问题,现象一样实不同。

3、(5)及(3)特别深刻,(1)值得商榷。

师小结:

一篇仅有千余字的小说,却完美而犀利地展现出了一个荒诞、冷酷、*、掠夺的世界的属性,充满了悲怆和无奈的情绪。我们也许都是《黑羊》小说中的“贼”或者强盗。都会是小偷,目的只是为了生存。我们也许都是诚实人。我们时刻都要进入社会中的某个染缸里面,我们也会抗拒……有了抗拒,我们才会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

意图:探讨寓意,深层理解文章。)

六、联系社会生活

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财富故事,同时认为,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是因为他们的不择手段,你同意这样的点吗?你认为应如何创造并获得财富?

学生展示:

努力创造一个美好正义的社会环境。

通过诚实劳动获得财富,批判不择手段获取财富的行为,树立正确的财富

意图:联系社会生活,使学生能过活的明白些。)

点击查看更多《观沧海》优质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62652.html

热门阅读

  1. 现实生活感悟句子大全
  2. 让人心酸的爱情经典语录
  3. 淡泊名利的诗句
  4. 感恩的心的名人名言摘抄
  5. 快乐的春节350字作文
  6. 关于小班年级组课题活动计划
  7. 初二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说课稿范文
  8. 优美精炼的句子
  9. 一年级年级组工作计划
  10. 201年五一劳动节微信和QQ口令红包祝福语
  11. 人教版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12. 一年级三字经教学工作总结
  13. 联通分公司区域销售经理竞聘的演讲稿
  14. 选找课文中有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开展教学论文
  15. 最新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总结范文
  16. 神奇的请字礼仪教案
  17. 安防监控安装协议书
  18. 2016年猴年新春拜年祝福语大全
  19. 情感散文:有多少芭蕾可以重来?
  20. 植树节祝福语精选
  21. 综合科长竞争职位精选发言稿
  22. 赞美老师的诗句有哪些
  23. 关于心情的优美句子合集
  24. 九月九日祝福短信最温馨的话
  25. 可爱的小猪迪迪睡前故事
  26. 2016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27. 小学三年级关于盐与健康征文
  28. 2019创业励志语录
  29. 关于行政执法部门单位进行重点评议工作动员大会主持稿范文
  30. 八达岭长隆导游词范文
  31. 201中秋节祝福语动态图
  32. 关于卖剑买牛的成语故事
  33. 有关网络营销实训总结
  34. 2016年肉孜节快乐祝福语短信
  35. 医院临床外科岗位竞职演讲稿范文
  36. 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
  37. 古人描绘春景的诗句
  38. 《没有任何借口》阅读心得体会
  39. 浅谈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教育论文
  40. 宣传部工作计划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