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51:09

《北京天安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1、继续学习生字“升”。

2、朗读,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3、会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说话。

一、 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昨天我们学习了新的课文,请小朋友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出示课件:3、北京天安门)

我们昨天认识了5个新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我们开列小火车来读读看。(出示课件:生字)(“京”后鼻音到位,“安、门、前”前鼻音到位)

(1)“安”的偏旁是什么?(生:宝盖头)“安”是什么结构的?(生:上下结构)

(2)谁能来说说“北”的笔顺?(指名)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2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在报纸上、书上、电视上看到过北京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吗?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课件:图片)

二、 学习生字“升”

1、复习逗号、句号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一句,只有一个句号)那么这个像小豆芽似的标点叫什么啊?(出示课件:逗号变红)它表示什么?(逗号,表示一句话没说完,中间停一停)

2、学习生字“升”

(1)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思考:我们还有哪些字没有学过?(旗:这个字我们看到会读就可以了,跟我一起读一读)(升)

(2)自学:面我们就来学习“升”这个字。请小朋友们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么自学生字的?(生:读读音,记记形,写写笔顺)现在请你们用这个方法自己学一学这个字。(出示课件:升)(巡回指导)

(3)教字音: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能读一读?(指名,纠正)

我请几组小朋友来试试。(开小火车)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记字形:“升”是一个独体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吗?

(5)教笔顺:你会写“升”吗?谁能来说说它的笔顺?我们一起把手拿起来写一写。

(6)教书写:“升”在田字格里怎么放呢?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看了。(出示课件:“升”的书写)撇在左上半格,横从横中线往上斜,稍微长一点,竖撇在竖中线左边,竖的起笔比撇高,竖比竖撇长。你会写了吗?请你在本子上写一个。(展示,讲评)

(7)你能给“升”找找朋友吗?(出示课件:升旗、升高、上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 课中操

小朋友们,“我爱北京天安门”还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呢,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加上你的动作。

四、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我们的歌和课文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一读。(出示课件:课文)

2、指导理解第一句

(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象征着北京,看到了天安门,就像看到了北京,看到了祖国。小朋友们爱自己的祖国吗?那么你们一定也爱北京、爱天安门了。那么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的爱来。(出示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谁来试试?(指明2—3个)

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让我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更爱祖国,好吗?(范读)你们能跟我比一比吗?自己再来练习一下。

(2)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跟我比一比的?(指名,边评价边发红星)

我们一起读一读。

我开一组小火车读读看。

他们读得真好,你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觉得自己行的小朋友站起来读一读。

3、指导理解“天安门前国旗升”

(1)小朋友们每个星期一都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看着国旗慢慢升起,那么你们想知道在天安门前,*叔叔是怎么来升国旗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图片)*叔叔站得多正啊,说明他们非常尊敬国旗,热爱国旗。那么,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出示课件:天安门前国旗升)(指名)

(2)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什么时候升国旗吗?(运动员获得金牌、国*领导人到外国访问)是的,国旗代表我们的祖国,看到国旗升起,我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所以我是这样来读这句话的。(范读)你们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吗?那么请你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指名评价、齐读)你在升国旗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立正敬礼)请你们起立做一做。小朋友们站得真好啊,说明你们真热爱国旗,那么请你们再带着这种自豪和骄傲,站正了读读看。

4、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能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同桌练习一下,比比谁读得好。

哪个小朋友愿意试试?

我请一个小组试一试?哪个小组坐得最端正?

女生愿意读一读吗?(起立读)男生有信心读得比女生更好吗?

大家都读得这么好,我相信男、女生合起来的声音会更好听。我们一起读一读。

五、 句式训练

1、(出示课件:北京是())你能把它说完整吗?

你还能来说一说“什么是什么”吗?(出示课件:()是())

2、(出示课件:北京有())你还会说吗?

那么你能够来说说“哪里有什么”?(出示课件:()有())

六、 背诵课文

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文。

多么美的句子啊,你能把它背出来吗?试试看。

在这节课中,教学环节还是比较紧凑的,也注意了调动学生的兴趣。知识、情感、技能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都得到了落实,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朗读也比较到位。但总的来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思维限制较多,不能发散开去,学生没有真正地动起来。这应该是我一向来的教学方法不当所致,只注重教学,没有给学生创造个性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在生字教学上,我花的时间多了点,主要浪费在书写上,因此最后一个环节背诵没有时间开展。同时,我发现在之前的生字的读音教学上,我过分注重了前后鼻音的到位,使学生后鼻音太过紧张,过头了。“门”字也只注重了前鼻音,而忽视了第二声的短促。指导朗读的过程还可以,因此学生的情感都上来了,但在这之后的句式训练安排得不好,过分看重了教参的教学目标 ,。情感一下子就没了,显得很突兀。如果这时放上“我爱北京()”“我爱()”这两个句式让学生说,会将情感教育更进一步,学生也容易说得更好。

拓展阅读

1、《西沙渔人》

1读通文,总体感知,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

一自然段,完成作业本1、2、3题。

2边读边思考,正确回答3题和生提出的问题;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会用“甚至”、“顿”造句;正确听写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作业本4、5题。

1、理解“机智剽悍、波涛险恶、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词的意思;

2、能提出问题,边默读边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读、议、找理解“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

3、有感情地朗读文,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生的阳刚之气。

书:(钓)

机智 剽悍 船小 浪大 海深 鱼猛

钓钩特殊 方法巧妙

一、复习,导入新

1、师:同们,通过上节习,我们知道西沙群岛在……引读一节。

(出示幻灯片〈美丽的西沙群岛〉生可能会发出惊叹:美啊!

师: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这节我们要认识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穿行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海上的渔人。

、初读文,初步感受“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师:想了解他们吗?想和他们交朋友吗?请读文。出示要求:

①朗读2——5自然段,提出一些和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大声读,还可以两人一起读。

读后提问,估生会提:

①为什么西沙渔人喜爱钓鲨鱼?

②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制服凶猛的鲨鱼的?

③西沙渔人令人钦佩的品格是什么?(在文单元习重点有出现)如问题很多则进行归类。

2、导入下文:

A、当生提的问题太多,师引导生懂得只要解决了“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主问题,其他问题会迎刃而解。

B、当生没什么问题,则让生看题,用“我西沙渔人,因为”说说,然后抓这点切入。再让生带着问题读文。出示要求:

②默读文,在文中细细寻找答案,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要自己动动脑筋想。

③读后可以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发表一下你的看法,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师:可以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还可以做笔记。

三、深入文2、3、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抓住问题③“说说什么是剽悍,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展开。要点有:船小浪大、海深鱼猛、钓钩特殊、方法巧妙。

2、“剽悍”是敏捷而勇猛。生可能会先在2自然段中找,认为他们的机智勇敢、剽悍表现在“就敢于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珊瑚”,“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⑴师引导他们讲理由。(可抓住“一叶扁舟、波涛险恶几十米深、七八百斤重、只身钓鲨”等重点词理解,也可以用描述法,比较法讲)

师配合出示〈渔人海底采海参、珊瑚〉、鲨鱼的幻灯片。引导生用几个字小结,并书:船小浪大、海深

⑵提示生注意“敢于只身去钓鲨鱼”前的“甚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钓鲨鱼前加上这个词?)出示“虎鲨”图,你有什么要向同介绍的吗?

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自然段,要点:抓住“凶猛异常”、“血肉糊”介绍。(幻灯出示“这儿的鲨鱼大多属于……血肉糊。”)

引导生概括“鱼猛”,并指导生把“虎鲨”的凶猛读出来。

如生有困难,师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提示生可以结合自然段谈。

⑶幻灯出示:西沙渔人偏偏喜爱钓它。

如生没找出,师: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它凶猛异常,要*,可是——让生接,抓住“偏偏”来体会,这个词突出了西沙渔人敢于与凶猛的鲨鱼搏斗。

如生只找到自然段,师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2自然段,还涉及到全文。让生看文再自、小组讨论,师下小组指导。

3、钓钩特殊:(钓钩好在哪儿?西沙渔人这样的钓钩说明了什么?)拿出普通的钓钩,让生和文中描绘的钓鲨钩作比较:大、倒刺锋利、钓绳粗、包着铜片,适合钓凶猛的鲨鱼。体会西沙渔人的智”。导读:讲讲钓钩怎样特殊。

4、方法巧妙:先引导生读懂用什么方法钓鲨鱼,然后思考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要点:

⑴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万分惊险,表现西沙渔人的“悍”。

a、结合上下文和插图理解“乘一叶小小的风帆船”、“风驰电掣、惊涛骇浪”,进一步体会“船小浪大、海深鱼猛”,从而更能看出西沙渔人机智剽悍。

b、引导生读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的惊险场面。

⑵幻灯出示“……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断了气。”a、这句话怎么能说明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顿〈说迟,那快〉:说明间之短,不仅写出了斧子的锋利和西沙渔人动作的利索,还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机智和果断。)

b、引导生进行表演:一生读文,两名渔人配合杀鲨;一生读文,一名渔人只身杀鲨鱼。(表演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c、结合指导读出渔人的机智和果断以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5、从少年相约钓鲨可看出什么?让生带着问题边默读“少年钓鲨”边想,反馈。(略读五自然。)

6、小结法:默读,先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在文中细细寻找答案,会对文有较深的了解。是一种较好的习方法。

四、实践表达。任选一题说说。

⑴我是西沙日报的记者,来采访西沙渔人。

会提: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钓鲨鱼?为什么把钓鲨鱼当作少年作为“够资格西沙渔人”的入考试……(如生回答困难师引入高尔基的《海燕》中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帮助理解。)

⑵一艘捕鲨船来招工,我是剽悍、机智的西沙渔人,向他们推荐自己。

⑶一群意气风发的西沙少年又要出航,临行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⑷从西沙渔人身上你想到了谁?(自己、武松……)

五、延伸扩展。

1、根据⑷生的回答相机简介高尔基的《海燕》或《武松*》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让外读读。

2、师在题上加读《西沙渔人》问生什么意思,让后写读后感。

2、四年级下册《鲸》

1、回顾文,明确重点内容。

2、根据文内容想象并画出鲸睡觉的样子。

3、习作者如何抓住鲸的外形、生活习性方面的突出特点,运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介绍动物的。

4、激发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 了解鲸外形、生活习性方面的突出特点。

⑵ 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鲸的特点来写的。

2、难点:

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的。

具准备】

幻灯片9张。

一、复习回顾,启发探究

1、引导生回顾,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鲸的?

(书:外形、种类、生活习性)

在这三个方面中,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在讲生活习性抓住鲸的哪几个特点。

(书: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2、启发生回顾导读中提出的要求,结合习内容。明确本节习目标,习作者是怎样抓住鲸的突出特点来写的。

3、启发生自己领会表达的程序。

、围绕文叙述内容体会表达

1、引导生围绕三部分内容,分组讨论,了解作者是怎样写鲸的生活习性的。

2、出示习提示:

(幻灯片2)

⑴ 仔细阅读三部分文,划出最能体现鲸吃食、呼吸、睡觉、生长特点的句子、词语。

⑵ 认真读读句子、词语,你认为这些词句好在什么地方,在组内交流一下。

⑶ 每个同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请各小组汇报习收获:

⑴ 最能体现须鲸吃食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⑵ 换词辨析,出示幻灯片3:

①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2000多公斤。

②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喝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中间吐出来,把小鱼小虾吃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2000多公斤。

引导生比较在这句话里把吸换上喝滤换上吐吞换上吃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齿鲸是怎样吃食物的?哪几个词用的最好?

⑷ 去词辨析,出示幻灯片4:

①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②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上去,用牙齿咬住,吃掉。

引导生比较如果把这几个词去掉,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⑸ 哪些语句说明鲸吃得食物多?

⑹ 小结:

因为吞字说明没有经过咀嚼。吃字说明很可能经过咀嚼,又因为须鲸是没有牙齿的,所以用吞比用吃准确。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就表达不出齿鲸吃食的猛快,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明鲸吃得食物多。

⑺ 鲸呼吸有什么特点?哪句话说明了这个特点?

⑻ 了解鲸睡觉的特点:

① 我们来看鲸是怎样睡觉的,请同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鲸睡觉的样子,请同们把想象的画出来。

② 交流(每组出示1份),看这几名同画的好不好。为什么这样画从哪儿知道的?谁能说说鲸睡觉有什么特点?

③ 小结:

不便想象力丰富,而且绘画的本领也很强。从而说明作者的词非常准确,写出了鲸睡觉的特点。

⑼ 哪些语句写出了鲸的生长特点。用简炼的语句概括出鲸生长的特点,写在这一段的后面:

① 作者从几个方面写鲸的生活习性?鲸的生活习性是不是只有这四个方面呢?

② 出示幻灯片5、6,仔细观察,想想假如让你写,还可以写些什么?(运动、叫声、扫水、窜出水面)这些也很有趣,作者为什么不写,而只写四个方面呢?

(因为这些特点,其它的鱼都有,而这四个方面是鲸独有的特点。)

③ 通过讨论,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写动物呢?

④ 小结:

抓住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来写,也就是独有的特点来写。

(书:抓突出特点写)

⑤ 作者又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呢,出示幻片7:

A、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000公斤重,一能长30公斤到5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B、鲸刚生下来就很长,很重,一能长非常多,很快长成大鲸。

引导生比较,那种方法好,为什么?

⑥ 小结:

作者用具体的数字,把鲸得特点写得更清楚具体。

(书:列举数字说明)

⑦ 举个例子谈一谈,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把鲸的特点写清楚的?(比较)

4、引导生围绕一部分内容,讨论,了解作者是怎样写鲸的外形特点的:

⑴ 作者除了主要写鲸的生活习性之外,还主要写什么?(外形特点)

⑵ 我们写动物的候,应该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讨论解答)

(书:抓外形和生活习性)这是写动物的基本方法。

⑶ 看文内容,鲸外表有什么特点?(大、像鱼)

⑷ 出示幻灯片8,观察图,假如让你写鲸,你还可以写什么。讨论交流(如鳍、嘴、眼睛、尾巴等)

⑸ 再思考讨论:

这些方面都可以写,而作者为什么不写,而只写它大、像鱼呢?(因为鲸是哺动物里唯一象鱼的动物,这也是鲸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三、总结

通过这篇文的习,我们不但了解鲸的特点。还明白了怎样写动物,首先要抓住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来写,写外表和生活习性的候应抓住动物突出的特点去写。为了把这些特点写清楚、具体还可以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

四、作业

出示幻灯片9:

1、文中介绍了鲸的一些基本常识,预习大家还提出了一些书上没有答案的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海洋的秘密》这本书,希望大家外去阅读去了解,去探索海洋的秘密。

2、回家观察一种小动物,根据今习的写动物的方法,把它写下来。

外形:大 像鱼 抓外形和生活习性

种类:

鲸 吃食:多 抓突出特点写

生活习性:呼吸 肺 喷水柱

睡觉:聚头围圈 列举数字说明

生长:胎生 生长快 寿命长

3、《郑和远航》

一、材简析:

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像这样大规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至五自然段为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一次航行的情况。六至七自然段为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1、能有感情地朗读文,复述郑和一次远航的经过。

2、凭借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激发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3、利用专题习网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对郑和及其远航的历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习的意识。

4、培养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习的能力及问题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点难点:

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四、理念:

由于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本的重点和难点。在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生亲近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

五、思路:

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的出发点是本,回归点也是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上以疑导,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后以情促趣,引导习,拓展深化。通过网络互动的特点,调动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堂充满生命活力,为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六、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们,这节我们继续习——郑和远航。

2、通过上节习,你知道了什么?(让生自由说。)

3、小结:上节我们越过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了解了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

、认识航海历史意义。

(一)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过渡: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

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之大,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多长的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

()规

1、自由地读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大的词句,读一读。

2、交流“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师红显数字,渲染宝船的大。“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两幢楼连起来那么长,三座楼那么宽!我们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都可以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宝船的雄伟壮观由此可见一般!”

3、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

指名读(规之大,仪器之先进,真不愧是宝船呀!)

4、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有拴马匹的坐船……总共百多艘!(引读)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

(三)间长

(1)规确实非常庞大!(书:规之大)那间到底有多长呢?快速浏览文章。

(2)指名交流:1405至1433年,达7次。

(3)历28年,多达7次,这么长间,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出示六节)让我们由衷地赞叹!(生齐读)

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

(四)范围广

(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书:范围之广)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介绍。

(2)播放录象。

三、认识郑和人物形象。

(一)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都进行了哪些交往呢?请大家阅读文章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战胜风险

1、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读五节,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4、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1)男同一句,女同句。

(2)男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女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此处,老师应极力渲染风浪之险恶,使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风浪的恐怖,从而深刻地体会到郑和的智勇双全)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齐读。

5、引读“智擒海盗”这一句。

6、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

7、总结:郑和远航,规之大,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质疑互动。

1、你还有什么问题?

2、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专题习网站:《郑和远航》。同们可以把问题直接发布在“习讨论区”,让大家一起来解决。大家打开专题习网站,去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3、交流汇报。

五、作业。

利用网络制作电子作品,汇报习成果。

之大

郑和远航 间之长 达到了当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范围之广

4、五下语文《五月端阳》

1、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文主要内容。

2、能把总分形式的两种句式进行改换

3、感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想使祖国富强、一心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通过朗读,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归纳文的主要内容。

感悟为国富强,为人民做好事,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一、复习回顾

上节,大家和罗老师一起习了18,谁来回顾一下,这篇文都写了谁,分别干些什么?(请同说一说书)

姑娘们缝香袋

妇女们包粽子

小伙子们赛龙舟

老人们讲故事

、细读3—7自然段

导入:好,那文是怎样把这些内容写具体的呢?我们这节题还要进一步研究,我想这样好不好,大家先和罗老师一起习其中的一块,然后由大家和同桌,前后桌,或者和自己比较好的伙伴一起按老师和你们一起习的方法自,好不好?

(一)五自然段,归纳法。

那大家说,我们先哪一块呢?(由生自己选,最后确定其中一块内容。)

1、那我们就5段吧,先请一位同读这一段,其他同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块内容写具体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比较好?

句子1: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船舷两边整齐地坐着准备一显身手的小伙子。他们穿着彩衣,扎着彩巾,双手握着木桨。

句子2:号令一响,几十支桨随着船首大鼓的敲击声“哗哗”划动,龙舟像箭一般飞快驶去。岸上锣鼓喧,彩旗飞舞,热闹极了。

你觉得这句子好在哪里?(理由:用比喻的方法把船像游龙写得很形像生动;场面描写得紧张热闹,气氛热烈,扣人心弦)

你讲得很好,但你能不能把它读好呢?

评:好在哪?(a.都没有听出来,那麻烦你再给大家读一遍。b.再说不出,请你自己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试着感情朗读(齐读)

2、好,这一块内容的习先告一段落,大家回想一下,刚才的习方法。(一找,说,三读)

()法迁移,自其它三部分内容。

1、那同们就用这种方法和自己的同桌,前后桌或者和自己较好的伙伴一起习其它三块内容。后试完成作业本4两题。(自开始)

2、反馈

(1)姑娘们缝香袋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句子1: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

句子2:孩子们把香袋挂在衣襟上,鲜艳夺目,好像五彩的云霞。

(香袋的式样多;颜色鲜艳而美丽;先总后分的写法)

那我们还能不能用分总的句式说一说?

这样的香袋喜欢吗?你能用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吗?

评: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姑娘们能编出这样令人喜欢的香袋,她们确实很——“心灵手巧”

(2)姑娘们的香袋缝得令人喜欢,那妇女们的粽子包得怎么样,文是怎样说的?

句子1: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这是按形状来分的。至于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那是按用料来分的。

(理由:粽子形状各异、用料不一;用分总的句式写)

谁能用分总的句式说一句话?你能将自己的说的话改成总分关系的句式吗?

句子2:粽子放在锅里煮,一会儿,屋里就充满了糯米和竹叶的清香。熟了熟了,妈妈捡起一只,让孩子们先分着尝尝。这热气腾腾的粽子,比任何东西都要好吃。

你喜欢吃怎样的粽子就吃怎样的粽子,要咸的有咸的,要甜的有甜的,真是应有尽有。大家想不想吃啊?想吃的请举手,大家都想吃(指名)你很想吃,可老师这里没有粽子,怎么办?那我们就以读代吃,行吗?(评:a.老师感觉你吃得不是很香,谁吃得更香一点,指名读,确实吃的很香)但罗老师总感觉他一个人这样读好像缺了点什么,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说,这端午节让一个人在那吃,是不是太冷清了?)那我们就一起来以读代吃。把节日的热闹气氛读出来。(齐读)

(3)粽子吃过以后,我们该去听老人们——讲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屈原,谁知道屈原是何许人?(让生说,如果生说不出,出示材料,)

(屈原是我国文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的形式,运用楚语方言,创造了“楚辞体”,他的作品有《离**》、《问》、《九歌》、《九章》等。诗中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传统。他的作品被译成各种文字。1953年,屈原被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大家快速浏览,再评价一下,屈原是怎样一个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问,爱国)

屈原最后是什么结果。(投江*)

屈原这样有问,这样爱国的人,而投江*,你们觉得他冤不冤哪?(冤)冤在哪?谁来分折一下。

自己一心想使国家富强,却遭到流放;

楚王不任用尽忠报国的人而长叹;

为楚王昏庸*,致使都城被人占领,百姓遭难而长叹;

为自己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救国无望而长叹。

那你有话想对屈原说吗?以《屈原,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可以说一两句,也可以多说些,把想说的内容写在家庭作业本上。

嗯,屈原为了不做亡国奴,为了对昏君楚王的反抗,为了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而投江*,所以屈原在跳江前要——“长叹一声”,我们一起来将这句子读一读。

五月初五这一,他来到汩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长叹一声:“永别了……祖国!”一纵身跳入江中。

小结:

们想一想,屈原战国期的楚国人,他*都2000多年了,怎么到今乃至将来,人们还要在端午这一包粽子和赛龙舟呀,这说明什么?

(说明有问,爱国的人,人们永远纪念他)

(三)再读文,归纳主要内容。

现在罗老师把间再一次还给大家自己,你们自己喜欢读哪一块就读哪一块,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的候边想一想,按单元提示所说,这篇文的主要内容怎样归纳?(归纳前请一个生读一读单元提示)

这篇文主要写了五月端阳,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的热闹情形和老人们讲述屈原的故事等风俗习惯。

点击查看更多《北京天安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17147.html

热门阅读

  1. 姐姐真了不起500字作文
  2. 2015年元旦短信祝贺词
  3. 中秋节的深情祝福语
  4. 励志唯美英文句子
  5. 2018新的一年唯美祝福语
  6. 关于以我们的节日—春节为话题的写事作文
  7. 高人一等的造句
  8.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900字
  9. 感恩母亲节的诗歌
  10. 借雨抒情的诗词
  11. 科学复习轻松应考期末考试前演讲稿
  12. 对心爱的人说的句子
  13. 关于母爱的作文:感恩母爱
  14. 小学一年级竞选班长发言稿参考
  15. 经典公司开业庆典贺词祝福语
  16. 2015新年贺词祝词大全
  17. 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18. 小学作文 我的理想
  19. 国庆节诗歌朗诵
  20. 我的暑假我做主暑假计划安排
  21. 有关圣诞狂欢的优秀作文
  22. 素质拓展训练的活动总结
  23. 清明上河园游记作文
  24. 一次辩论会作文3000字
  25.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二教学反思
  26. 学校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27. 联通公司客服部主管竞职演讲稿范文
  28. 谢觉哉名言摘录
  29. 关于幼儿园中班12月周计划参考
  30. 高三英语Unit1模块考点复习教案
  31. 军训的心得体会
  32. 煤气公司稽查队双百活动总结材料范文
  33. 年味儿高一作文
  34. 关于我们的春节六年级作文
  35. 棉鞋里的阳光公开课教案设计
  36. 青春里唯一一个异性的名字故事
  37. 情迷锡耶纳双语散文
  38. 女方父亲婚礼祝福语
  39. 动员会发言稿范文
  40. 坚持励志名言句子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1:21:52
本页面最近被 21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广西,TA在页面停留了 8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