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阳光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懂得关心老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2.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齐读。学习“棉”
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
2. 再读课文,用“0”圈出文中的生字。
3. 生字教学:
(1)小黑板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齐读。
(2)擦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
(3)小组合作: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午”—“牛”区别。
4.再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 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导朗读)
3. 小峰知道了这个“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第5—6段)
4. 理解“舒服地”,用“舒服”说话。
5. 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她是怎么说的?
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 “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7. .总结,知道从小要关心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七、扩展:除了棉被、棉鞋里,哪些地方还可以钻进阳光?
拓展阅读
1、《称象》公开课语文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同学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同学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和他和*称象的方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同学把*们提出的称象方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方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方法的原因。
解决方法:通过实验使同学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方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布置: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考虑: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同学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考虑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们怎么做的?(使同学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考虑*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引导同学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方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们是怎样说的?这个方法行吗?
(先引导同学把第一种方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同学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方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方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方法更不成。)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标明曹操对*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考虑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方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方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呢?
(3)教师根据同学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协助同学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和“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局部一局部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考虑:用曹冲想出的方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方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方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们议论造大秤的方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方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同学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他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方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需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局部的笔顺为,下半局部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誊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他人听。
2、人教版四年级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入选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的主题是执著的追求,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伽利略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甘于付出一切,甚至用生命去捍卫科学的真理;罗丹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用全神贯注的态度去追求艺术的完美;而对于一个聋哑的青年人,他也能用对鱼如痴如醉的一颗心,最终实现了“鱼游到了纸上”。文章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通过动作、神态传神地刻画,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由于异地教学,且学生课前没有进行任何的预习,因此必须加强初读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
(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六、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一、认识5个生字“罢、徽、聋、哑”,指导书写“徽”等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含义,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学习作者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1. 质疑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3、3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704班授课人:李其兴组别:护河初中数学组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方法:练习+点拔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完成下列练习题:
1、4-2=2.(a+b)c=ac+bc[依据:乘法分配律]
2、多项式2x2y-3xy2+1是单项式2x2y、-3xy2、1的和。每项系数分别是2、-3、1。
(二)情境引入
问题1:PPT展示
生活小故事
分类图片
学生谈一谈生活中的分类的现象
归纳:在我们生活中有处处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
(三)探究新知
问题2:PPT展示:下面四组单项式,有什么共同点?
①10a和20a②2b2和6b2③-9x2y和5x2y④5ab和-12ab
[板书]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思考:
1、下列每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①3a2b与3ab2②5x2y与3x2y③4abc与4ac④-yx与xy⑤2012与-2013
2、当k取何值时,-3xky与4x2y是同类项?
归纳:1、同类项有两个相同,两个无关;2、常数项与常数项是同类项。
做一做:桌子上有一个盘子里有2个苹果,另一个盘子里有3个苹果,则桌子上共有几个苹果?如果一个苹果用a来表示,那么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式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