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经典故事
《三字经》中有哪些经典的故事?今天文学网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三字经的经典故事!
1、《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6、《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7、《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着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着有《嘉佑集》十五卷。
8、《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9、《孙敬悬发》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10、《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拓展阅读
1、雄鸡与鸿雁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有个叫田饶的人,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已经好几年了,可是鲁哀公并不了解田饶的远大志向,总是待田饶平平的。田饶的才智得不到施展,他决意离开鲁哀公到别国去。
田饶对鲁哀公说:“我打算离开您,像鸿雁那样远走高飞。”
鲁哀公不明白田饶的意思,问道:“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走呢?”
田饶说:“大王您经常见到那雄鸡吧!你看它头上戴着大红的鸡冠,非常文雅;它双脚长有锋利的爪子,十分英武;它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敢斗敢拼,格外勇敢;它看见食物时总是‘格格’叫着招呼同伴们一起来享用,特别仁义;它还忠于职守,早起报时从不误事,极其守信。尽管雄鸡有着这么多长处,可是大王还是漫不经心地吩咐把它煮了吃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雄鸡经常在您身边,您每天见惯了它,习以为常,它的光彩在大王眼里便黯然失色,大王感觉不到它的那些杰出的优点与才能。而那鸿雁,从千里之外飞来,落在大王的水池边,它啄吃大王池中的鱼鳖;落在大王的田园里,毁坏大王的庄稼。鸿雁尽管没有雄鸡的那些长处,可是大王依然很器重鸿雁。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鸿雁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大王对它怀有一种神奇感,它的一切作为,大王都认为是非常伟大的。所以,请大王让我也像鸿雁一样远走高飞吧。”
鲁哀公说:“请你别走,我愿意把你说的这些话都记下来。”
田饶说:“您认为我平淡无奇,并不觉得留下我有什么大用,即使写下我的话,也不起什么作用。”于是田饶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去了。
燕王让田饶做了相国,田饶从此有了机会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本领。3年以后,田饶把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内富足安定,边境平安没有盗贼。田饶名声大振,燕王也十分得意。
鲁哀公知道了这些情况后,万分感叹,对当年没能留下田饶真是后悔莫及。为此,他一个人独居3个月,深刻反省;又降低自己的衣食标准,以示自责。鲁哀公发自内心地慨叹道:“以前由于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得田饶离我而去,以至于造成了今天的悔恨。真希望田饶能再回到我身边,可是,我知道已经很难了。”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人们往往对自己身边的优秀人才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好高骛远,崇拜引进的人才,认为他们才有真才实学。特别是做领导的人,应该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知人善任,不要舍近求远,放跑了本来就在手边的人才。
2、识别踢人的马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伯乐是我国古代最善于识别马的人,他擅长相马的名声家喻户晓。
有两个人慕名从很远的地方来到伯乐身边,拜伯乐为师,专门学习相马的本领。伯乐将自己识别马的诀窍讲给他们听,同时又带他们四处实践,观察、识别各种各样的马。
这一天,伯乐带着这两个人一起到赵简子的马厩里去看马,要他们说出其中爱踢人的马来。其中一个人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指着一匹马说:
“这就是一匹爱踢人的马。”
另一个人则用手去摸马**股。他连续摸了三遍,这马依然站在那里,不仅没有踢人,甚至连一点焦躁不安的反应也没有。
那个人见马很驯服,觉得很难为情,他以为自己看错了。摸马的人见他对自己正确的看法产生了动摇,便对他解释说:“其实你并没有看错。这匹马的确是一匹踢人的马。我摸它的时候,它没有踢我,是因为这马受了伤。它的肩部疲塌,是筋骨劳损的表现;前腿膝关节肿胀说明这马失过前蹄。而马在踢人的时候,通常要举起后腿,这时,马全身的重量全部落在前腿上。一匹肩部和前腿膝关节受了伤的马难以承受自己身体的重量,所以后腿抬不起来,它也就难以踢人了。你善于识别踢人的马,可是却不善于发现马身上的伤痛。”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无论是相马、看人,还是判断其他事物,都要全面地了解情况,注意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3、经典寓言小故事
磬鸣有因
在洛阳的一座寺院里,有一只磬(qing)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出响声,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又没有人去敲击它,它总是这么自己响起来。僧房里的僧人对这只会自鸣的磬十分恐惧,总以为是鬼怪在作祟,时间长了以后,这位僧人因惊恐而吓出了病。寺院里上下都有些惶恐不安,他们请来很多术士、法师,让他们施展出各自的高招,也没有一个人能制止这只磬的自动发声。这件事搞得僧人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
僧人有个好朋友,名叫曹绍夔(kui),他听说僧人病了,便前往寺院探望。这个天,曹绍夔来到洛阳的这座寺院,见到自己的朋友面目憔悴,眼神惶惑,很是同情,便询问病情病因。僧人把磬自鸣的情况和自己的怀疑都告诉了曹绍夔。正说话间,寺院里敲起了斋钟。忽然,那磬又自己响起来了。僧人一听到磬又响起来,自然是吓得脸色惨白,跳起来一把抓住朋友的衣袖,哆嗦着说:“你听……你听……”曹绍夔已基本明白了磬鸣的原因。他见朋友吓成那个样子,不觉笑了。他对僧人说:“这样吧,我能替你解除磬自鸣的侵扰,你明天摆好丰盛的酒宴等着我!”
僧人迫不及待地央求道:“为什么要等到明天呢?今天不行吗?”
曹绍夔神秘地笑了笑说:“我必须回去拿一样东西来才能解决问题。”
僧人以为朋友跟自己闹着玩,不大相信他说的话,但是,还是抱着一线希望,为曹绍夔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第二天,曹绍夔果真来了,僧人十分高兴,招待曹绍夔吃过饭,便一同来到那只会自鸣的磬跟前。只见曹绍夔不慌不忙从衣兜里掏出一把锉刀来,在磬上连锉了几下,就告辞走了。
说来也怪,打这以后,这只磬真的再也不自鸣了。僧人不解其中奥秘,便专门找到曹绍夔,问是什么原因。曹绍夔笑笑,解释说:“你僧房里那只磬和你们寺院里那口钟有相同的频率,那边敲钟,钟一响就引起磬的共鸣,于是磬也就发出声响,哪来什么鬼怪作祟!我只不过将磬锉几下,破坏了它原有的频率罢了。”僧人听了,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就好了。
凡事只要懂得它的科学道理,就能掌握它并改造它,而不致于疑神疑鬼了。
五官争地位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五种器官,各有各的能耐,各有各的灵气,有一天,它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互不服气。
嘴巴对鼻子说:“人所有的食物、营养,都是通过我才被接纳的,我的功劳最显著。而你,有什么本领,位置竟然居于我的上面?”
鼻子哼了一下,说:“这你就不清楚了吧?我能辨香味臭味,只有先经过我的辨别,才能决定什么东西能够进到嘴里,什么东西不能进到嘴里,我的作用比你大多了,位置当然也就应在你之上!”嘴巴一时语塞,不出声了。鼻子越说似乎越有道理,似乎真的是自己功劳,于是它不满意自己居眼睛之下,它冲着眼睛说:“你有什么本事,竟然摆在我的上头?”
眼睛被激怒了,它瞧都不瞧鼻子一眼,说:“我能观察美丑,瞭望四方,人的信息有85%都通过我获得,慢说什么辨别香臭、接纳食物,那都仅仅小事情,跟我的能耐比起来,全部不值一提!我居你们之上,是天经地义!”说完,眼睛傲慢地往上一翻,发现有眉毛在自己的上面,于是它非常生气。眼睛对眉毛说:“喂,你是什么东西?你凭什么竟然在我的上面?”
眉毛也不示弱,得意地一扬,说:“是呀,我为什么就偏偏高居你们各位之上呢?你们想想,如果把我摆在眼睛、鼻子、嘴巴之下,那可就滑稽了,那不知道整个脸该放哪儿啦!”
没想到,耳朵终于沉不住气了,它也说:“各位刚才的争论我都听见了。要论能耐,我决不在你们之下,要说功劳,我的功劳也不小。我耳听八方,辨别动静。说起来我最委屈,你们不管高低,总还摆在脸上显眼的地位,而我却连脸都上不了,我能服气吗?”
五官争位,正是那些妄自尊大、只顾争权夺利而不顾全局的人的写照。
谁投的鼠屎
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孙亮非常聪明,观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细致,常常能使疑难事物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一般人所不及。
一次,孙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黄门官去库房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来。这个黄门官心术不正又心胸狭窄,是个喜欢记仇的小人。他和掌管库房的库吏素有嫌隙,平时两人见面经常口角。他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这次,可让他逮到机会了。他从库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悄悄找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然后才拿去给孙亮。
不出他所料,孙亮没吃几口就发现蜂蜜里面有老鼠屎,果然勃然大怒:“是谁这么大胆,竟敢欺到我的头上,简直反了!”心怀鬼胎的黄门官忙跪下奏道:“库吏一向不忠于职责,常常游手好闲,四处闲逛,一定是他的渎职才使老鼠屎掉进了蜂蜜里,既败坏主公的雅兴又有损您的健康,实在是罪不容恕,请您治他的罪,好好儿教训教训他!”
孙亮马上将库吏召来审问鼠屎的情况,问他道:“刚才黄门官是不是从你那里取的蜜呢?”库吏早就吓得脸色惨白,他磕头如捣蒜,结结巴巴地回答说:“是……是的,但是我给他……的时候,里面……里面肯定没有鼠屎。”黄门官抢着说:“不对!库吏是在撒谎,鼠屎早就在蜜中了!”两人争执不下,都说自己说的是真话。
侍中官刁玄和张邠(bin)出主意说:“既然黄门官和库吏争不出个结果,分不清到底是谁的罪责,不如把他们俩都关押起来,一起治罪。”
孙亮略一沉思,微笑着说:“其实,要弄清楚鼠屎是谁放的这件事很简单,只要把老鼠屎剖开就能够了。”他叫人当着大家的面把鼠屎切开,大家仔细一看,只见鼠屎外面沾着一层蜂蜜,是湿润的,里面却是干燥的。孙亮笑着解释说:“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时间长了,一定早湿透了。现在它却是内干外湿,很明显是黄门官刚放进去的,这样栽赃,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这时的黄门官早吓昏了头,跪在地上如实交待了陷害库吏、欺君罔上的罪行。
可见,我们对于形式复杂难以判断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推理,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被事物的复杂性所吓倒,这样就能准确理解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乘凉避露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太阳像个大火炉般挂在天上,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人们的衣衫都汗湿了一遍又一遍。树上的知了扯开嗓子拼命叫着:“热啊、热啊!”让本来就热得不行的人们心中更添了几许烦躁。
有个郑国人,他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于是他就卷了草席带着蒲扇到树阴下面去乘凉。从早到晚太阳慢慢地移动,树影也跟着移动。郑国人发现了这个现象,就也跟着树影不停地挪动他的席子,好总是处在树影中,以免被太阳晒到。随着太阳逐步居中、偏西,树影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到了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树影又重新到了树底下,那个郑国人也就跟着回到了树底下。
夜幕降临了,月亮升上了天空,又在树下投下了一片阴影。郑国人又出来乘凉了。他想,晚上有露水,要是被露水沾湿了衣服可怎么办呢?接着又转念道:不怕,还是用白天的老办法,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于是,树影紧随着月亮的移动而移动,郑国人则紧随着树影的移动来挪动他的席子,满以为这个能够用来躲避太阳的妙法子也一样能够用来躲避露水。不过却没料到,他和树影一起移动得越来越远了。一夜下来,他的衣服和席子都被露水湿透了。
这个愚蠢的郑国人,没有想到太阳和月亮运行的方向是相反的,就生搬硬套白天的老经验。我们可不能学他,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才能真正解决好问题。
愚人失袋
从前,有个愚人到京城去参加考试。他所带的钱财就放在一个带锁的皮袋中。愚人十分担心他的财物会被人偷去,于是便将皮袋的钥匙系在自己的腰带上,从不离身。他想只要钥匙还在,人家便开不了皮袋,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于是他对皮袋看得不那么严了。
果然有一天,愚人取钱的时候发现皮袋没有了,怎么也找不到,看来是让人给偷走了。他的朋友很为愚人着急,劝他说:“快去报官吧,不然晚了,就是抓到小偷,只怕你的钱也追不回来了。”愚人却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都不急,你急什么呢?告诉你吧,贼人虽然把我的皮袋偷去了,但他却没法用我里面的东西。”看着朋友一脸惊奇的样子,愚人笑了。他得意洋洋地掀开衣襟,从腰间解下钥匙在朋友眼前晃了晃说:“幸亏我想得周到,一天到晚都把皮袋的钥匙拴在腰带上,贼人没法偷走。既然他得不到我的钥匙,光偷了个皮袋去,他用什么来把我的皮袋打开呢?”
这个愚人也真是会自我安慰,皮袋都没了,剩一把钥匙有什么用呢?更何况小偷用别的办法一样能把皮袋打开呀。可见我们不能够盲目地自我**,安于现状,否则就会遭受损失。
智斗小偷
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箭手,他是使用长矛的能手。一杆长矛到了他手里舞起来,就像一条银蛇般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远近少有对手,大家都很佩服他。有个小偷也非常善于使长矛,普通的官军都打不过他,捉拿了几次都让他逃掉。于是小偷很看不起官军,不过对那位弓箭手他还是有所顾忌,认为还能与自己争个高下。他常常跟人家说:“如果我见到这位弓箭手,一定要和他决一死战,看看我俩到底谁的本领好。”
凑巧,有一天,弓箭手到一个村子里去办事,路过集市,正遇到小偷在集市上喝酒。两人这个见面,就好比炸弹碰到了火苗,一点就爆,就是想躲开也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两人就在集市上挺起长矛决斗起来。附近的人们听说这两大使矛高手决斗,纷纷赶来观看,围成了一堵厚厚的人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有的说只怕这次小偷还是能跑掉,有的说弓箭手应该能够胜过小偷,一时间大伙儿都瞧不出个输赢来。
弓箭手和小偷你来我往地大战了几百回合,真的是不相上下,谁也赢不了谁。几个时辰过去了,双方还在鏖战,体力都已逐步不支,使矛的速度、力量大大不如刚开始决斗时。
弓箭手满脸是汗,他一边隔开小偷刺过来的长矛一边暗暗焦急:这样下去,谁都不占优势,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弄不好自己万一有点闪失,就会让小偷又逃掉。不过要战胜他,又不是马上就能够办到的事,怎么办呢?难道就这样拖下去吗?
在这紧要关头,弓箭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条计策。他高声对小偷叫道:“喂,武官来了,你和我都是身强力壮的人,你敢跟我在武官的马前决一死战吗?”小偷听了愣了一下神,随口答道:“行。”不过刀枪对决,哪里容得半分疏忽!就在小偷略一分神的工夫,弓箭手挺矛直向他刺去,一下子就结果了他的性命。
弓箭手钻了小偷的空子,保全了自己的安全,也赢得了决斗的胜利。所以我们做事情单靠勇猛和力量不能达到目的时,不要一味蛮干,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用智慧取胜。
4、3—6岁儿童睡前故事经典
【#能力训练#导语】睡前故事本身对儿童的人格塑造起着示范和启蒙的作用,睡前故事开阔了儿童的视野,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下面是®微点阅读网分享的3—6岁儿童睡前故事经典【10篇】。**参考!
狐狸妈妈做了满满一桌子的饭菜,因为今天小狐狸的朋友们要来做客。
小动物们一个个坐上餐桌,看着狐狸妈妈做的饭菜口水都流了下来。
狐狸妈妈笑着说,“小朋友们,不要客气,快吃吧!”
吃完美味的菜肴后,小朋友们高兴的说,“狐狸妈妈做的饭真好吃。”
狐狸妈妈听到夸奖很高兴,她看到每个小朋友的碗里都吃的很干净,只有小狐狸的碗里剩下很多的菜。
狐狸妈妈对小狐狸说,“小狐狸,你为什么剩下这么多的青菜?”
小狐狸低着头说,“我不喜欢吃青菜,我只喜欢吃肉。”
狐狸妈妈说,“只有不挑食,荤素搭配才能长的高高壮壮,小伙伴们都吃得干干净净,只有你的碗里有剩菜,多丢脸呀!”
小狐狸不好意思的把碗里剩下的菜吃掉了,然后对狐狸妈妈说,“妈妈,以后我再也不挑食了。”
小朋友们,你知道吗,在我们长身体的时候,挑食可是有很多的坏处哦,因为挑食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发育成长非常不利,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可不要小看你们平时吃的蔬菜,它可是会保护我们,增加我们的抵抗力,少生病,还能让我们更快的长高呢!
所以我们不要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森林里有一匹傲慢的小马,总是觉得自己非常的厉害,看不起比它小的动物,比如小狗。有一次,它遇见了一条小狗,那么小马会说些什么呢?
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一匹小马,他十分傲慢。
有一天,小马在山脚下遇见小狗。小马见小狗很瘦小,就神气地说:“你这么瘦,这么小,你敢碰我吗,小狗?你不敢碰我这么强大的身体吧!”
小狗说:“瘦小也是有用处的。”
小马恼怒地说:“瘦小有什么用啊?”
小马刚说完,前方一块大石头就从山顶上向他们冲来。眼看就要撞上他们了,小马吓得发呆,不能动弹。在这个危急时刻,小狗用尽全身力气把小马推开了,然后又机灵地跳开,逃过了大石头的碾压。
小马走到小狗身旁,红着脸羞愧地说:“对不起,我不应该嘲笑你,我也不应该说你瘦小没有用。我这么对你,你还这样帮我,太感谢你了。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小狗笑了,说:“只要你认识到就好了。以后就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吧。”
从此以后,小马再也不傲慢无礼了。
小熊有个坏习惯,走在路上喜欢往地上吐痰、吐唾沫。他的好朋友小刺猬劝过他几次了,可他就是不听。
有一天,小熊来约小刺猬上公园去玩。
小刺猬很高兴地答应了。
可是,小刺猬出门的时候,肩上扛着一个小拖把。
小熊说:“小刺猬,你这是干什么,我们是去大扫除吗?”
“不,”小刺猬说,“等会儿你会明白的。”
他们走到半路上,小熊随意地往地上*一口痰。
小刺猬赶紧走过去,用拖把把痰拖干净。他说:“多么清洁的路面,怎么能留下痰迹呢?”
小熊很难为情地说:“请让我扛着拖把吧!”
小刺猬把拖把递给了小熊。
小熊扛着拖把虽然有点累,但是他再也没有往地上随意吐痰。因为拖把老是提醒他,要注意环境卫生。
第二天,小熊又来约小刺猬玩。小刺猬刚扛上拖把,小熊就说:“好朋友,不用扛拖把,我已经改掉随地吐痰的坏习惯了。”
小熊过生日了,妈妈送给小熊一辆漂亮的自行车,小熊非常喜欢。
小熊每天都得意洋洋地骑着它的新自行车。一天,小熊在路上碰到了小山羊、小鸡和小鸭。小羊看见小熊骑着自行车跟往常一样,小羊就对小熊说:“小熊,小熊你的自行车能让我们骑一下吗?”小熊撇着嘴对小山羊说:“不行,万一你们给我骑坏了怎么办?”小熊骑着自行车飞快地跑了。
兔妈妈采蘑菇回来,看到小熊骑着自行车速度非常快,就对小熊说:“小熊,小熊你不要骑那么快,前面有一个悬崖,你要小心啊,这样太危险了!”小熊没理兔妈妈,装作没听见,小熊心想:想骑我的自行车,没门!
小熊骑得太快了,等它发现前面山崖的时候为时已晚,连车带人都掉下了悬崖。幸好悬崖上长了一颗大树,小熊和它的自行车一起挂在了树枝上。小熊害怕极了,拼命地大声呼救,小山羊、小鸡和小鸭听见了,大伙拿着一根*又长的绳子把小熊和它的自行车一起拉了上来。
小熊非常感谢小伙伴们,通过这件事之后,它再也不自私了,有了好东西都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天气非常好,天空是那么蓝那么美,灿烂的阳光照得大地暖洋洋的。
小山羊背着一袋沉甸甸的大米,哼着小曲,兴匆匆地往家去。
不知什么时候,米袋袋子上划破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大米一粒粒的往下掉,小山羊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小兔看到地上从米袋掉下来的米粒,焦急的跑过去,挥着手对小山羊说,“山羊哥哥,山羊哥哥!你的米袋破了一个洞,大米正一粒一粒的往下掉呢!”
小山羊挥挥手说,“没关系,我的米还多着呢!”
小兔摇摇头,无奈地走了。
小山羊继续往家走,这时飞来一只小鸟,它对小山羊太声喊,“小山羊小山羊,你的米袋破了一个小口子,米洒了一路。”
小山羊不耐烦地说,“我的米还多着呢,洒一点没有关系。”
小鸟无可奈何地走了。
不一会,小山羊到家了,它发觉米袋非常轻,它放下米袋一看,哎呀,米袋只剩下几粒米了。
小山羊叹了口气说,“哎,这就是我不听取它们劝告的后果呀!”
通过这一次教训,小山羊以后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了。
小朋友,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对于别人的善意提醒和建议,我们一定要虚心接受!
“上学啦!上学啦!”小猫很开心地说。因为小猫天天盼,天天等,终于等到今天了。
小猫来到学校,看见学校有很多同学,比如:小兔子,小猴子,小花狗,长颈鹿,大象,“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小猫飞快地跑回教室。
第一节课是数学课,由公鸡老师上。公鸡老师把要准备的数学工具已经跟同学们讲了,“好了,现在开始正式上课。”公鸡老师严肃地说。小猫正听着公鸡老师讲课,小花狗突然悄悄地说:“我们一起玩玩具吧!”小猫毫不犹豫地说:“好啊!”正当它们玩得起劲时,公鸡老师突然叫小猫回答问题,小猫匆匆忙忙地把玩具还给了小花狗。公鸡老师问:“六减一等于几?”小猫说:“等于五。”公鸡老师又问小猫:“四加三等于几?”小猫骄傲地说:“等于六!不对,等于七。”公鸡老师还问:“二乘以四等于几?”小猫想来想去不知道答案。公鸡老师让班长小兔子回答了这个问题,小兔子说:“等于八。”小猫不服气地说:“我是让着小兔子的。”公鸡老师说:“是吗?那我再考你一道乘法。”小猫赶紧低头坐下。
公鸡老师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你一定要专心听讲,不开小差。有人说过‘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小猫听了公鸡老师的话后,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好学生。
小熊气哄哄的走进家门,拿起小本子和笔不知道在写着什么东西,熊妈妈走过来说:“我的熊宝宝看来今天有些不高兴啊!熊宝宝为什么不高兴呢?”
小熊说:“因为调皮的小猴在小熊的脚上踩了一下,小猴没有道歉。”
熊妈妈问“那么……小猴是故意的么?”
小熊沉思了一会说:“不——它不是故意的,或者……它没有看到。”
熊妈妈笑了,她摸着小熊的头说:“既然不是故意的那么小熊为什么要记到本子上?”
小熊低着头红着脸不语。熊妈妈说:“当和别人产生误会时,或者别人做了什么对自己不好的事,就应该把它记在最容易遗忘、最容易消失不见的地方,记在本子上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小熊听了熊妈妈的话,把本子上的字都用橡皮擦掉了。
故事点评:小朋友们,当你和别人产生误会或者别人做了伤害你的事情,的办法就是解开误会、选择遗忘,这样你的心才会豁然开朗。
躺躺鹅最近总是爱哭,饿了哭,渴了哭,想睡觉了还在哭,稍不顺心就爱大哭。
一天,躺躺鹅早上起床饿了,在家里哭得不停,躺躺鹅妈妈对躺躺鹅说:“妈妈这就给你拿早餐,你不要哭了。听话啊!”
躺躺鹅妈妈给躺躺鹅拿来早餐,可是躺躺鹅还是在哭,躺躺鹅妈妈生气的说:“躺躺鹅,你不可以遇到什么事情都爱哭,你这么哭,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躺躺鹅听了妈妈的话,心想:“如果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会更难过的。如果我天天都在笑,爸爸妈妈会不会更爱我呢。”
从此以后,躺躺鹅天天都在笑,吃饭的时候笑,玩的时候也在笑,每天都在笑呵呵的。
躺躺鹅妈妈发现了躺躺鹅的改变,开心地对躺躺鹅说:“躺躺鹅好乖,再也不是爱哭鼻子的孩子了。”
躺躺鹅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哭了,我要做一个爱笑的孩子。”
故事点评:遇到什么事情都哭,不但让人觉得讨厌,还会让你失去很多朋友。而且哭泣是不能解决任何事情的,而是噪音。
夏天来了,花朵们都唉声叹气的,花儿们怎么了呢?原来是它们想喝水了。
夏天天气真热,连太阳都热得喘不过气儿来了。没人给小花浇水,花儿们都干枯了,个个低下了头,很难受的样子。
这时小象跑来了,他看到低下头的小花,就问:“咦!你们怎么啦?”
小花们有气无力地说:“我们都快渴*,你能帮帮我们吗?”
小象毫不犹豫地说:“好的,我这就给你们找水去!”
小象跑到小河边,用力吸了满满一鼻子水,又回到小花们的面前,抬起长鼻子给他们喷 水。小花们咕嘟咕嘟喝了个饱,都开心地笑了,他们都扬起了头跟小象说:“谢谢你小象!”
小象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太阳公公也高兴地笑了,直夸小象是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故事点评:故事里的小象用自己的长鼻子给花儿们带来了水,花儿们这才慢慢重新焕发了生机。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懂得对身边的人善良。
这天,小象的爸爸妈妈要出门办事不能带小象去。只好让小象独自在家。爸爸妈妈出门前叮嘱小象:“宝贝,爸爸妈妈出门办事要很久才能回来,你一个人在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到外面乱跑,当心遇到狼哦!还有要是有人敲门,一定要慎重哦!”
小象笑着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放心的去办事吧!我不会出去乱跑,我能保护好自己。”
说完,爸爸妈妈就走了,家里只剩下了小象。小象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起了动画片。正当他看得高兴的时候,突然,敲门声响起了。
“咚咚咚,咚咚咚”“谁啊?”小象问道。
这时站在外面的老狼捏住自己的鼻子说:“我是你爸爸妈妈的朋啊!”
小象说:“可是我没有听爸爸妈妈提过有朋友要来。”
老狼转了转眼珠说:“我是临时有急事才赶来的。”
“可是我爸爸妈妈不在家。”小象说。
老狼说:“没关系,你把门开开,我进到屋子里等。”
小象摇摇头想着:“要是不让它进来,万一真的是爸爸妈妈的朋友,那显得我多没有礼貌啊!可要是坏人的话,让它进来太危险了。”
小象对着门外说:“真是对不起,我爸爸妈妈出去把我反锁在家里,我没办法开门,您还是等它们回来再来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1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