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猴课文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8 16:36:31

雪猴课文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雪猴》这篇课文通过描述聪明、可爱的雪猴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事,表现出边防军人热爱大自然、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告诉我们人与动物共同拥有地球,要和谐共处的道理。

通过阅读实践,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以读为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抓住雪猴的可爱之处,体会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的浓厚感情。

1.了解雪猴的可爱,激发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4.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字。

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搜集有关雪猴的资料,准备生字卡片等。

第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课前我们布置了搜集有关雪猴的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雪猴?

2.生边说师边出示雪猴图片。

3.看看课文中写了有关雪猴的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和写的生字,查字典或请教他人。

2.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文本内容。让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问题,即以读带说,是让学生了解书中是如何描写雪猴的趣事及雪猴的可爱的。)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1~3自然段。

(1)指名读1~3自然段。

(2)小组合作交流在这一部分描写中,雪猴的可爱体现在哪儿?

(3)各组推荐代表交流,其他同学评议并补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知道这部分课文写雪猴的可爱体现在为“我”送来了森林的礼物——香蕉。)

2.学习4~6自然段。

(1)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文中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出雪猴的可爱。

(2)找出课文中描写雪猴动作的词语并画下来。

(3)指名读出这些词语。(出示多媒体课件:攀枝欢跳、飞身跃林、又蹦又跳、席地而坐、凝神听讲、抹抹脸、龇牙、搔一搔等。)

(4)让学生将这些词语放到文中再读一读,体会它们的作用。

(5)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描写雪猴动作的句子。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情朗读来了解雪猴与军人一起做操、听课、预报天气的趣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上下文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选取具体真实的事件来描写,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升华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吗?

(开放性的问题设置,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所积淀的情感得以释放,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会油然而生。)

2.填空练习。

()的雪猴(括号内的词语可到书中去找,如调皮的、席地而坐的、龇牙咧嘴的……)

()的边防战士(括号内的词语,可任由学生发挥,如可爱的、威武的、勇敢的……)

第2课时

一、再读课文、深化理解、积累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练习;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填到购物车中。

3.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抄到“摘抄本”上。

(在平时的阅读中,重视积累好词佳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抽查学生认字情况。

2.多媒体课件出示要求认的字,开火车读。

三、指导写字

1.把要求书写的13个字,按字的结构分类。

2.按字的结构分类指导书写,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3.其他字由学生独立书写(可利用《写字》进行描红),教师**指导。

(按字的结构分类指导书写,有利于学生掌握同一结构字的书写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四、拓展阅读

1倍痢缎⊙в镂脑亩磷试础分小睹匀说氖鞔熊》。

2毙∽槟诮涣鳎憾亮耸鞔熊的自我介绍,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敝该当众汇报、互相补充,总结出树袋熊的特点。

五、实践活动

仿照课文,写一段你与小动物亲密处的小练笔。

拓展阅读

1、小《会摇尾巴的狼》

1、深入理解,让生对狼的形象展开自由、深入的说析。从而体会狼的狡猾、羊的警惕。

2、以自为主的方式,会剩余的生字。

3、理解不同的语言,了解不同角色的动机与内心活动。

4、理解寓意,懂得不管坏人多么狡猾,多么善于伪装,只要人们善于观察、分析,就能看透其本质。

一、复习导入

这节我们继续习14《会摇尾巴的狼》。请大家打开书回顾一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借助狼和老山羊的几次对话来写的?

二、深入讨论,分析形象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一组为中心发言,其他各组为补充发言,师做最后评价。

1、讨论第一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自己对狼这一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狼说自己是忠诚驯良的狗也表现了狼是多么的狡猾。

(3)师补充。

狼在什么情况下说自己是狗的,怎么说的?要求:先读有关句子,抓重点词理解、说明,完成表格。

次数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怎样说的?

(狼见老山羊很厚道,听到招呼就停下来。老山羊问他是谁?为什么跑进陷阱里去了,狼趁羊不了解情况时装出一副老实可怜的模样,说自己是忠诚驯良的狗。)

(狼共说四句话,先用一个反问句,说明它和羊早就认识,显得彼此很亲热。再用一个感叹句表明自己是狗,是羊的好朋友。第三句用救小鸡的谎言标榜自己的勇敢、善良以以骗取老山羊的同情。毫不犹豫更显得自己的勇敢。第四句是恳求老山羊对他发发善心。)

指导和读好狼这四句话语气的变化。

如果生在怎么爬也这儿语气不到位,老师可一练习:如果将怎么爬也去掉,同原句比,哪句话发?为什么》?

(原句好。有了怎么爬也再现狼掉进陷阱后走投无路的绝境。)

既然这国个字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2、讨论第二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自己对狼这一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3)师补充。

半闭着眼睛以掩饰狼眼的'凶光。

我是狼狗用狼狗狡辩。

跟羊特别亲照应前面的好朋友,都是为了讨好。

最后向羊发誓:你只要伸出帮你咬虱 ,此处可让生想象中用表示狼还想说自己的忠诚、善良狼还会说些什么呢?

狼生怕老山羊发现自己,才接二连三地辩解、讨好、发誓,以求得老山羊的理解、相信、喜欢。请同们想象一下,此刻老山羊与狼的心理活动。

(4)练习分角色读4、5自然段。

(5)填狼说自己是狗的表格。

3、讨论第三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诉自己对狼、老山羊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说补充说明。

(3)师补充。

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第三次说自己是狗?怎样说的?(完成表格)

(第三次是狼见老山羊识破了他的花言巧语,但不甘心失败,使出最后一个骗术摇尾巴,希望得到一线生机。)

可让生质疑:为什么狼要用摇尾巴来证明自己的的确确是狗?

(因为会不会摇尾巴是狗和狼的一个显著区别。狗尾灵活,可上竖下垂,摇起来轻松,而狼尾硬,难摇动。)

中使劲、扑扑扑逼真地表现出狼尾的特点和它着急的心态。

(4)练习读第68自然段。

以能读出狼的焦急、伪装的真诚,读出老山羊的勇敢、机智、警觉的同,给予表扬。

4、讨论第四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对狼、羊形象的分析。

(2)其它小组补充说明。

(3)师补充,指导朗读。

(羊心里完全明白了。是说羊清楚地了解陷阱里的狼了,完全识破了狼的真面目。狼前面说的全是假说,只是想哄骗别人搭救他出来罢了。他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仍是改变不了*的本性。所以对这种坏东西不能相信,更不能同情。)

齐读羊的这段话。读了羊毫不留情地揭露对狼切齿痛恨的感情。

最后狼和老山羊都怎么了呢?

5、讨论第五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对狼、羊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3)朗读比赛,师适机补充、指导。

三、谈收获

1、生字、词语方面的收获。

(师可示范讲解生认为难写的生字。)

2、朗读方面的收获。

3、习了这则寓言,对我们今后的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师根据生的发言情况,把寓意补充完整:不管坏人多么狡猾,多么善于伪装,只要人们善于观察、分析,就能看透本质。

4、在外阅读、电视、电影及日常生活中,大家见过会摇尾巴的狼一类的人吗?说说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你会怎样对付他们呢?

四、堂练习

1、听写本的生字词。

2、填空。

(1)它不是忠诚又驯良的狗,而是又( )又( )的狼。

3、根据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陷阱里的恶狼将会有怎样的结果。

板书

问你是谁? 装可怜忠诚驯良

看很像狼。 半闭眼温和狼狗

说别骗人 摇尾巴的确是狗

全明白还是狼 露凶相我吃掉你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善于伪装,狡猾凶恶)

资料

井:当代著名儿童家,艺理论家。他尤其擅长童话写作。他的作品如《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

2、新程小填空题的

1、汉语拼音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帮助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

3、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重点。

4、形象、直观的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媒体、实验操作等。

5、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用结合。

6、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而且要在各科(语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7、口语交际,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9、创情境、实现互动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0、阅读过程是生、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1、现代阅读观认为,习者原有经验是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2、《语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生实际,让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3、《语程标准》提出小段习作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14、标实施建议中就明确提出:“综合性习,主要由生自行和组织活动。”

15、语综合性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堂内外,充分利用校、家庭 、社区等育资源。

16、开展综合性习活动,拓宽生的习空间,增加生的语实践机会,强调生的亲身经历,要求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7、《语程标准》提出:语综合性习有利于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素养,是培养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科版高二化

一、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版高中化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性质、乙醇的结构。在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生了解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师不仅要对材进行分析,还要对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接下来我将对情进行分析。)

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从科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置培养生的科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程标准,材特点和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三、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态度,认识化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标要求与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化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方法:)

五、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过渡:好的方法应该在好的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过程。)

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新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

环节一:导入新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生的辩证意识。让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有机物,引入对乙醇的习。

环节二:新讲授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性质。

1.乙醇的物理性质

我会让生通过观察乙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这一可以培养生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讲解乙醇的化性质之前,我会首先提问生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既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有所关联的,那么能否通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推知物质的结构呢,从而进入接下来的习。

2.乙醇的化性质

材涉及了两个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1)乙醇与钠的反应

我会首先请生观看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并请生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判断产物是哪种气体。接下来提出钠与烃不能反应,请生判断乙醇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与烃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是否相同。接着让生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写出乙醇可能的结构简式,并最终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乙醇的结构简式为。在这里我会指出—OH即为羟基。

在此基础上,我会让生对比乙醇和乙烷的结构简式有何不同,由此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从中提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并且说明之前习的卤代烃、硝基苯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我会请生思考为什么乙醇和乙烷的化性质不同,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并写出相应的化方程式,引出有关官能团的习,由此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的习模式。

(2)乙醇的氧化反应

首先请生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方程式,思考乙醇还能不能发生其他的氧化反应。接着请生自主实验3-3,观察实验现象,根据材判断生成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铜丝的作用是什么。并且通过分析铜丝先变黑后变红的过程写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方程式:

在这里我会详细讲解在乙醇生成乙醛的过程中,乙醇分子内的化键是如何断裂的,由此提出新的问题,如果醇经催化氧化能生成醛,醛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培养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请生阅读材了解其他的有关乙醇、乙醛、乙酸相互转化的信息。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生完成案上有关乙醇的题,达到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习不仅要关注习的结果,还要关心习的过程。程最后,我会请生回答本堂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习的感受。

我也会给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比如将本节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中,或者让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一作业的置也能够体现出化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生感受到化的无处不在。

七、板书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板书内容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质、化性质,乙醇的化性质有2个,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生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4、科版高二化

师:乙醛的分子式及结构简式应怎样书写?

(生思考回答:C2H4O,CH3 CHO。)

问】如果结构简式为CH3 CH2 CHO,CH3 CH2 CH2 CHO应叫什么名称?你能否概括出什么是醛?

(生思考回答:丙醛、丁醛。并让生讨论、总结出醛的概念)

【板书】二、醛类

1.概念及结构特点:

分子里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问】①饱和一元脂肪醛的结构式的通式应如何表示?

②醛类的分子式通式应如何表示?

(生讨论,分析,推测)

【根据生的回答板书】①醛类的结构式通式为:或简写为RCHO。

②分子式通式可表示为CnH2nO

【追问】③醛类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官能团?它对醛类的化性质起什么作用?

④醛类物质应有哪些化性质?

【提示】结合乙醛的分子结构及性质分析。

(生热烈讨论后回答,师根据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板书)

【板书】2、醛类的主要性质:

①醛类分子中都含有醛基官能团,它对醛类物质的主要化性质起决定作用。

②推测出醛类物质可能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与银氨溶液及新制的Cu(OH)2反应。

【联想启发】

⑤如果醛类物质有这些化性质,则体现了醛基有什么性质?

(生积极思考,猜测应该是氧化性和还原性。)

师:在醛类物质中还有另一种比较重要的醛即甲醛,今天我们来习甲醛的结构及性质。

【板书】

3.甲醛

(1)甲醛的结构

分子式:CH2O结构简式:HCHO结构式:

【强调】结构特点为羰基两侧是对称的氢原子,与其它醛类物质不同,甲醛分子中相当是含有两个醛基。

【板书】(2)物理性质

甲醛又称蚁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

【提示】根据乙醛的化性质思考甲醛应有哪些化性质。

(生讨论、回答)

【提问】谁能用化方程式来表示?

【板书】(3)化性质

①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HCHO+H2C H3OH

②具有还原性。

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H2O

HCHO+2Cu(OH)2→CO2+2Cu2O↓+5H2O

【板书】

(4)用途

师:甲醛在工业上,可制备酚醛树脂,合成纤维、生产维尼纶等,也用于制***。

【小结】以上习的是醛类的概念及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补充】丙酮的官能团是羰基,主要化性质:可催化加氢生成醇,但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

【总结】指导生对这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如:醇、醛、酸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启发生的思维。

思考、整理、归纳得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5、科版高二化

知识技能: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及相关问题,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催化作用。

能力培养:培养生用已知条件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品质:通过实验、动手实验,激发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方法: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化研究中的使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科思维方法。

方法: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时安排:第1时:乙酸的性质及酯化反应实验(本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质部分)

第2时:酯化反应问题讨论

第一

【过渡】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酒是越陈越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乙酸的酯化反应

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实验结束后,互相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

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和2mL乙酸,按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二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三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强调:①试剂的添加顺序;

②*末端不要**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③加热开始要缓慢。

【师】问题①: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生】此操作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乙醇和浓硫酸相混会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果把乙醇加入浓硫酸中,热量会使得容器中的液体沸腾飞溅,可能烫伤操作者。

【师】问题②:*末端为什么不能**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生】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

【追问】除了采用这样一种方法防止倒吸外,此装置还有哪些其它改进方法?

【生】可以将吸收装置改为*连接干燥管,干燥管下端**液面以下防止倒吸(或其它合理方法)。

【师】问题③:为什么刚开始加热时要缓慢?

【生】防止反应物还未来得及反应即被加热蒸馏出来,造成反应物的损失。

【师】所以此装置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简易的蒸馏装置,那么,装置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蒸馏烧瓶?哪一部分相当于冷凝管?

【生】作为反应容器的试管相当于蒸馏烧瓶,*相当于冷凝管,不是用水冷却而是用空气冷却。

【追问】开始时缓慢加热是不是在产物中就不会混入乙酸和乙醇了?如何验证?

【生】用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如果变红,说明有乙酸;乙醇可以用红热的铜丝与之反应后显红色来检验。

【师】①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不能用石蕊来检验是否含有乙酸,其实只要将试管振荡一下,看是否有气泡逸出就可以了;

②接受试管中有大量的水,其中溶解的少量乙醇可能无法通过CuO与乙醇的反应来验证,但可根据有乙酸挥发出来,推知也会有乙醇挥发出来。

【师】接受试管中有什么现象?所获得产物的量多少如何?

【总结】第一组接受试管内无明显现象,第二、三组实验中接受试管内有分层现象,并有浓厚的果香气味。从对比结果来看,第一组做法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第二组做法得到一定量的产物;第三组做法收集到的产物的量最多。

【布置后讨论题】

①为什么第一组做法几乎没有得到乙酸乙酯?

②第二组做法比第三组做法得到的乙酸乙酯的量明显少,试分析原因,并实验证明你的分析是正确的(欢迎大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③你对酯化反应有哪些方面的认识?请查阅相关资料后回答。

点击查看更多雪猴课文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2140.html

热门阅读

  1. 凉峙碧水雪浪吟唱桃源之歌的散文
  2. 编童话故事作文400字猫和老鼠
  3. 摘抄人生感悟句子
  4. 腊八节的古诗大全
  5. 饲料购销合同怎么写
  6. 爱的誓言感人句子
  7. 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8. 赞美祖国的诗歌有哪些
  9. 公益的广告词
  10.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总结
  11. 招商引资自查报告优秀范文
  12. 新郎新娘结婚贺词大全
  13. 《岳飞传》初一读后感范文
  14.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论文
  15.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16. 爸爸的二三事作文
  17. 幽默的校园小品剧本《学校电台》
  18. 毕淑敏《我很重要》散文阅读
  19.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20. 令人流泪的句子
  21. 2016年暑期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22. 创造性名人名言思维的
  23. 《爱的教育之我错了》的小学读后感
  24. 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25. 2015年公司员工新年贺词汇总
  26. 一片孝心向重阳作文
  27. 祈望的造句
  28. 唐朝张嗣初《乡老献贤能书赋》诗词
  29. 给领导的感恩节祝福语2016
  30.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31. 情感散文:窗
  32. 红军长征的故事:危难时刻见真情
  33. 正月十五暖心的祝福语
  34.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35. 凶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36. 秋季的农业谚语有哪些
  37. 给同学的毕业祝福语
  38. 眸子的解释及造句
  39. 公司圣诞节贺卡祝福语
  40. 面试时给面试官讲个好故事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06:58:55
本页面最近被 16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台湾,TA在页面停留了 11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