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的归纳有利于我们平时的练习训练,那么关于苏轼的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有哪些知识点归纳呢?
一、重点字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 )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1、欲:将要。
2、户:门。
3、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4、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5、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寝:睡
6、遂:于是,就。至:到 . 7、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8、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如积水空明:好像积水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9、藻荇(xìng) 交横:交叉错杂。10、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11、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耳:罢了。
二、译文:元丰六年(可不解释为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皎洁的月光照进了门,高兴地起来走动。(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有水藻、荇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少两个像我们的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罢了。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书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合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四、写作背景: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低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六、结构形式: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1、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2、结构层次: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3、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七、理解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八、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怀。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5、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九、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拓展阅读
1、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最新总结
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有远见的措施。
失败的标志:清*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彻底改变*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最新总结
【古代希腊民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1.梭伦*(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公民参**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使雅典民主*发展到顶峰。
三、评价
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4.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
(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社会动荡的隐患。
3、语文知识点寒假复习归纳总结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