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对影视艺术教学的启迪的论文
1、教学过程合作化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以及同学的沟通与合作,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设定问题,通过学生提问以及大家相互讨论的形式逐步深入发掘知识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协同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知识能更好地在学生脑中吸收和消化。影视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大家积极思考。比如在给影视录音方向的学生上演奏课时,一方面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进行作品演奏,然后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的过程,学生不但能在同伴的建议中改善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给其他同学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给一个特定的命题,小组成员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分工、各司其职,从而解决大家共同的难题,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会形成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更多地应用协同合作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实践。
2、评价方式多元化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重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通常以最终的课程考试结果为主要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不能正确客观的反映学生在这段期间的学习成果。在当代教育模式下,我们应该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应该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可以更客观、更公正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出勤情况、随堂测试、研讨问题、期末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该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但打击了“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同时可以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让自己的能力不断获得提高。对于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应该把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日常成绩评测作为考核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关注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综合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的信息来源更广阔,提高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可以得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抛锚式”学习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之一,为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重大影响。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解决了一些现存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把“抛锚式”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而且对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教育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品源自化学科
拓展阅读
1、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周全中1 曾炜2
(1.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2.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贵州遵义563003)
[摘要]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基础( 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影像中心实习的2011级48名医学影像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 n=24)与试验组( n=24) ,临床实习带教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待实习期满,考核、比较两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书写报告及综合阅片分析能力。结果:在专业知识水平、书写报告及综合阅片分析能力成绩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试验组学生调查问卷得知,PBL教学效果极佳。结论:PBL教学法可提高临床带教教学质量,但必须及时发现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探索,以对其进行优化,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影像医师。
以问题为基础( PBL)教学法属于课程模式及学习方法范畴,基础为问题,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著名教授Barro提出。当前,PLB教学法在世界各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多所医学院已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教育。本文以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为案例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48例子影像中心实习的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本科),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4例,实习期限为6个月。
1.2方法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对24例学生进行再次分组,分为MRI组、CT组及影像科普放组,各组8例学生。给每组配置专业教师,把本院收治的接受过影像检查的患者影像图片作为教学案例,分步实施教学。教学包括6个阶段: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与查阅、小组讨论、讨论影像图片、教学总结及反馈。①问题的提出。教师备好课,预先设置问题,并围绕此问题延伸出更多问题,如:这张影像图片体现的征象有哪些?该疾病具备哪些临床表现,须进行何种检查?临床中采用何种诊断方法?②资料的收集与查阅。要求学生做好学习准备,正式学习前l周须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课题相关知识,并进行独立思考。③小组讨论。学生可互相交流、沟通以发表自身对影像图片的看法,进而实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④讨论影像图片。定期组织学生对影像图片进行讨论。学生可提前准备课件,然后课堂上发言,与师生讨论。在此过程中,带教教师应给予适宜的帮助及引导,以促使讨论更具意义。⑤教学总结。通过总结,教师可将与影像相关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除了总结该病例,还应补充并讲解其他相似影像图片,以拓宽学生知识层面、开阔学生眼界。⑥教学反馈。待结束实习,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书写报告及综合阅片分析能力,对PBL教学效果加以反馈。
对照组。该组教学方法为“填鸭式”教学法,即教师居主体地位。待实习期满,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书写报告及综合阅片分析能力。
1.3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PBL及传统教学法成绩比较临床带教满6个月,分析比较可知,采用PBL教学法的'试验组3项指标知识比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l所示。
表1 PBL及传统教学法成绩比较
例数专业基础知识书写报告综合阅片分析能力试验组2486. 33±6. 2189. 16±4. 7388. 28±3. 80对照组2479. 50±5. 4780.06±5. 0779. 78±5. 24X24. 043 26. 429 46. 433 2P<0. 05<0. 05<0. 05
2.2试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24份问卷,收回2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qo。通过对试验组学生调查问卷得知,PBL教学效果极佳。
表2试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评价
好一般差必要性22(91. 6%)2(8.4%)0(0)启发性21( 87. 5%)2(8.4%)1(4.1%)学习兴趣激发21( 87. 5%)1(4.1%)2(8.4%)学习能力提高21( 87. 5%)1(4.1%)2(8.4%)团队精神增强22(91.6%)2(8.4%)0(0)培养提出问题能力20( 83. 4%)3(12.5%)1(4.1%)培养分析问题能力20( 83. 4%)3(12.5%)l(4.1%)培养解决问题能力20( 83. 4%)3(12.5%)1(4.1%)培养语言表达能力18(75.0%)4(l6.6%)2(8.4%)培养阅片思维能力22( 91. 6%)2(8.4%)0(0)培养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22( 91. 6%)2(8.4%)0(0)拓展理论知识20 (83. 4%)3(12.5%)1(4.1%)取代传统教学方法13( 54. 2%)4(l6.6%)7(29.2%)
3.1 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疾病是学习及掌握影像学知识的基础,其并非等同于“看图”,而是对改变的形态学进行认真剖析。由此可见,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要求。PBL教学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范畴,学生主体是核心。该研究中,学生自行收集、查阅资料,使得临床与影像有机结合。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启发,学生可主动思考知识。考试可有效监控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由表1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专业理论知识、书写报告及综合读片分析能力方面差异显著,说明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同时,在该研究中,学生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3.2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利用PBL教学法教学,教师须具备很高的执教能力与综合素质,除了熟练掌握影像学课程内容及知识,还应具备提出与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须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大纲加以明晰,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科学规划。同时,选用恰当的疾病作为教学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精心准备课件,以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教师须具备良好的管理、学习能力,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等。如此,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能够得到激发,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升。
综上,PBL教学法可提高临床带教教学质量,但须及时发现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探索,对其进行优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影像医师。
参考文献
[3] 陈婷,郭大静,钟维佳,等.PBL教学法结合PACS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14,30 (13):2064-2065
[4]赵昱,王小成.PBL结合LBL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基础医学教育,2013,15( 8):785-787
2、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在大学生活的第一课,我们听了一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在讲座中我受益匪浅,对于心理方面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我认为,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那么,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具体说来,我觉得就是一个心态问题。遇到危难、挫折、打击等时心理应对的反应和行为上的表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角度;个人人生观的规划和个人社会道德原则等。总之,无伤社会良德、无伤大雅,关心身边人事,自己过得开心生活态度健康,就是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而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被动的精神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缺乏主动精神,不易适应环境,或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应该尽快地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情绪有如下表现:愤怒、害怕、不安、爱憎、得意、沮丧、迷恋、同情、羡慕、怡然……健康的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过这些情绪,但要有所节制,过分和不分场合都是不好的
那么在大学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呢?首先要多与人交流,切忌把自己闭锁起来。
其次,要面对生活,做你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三,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勿使他人对你抱有奢望,也勿对他人抱有奢望;坦荡地指出他人的缺点,而不把他人的过失记恨在心,也不要让相互关系中的不协调因素影响相互间的接触。
第四,正视你面临的问题,不要欺骗自己。
第五,开阔你的兴趣,当做某些事情失败时,要通过其它兴趣来恢复自信心。
第六,允许他人比你更成功,更有能力。要明白在各种努力之中,你所选择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后还要记住,生活的是很长的,既要有****目标,又要认认真真地度过每一天。怎样避免心理失衡造成心理失衡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且因对象的不同而各有各异。大抵来说,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不能实现,经受不了挫折,适应不了环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恶疾缠身,久病不愈等等,都是心理失衡的诱发因素,那么,心理失衡是可以预防的。
3、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将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大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的将康与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其次,心理健康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的他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不仅能正确引导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使我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则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将来能报效祖国的前提,也是祖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极其重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