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欣赏中培养综合能力论文
摘要: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竞争、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要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切实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竞争、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要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切实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我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进行阅读欣赏。
阅读欣赏培养综合能力的确行之有效。但学生的实际又给阅读带来了困难。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依然深陷于题海中,少有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即使有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往往沉迷于电视、游戏而不能自拔;能阅读的学生多数在看些武侠、言情或网络小说;在看名著等作品的部分学生觉得没有味道,有时还会遭到家长的反对。由此我们提出:阅读对培养综合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并努力探讨让阅读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
一、开展“大语文”“大阅读”课
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行“大语文阅读自读课”,让学生放开心情、放开眼界去进行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哲史经、军政外交、诗词曲赋、报纸杂志等无所不读,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综合能力。
二、阅读的视角要由“量”入手
阅读的“三境界”:“望尽天涯路”“读破万卷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不会有理性的飞跃。阅读的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怡情审美为目的的阅读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升领悟能力,以至在不知不觉中“下笔如有神”。
在阅读中留心收集好的作品,编辑一本文集。体例要求可以是“阅读点睛”,侧重于内容的提示;“阅读导引”,侧重于评点欣赏;“感悟探究”,侧重于问题研讨;“阅读链接”,侧重于资源整合。鼓励学生给自己的文集命名、设计封面、配上插图。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文集编成后,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由此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深远。
阅读是从认读文字形式到进入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在阅读中,不断形成各种综合能力。
1.阅读欣赏,能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中考“语段品析”题要求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达自己对文章语言、思想、技巧等方面的看法,通过阅读名家评论的名篇佳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欣赏,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联想能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以及今后发展深造的基础,是创造的前提条件,孙悟空、宇航员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类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介绍新鲜事物的文章极大地吸引了他们求知的眼光,因此阅读欣赏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地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的过程。
4.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谁是,谁非,哪个人都未必都清楚。通过阅读,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明辨是非、褒善贬恶的能力,其效果常常相当神奇。
5.阅读培养思维能力。“学而不思则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才能了解文章作者的用意、思路、艺术手法。阅读过程中,思维能力是潜滋暗长的一种能力。
总之,阅读欣赏在教学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学生各种各样的综合能力。
拓展阅读
1、短文欣赏:在匆忙中为自己停留片刻
我明白,我们的社会说,一切都要行动,停滞就代表懒惰、消极以及无收益。而那些我们被迫停下来的时刻,比如排队、等医生或者在乘坐*,我们往往会感到不自在,往往想找些事儿干。一些人拿着手机按来按去,一些人会处理文件或者读一些东西,还有些人只是坐立不安的呆在那儿。貌似我们都不太习惯“停顿”。
片刻停留,片刻自我。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每天安静的在那儿坐会儿。当你习惯了以后,可以尝试“每天少做些事儿”。享受停下脚步的那一刻吧。这是人生的珍宝,是每个人都可以一生拥有的珍宝。
Be still.
Just for a moment.
Listen to the world around you. Feel your breath coming in and going out. Listen to your thoughts. See the details of your surroundings.
Be at peace with being still.
In this modern world, activity and movement are the default modes, if not with our bodies then at least with our minds, with our attention. We rush around all day, doing things, talking, emailing, sending and reading messages, clicking from browser tab to the next, one link to the next.
We are always on, always connected, always thinking, always talking. There is no time for stillness — and sitting in front of a frenetic computer all day, and then in front of the hyperactive television, doesn’t count as stillness.
This comes at a cost: we lose that time for contemplation, for observing and listening. We lose peace.
And worse yet: all the rushing around is often counterproductive. I know, in our society action is all-important — inaction is seen as lazy and passive and unproductive. However, sometimes too much action is worse than no action at all. You can run around crazily, all sound and fury, but get nothing done. Or you can get a lot done — but nothing important. Or you can hurt things with your actions, make things worse than if you’d stayed still.
And when we are forced to be still — because we’re in line for something, or waiting at a doctor’s appointment, or on a bus or train — we often get antsy, and need to find something to do. Some of us will have our mobile devices, others will have a notebook or folder with things to do or read, others will fidget. Being still isn’t something we’re used to.
Take a moment to think about how you spend your days — at work, after work, getting ready for work, evenings and weekends. Are you constantly rushing around? Are you constantly reading and answering messages, checking on the news and the latest stream of information? Are you always trying to Get Lots of Things Done, ticking off tasks from your list like a machine, rushing through your schedule?
Is this how you want to spend your life?
If so, peace be with you. If not, take a moment to be still. Don’t think about what you have to do, or what you’ve done already. Just be in the moment.
Then after a minute or two of doing that, contemplate your life, and how you’d like it to be. See your life with less movement, less doing, less rushing. See it with more stillness, more contemplation, more peace.
Then be that vision.
It’s pretty simple, actually: all you have to do is sit still for a little bit each day. Once you’ve gotten used to that, try doing less each day. Breathe when you feel yourself moving too fast. Slow down. Be present. Find happiness now, in this moment, instead of waiting for it.
Savor the stillness. It’s a treasure, and it’s available to us, always.
2、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让地方资源之花在特殊教学的论文
我们学校的教师对地方特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了调动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特色资源应用的积极性,我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形成了科研兴校的良好局面,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促进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一个学校无论历史长短,规模大小,从属如何,要想全面、持续地发展,关键在于教育的决策者、领导者、实施者要把握教育规律,以战略性的眼光找到教育发展的“内驱动力”。就教师而言,要当教育家,就必须具有科研能力,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就学校而言,要迅速形成适合自身条件的教育教学体系,唯有不断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我们应该坚持地方特色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减少成本,拓宽教育科研领域,使教育科研由浅人深、由点及面地发展,发挥“先行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二、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研组,全面实施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研组简介:老君台中学教科组成立于20XX年,共有8名教师为成员,主要以八年级、九年级物理学科的学生科技创作活动为主进行教学。
老君台中学物理课外活动从20XX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在20XX年举办的物理小制作展览,展出的作品较少,学生不知如何制作,参与度不高。其中李卓航的作品《马到成功》在我的指导下完成,并参加了**省中小学小制作比赛,获初中组二等奖,受到教体局领导的`表扬。
在20XX年举办的物理小制作活动,采取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教师制作等形式,提高了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展出作品较多,质量有所提高,受到了县教体局领导和到校检查工作领导的好评。
20XX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第三届物理小制作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高、制作水平高,学校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XX年我校举办了老君台中学第四届物理小制作活动,我们教师先讨论方案,然后分组辅导学生,讲解小制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制作了水平较高的作品,内容涉及力学、光学、电学、声学、热学等。并于20XX年11月15日在教学楼大厅展出,鹿邑县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校的一致好评。
为什么举办这样的活动?在20XX年以前,学牛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尤其是在学到光学、电学时有许多学生掉队了。他们普遍认为物理学习难度较大。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物理组的教师开展了多次教研活动,最后提出了“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习物理兴趣”的想法。并在20XX年开展了活动。通过小制作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浓厚了、物理成绩提高了,尤其是制作电学作品的学生,他们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作遥控机器人。
第一,我校办学条件与省城学校相比,实验仪器等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综合利用乡土资源、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实用的教具,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这个制作活动中我校涌现出了很多优秀教师,教具制作情况如下表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1)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2)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3)能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4)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刨造性。
第三,设立多种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深人生活。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积累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让地方特色资源之花在教学应用中得到绽放。
3、名校高中作文模拟题及优秀作文欣赏:《一粒种子的力量》
锦鲤在民间拥有美好的寓意。近日,支付宝策划的一次转发抽奖活动,使一个“超级锦鲤”的故事迅速刷屏,故事的主人公一路“运气”爆棚,被很多人视为幸运的“锦鲤”,并引爆全民转发锦鲤图片的热潮,打开电脑、翻翻手机,到处是一幅“锦鲤游扬逐浪中”的网络景象。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
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像滴水一样,之所以它能滴穿大石,是因为它昼夜不舍的滴水。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天才于勤奋两者之间我会毫不迟疑的选择勤奋。”
天上不会掉馅饼,之所以爱迪生有一千多种伟大的发明,是因为勤奋。爱因斯坦能发明出前所未有的相对论,也是因为勤奋,这些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他们可以闻名天下,是因为他们从不相信于不劳而获。而有些人却天天在祈祷,快点成功,而这当然是痴人说梦,因为老天是公平的,那些成功人士也一样,都是从一个起跑线开始,他们通过勤奋超过那些还停留在起跑线上的人,当然那些还在起跑线上的人就是生活中碌碌无为的人,因为他们天天在祈祷成功,最终还是一无所有。
成名后的马克·吐温再也没有祈祷过*,他相信的还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艰难的日子里,他始终把一句话铭记于心:“不要向那些卑微的东西祈祷!只有勤奋的汗水才是最真实的。祈祷天堂里的*,不如相信真实的自己;祈祷虚无的*,不如付出真实的劳动。”
马克·吐温还没成名的时候,他听老师说:“只要你虔诚的向*祈祷,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马克·吐温小时候家庭贫困,买不起面包,他很想吃到一口面包。于是,他问老师:“我想吃一块面包,*会给我吗?”老师回答:“当然孩子,只要你的祈祷足够虔诚,*一定会给你的。”听闻喜讯后的马克,跑回家拿起*,双膝跪下虔诚的祈祷*。第二天早晨,他翻开书包,把房间都搜遍了,就是没有找到面包。他垂头丧气的来到学校,她的同桌天天都有一块面包。他就问了她:“你向*祈祷了吗?”“没有,我不相信这种虚无的东西,还不如自己去打工。”马克听完这句受益匪浅话。从此再也没有祈祷过*。
*是虚无的,只有经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方可成功。天天祈祷于*的人都是一些无用之人,他们相信于*会给他们辉煌,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看看伟大的天文学家霍金,他虽然因病而瘫痪,但他没有等待*给他不劳而获,而是刻苦地钻研,最终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成就。
这些事例诠释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不劳而获,不要去祈祷虚无的*,要靠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自己辉煌的成就!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关于支付宝转发的“超级锦鲤”故事。因主人公一路运气爆棚,而被人们视为幸运的代名词,于是纷纷转发。对此,众人看法不同。有认同,认为是一种祝福形式;有人反对,认为这样是不劳而获,还有人认为是商家的逐利行为,“锦鲤”是“幸运神话”,这样会误导年轻人。考生可任选择其中一种自己认同的观点进行立意作文。可以认同是一种欺许,强调生活压力大,人总会遇到挫折,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不能总是沉重压抑和严肃,和按部就班,因此可以借用转发“锦鲤”的形式放松下,调节下生活的气氛和节奏,借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给自己的心灵放松下。也可以持否定的态度,因此人们把对未来的期许寄托在一种虚幻的转发“锦鲤”上了,而不去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生活,这种做法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幻想走不劳而获的捷径。写作时,可先列举现象,然后分析其心理,揭示其危害,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提供建议。也可以从商家为牟利而编造“幸运神话”的角度分析,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实质及危害,让参与其中的年轻人能走出误区,摆正心态,以积极务实的心态面对生活。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粒种子,融入大地消失不见,看似消失了,却在悄然间孕育更多新生命。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也需要无数粒这样的种子。
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粒种子,融入大地消失不见,看似消失了,却在悄然间孕育更多新生命。足见即使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它也有自己的梦想,它努力融入大地,是因为它想绽放,于是在那之前,它便不断地努力,吸收大地的雨露,等待花开的那一天,倾听花开的声音。
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5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钟扬曾经说过的话犹在耳边。
一粒平凡的种子,可以为民族的未来带来多大的光亮? 钟扬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每年有100多天在最偏远、最荒凉、最艰苦的地方穿梭。他带领的团队手机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
一个人的生命,能够记录到怎样的巅峰?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他攀登到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教授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
它寄托着一种希望,是一种让人为之向往、勇往直前,哪怕遍体鳞伤要逃脱绝境的力量。当绝望的海洋凶残地将人的信心吞噬,是它化作一叶扁舟载着心如死灰的人们渡过无边无际的海洋,重新去拥抱丰富多彩的生活。它就是梦想。翻开历史的长卷,可以看到它如何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如何鼓起历史的风帆。每个中国人的心田都埋下了一颗种子,那颗赤红的种子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也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像钟扬教授这样的无私播种者和筑梦人。他曾说过:“不是杰出者才善梦,二是善梦者才杰出。”我们纪念追忆钟扬教授,重温他的*,就是要从中汲取精神和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脚踏实地地奋斗,激励我们迈进新时代和新征程。
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将他没有走完的道路走下去,把他们的精神力量传承下去!让我们也作一粒有梦想有力量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的种子吧!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是: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首先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材料中第一句说一粒种子融入大地是在悄然间孕育更多新生命,第二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也需要无数粒这样的种子,强调了种子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人重要性。本题中的“种子”显然不仅指实实在在的种子,而是喻指为一种知识科技、人美好的精神与品德,如某人用行动播种“梦想”“环保”“宽容”“奋斗”等积极向上的“种子”。
然后根据写作任务,明确自己的看法。写作任务要求中“你有怎样的思考”,材料对种子的描述肯定都是思维的触发点,但审题立意必须种子展开,体现思考、权衡。写作时凡是围绕种子来写都算符合题意,选材要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尤其是那些平时看似细小的、平淡的事件,这样才能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 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
4、校企合作培养物流管理卓越人才思考论文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重要举措。重庆科技学院和北京中都物流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在培养物流管理卓越人才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都物流有限公司于2008年成立,为北汽集团所属北汽鹏龙和首钢集团所属首钢国际共同投资设立的物流公司,是北汽集团汽车物流的总服务商。注册资金为4.5亿元。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汽高端及越野车、北汽新能源、北汽株洲、北汽增城、北汽黄骅、北汽银翔及首钢集团提供整车物流、生产物流、售后物流、钢铁物流、国际业务等物流业务运营及物流管理咨询。随着北汽集团业务的发展,中都物流公司已从单一的整车物流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北汽集团所属企业提供全方位物流解决方案的总包服务商。目前,公司下辖一个中外合资公司、三个分公司以及四个子公司,2014年营业额达到30亿元。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因此中都物流公司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愿望非常强烈,希望能在高校选拔一批学生订单式培养成为企业发展所需的中间力量。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具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学校2011年9月成为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2013年6月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12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始终把面向应用作为培养和发展重点,2014年11月,重庆科技学院成为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物流管理专业牵头建设单位。为避免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以及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重庆科技学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向确立为汽车物流方向。以培养汽车物流卓越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专业建设目标。因此,重庆科技学院与中都物流公司一拍即合,于2015年1月5日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决定成立“中都物流经理班”,双方共同参与为中都物流订单式培养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卓越物流师。
卓越物流师是物流师中杰出的应用型人才,其培养规格为人文素质高、管理基础厚、物流能力强、创新精神佳。1.人文素质高主要体现在人格健全,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结构具有协调性;品德高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追求卓越,目标远大;具有强烈的个人成功意识和奉献社会的理想。2.管理基础厚掌握管理学理论知识,统计分析等数学知识,通过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自我发展管理、团队建设管理,资源使用管理、运营绩效管理)。3.物流能力强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如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具备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业务流程重组理论与方法、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运筹学理论与方法,能够在调查了解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运用恰当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物流解决方案;行业应用:结合汽车物流行业(汽车生产物流、汽车整车物流、汽车备件物流、汽车物流项目管理、汽车物流企业管理)的知识学习和实践,具备从事汽车物流管理的工作能力。4.创新精神佳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掌握创新方法,具备管理创新能力。
1.围绕一个目标
以培养人文素质高、管理基础厚、物流能力强、创新精神佳的卓越物流师为目标。
2.打造八项能力
着力培养卓越物流师的八项能力:通用管理能力、四项专业基础能力、行业应用能力、物流项目与企业管理能力、创新能力。
(1)通用管理能力。通用管理能力是指不同职业群体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要求,是超越于某个具体职业与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一切管理者应当共同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通用管理能力针对组织中必备的自我发展管理、团队建设管理、资源使用管理和运营绩效管理四个能力范畴展开。
(2)四项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根据《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卓越物流师应具备仓储管理能力、运输管理能力、配送管理能力、采购管理能力四项专业能力。
(3)行业应用能力。行业应用能力能够结合汽车制造业,形成汽车生产物流、整车物流、汽车售后物流管理能力。
(4)物流项目与物流企业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物流项目设计,并监督物流项目实施,协调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领导物流企业人事、财务、物资、运营、市场等部门开展工作的能力。
(5)创新能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能够开展物流信息系统规划、物流系统规划、物流战略规划;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策略设计、供应链管理流程设计、供应链管理机制设计。
3.实施五项*
(1)以职业能力*、教材为载体的教学内容*。将以学科思维、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改为以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以通用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运输管理能力、配送管理能力、采购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开发相应教材和教学资源。
(2)以模拟物流企业运营为重点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讲授加专题实训的教学模式,以模拟汽车物流企业、电子商务配送企业运营为重点,实施探究式学习。
(3)以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教学条件*。通过培训、企业实践、共同开发课程等手段,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通用管理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物流三个教学团队,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在现有实验实训软硬件条件基础上,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新建汽车生产及物流管理模拟实训室、电子商务配送模拟实训室。
(4)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加大第二课堂力度,通过承办一年一度的物流文化节、两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强化专业实习等手段,发挥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5)社会化认证考试和答辩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通用管理能力认证、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等可认定相应课程学分,这些课程不再进行校内考试。
1.依托行业培养汽车物流人才。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增长迅猛,从2005年的570.77万辆到2014年的2372.29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1%。截至2014年底,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00辆,在世界各国处于中等水平。重庆是全国性物流枢纽城市和西南物流区域核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汽车工业是重庆市第一支柱产业,是全市工业经济最强支撑,目前已经形成“1+8+1000”的产业格局。“1”是指重庆市汽车工业龙头企业长安汽车股份公司,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四大汽车集团之一,“8”是指全国排名前列的上汽、东风、北汽等8家企业在重庆建立了整车生产基地,“1000”是指重庆市有超过1000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201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260万辆,居全国第一。重庆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一直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办学的目标,经过调研考察,为突出专业特色和顺应发展需要,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为汽车物流。在这一点正好与中都物流一拍即合。物流业发展迅猛,汽车物流人才需求旺盛,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舞台。
2.校企合作制定培养方案。一方面,企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高校也缺乏足够的现代化工程实践条件,相对缺少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也往往落后于企业和社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在此情况下,十分需要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探索和实践新的合作办学模式,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企业需求什么?高校培养的人才如何达到企业需求?需要双方共同研究。为此,中都物流与重庆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共同研究制定了“中都物流经理班”培养计划。确定了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并确立了“工学交替、理实结合”的培养方针。
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培养师资队伍。教师是卓越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和执行者,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历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师的授课体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导,这种传统的师资类型及授课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卓越计划的要求。因此,卓越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也是目前卓越计划的一个难点和关键问题。培养卓越人才需要有一支出色的师资队伍,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实践能力也要强,还要能够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重庆科技学院通过培训、企业实践、共同开发课程等手段,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通用管理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物流、创新能力四个教学团队,全面提高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能力。2015年暑假期间,物流管理专业特别选派五名专业教师去中都物流挂职同时进行课程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汽车生产物流管理》《整车物流管理》《汽车物流项目管理》等5门课程。根据企业实际运营采集教学素材,根据企业需要研究授课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研究和开发,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习内容为企业所需,学生到企业能学以致用,快速成长。
4.过程管控实现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考量以及学生的意愿,中都物流经理班先由企业在大三学生中选拔实习生,假期参加企业带薪实习,在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轮岗实习,实习期间由中都给实习生配备指导老师,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并接受实习考核。实习结束后由企业方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组班成立“中都物流经理班”。由中都物流公司给学生提供进班奖学金。该订单班按照校企双方制定的培养计划学习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的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要完成来自企业的课程设计内容,最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之后可以拿到中都物流提供的奖学金。考核通过者与企业签约然后进入毕业实习阶段,这样经过多次实践锤炼,最终能通过考核的学生都显示出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特点,也达到了培养卓越物流师的目标。
五、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不少高校物流专业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可喜的成果,但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也很明显。卓越人才不同于一般的大众化人才,物流管理专业的卓越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培养的标准如何界定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如何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教什么、学什么以及如何教与学更是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重庆科技学院在与中都物流公司合作培养卓越物流人才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探索,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实践的体验让双方都坚定了校企合作是培养卓越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
5、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能力提升措施论文
摘 要: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计算机逐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技能, 教师的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能力培养的意义, 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中职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能力培养策略, 从而全面提升中职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素养。
0、 引言
在中职学校教育中, 计算机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现代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掌握计算机应用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 开设计算机课程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也是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培养更多掌握计算机信息技能的人才,以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从而更好地满足中职信息计算机教学的要求。其中, 对于信息技术老师而言,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能力是评价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直接决定着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也是信息技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表现。自*开放以来, 基本解决了学生的读书问题。但读好书却成为了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中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而言, 其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便是要培养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均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而要实现以上目标, 便需教师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 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去解决实际问题, 方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这门技术。当然, 这对教师而言, 不仅要求其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背景知识, 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对知识或学生, 教师均应做到心中有数, 如此方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结构, 继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1、 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技能和素养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传统中职教育的理念及方式均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与此同时, 信息技术在各大学科中的运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故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为实际的教学带来巨大优势。此外, 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尤为迅捷, 故在不同学期, 中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及教学软件版本等均应予以及时更新。与此同时, 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 亦当紧跟时代步伐, 如此方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最后, 基于新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要求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要求, 教师也当积极响应, 如此方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日后的就业与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1、 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 且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撑, 还能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带来诸多便利。同时, 也给教师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在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 除了要积极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外, 还需致力于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如此才能做到对信息化资源的充分利用, 并在保证理想的教学成效同时, 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2、 不断学习专业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均尤为迅捷。故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 其要想提高当代学生的学习兴趣, 便必须不断学习, 以充实自身。与此同时, 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当选择其中既富有教育意义、又不乏实用性的内容。此外, 对学生的教育, 教师亦当在向其传授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 并让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学习状态, 以深入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向, 如此方能让学生掌握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继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 参与培训交流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是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此, 教师在计算机知识方面的不断更新, 亦应能满足当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此, 教师需确保自身教学水平始终满足教学要求, 如此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当然, 教学教学能力的提升, 可借助的形式有许多, 而基于计算机技术, 则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发展途径, 如基于网络的学术交流平台, 研讨会以及专业的培训互动等。这些都将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的增长。
在如今这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更需教师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如此方能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变化以及教师岗位的专业需求。对教师而言, 自主学习方式是促使其成长的重要动力。而身为教师, 自主学习亦当贯穿于其职业发展的始终。与此同时, 教师亦当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写作交流, 包括教学方面的交流、观摩以及研讨等。如此一来, 方能让教师逐步具备面对面的交流与写作能力, 并逐步发展教师的跨时空信息化协作与对话交流能力。至于后者, 其主要体现了教师的交往能力, 而教师交往能力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共享与传递, 且能逐步让教师与信息化教学成为共同体。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成效。
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自主学习以及参与培训是最主要的提升途径。但要想将知识切实转化为教学能力, 则需对实践教学环节给予足够重视。与此同时, 为确保技术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的有效性, 则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应当结合学科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教学, 并促进技术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融合, 如此能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示范性以及实践性。
2.4、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需结合实际情况而定。而确保组织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方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当然, 这同时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结合计算机教学特点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方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 如基于启发式教学, 将有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 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的目的。与此同时, 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 学生将能逐步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与技巧, 从而确保对课堂时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
2.5、 重视备课练习
对任何学科教学而言, 备课均当排在教学环节的首位。而作为教师, 其也应当意识到, 唯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方能确保授课过程的思路流畅, 而越是得心应手的教学过程, 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作用也便愈加地明显。以往, 大多数教师便是因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教学的检测上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以致实际的教学过程显得不够有序。对此, 作为学校方面, 其也应当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教案。并强化教师之间的集体调研, 如此一来, 能借助集体的智慧来促使教学方法的改进, 继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
2.6、 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身为教师, 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便应当秉持“要想给学生一滴水, 则教师要有一整桶水”的思想。当然, 要想切实达成以上目标, 则需教师自身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 且考虑到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极为迅捷, 故不断学习当是每一名中职计算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当然, 在不断学习过程中, 教师还当积极与其他教师展开学术上的交流, 并随之关注研究的最新动态, 如此方能集思广益, 并在教师的相互促进下, 提高彼此的教学能力。
2.7、 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比赛
我国教育部每年都将组织一场信息化大赛, 而对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而言, 此无疑是展示自身教学成效及学校教育水平的良好平台, 对此, 教师应当踊跃参与, 而学校方面亦当予以鼓励, 如此一来, 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学以及信息素养等能力方能得到提高, 继而推动计算机教学的*与发展。
3、 结语
总之,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课程, 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 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务必对教学内容予以进一步优化, 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如此能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继而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让自身的教学水平及能力亦能得以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满福, 熊小丽.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的中职教师能力模型建构与培养研究[J].职教通讯, 2013 (2) :64-66.
[2]王燕, 范建铭.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5 (2) :506-508.
[3]蔡祖科.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 (10) :104-104.
[4]周春秀.浅谈如何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4 (5) :162-162.
[5]张小青.中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标准[D].福建师范大学, 2009.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