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4 12:11:46

《梅花魂》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学唱歌曲《一剪梅》、《红梅赞》、《我的中国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寒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春天的怀抱,四季更替中最让人留恋的怕是春天了。春天是花的季节,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人。其实啊,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其耐何”的秋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的一枝独秀——梅花。

(配《一剪梅》曲梅花组画面)在乐曲中娓娓而述:

梅花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诗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揭题,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3、检查:

A 出示词语:秉性 训斥 撩乱 蒙胧 眷恋 玷污 凉飕飕颇负盛名 低头折节

(指名读,齐读)

b交流感受。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把有关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同桌可探讨交流)

2、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A 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内容?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板书:黯然泪下)

(2)外公为什么会黯然泪下呢?

(3)指名读,评议(缓慢,低沉),齐读。

(4)而此时的我,能理解外祖父吗?男女生对比朗读下文两句人物对话。

B 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1)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分外爱惜)

(2)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3)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是什么句?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C 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自由轻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

(2)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

(3)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赞美她,播放《红梅赞》MTV,学生齐唱.

(4)小结过渡:是啊!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当冰灾袭来时,当地震来临时,我们的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他们,不也是这朵朵梅花吗?作为跨世纪的年轻一代,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

(5)让我们深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6)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7)屏幕显示:“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反复读这句感叹句,从中,你领悟到什么?(相机板书:临别送图)

(8)针对这一自然段,学生质疑。此时,可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畅所欲言,升华学生对梅花魂这种民族魂,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D 其余几处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感情朗读。(相机板书:失声痛哭 含泪递绢)

E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所有人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师: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验

1、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萦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之心长留星州吧。

2、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打开我送给你们的梅花图,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图画,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语句。 (学生交流作品)

3在《一剪梅》的乐曲中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梅花魂》,相信它一定会在生活中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不如意时,牢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梅花魂》课件创作思路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文章叙事清晰,用课件对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细致分析,精美的图片可使抽象的文字以及不熟知的事物更形象,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便于教学。

二、突破学习难点

用课件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误,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入深入的研究,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采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

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成为语文实践体验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求实、求活、求新、求效是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赏梅、品梅、读梅、颂梅、

多媒体课件、

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赏梅花

1、导语引入:

同学们,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

3、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品梅花

1、 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2、自由朗读。

3、指名交流,师点拨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

那么,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呢?指导朗读。

四、品读升华,学梅花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

a、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课件展示搜集的中国有气节的人物图片及名言。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五、交流深化,颂梅花。

1、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

六、情境再设,悟真情。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

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师生共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朦胧

灵魂 玷污 颇负盛名 折节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断,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1)出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这几句诗是哪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思乡曲》)

(2)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切,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名字,生读。

于 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 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的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生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划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朗读指导,读中悟情悟理,体会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会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象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 思念祖国

7、梅花魂 3、不能回国而落泪 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5、递梅花手绢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我知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

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节课我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孩子们的小脸通红,情绪高涨,他们跟随画面看到了民族英雄岳飞,金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不辱使命的苏武,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怀抱的李四光,想到了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不受嗟来之食的朱自清,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陈然,江姐??说他们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刚强不屈的梅花。望着他们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们一同成长,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啊。而当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的歌曲响起时,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可以看出,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歌以咏怀,言为心声,语文的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了弘扬。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等。

拓展阅读

1、《租船》

租船问题 主备人:王佳佳

1、情境创,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谈话导入

们,春天到了,春天是个适合出去游玩的好时节。咱们一起去合肥大蜀山郊游吧,但是这么多人应该怎样去呢?

二、授新课 1.情境一:租车

32名生和3名师一同坐车去,出示租车信息,大车120元每辆,现乘12人,小车48元每辆限乘4人。怎样租车最省钱?

提问:你获得了哪些数信息?你会选择坐哪种车,为什么? 2.情境二:买门票

32名生和3名师进门买门票,成人50元每人,儿童25元每人,团体5人或以上35元每人。提问:怎样买票最省钱?

32名生租船有河,大船30元每条限乘6人,小船24元每条限乘4人。提问:怎样租船最省钱?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反思

本课目的通过不同的租船方法,向生渗透优化思想,在多种方案中通过比较、对比,得出最佳方案。在生能正确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租船》

一、理念

通过练习,培养生认真仔细的习习惯。

二、目标(含科德育目标)

1、情境创,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情分析

四年级(1)班共有生40人。大部分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从整体上来看,本班生的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科有较浓厚的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难点

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时数

1课时

六、过程(含科德育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授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120+35=155(元)

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 P10第5题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七、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使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3、《租船》

一、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习兴趣。

二、重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2个同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交流时围绕:你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或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3)列式: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2、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3、试一试。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

(三)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列式解决吗?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四)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的1—6题。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2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4、语文课文《少年闰土》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闰土与“我”所说的4个小故事;

2、会“闰”字,并感受第1小节,的语言美;

3、能试背第1节。

重点(难点):以读为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课时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瓜地刺猹――――→印象

景: 美 (静)

少年: 机智 勇敢 (动)

猹: 机灵

海边看鱼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

(过渡:看来同们都人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二、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并理清课文事件。

1、自由读课文(初读)

2、指名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适时板书:“少年”)

(过渡:看来,我们对闰土的了解的……,问一下,闰土与我们以及文中的“我”

都谈了哪些事情?)

3、快速读课文:

(1)用序号标出相应的事情。

(2)小组交流→小组反馈→归纳板书: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海边看鱼

(过渡:文中的“我”对哪件事印象最深刻?)

4、浏览课文,找出理由并与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三、习第一自然段

1、范读:(配乐)(注意:大家要闭上眼睛,把耳朵调到最佳状态,一边听,一边在脑中想像,你都看到了什么,甚至还

会听到什么?)

2、指名交流:看到什么了?

3、欣赏插图,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也可分男女生读。并板书:

景 美景: 美

少年:机智 勇敢

猹: 机灵

4、试背这一自然段

点明动静写法

板书:动静

四、简介作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与闰土初次见面,对这位朋友有了一定的了解,到下一节我们再与他继续好好的交流。

六、作业

1、仿写第一自然段的动静写法,根据《锄禾》的投影一图,写一段话。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课外查找有关鲁迅的作品,感兴趣的可先一睹为快,也可相互交流。

一、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在生自己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看法之后,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注重以读为主。本节课采用较多形式的读,其最终的目的,不仅是培养生读的能力,更是希望通过读,使生在读中促理解,促感受,让生真正地与材作者相互交流。

三、注重知识积累。读一篇文章能读懂是目的之一,但重要的是要把知识进行积累达到运用,因此,第一自然段,让生在读→背→仿写。就是在有意识地帮助会对知识的积累,从而达到运用。

四、注重课内外的知识的延伸。在课堂上习一篇课文只是一篇。老师找的资料也不是包罗万象,更重要的是要促动生自己的兴趣。这节课最后的网址,实际就是一种让生自己去寻找他要的东西,也是对课外的习能力的一种培养。还有像一开始的打招呼也是一种形式。

总之,这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指

附作者的简介: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家,思想家和**家.浙江绍兴人。选入小课本的作品有:

2、《在仙台》节选《藤野先生》;

3、《经颜黎明的信》。

主要作品简介:

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小说:《药》、《孔乙已》、《祝福》、《伤逝》、《阿Q正传》。

3、杂文:《三闲集》、《且介亭杂文》。

课后感

今天,完了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是不错的,最起码我没有过多的怯场,态也比较的自然。

现在想想,这节课我的应该来说是比较适合上第一课时,我的`分以下几个环节:直接导入、初读课文、细读课文、习第一自然段、简介作者、小结、布置作业。上完课后,我觉得自己在生朗读上的水平还不够,这应该是以后我努力的方向之一。

其二、我在听完其他老师上的课后,自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应该是我今后习的:

1、在上课时,我的语速应适当地慢一点。

2、在激发生的情感方面应该注意要有一定的技巧,比如巾山小的翁海涌老师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他在激发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民的冷漠这一点上,他不是直接讲,而是说“到这里,我不仅为小女孩而感到鸣不平,有不平就要鸣,谁知道我为什么而不平?”翁老师这样一说,生纷纷举手说:“小女孩的爸爸对她这样不好,还要打她,我为她鸣不平”、“这个小男孩不该拿走她的最后一只拖鞋,我为小女孩而不平”、“街上的的人竟没有一个人买火柴.......”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让生理解了课文。我想对生的情感的激发,应该是建立在生对课文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而翁老师在生找出相应的句子后,又进行朗读的指导,在不知不觉中上生理解了课文,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3、一定要多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支撑我上课的框架,所以我一定要多习。还有也要有机会多听一些好课才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充实自己。

总之,在的这条道路上,我应该不断的深入习、探索和研究,并加强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交流。

点击查看更多《梅花魂》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1639.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满池荷花的诗句
  2. 201年护士节温馨短信祝福语
  3. 思念春天的诗句有哪些
  4. 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大全
  5. 正能量句子励志简短
  6. 关于新年搞笑祝福语
  7.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丁立梅散文900字
  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辛弃疾
  9. 岗前培训角色换位活动心得感想范文
  10. 2016年光棍节的恶搞祝福语
  11. 给老人家祝寿的贺词
  12. 荷风澹荡念了过往诗歌
  13. 交友个性自我介绍
  14. 关于大学生三下乡的心得体会范文
  15. 安慰自己的短信语句
  16. 协议书和合同书有什么区别范文
  17. 好咖啡总是放在热杯子里美文
  18. 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
  19. 春节拜年祝福语的集锦
  20. 201激励自己的句子
  21. 优美句子9条
  22. 安全标准化安全的承诺书
  23. 小学五年级《黄河象》教学设计
  24. 小学春季开学典礼学校领导校长发言稿
  25. 关于《尘埃落定》的读后感500字
  26. 语文作文通用排比句
  27. 你为什么而工作读后感
  28. 短搞笑小故事
  29. 毕业留言唯美句子30字
  30. 描写母亲老去的句子
  31. 关于保研复试英文自我介绍
  32. 《防有鹊巢》原文及鉴赏
  33. 我家与环保日记
  34. 《永远的蝴蝶》信息化教学说课稿范文
  35. 给孩子的励志小故事
  36. 《满江红·万恨千愁》赏析
  37. 纯粹写春天的古诗
  38.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的构思与创新
  39. 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计划
  40. 关于养花的诗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07:37:16
本页面最近被 27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四川,TA在页面停留了 8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