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游子吟》的写作指导教案
教学要求
1. 激发读古诗、学古诗的兴趣,提高赏析古诗的能力,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2. 熟练背诵古诗《游子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想像,进一步说出对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既要忠实原诗的内容,又要展开丰富的想像,把《游子吟》这首诗的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复习《游子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个周末周老师最期盼的是什么吗?是给远在他乡的母亲打一个电话,听到母亲的声音,所有的疲惫,所有的孤独都会烟消云散,会觉得全身又充满了力量,有一首诗歌我一直很喜欢,一起来听听,好吗?
(教师朗诵)
我们每个人都有慈爱的母亲,为了我们,母亲献出了她所有的爱。母爱,是作家创作的永恒主题。其中就有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呢。请看图,谁记得是哪一首?(《游子吟》)
(二).复习古诗
1.谁能背一下这首古诗给我们大家听听?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内容?
3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这节课,让我们都来当作家,把<<游子吟>>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感人的记叙文,看谁能成为我们班著名作家.(板书:改写<<游子吟>>) (四)、指导改写(出示投影)
1.请同学们读一读投影上的改写原则”
(1).诗歌基本内容不变,诗人要表达的感情不变。
(2)..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清楚.
(3).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原来语言简练的诗歌改写成内容具体的文章.
这几点要求,哪些对你来说容易做到?那几点不太容易做到?
2、出示插图,引导观察.
现在我们来看插图,看谁能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指名回答)
3、指导如何展开想象
(1)还有哪些内容是图上看不到,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同桌讨论
事情的起因 母子俩的对话 母子的心理活动
请同学介绍孟郊离家的原因
(2).结合原诗想想: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应放在哪里? (孟大娘缝制衣服)
(3)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把孟母缝衣的情景描写具体。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表情、动作、 对话、心理活动)
在这个夜晚,在灯下相伴的母子会有哪些对话呢?孟郊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母亲又会对孟郊说什么呢?
同桌分角色练说,汇报表演
教师相机板书:感激 依恋 牵挂 嘱托
(五)结束语
在那离别之夜!孟大娘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表达出母亲对儿子的眷恋之情,千般情、万般爱,都把它缝进了衣裳里。《游子吟》这首流传千古的美文,是怎样产生的?你看到、想到了吗?
配乐,让学生闭眼想象几分钟,音乐继续播放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要求,把《游子吟》按你的想象改写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吧,针对想象要点,选择一到两点进行想象,看谁能成为我们班的最优作家。
五.学生动笔写作,教师**指导
附课后感想:
参加学校本次的习作教学研讨活动,收获很多,感触很多。最大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除了精心设计每单元的规定内容的习作指导,教师还要强化习作训练意识,善于开发习作训练资源,课文、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习作的源泉,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观察感悟意识比写作技巧的训练更为重要;
2、每次的习作要求一定要依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切忌拔高要求,求全求大。
3、习作来源于生活,真实是第一原则,所以指导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即是作文,作文指导课要多一些人情味,加一些生趣,用一颗平常心来备作文课。
4、技巧性的讲解点到即止,比如关于命题、开头、结尾,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尽量少讲,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5、要巧妙利用范文,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6、在指导中要引导学生个性表达,避免千篇一律。
篇一:
母爱,像空气一样的母爱。
在一个静悄悄的夜晚里,花儿睡了,鸟儿也睡了,夜风轻轻地吹着,破旧的茅屋里有两个人,一个是上了年纪的母亲,眼睛都花了;另一位是手不释卷地捧着书的儿子。一位慈爱的母亲知道儿子要去远行,笑眯眯的借着清柔的灯光连夜地为远行的儿子一针一线地缝衣服。当线用完的时候,他的眼睛有点花了,但慈爱的母亲一想到儿子要远行了,他不能为远行的儿子做什么,慈爱的母亲只能为儿子把衣服缝得又密又结实,把所有的爱都缝进衣服里,让儿子穿得久一些,就怕远行的儿子迟迟不能回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如嫩绿的小草无法回报春天的阳光,母亲给他的温暖,儿子的爱心要怎能回报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站在破旧的屋子里看着儿子离开,儿子对母亲说:“母亲快回去睡吧,在这里很冷,”母亲说:“儿子让母亲看着你离开吧,”儿子被感动地留下了思念的泪水。
篇二:
夜,万籁俱寂。家,灯影舞动。
我坐在母亲的身边,阅览着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巨资。我那慈爱的母亲,正借着我这盏煤油小灯的微弱光线,一针一线地为我缝做着衣服。
我叫孟郊,是个诗人,小有名气,但远远比不上李白、杜甫这些名人。前几天,皇帝让我去当一个小官,去的地方离家十分遥远,而皇帝又要我明天必需起程。军令如山,我不敢怠慢。为此,母亲特地为我添补几件衣服。
母亲盘坐在麻席上,一个装着针线、碎布、剪刀的篮子静静地躺在离灯不远的桌面上,旁边还有我为她凉的一碗淡茗,幽幽淡淡的茶香充满了这间窄小的房子。
说我在看书,倒不如说我是用书来掩盖着我对母亲的张望。母亲的一举一动都落在我的眼里:她左手扶着衣服,右手穿针;针在粗布上飞快地穿梭着,一上一下,一穿一拉,一松一紧;不时,她用口吹一下被针刺痛了的手指,又赶快穿起针来……啊,我的眼睛湿了,不得不用看书来稍作遮挡。但母亲的身影却怎么也离不开我:她虽然已是一个八旬上下的的老妪了,但做起事来一点也不含糊:穿线、缝线、拉线、结线、剪线,每个细小的动作,她都会认真细致去做,争取做得最完美。这一针一线包含着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无私的母爱啊!我知道,她把衣服做得这般完美,是怕她远去的儿子很久很久才能归来。
我轻轻地说:“妈妈,茶凉了,喝吧!不要干了。”
“不行,还有几件没补好。”母亲说着,手不停,头也不抬,好象在她的世界里,只有那衣服。我不得不沉默了,静静地看着她……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只是千千万万母亲中平凡的一员。她,代表着所有母亲的心。她真象这黑夜里的月亮。不,她象春天里普照大地的太阳,而我,只不过是大地上的一棵幼嫩的小草。啊,谁说幼小嫩草的心能报答春天里阳光的哺育之恩呢?
想到这里,我诗意大发,迅速拿出笔和纸,龙飞凤舞,一首歌颂这伟大母爱的小诗《游子吟》诞生了。倘若此小诗能有幸给后人读到时,不知到他们能否体会到我此时此刻的感受?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拓展阅读
1、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指导
人生活在世上,是受苦的。这么说好像是佛教箴言,不过却也如此。没有一个人一生是平坦的,是一帆风顺的,是没有一点挫折的。
今天,就是一个下雨天。连下了几天雨,伴着怒号的风,每次出门便是一身湿。我还在抱怨,这是什么天气,太阳哪去了?
像我这种心态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但是,风雨就真的这么可恶吗?
不!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艳阳,还有那些让我们畏之的风和雨。
人生大道,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一条充满崎岖的不平之路。假使一路阳光,无半丝风刮,无半点雨淋,那么这个人是*经受不住生活的。
困难和挫折,大多数人都不想面对,因为它会使自己痛苦。但是,如果没有了这些困难与挫折,请问成功,又在何方?
“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指向标,失却了失败,就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如妇孺皆知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一个灯泡的亮光,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不知经历了多少失败,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成功,阳光,及其他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我们想要的;而失败,风雨,及其他一切困苦的东西,我们都会避而远之。
但是,前者是在高处的,如何上去?登之。如何登之?我们必须脚踏后者踩上去。如此说来,必不能轻视后者,亦不能躲避后者。若是只想着前者而忽略后者,那么成功和阳光就只是空想,因为你没有走向成功和阳光的基石;若是行至半路,然后弃之,更会跌之伤惨,甚至于万劫不复。
这样,你还会不正视风雨吗?
我已经明白了,阳光是灿烂的,但阳光也是灼人的。只有风雨里洗过的太阳,才会让人倍感温暖,才会使人深觉光明。
因为
风雨过后,阳光更灿烂。
2、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指导
今天的我,醒的格外的早,清晨的第一抹阳光,散在我幸福洋溢的脸上,我迈着轻松的步伐,快速的整理好衣服,一想到能回家乡,见到外婆,心里就格外的甜 我的家乡好似一个装满幸福的百宝箱,被塞满童年的美好回忆,还记得与朋友去小河摸虾,赤脚踏在泥地里,在麦田里玩捉迷藏,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个戏台。
小时候与外婆一起,她最爱的就是听豫剧,家门口有一个戏台,每每到一定时候,她就会带着我,搬个小凳,听到精彩的部分时,她会微微闭上眼睛,嘴里哼着小调,手在空中比画着,脚底打着拍子,小时候不懂,就学着外婆的样子,装作一位资深的小戏迷,一老一少,真是逗极了。后来上了小学,就学会唱外婆最爱的那首《花木兰》,闲空时,我会爬到戏台上唱大戏,当时只有外婆一个观众,外婆在地下投以骄傲的目光,我唱到她最喜欢的部分时,她会双眼闭合,打着拍子。
那个戏台仿佛成了我童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记得,在我唱完时,外婆总会为我鼓掌,孤独而欢快的掌声在四处回荡。后来我渐渐长大,离开外婆,当时她紧紧的拉着我的手不放,笑着说:“诶呀,听不到孙女唱戏了”,是啊,那不仅是我的回忆,也是外婆的回忆。
当我们在飞速的生活中疲惫时,回忆儿时,恨不得飞奔回去,因为那装满了我们美好的回忆啊...
3、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指导
有好朋友陪伴在身边的日子,阳光仿佛格外灿烂。
放下心中的繁琐,放下压得喘不过气的教科书,我和最好的朋友带着一颗童真未眠的心去吹泡泡,听起来旁人或许觉得我们幼稚,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段友情的缩影,普通,却很珍贵。
坐在高高的围墙上,我们比谁都快乐,拿着手中的胶棒不停地挥着,泡泡包围了我们,真的好久都没有试过笑得如此开心。
“你看,原来泡泡会越飘越薄”她惊奇地说。“就像生活一样,所有的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演变而淡化,再不开心、再痛苦的事都会过去的……”我安静地回答。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好像长大了很多,好像心存很多人生道理,跟她之间不仅仅是以前的玩闹,更多的是聆听、是肯定。
泡泡漫天飞舞,就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孩在我们的秘密。“如果我们可以经常来吹泡泡,坐在这围墙上聊天就好了,你说是吗?”“嗯,我也想!”不知道这是不是每一个孩子的向往,又或许说这是一段最纯真的对白。其实,我那时在心中暗暗地说:“只要有你在的地方我都愿意陪你笑到最后,即使没有漫天的泡泡,即使只是在围墙上静坐,我们依然能感受阳光的温暖,因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临走时,不禁用手触摸了一下眼前飘过的泡泡,每一个泡泡都刻画着我们的笑容。还记得那是晴天,那灿烂的阳光,成了我们友谊最美好的见证……
4、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但在实践中发现年轻教师确实也有许多该努力学习的地方。所以,为加快幼儿园素质教育进程,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能适应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做好新、老教师的交替工作,提高全体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我园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当作一项关系到幼儿园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使青年教师能早日进入角色,尽快在教育教学方面步入轨道,成长为我园教育教学骨干的后备力量。
二、现状分析:
幼儿园青年教师培训班已举办过两期。前两期的成功实施为本学期第三期年轻教师培训班的开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一期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初级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教育技能的为主要目的,对年轻教师在书法和绘画等两方面进行培训。经过培训使年轻的老师们不仅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她们的绘画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二期的培训主要是借助幼儿园教研组的力量,经过参与教研组长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帮助年轻教师们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更好的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本学期幼儿园又增4名新教师,其中一名教师曾有过教育经历,其余3名均没有从教经历。对于这种对象的教师只有依靠集体培训的机会和他们自身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从而逐渐积累一些经验。使之尽快与其他同事同步。
三、培养对象:
主要指教龄4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和刚步入教师岗位的新教师。幼儿园乐于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获得发展。对于新教师的培养要切合实际,不可要求过高或过急,应从熟悉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做起,逐步掌握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独立组织一日活动。熟悉所教学科的教材,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以下途径实施:比如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手把手地传授。她们还可以自定一年奋斗目标,要求目标具体,方向明确。在思想上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树立新观念,多写读书笔记和教养笔记等等有效途径,促使她们能力的提高。对于已有3至4年教龄的年轻教师,要求她们结合《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她们迅速成长起来。
四、培养目标和任务:
结合《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通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尤其是要帮助新教师尽早适应教师角色,迈好教师成长的第一步。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帮助她们掌握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方法、技能与技巧等。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园级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五、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纲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幼、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二)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我们把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在培训中,我园将以“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牵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我们将通过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通过激发她们愿意研讨——参与研讨——积极研讨等步骤,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我园提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期结束围绕这一方面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
(四)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