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石而投河行之难为者名人故事450字
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 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 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 杀。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拓展阅读
1、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三百三十九:蔡文姬
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自幼聪慧。
她九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晚上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文姬在另一个屋说:“是第二根琴弦断了。”
父亲说:“你不过是胡乱猜中了而已。”
于是又故意弄断一根琴弦,问她是第几根。
她说:“第四根”
蔡邕惊讶不已。9岁的女儿竟然琴艺到了这么高的境地了。
蔡文姬的聪明才智这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来了。
蔡文姬长大后嫁给了卫仲道,生活还算不错。可不幸的是,没几年卫仲道就去世了
,卫家觉得她克夫就把他赶出了卫家,蔡文姬只得回到娘家。
在古代,经常是发生不好的事情后就会怪罪到女人身上。
后来董卓、
李傕先后作乱,蔡邕被司徒王允下狱后不久便死去。蔡家败落,蔡文姬只得跟着众人逃亡。南匈奴趁机作乱到处劫掠,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
这一去匈奴就是十二年,并给左贤王生了两个孩子。可是蔡文姬依然思念故乡。
曹操曾是蔡邕的好朋友,忽然有一天他想起来蔡邕死后都没有子嗣,就多方打听,知道蔡文姬流落在南匈奴之后,就花重金将她赎了回来。
回来后的蔡文姬发现故乡早已不是心目中那个繁华的城市,加上思念孩子,苦闷的蔡文姬甚至想到了死。
曹操体会到她的苦楚,做主将她嫁给了当时的青年才俊 董祀。
而后董祀却犯了死罪,蔡文姬只得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
当时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
大家都想见见这个有名的才女,有些还是蔡邕的好朋友。可是蔡文姬进来后大家才发现她披散着头发、大冬天还穿着单薄的衣服。
一代才女却沦落至此。
蔡文姬进来后就对着曹操扣头请罪。虽然形象不再整洁,但是她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把满堂的宾客都感动了。
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早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呢?”
蔡文姬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有千万匹,勇猛的士兵不计其数,还在乎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
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曹操忽然又想起来,蔡邕当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就问
蔡文姬:“现在还能想起来你家里的藏书吗?”
蔡文姬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多达四千卷,但是在战乱逃荒的时候都弄丢了,不过我还记得四百多篇。”
曹操说:“我派几个人陪你整理出来吧
?”
蔡文姬说:“还是不用了,你给我找些纸笔,
我自己写就可以了。
”
于是蔡文姬将父亲留给自己的四百多篇古籍都整理了出来。
据记载,蔡文姬还自己作词作曲,创作了一首《胡笳十八拍》。
2、圆周率和祖冲之名人故事
祖冲之( 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名人故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 “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3、中国古代大数学家祖冲之的名人故事
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一片任有志之士自由飞翔的广阔天地。数学网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大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用!
祖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因而他出生于南方。 晋朝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促使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祖冲之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刘歆、张衡、王蕃、刘徽等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驳正了他们的错误。以后他继续钻研,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极有价值的贡献。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的圆周率,便是他其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曾将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为止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文献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过亲自观测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验证。他指出当时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编定的历法有许多严重的错误。因此他便开始编制另一种新的历法。
宋大明6年(公元462年),33岁的祖冲之编好了新的历法“大明历”。这是一部最好的历法,但是却遭到了当时朝廷中最得势人物戴法兴的反对。许多*惧怕戴法兴的势力,不敢对祖冲之新历作公正的评定。祖冲之为了坚持真理,勇敢地与戴法兴展开了辩论,他写了一篇有名的《驳议》,逐条驳斥了戴法兴的无理责难。这场辩论,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和反科学、进步和保守之间的尖锐*。戴法兴等人认为:历代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古制,是不可革的.,是“万世不易”的,他们认为天文历法不是“凡人”可以修改的,他们说:“非冲之浅虑妄可穿凿”,甚至进一步责骂祖冲之是“诬天背经”。祖冲之对他们提出了尖锐的反驳。他认为日月五星的运行“非出神怪”,“是有形可检,有数可推”,只要进行细心的观测和推算。孟子早先所说“千年之日至(夏至、冬至)可生而致”的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祖冲之在《驳议》中写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愿闻显据,以覆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他希望双方都拿出真实的证据,辨明真正的是非,至于造谣和中伤,那是他丝毫不怕的。由于种种阻碍,大明历一直到他死后十年,在梁朝才得以颁行(公元510年)。
祖冲之除天文历法和数学之外,对机械方面也有研究,他制造过“指南车”和“千里船”,此外,他对音律也很精通,对古代的许多书籍进行过注释,他还写过十卷小说,他真称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关于他在数学方面的著作,最著名的要算是《缀术》,此外还有《九章算术译注》、《重差注》等等,但这些也都失传了。
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继承了祖冲之在数学和天文历法方面的工作,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他父亲的成就。祖冲之的“大明历”就是经过祖暅三次建议之后才被梁朝采用的。关于球体体积的计算也是作为祖暅的工作流传下来的。祖暅终生好学不倦。传说他小的时候,专心读书,连打雷也不觉得,走路时思考问题,曾经撞到别人身上。
祖冲之父子的名字,不仅在国内已是受到称道,在世界上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6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