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95岁老红军回故乡

发布时间: 2025-07-18 18:13:32

长征故事:95岁老红军回故乡

今年95岁的江西修水籍老红军吴和满,历经3000多公里日前回到了阔别71年的家乡修水县上衫乡同升村。当汽车缓缓驶入同升村时,昔日静谧的乡村顿时沸腾了,上千名乡亲夹道欢迎老红军回到家乡,“噼噼叭叭”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吴和满老人今年95岁,18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吴和满老人所在部队在宁夏六盘山受到国民*军队的袭击。他负伤昏倒在山洞中,后被一位上山割草的老汉发现,活了下来。伤愈后,吴和满就失去了和部队的联系,流落到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台村,一待就是71年。今年8月30日,北京战友文工团《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小分队来到宁夏演出,老人见到了熟悉的八角帽,思乡的念头更浓了。但由于年龄已大,又一直没有回过家乡,吴和满老人已记不清家乡的具体地方。10月初,宁夏媒体对吴和满老人想回家乡的愿望作了报道,引起了九江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两地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为老人找到了家乡的亲人。

今年8月30日,北京战友文工团《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小分队来到宁夏演出,宁夏日报记者写了一篇题为《九江籍老红军流落宁夏71年好想家》的文章,被九江*转载,在九江市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九江市和宁夏固原市两地*的帮助下,吴和满终于回到了阔别71年的家乡------江西修水。”

【知识拓展】

85岁的老红军王玉清几乎每天都要散步5公里,有时还约上几个老友去打门球。

1935年11月初,贺龙率领的红2、6军团解放贵州黔西县城,举家逃难至此的流浪儿王玉清跑去看热闹。

“人们传说,‘红胡子’*不眨眼,专吃小孩子。”14岁的王玉清有点害怕,远远看着在街上行走的红军战士,“当时,地主都把贺龙的部队称为‘红胡子’。”

“看了一会儿,我发现,红军对穷苦百姓很和气,很好,对地主很凶。”长期忍饥挨饿、受人欺负的王玉清随即参加了红军,成为红2军团军团部无线电台的一名战士。

参军第4天,部队离开黔西。从此,转战南北、九死一生的王玉清与家人失去联系。直到解放后的1950年,他才通过在《贵州日报》上登寻人启事找到家人。

几天后,王玉清随部队转移到湖南桑植县的刘家坪,从那里踏上漫漫长征路。

“我很快就学会了电台那一套。”聪明的王玉清利用行军间隙,虚心向老战士请教。“贺老总好喜欢我,常常用手指弹我的脑袋,还常把重要电报交给我发。”

“长征太苦了,又要赶路,又要和敌人作战。”王玉清说,每到行军最艰难的时候,贺老总都会出现在他们直属队的队列中,给大家鼓劲,“很远就能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他常用亲切的口气问我们‘累不累?苦不苦?’”

1936年3月,在贵州盘县,一直守在电台旁边的王玉清突然接到*、*的电令,要求红2、6军团北渡金沙江,西进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接到电令,我好高兴,立刻把它交给贺老总。”虽已过去几十年,王玉清仍记得电令的主要内容——“最好你军在第三渡河点或最后路线北进与我们会合一同北进。”

“*很快察觉到我们要过金沙江,调重兵和飞机围堵我们。”王玉清回忆,尽管红军抢占了石鼓渡口,但江上没有桥,船又少又小。“贺老总很着急,平常行军中他总喜欢开玩笑,这时候他的神情非常严肃,两道浓眉拧成了疙瘩。”

“我们用木排代替木船过了江。”王玉清说,贺老总又变得谈笑风生了,“他右手拿着烟斗,左手指着对岸幽默地对我们说:‘老子胜利了,龙云这小子失败了,看他怎样向主子*交差!’”

“粮食好难搞。”要爬雪山了,王玉清和战友们去筹措粮食,“藏民不了解红军的政策,受当地*势力的煽动,跑光了。”

“雪山上,*好多人。”王玉清说。

最苦的还是草地。

进入草地没几天,王玉清就断粮了。电台的炊事班长知道后,把自己仅有的两把炒面给了王玉清。

“我对班长说,你把粮食给了我,你怎么渡过难关?”王玉清回忆说,“班长说,走一步算一步吧。他是湖南人,后来我们走散了,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后来,连野菜都找不到了。王玉清说,“这个时候,部队已经不成建制了,各走各的。不少战友走着走着就倒下去了,身边的战友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帮着将刚刚牺牲的战友掩埋好。”

“我也没有信心走出草地,就坐在一条水沟边休息。”四五天没有吃一点东西的王玉清,浑身无力。“水沟里好像有鱼,但我又没有力气下去捉,即使有力气,也不敢下去,好多战友陷入这样的水沟里,再也没有出来。”

就在王玉清绝望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来,军帽上不是别着两根缝衣针吗?为什么不去钓鱼呢?

“我将针烧红后弯成钩,拴上线,在沟里碰碰运气。”王玉清说,“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居然钓到了两条小鱼,高兴极了,第一感觉就是还能多活几天。”

“后来,这个方法被许多战友借鉴。”直到今天,王玉清还为当年自己在草地中的“发明”感到自豪。

解放后,王玉清曾任福州*副参谋长等职。晚年,他作诗一首永远铭记那次远征——“长征路上历艰险,遵义会议转危安;红军将士是好汉,跋山涉水奔陕甘。行程二万五千里,三军欢呼大团圆;中华儿女洒热血,峥嵘岁月打江山。”

如果说长征是一出恢弘史剧,过草地就是即将胜利前的英勇悲壮一幕。

老红军刘运坤话音悲壮―――当年就快走出草地了,人却到了极限,怎么也挪不动步,摇摇欲坠,幸亏战友高玉明一把扶住,架着左臂,一边鼓励一路同行。可在出草地前夜,高玉明自己却不行了,临终前,拼力抖索着双手捧出他负责掌管的团部军旗,闭眼前最后喃喃一句:“团旗,不能倒!”

在茫茫大草地上,英勇红军,意志如钢……

噙着泪深鞠一躬

浑身的热血,刹那间都沸腾了起来!

红四方面军战士宋云鹤悲愤心痛:“重返草地时,每走不远,就有一具红军战士的遗体―――那都是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士,全保持着当初的样子。”老红军张毅亲见:有的,两三个人倒在一起;有的,呈往前爬行的姿势;有的,手里还攥着泥土和青草。

三过草地,老红军张明汉印象最深的不是危险的沼泽,而是遍地的忠骨。

一次一次,战士们每当看到战友遗骸都会噙泪驻足,深鞠一躬。

那天高秋悲,那四望无涯,那英风烈迹。只有草地上的草自茂盛着,只有草地上的风自吹拂着,一年又一年。

这些事,老红军陈行庚不愿提,就是因为“心里难受。”

七十载,往事仍清晰。*红军万里长征,历经艰辛终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正要展开北上大计,却被*分裂,令红四方面军孤军南下,甚至一度另立*,与北上的*红军正确方略南辕北辙,直至一年后难以为继,才再度北上。万里长征两年,*红军走了一年,这里又耗了一年。战士们三过草地,在茫茫原野上,以生命书写忠诚坚定。而三过草地的转战,也让老红军蒲润三负重伤:第一次被子弹打断手腕,白骨森森,一咬牙捏着继续打,战斗结束再包扎,居然三月自愈;第二次伤在头上,昏死两天两夜后,突然自行醒转;第三次伤在左脚,血流如注,直到现在肉还长不起来。

三过草地,老红军王纪芝所在的队伍有一次走迷了路,走了两天怎么也走不到头,只好折回找当地藏民。可藏民一听惊恐瞪眼:“要过草地?那是魔鬼居住的地方!”

三过草地,战士们是无畏的、英勇的。老红军李哲民记得,南下的红军十多天连克绥靖、丹巴、东化,在雅安金鸡关以机枪击落了一架敌机,飞机坠落后机尾还挂在电线杆上。只是南下难以为继,所以,起初的攻城掠地疾如秋风扫落叶,随后的失守却也接二连三……

“那片草地,我来回走了三趟……”老红军廖文光缓缓地说:“重回草地见一堆堆遗骸,我们用草皮替战友盖上,擦干泪继续前行!”

“其实从长征到过草地,我从没想到会走那么远,历经艰险,我和战友们只一个念头―――将来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一句话,老红军张云说了一分多钟,眼睛盯着前方,没有任何游离……

艰难中坚韧的源泉

过草地,团结就是力量。

说起这,老红军贺文玳不禁动容:“过夜时,战士们总是自觉地将干的草地留给年纪大的**,湿草地则被小青年们抢着睡。”说起这,老红军刘天佑不禁神往:“第二次过草地,走了一夜,就地休息,大家背靠背睡着了。突然大雨滂沱,全团官兵都没有雨具,一起淋得湿透,真是‘风雨浸衣骨更硬,官兵一致共甘苦’!”说起这,老红军谢元珍不禁泪涌:“有次我一脚踩*草地,水已经没过胸口,一位骑马的**伸出大手拉了一把救了一命。死里逃生,可现在都不知那**名字……”

是**,是战友,是兄弟。多少次,一人陷下,不断伸来的援手又不断陷下。老红军钟明说,最难受的,就是在草地里看到东一堆西一堆的遇难战友手手相连,实践着“同生死共患难”的誓言。老红军谢光堂掉了队独自倒下,第二天,折返的战友们终于找到还有一丝气息的他,立即抱上担架,三个人轮流抬了一路,没有一个人想过扔下重伤的他,“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们就不会扔下你不管!”

过草地第二天,一条河上游涨水,“我们的*总支*明知有危险,仍抢在前面探路,在被水冲走淹没的一刹那,还拼命挣出两句:‘水急,换……’手在水面上拼力摇摆。那是在告诉我们水急、要小心。他以自己的牺牲,换得众人的生路……”老红军真房说着沉默了,大颗泪珠在眼眶中转……

死亡是近在咫尺的。老红军刘星当年在草地上一觉醒来站起,背靠背一夜的营长却依然直直坐着,鼻下已没了气息。但红军战士们志同道合,患难与共,心与心贴得更紧。老红军罗玉琪过草地最难忘一位李副连长:“当时我们掉了队的二三十人都躺在地上,李副连长来了,二十七八岁瘦个儿背着一个红小鬼,一见就发火了:‘起来,这儿怎么能躺下,**们,要咬紧牙关,一定要赶上去。’上山后,李副连长鼓动大家烧起了火,又不知去哪打了一只山羊回来,大家打牙祭,他却悄悄躲在一边吃野菜,被伤员发现后才拿了块羊肝。第二天前进时,一个重伤员昏倒了,喷了好几口冷水才苏醒。这时,李副连长从挎包里掏出一个树叶包,递了过去。解开小包,那个重伤员颤抖了,里面竟是只咬去一小点的那块羊肝……”

过草地时,谢觉哉为减轻负担,扔掉了心爱的毛毯。*路过认出,就背在身上继续赶路,到了宿营地物归原主。谢老深受感动,后来到了延安,又把毛毯送回给董老见证**友情。

老红军张明秀在草地上遇见两位伤员,一把扶起,坚定地说:“我背也要把你们背出草地。”可一个弱女子,谈何容易。她背一个伤员,没走几步就一起倒在污泥里。挣扎爬起,扶着伤员一步一步向前挪动。不久,干粮和水又几乎断绝……

最终,明秀与两位伤员一起走完了长征中最后也是最艰难的路程!

走出草地第一仗

刚出草地第一仗,攻打天险腊子口。

老红军王承登记得:敌人的子弹四面八方,好像山里建着无数碉堡,而通道就一条路那么宽。红军战士们几乎把手里的所有手榴弹都扔出去了。武器质量本来就差,加上受潮,扔出去五个手榴弹,只有两个是爆炸的。翻过腊子口,王承登一脚踩下去,踏到的不是山石,而是手榴弹堆成的“小槛”,都是没有爆炸的哑弹,足足半米厚。

天险腊子口,*红军出草地打过,红四方面军后来出草地也打过。“那一仗打得真叫惨!”老红军毋广仁当时接到的命令是:一定要在两小时内拿下这个山头。下午1点,他们营兵分两路,一路正面攻击,一路迂回到敌人身后,恶战一个半小时终于拿下。但山上的树都在燃烧……

老红军康渡当时在突击队,7个人一组,力夺腊子口。不过,每人只有十几发子弹,首长又严格规定,因弹药严重吃紧,100米内才能开枪!当晚,康老他们爬了一夜的山,终于在凌晨交上火,他那组,5位战友壮烈牺牲。

老红军王其仁回忆说,敌军溃败了,士气低迷,过一条河时连埋在桥旁的炸弹都来不及引爆就急急忙忙逃了。而走出草地的红军,坚韧如钢!

老红军赵本清当时所在的营,“进草地时400人,三周后走出草地时,只剩100人左右。”

老红军陶立功泪光闪烁:“走出草地之后,部队到了甘南,找到许多大豆。一个多月没吃过一顿饱饭的战士们狼吞虎咽,结果有的人活活被胀死。”

老红军刘金国终身难忘,最后一夜宿营草地时,眼看要走出草地了,第二天军号一响,他起身一看,背靠背的一大片战士都安安静静坐着,再也没起来……

但从草地走出的英勇红军,为**保存下了“金子中的金子”,培育出了惊天动地的士气与坚韧不屈的斗志,深远影响绵延至今。

刚进草地时,来自江西石城一位姓郑的小宣传队员,精神抖擞,不停地讲故事、唱山歌,柴火拣重的背,工作拣难的做。但在进入草地不久,他突然发起了高烧,病倒了,尽管团政委杨成武把马让给他骑,把干粮匀给他吃,但他的病情还是恶化了。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杨成武说:“*委员,我不行了,感谢你对我的照顾。我知道*的事业一定会胜利!**一定会胜利!……”最后,经过一阵急促的喘息,他说:“希望*的路线胜利,**快胜利。胜利后,如果有可能,请告诉我家里,我是为执行*的路线,为了**的胜利牺牲的!”

这是历史的真实一幕,这是红军的普通一兵,这是长征的伟大闪光!

拓展阅读

1、两万五千里的经典

马背上的小

陈赓,在黄埔时代他就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的人物,人们只知他是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的英雄,却不知道他还有“三怕”。第一怕是廖仲恺先生,第二怕是彭德怀总,第三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那就是,怕小孩子。

那是个霜雪纷飞的深秋,太阳早偏西了。陈赓感到十分疲惫,掉了队,同他那也十分疲惫的瘦马,慢慢地朝前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掉队小的身旁。这个小家伙,看来不过十二,一口四川腔,圆溜溜的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穿着一双破草鞋的脚板子,冻得又青又。陈赓靠近他身边说:“小鬼,你过来骑一会儿。”

小鬼拿出一副蛮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满脸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说:“**,我的体力可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用命令口吻说:“上去,骑一段再说!”

小鬼用倔犟的语气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小鬼把腰一挺,做出一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你先走,我还要慢慢走,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口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还要多呢。”

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只好爬上马背,一个人朝前走去。

不知为什么,陈赓此时心里总是静不下来。他脑子里,出现一连串孩子的影子。从上海滩上、广州沿街直到香港码头,他所打过交道的那些娃娃们,都从他的脑海里涌出来。陈赓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他调转马头,狠踢着马肚子,向原路奔跑起来。

当陈赓寻找到这个小鬼时,已经晚了。

陈赓把小鬼抱上马背时,左手触到一件硬物。他顺着摸出来一看,原来正是小鬼那个鼓鼓的干粮袋,里面只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有几个牙齿印。

陈赓全明白了。然而这时,小鬼已经停止了呼吸。

陈赓一手紧搂着小鬼的尸体,一手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这个大笨蛋,怎么对得起阶级小兄弟!”这就是陈赓**为什么怕同小孩子开玩笑,怕听小孩子生病,怕听小孩子哭的原因。

2、四渡赤水的简短色经典小

1:打土豪分田地

古蔺东南部的龙场有个叫“云庄”的寨子,内有亭台楼阁,外有高大石墙,环绕护庄水壕,还安放两门大铁炮,扼守当年川黔大道的隘口。正是倚仗着“地利”,“云庄”主人、当地*民团官曾庶凡多年来一直压榨邻、为祸一方。1935年,在第一次渡过赤水河,途经当地时,便遭到来自“云庄”的袭击。

于是,在二渡赤水期间,于1935年2月15日晚包围“云庄”,并于次日傍晚越壕*,攻入寨中。战斗中,*团丁纷纷缴械投降,曾庶凡从暗道仓皇逃跑。17日,召开群众大会,公审、镇压了“云庄”里作恶多端的大管家等曾庶凡的帮凶,并将相关土地及寨子里的钱粮全部分给当地贫苦百姓。

2:赠参救母

一渡赤水后,路过太平镇走马坝时,适逢当地贫农方少周69母亲病重在床,危在旦夕,而家里人却无钱医治。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住在方少周家的一位主动前去看望病人,并把自己珍藏的人参无私奉献了出来给方母熬汤。

服了参汤后,方母病情大有好转。人的命保住了,方少周全家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后来,这位随部队开拔离开了太平镇,但方家几代人始终念念不忘其“赠参救母”的恩情。

3:开仓分盐

阀、地主与奸商的压榨与盘剥下,赤水河两岸的贫苦百姓一度吃盐非常困难——即便许多人干起“背盐工”,每天辛苦劳作,但盐依然是“奢侈品”。以至于在古蔺县二郎镇,当地还有首民谣:“好个二郎滩,四面都是山,天天背盐巴,顿顿菜汤淡。”

1935年2月18日,一支部队攻克二郎镇。在阀开在当地的盐号“四公益”,举行群众大会,宣传*的主张。会上,贫困百姓纷纷揭露*势力的剥削压迫,并表达对吃盐的渴望。

第二天,便打开盐号仓库,将奸商囤积的6万斤盐全分给了当地贫困百姓。随后,又截获了另一家奸商“集大成”盐号尚未卸下的12船盐,也陆续分给了当地劳苦大众。

经过三天三夜,待分盐完毕后,这支部队才渡过赤水河,跟随主力再入黔北。

3、讲村振兴做奋进有为青年

近日,***局委员、中组部部__在抓*建促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建促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走好村振兴路,要用好人才,强化*建引领,以优秀人才队伍助推村振兴。

土人才之“德”,守护“根”与“魂”。凝聚土人才力量,在留住文脉、守住魂上下功夫。一村一景一韵,都有村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小桥流水、古厝宅、民俗节日,都是村庄历史的见证,是村民的底气和远方游子的愁。以土人才之“德”为引,发挥村*带头作用,将村里德高望重的能人、贤、土人才组建成一支守护村底蕴、传扬土文化的特色队伍,通过保护古村落、改编村规民约、编撰、录制土特***等方式,守护村文化的“根”与“魂”,促进村生态文化共融。

育专业人才之“技”,提升“能”与“质”。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在提升实力发展才能上下功夫。一耕一植一收,都是农民的生计之能。村里有传统工艺,也有匠人精神,是留在农村的那份执着和踏实。以专业人才之“技”为引,发挥“*建带群团”“*建带妇建”作用,将农村的手艺匠人、返大学生、土专家、田秀才组建成一支为村民提能增效的专业队伍,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搭建科技平台、注入数字化技术、推进职业技能教学等方式,提升村民农户的“能”与“质”,推进农村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

用致富人才之“智”,发展“家”与“业”。发挥致富人才作用,在产业发展村民增收上下功夫。一村一品一产,村特色产业为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盘活资源、打造品牌、发展文旅,村产业特色发展成了富民强村的新路径,是村庄独有的财富和资源。以致富人才之“智”为引,发挥*建引领村振兴作用,将驻村**、创业能人、种养大户组建成一支能为农村拓宽致富路的优秀队伍,通过统一规划建设、植入新兴元素、挖掘特色资源、引进特色产业等方式,发展农民集体的“家”与“业”,实现产业兴旺、村富裕。

点击查看更多长征故事:95岁老红军回故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2648.html

热门阅读

  1. 詹天佑读后感550字左右
  2. 暂住证明介绍信怎么写
  3. 早恋导致不良影响检讨书优秀范文
  4. 儿童睡前小故事大全
  5. 公司领导讲话心得
  6. 2015年关于重阳节的祝福语
  7.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8. 学习准则和条例心得体会
  9. 经典童话故事《喝醉酒的星星》
  10. 来自春天中的诗集
  11.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期末知识点整理
  12. 转身过后繁华谢幕短散文
  13. 名人季羡林的最经典名言
  14.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
  15. 司马池字和中原文及译文赏析
  16. 描写中秋思乡的诗句
  17. 快乐的六一小学生的优秀作文
  18. 小学生关于七月半鬼节的作文
  19. 王维《鹿柴》古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20. 2016年冬至节企业群发祝福语大全
  21. 有关迎新年的现代诗歌
  22. 关于冬至诗词
  23. 童话故事《一个小王子和一个小公主》
  24. 《九色鹿》的第二课时教案
  25. 《祖孙乐》活动教案范文
  26. 清明节的诗歌
  27. 关于开学典礼发言稿
  28. 春节常用对联大全
  29. 大学生大三学年的自我鉴定
  30. 招商银行实习报告范文
  31. 有关五一劳动节短信祝福语精选
  32. 小学四年级关于醉美檀溪征文范文
  33. 国王的黄金梦童话故事
  34. 高手都懂得如鱼得水的美文摘抄
  35. 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说课稿范文
  36. 面包房里的猫故事
  37. 《忘本的浪子》诗歌
  38. 兰博与他的恐龙睡前故事
  39. 红军长征的故事简介
  40. 张歆艺名言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14:31:30
本页面最近被 51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9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