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诗词

发布时间: 2025-08-13 09:09:50

柳宗元的诗词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

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

为问经世心,古人难尽了。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摵摵无遗芳。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

满眼故园春意生。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此时晴烟最深处,

舍南巷北遥相语。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乡禽何事亦来此,

令我生心忆桑梓。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初拜柳州出东郊,道旁相送皆贤豪。回眸炫晃别群玉,

独赴异域穿蓬蒿。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

桂州西南又千里,漓水斗石麻兰高。阴森野葛交蔽日,

悬蛇结虺如蒲萄。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

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枹鼓手所操。奇疮钉骨状如箭,

鬼手脱命争纤毫。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

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瀄汩盈颠毛。君今矻矻又窜逐,

辞赋已复穷诗**。神兵庙略频破虏,四溟不日清风涛。

圣恩倘忽念地苇,十年践蹈久已劳。幸因解网入鸟兽,

毕命江海终游遨。愿言未果身益老,起望东北心滔滔。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拓展阅读

1、唐曲10大巅峰

《蜀道难》

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回肠荡气,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非他人可及。清代评家沈德潜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和谐优美,妙趣横生,乃千古名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是送别的名作,无通常送别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凉州·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果把这首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正因如此,《凉州》才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虽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也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令人襟怀豪放。这首是唐代五言的压卷之作。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朝安史之乱后,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成为写愁的代表作。

《登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海天愁思”中亦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于丹说,这首拥有强大的气魄,是辽阔哀愁的体现。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是杜甫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在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仅“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这首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薮》)的盛誉,是理所当然。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诸多选,七律部分多以《黄鹤楼》开篇或压卷,是因为这首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在唐代诸多选,七律部分多以《黄鹤楼》开篇或压卷,是因为这首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而这首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在上头。”

2、唐曲10大巅峰

《暗香·梅》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其实《暗香》《疏影》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曾被誉为姜夔的代表作。而张炎在《源》中说:“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无能与之齐驱耳。用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断肠处。

表面看,这首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的评语。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附: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的背后是陆游与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中情境,是两人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饱含着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满是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催人泪下。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是姜夔的代表作,全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人称姜夔风清雅空灵,此表现得非常突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中用典虽多,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用典多并不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着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全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明代杨慎在《品》中说:“辛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是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及婉约的代表作。这首影响很大,是宋时期广泛流传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的典范之作。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云:中秋,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俱废。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刘乃昌《宋三百首新编》说:“全语言家常,感受细腻,形容尽致,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更以舌齿音交加更传,传达幽咽凄楚情悰,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无怪古人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冷庐杂识》卷五)。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表达出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迸发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概,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精神,成为千古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是苏轼及豪放的'代表作。全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被誉为“古今绝唱”。

3、清江引曹德《清江引·长门丝千万结》鉴赏



长门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


长门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行人折嫩条,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做主。


译文


长门宫外的条千缕万缕,微风中絮如雪一般白。行人次次离别时,把折反复相赠,再次相送时,苦了树已不剩枝叶可让人相赠。


长门宫前的条千行万行,总引起我的嗟伤。行人任意把嫩枝攀折,燕子衔走了花飞向远方。京城的春神又作得什么主张?


注释


长门:汉长安宫名,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即居此。


花如雪:絮像雪一样白。


攀折:古人送别时,多折枝相赠。


伤心树:枝在离别时被攀折相送,它总是与离别的伤感联系在一起,故称伤心树。


行人折嫩条:古人送行,折相送,取“”与“留”音谐,故以此表示惜别。


衔轻絮:叼着絮归巢。轻絮,花的飞絮。


凤城:京城的别称。



第一首,前两句“长门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乃描写长门春景。长门宫外垂万千,春风照拂,雪白的絮漫天飞舞。表面上看,似乎很有生机,而实际上“长门”乃失宠的后妃或未得宠爱的宫女粉黛居住的冷宫。居住在冷宫的人,其怨恨之深,是难以言状的。丝缕缕下垂,条理分明,本无所谓“结”,却有“千万”。可见并非实写,而是借以比喻被幽禁的皇后内心的无限寂寞和愁肠百结。宫外春的繁盛,更显出宫内的冷清,更加衬托了幽居长门之人的无限哀愁。其中第二句,标明为暮春时节,而“风起”暗指伯颜擅权残害忠良之风,以絮如雪花般纷纷飘零,隐喻朝中无数无辜的*文士,被排挤陷害而去。


接三句,揭示了长门的悲惨遭遇。长门虽为冷宫,但毕竟是皇宫重地,“长门”之不是门边道旁的树,不能随意的任人攀折。如今,却“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古人尚有折送别的习俗。“离别复离别”,意指一次次的折赠别,不断地经历着生死离别。“长门”便一再被攀折,旧时的枝叶也就不多了。末句“无多旧时枝叶”和首句“丝千万结”相对照,既描绘了枝由多到少的变化过程,又讽刺伯颜把朝中上下旧的臣僚*排斥殆尽,喻示了皇室亲的不断离去,不断被杀,逐渐稀少。


第二首,写长门宫前的树,即使长有千万缕丝,也总是一棵伤心的树。行人攀折嫩绿的条,燕子衔走了飞扬的絮。这一切,只因为京城中都由不得春天做主。开头两句,写长门枝繁叶茂,春意盎然,但毕竟是在长在冷宫外,也难逃悲剧命运。暗喻伯牙吾氏虽贵为皇后,照样被幽禁,同时预示了她最终被害的悲惨结局。而“行人折嫩条,燕子衔轻絮“进一步阐释伤心的理由,是因为”行人“和”燕子“的无情摧残。末句”都不由凤城春做主“,喻指当时伯颜专权,奸佞当道,皇帝昏庸无能和不由皇帝做主的朝政现实。


这两首小令立意新巧,把尖锐激烈的朝政讽刺内容,隐于被摧残的树描写中,寄意深远,善于化用典故,且不着痕迹。

4、稹的恋人稹的《西明寺牡丹》

花向琉璃地上生,

光风炫转紫云英。

自从天女盘中见,

直至今朝眼更明。

作品鉴赏

描写牡丹的文很多,但各有特色,佳作佳句甚多。稹的这首牡丹又全不同于旁人,在这首中,稹另辟蹊径,一扫脂粉气和富贵气,也没有出现牡丹的题字,没有浅露的感觉;也没有从牡丹的神态、姿色等方面去描写,而是把牡丹放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描写——月光下的牡丹更另有一种风情韵味。

“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人运用视觉艺术的效果,渲染了一种朦胧的歌意境。琉璃,汉书作流离,言其流光陆离也。紫云英即指牡丹花。这两句是说在月光下,牡丹花好像是从光怪陆离的地上生长起来,在明亮的风光中摇拂。因为是在月光下赏牡丹,所以各色的牡丹花随着清风吹动,在地上留下斑驳陆离的影子。这里“光风炫转”造成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那牡丹花在淡淡的月光的照射下,随着清风微拂,摇曳着,晃动着,耀人眼目。

“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这两句明写天上的神女,而实际上人的真正用意却是要反衬牡丹之美。盘,是指月亮,即一盘明月。意谓明月中的仙女我都见过了,那是够美的,但与光色下的牡丹花相比,还是牡丹花要光艳明媚得多。这当然是人的夸张。对于牡丹的“天香国色”、芳姿艳质,已有很多描述,稹没有将牡丹的天生丽质浅露地描绘出来,而是用“天女盘中见”来反衬牡丹花的浓香艳质。天上的仙女自然是非人间美女所能比,然而和今朝眼前的紫云英相比却不免黯然失色,那紫云英使人见之顿觉眼前生辉,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人在此运用反衬的手法,恰到好处地把花王之美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5、《凉州二首·其一》鉴赏二古赏析王之涣的

朝代:唐代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唐玄年号,公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篇的情形定名高下。王昌龄的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习用语,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意。折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却说“怨杨”,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柳宗元的诗词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2638.html

热门阅读

  1. 《说说我自己》的教学设计范文
  2. 班级团日活动总结范文
  3. 有关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
  4. 201年新年公司年会鸡年吉祥祝福语
  5. 精选2016年新春贺词
  6. 春节对联有横批的
  7. 企业重返市场团队宣传口号
  8.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祝福
  9. 银行政风行风评议的心得体会
  10. 《王二小》课程教学设计
  11. 关于睡前故事书大全
  12. 羊年元宵节给员工的祝福语有哪些
  13. 妇产科医师的工作计划
  14. 春节创意微信祝福语
  15. 2016年暑假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
  16. 放慢脚步诗歌
  17. 杜甫名诗精选
  18. 6世界难民日祝福短信
  19. 彼岸花情爱情诗歌
  20. 关于庆祝元旦的诗句
  21. 猴年搞笑祝福语
  22. 伤感爱情诗歌
  23. 突破发现全新的自己生活随笔
  24. 神医扁鹊的故事
  2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故事
  26. 优美文段摘抄100字
  27. 赵本山经典搞笑小品剧本
  28. 学校校庆演讲稿
  29. 中华优美古诗词大全
  30.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鉴赏
  31. 六校联谊掼蛋大赛策划书范文
  32. 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
  33. 经典短童话故事300字
  34. 2019猪年的对联大全
  35. 行政月工作计划范文
  36. 最新三八妇女节座谈会演讲稿范文
  37. 洛阳女儿行王维诗词
  38. 斜塔上的实验课文教学设计
  39. 单位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40. 正能量语录精选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6:07:23
本页面最近被 15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台湾,TA在页面停留了 15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