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童话故事
《树上的知了》
一只知了在树上得意地唱歌。
“我知道,我知道,我什么都知道。”
狐狸听见了,故意夸奖知了:“知了先生,你的歌儿唱得真好。”
知了说:“知道,知道,我知道。”
狐狸看见知了很得意,就问他:“知了啊,有的事儿你也许不知道吧?”
知了不高兴了:“有我不知道的事?你说说看。”
狐狸说:“你知道哪儿有面包吗?”
知了说;“知道,往前走,拐个弯,有一棵大泡桐树,树下面有一张泡桐叶子,盖着一块面包。”
狐狸说:“你真了不起,不仅歌唱得好,人也聪明。再见啦。”其实,树叶下,是知了妈妈为知了准备当午饭的面包。
下雨了,知了还在唱歌。
一只小狼问知了:“知了啊,你真勇敢,站得那么高。”
知了说;“小意思,小意思,我才不怕呢。”
小狼又说:“哎,你知道哪儿有雨伞吗?”
知了说:“知道,知道,往前走,小树林的第三棵树下面,放着一把小花伞。”
小狼乐滋滋地说:‘‘知了,你乐意帮助别人,是个善良的孩子,再见了。”
树下面,是知了妈妈给知了准备的伞呀,因为知了妈妈怕他热,怕他淋雨,总是让他出门把花伞带着。
小狼撑着小花伞,一步三摇地在雨中散步。
天快黑了,一条蜈蚣迷了路。
蜈蚣说:“知了,知了,你最好,请你告诉我回家的路。”
知了说:“一直往前走,眼睛不要向两边看,穿过十二片梧桐叶子铺成的路,就到你的家了。”
蜈蚣说:“可我害怕,你知道哪儿有小灯笼吗?”
知了说:“知道的,向左走,青青的大石头下面,有一朵很大的蘑菇,蘑菇下面,有一盏小灯笼。”
蜈蚣说:“知了真好。可我不得不和你说再见了。”
蜈蚣高高兴兴地提着灯笼回家了。
天黑了,星星在天空眨着眼睛。
知了又冷,又饿,又湿,又怕。
知了哭开了。
“妈妈呀,妈妈呀,你在哪儿哟,你快点来哟。”
知了累了,困了,迷迷糊栅地从树上掉了下来。
知了妈妈就站在树下面,知了掉在妈妈的怀抱里了。
知了妈妈说:“哎,你这孩子,真没法治了。”
拓展阅读
1、分身术睡前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昏庸无道,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天,他听说有一种能把一个人分成好几个人的分身术,便下旨告知天下所有人:如果谁能把国王分成几个国王,就把半个江山给他。
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一个法力高强的道人知道后,决定去趟王宫拜见这个国王。
道人来到了王宫里,见到了国王,并且对国王称自己就是会分身术之人。国王听了这个道人的话后,高兴极了:“快,快,快,快点给我变一下吧!”
这时,道人让一位公公前来站在他的跟前。只见道人向着公公挥了几下手,一下子就变出了好几个一模一样的公公来。
“太神奇了!”国王大声喊道:“快,快,快,快把我变成很多的国王。我要去不同的地方去,快点。”
道人听了国王的话后,忙对国王说:“分身术虽然好,但如果分了身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坏事,否则会得到惩罚的。”
国王这时只想着把自己分成好几个国王,道人的警告根本没记心上,忙叫道士赶快施法。
道人于是就向着国王挥了挥手,不一会,就变成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国王。
“太好了!太好了!这样我就能周游世界了,哈哈哈哈。”
真国王留在了王宫里,那三个分身术变成的国王早已不见了踪影,他们都去了不同的城市。
第一个分身术变的国王来到了集市上,看到什么就拿什么,看到好吃的东西伸手拿了就走,也不付银子。第二个分身术变的国王看到一位老婆婆在数银子立马抢了过来。第三个分身术变的国王在街上看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就在后边不停的追赶着那位姑娘。就在国王想要非礼姑娘时,突然间,第三个分身术变成的那个国王不见了,只看见地上有一只青蛙呱呱的叫个不停——这一切都是那个道人安排好的,因为他曾经向国王说过,分了身之后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坏事,否则会得到惩罚的。
王宫里的真国王得知真相后,气愤极了:“大胆!道人敢把我的分身变成一只青蛙!来人啊!快把这个可恶的道人拉出去,把他的头砍了!”
道人听了国王的话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童话吧:/转载请保留!)“如果国王不想活的话,你就让人把我的头砍掉吧!我*,国王你也活不了,哈哈哈哈。”
这时,国王听了道人的话后,更加生气了:“快,快,快把把道人的头砍下来!”
就在砍掉道人的头那一刻,国王的头也跟着掉了下来。这时,从天上飞下来一只天狗,叼起国王的头飞上了天。
原来,这个道人是位仙人所变,当他得知国王是个昏君时,特意施法把国王的头砍下来,那只天狗也是道人施法变成的。国王得到了惩罚,这下很多的老百姓高兴极了。道人把王宫里的金银财宝全都分给了那些穷人们,从此百姓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看仓库到CFO张磅的创业故事睡前故事
从一介看门人到麦当劳的CFO,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真正实现的人才知道,但是他这种精神着实值得我们学习。
“我把电话线拔了吧,不然的话会有很多电话进来,打断采访不好。”身着白色麻布衬衫的张磅,架着黑边眼镜,斯文而细心。
张磅没有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从15岁出道做学徒,在一家国有企业看仓库起家,却通过自身努力和学习成为了麦当劳中国区CFO。而他进入麦当劳工作时,麦当劳在中国仅10多家门店,当麦当劳在华发展超过1000家门店时,这个在麦当劳中国公司工作了16年的“元老”却毅然选择离开,于近期加入麦考林任职高级副总裁兼CFO,而一项麦考林拓展千店的计划正等着张磅。
小学徒的华丽转身
张磅尽管职业生涯如此华丽,却一直有点小小的遗憾。
“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象牙塔,我是苏州人,15岁就出来做学徒,当时进入一家国有企业——苏州纺织装饰有限公司,一开始就是帮忙看仓库,再打点小工。”张磅回忆道,自己虽然“功底”不算太好,但后天却很努力,而且也有不错的机会。
1988年,张磅离开了苏州纺织装饰有限公司,在当时外企还鲜少在中国出现的年代,张磅有幸进入了一家中美合资企业——苏州胶囊有限公司,也就在此时,张磅开始接触到财务工作,与此同时,他自己也正刻苦地进行成人教育学习,通过自学考试学习英语。
外企先进的管理理念激发了张磅内心谋求更高境界的激情。上世纪90年代初期,流行 “东西南北中,赚钱到广东”的说法,于是张磅满怀雄心壮志地随着“民工潮”也南下到了广州。
由于有了苏州外资的工作经验和不错的英语功底,张磅很快在广州加入了广东亨联有限公司任职财务经理。当时由一群香港人负责与内地的沟通。“那个年代,香港人基本都不会说普通话,而我们也听不懂广东话,所以英语成为我们最常交流的语言。”
在英语突飞猛进的同时,张磅也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学业,其以半脱产形式攻读暨南大学MBA。
一年后,已经积累了不少外企财务工作经验的张磅加入了一家瑞典公司成为中国区首席代表。然而这份工作却让张磅意识到自己更适合做财务。
“首代要做很多事情,包括销售,这意味着我一个月中有25天在路上,其中20天是喝醉的状态,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踏实的
3、小兔子赢了睡前故事
森林里,一年一度的数学竞赛开始了。听说今年要选出“森林数学之冠”,小动物们纷纷涌向比赛现场。
在比赛现场,兔子不服气地说: “乌龟,上次我因为大意,所以才输给了你。今天的数学比赛,我一定要赢你。”乌龟不慌不忙地说: “好吧!咱们考场见。”
经过第一轮的笔试,乌龟和兔子以满分并列第一。森林里的主考官大象博士决定加赛一题,题目:小牛喝一杯牛奶,第1次喝了一半,用水加满,第2次又喝了一半,再用水加满,最后全部喝掉。小牛一共喝了几杯牛奶,几杯水?
大象博士说:“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算出这道题,谁就赢!”
乌龟赶紧算起来。第1次喝了一半,还剩下一半牛奶。第2次又喝了一半,可是这一半里有牛奶也有水呀,这怎么算呢?
兔子看了题目后,并没有急着计算,而是认真思考。不一会儿,兔子大声回答: “大象博士,小牛一共喝了1杯牛奶,1杯水。”
大象博士微笑着点点头说:“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吧!”
“这道题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先思考喝了多少水。第1次喝了一半的牛奶,用水加满,即加了半杯水,第2次又喝了一半,再用水加满,又加了半杯水,一共加了两个半杯水,即一杯水。最后全部喝掉,所以一共喝了1杯水。小牛一共喝了2杯,减去一杯水,2 -1=1(杯),剩下的就是牛奶。所以,小牛一共喝了1杯牛奶,1杯水。”兔子分析着。
大象博士宣布: “今天的比赛,兔子赢!”
乌龟自言自语:哦!我明白了,解数学题时有时要换个角度思考,思路反而更清晰。
4、生日的“礼物”睡前故事
在世界足坛上,可以与球王贝利媲美的,是阿根廷的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他唯一的乐趣就是踢足球。每天清早起来,他先挎着一串小铁桶上街叫卖,卖完铁桶后,就去巷子里的小足球队踢中锋。由于他学得认真,练得刻苦,球艺长进很快,不满十六岁就被选入阿根廷的甲级队――阿根廷青年人队。
1976年10月,眼看马拉多纳就要过十六岁生日了。一天,蒙特斯教练忽然兴致勃勃地告诉队员们一个消息:过几天,阿根廷青年人队将迎战素有“雄狮”之称的塔菜雷斯队。马拉多纳听了,激动不已。他攥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踢好这场球,作为向生日的献礼。
比赛的日子到了,蒙特斯教练把一套印有16号字样的运动衣递到马拉多纳手中。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教练有意这样做。16号球衣使马拉多纳感到格外亲切,这不正和他的年龄相符吗? 遗憾的是,在这场旗鼓相当的激烈比赛中,马拉多纳踢得很不理想。他一心想破门立功,使尽了浑身解数,可一连几个球都射偏了。于是,马拉多纳变得急躁起来。然而,越急躁,球似乎越不愿意飞进大门。幸亏重炮手卡希雷拉在禁区外拔脚怒射,皮球正中大门上角,才使阿根廷青年人队以1:0获胜。
这场比赛后,马拉多纳一直闷闷不乐,生日这天回到家中,还是打不起精神。父亲见他愁容满面,便*说:“你已经是个大人啦,不能耍小孩子脾气了,吸取教训以后好好踢。”
马拉多纳抬起头,对父亲说:“是的,您说得对。我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尤其是射门的准确性急待提高。”
父亲满意地抚摸着儿子的肩膀说:“这就对了。好,这个教训就算你十六岁生日得到的一件礼物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