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22 00:32:53

《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陈与义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1)词的上阕写出了怎样的情景?请简要分析。

答:上阕写出了江边饯别的情景。(2分)船已挂帆,人却难舍难离,美酒更添离愁别绪;追忆以前,天天吟诗唱和期盼春天,谁知桃花开过就要与友人匆匆离别。(3分)

(2) 这首词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①意象丰富,意境清丽。“张帆”“醉酒”“歌声”“大江”“一船”等意象,丰富了离别的画面,“待春风”“桃花开后”清新自然,饱含深情。(3分)②运用想象,虚实结合。过去、眼前与想象相融合,把离别境况描绘得如历历在目,把离别情感表达得委婉深沉。

8、末句“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9、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参***

8.不忍离别的离愁别恨。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词的下片仍写别宴。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

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张帆欲去”?因为“携家作客真无策”、“长乘舴艋竟安归?”(《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仍搔首”?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匆匆”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吟诗”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紧接着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时唱“骊歌”,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宋代州郡长官设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声远远飘去,可见宴会的盛大,此“歌声”就是歌妓所唱。“歌声频为行人咽”,临别之际,歌妓也为之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记著樽前雪”。“雪”为“雪儿”省略,而“雪儿”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称“雪儿歌”,后来泛指歌妓。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酒醉人,而歌声也足以醉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此笔回旋一转,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舟漂泊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载人而曰“载离恨”,“离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满载”,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紧密关连,也同《别大光》诗的“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拓展阅读

1、《绝》志南和尚《绝》和《西楼》对比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吕希哲

文书③兴易阑,须知养病不如闲。

行床瓦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

注:①西楼:即诗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③文书:公文。

(1)《西楼》开头两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写雨前的景象?请简要分

(2)结合诗内容,分两首诗“卧看”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参***

(1)【鉴诗歌表达技巧】

诗的前两分别从视觉(景象)与听觉(声音)两个角度(1分)描写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景象。潮头如云,去而复回,是从视觉描写海浪的气势;北风呼啸,振耳欲聋,惊涛拍岸,电闪雷鸣,是从听觉描写风声与雷声的磅礴。(1分)两诗描绘出一幅极其壮的海上风雨图,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1分)

(2)【分诗歌思想感情】

《西楼》的“卧看”写出了诗在风起云涌、北风呼啸、惊涛拍岸、电闪雷鸣的时刻,从容(淡定、随意、处变不惊、安祥、镇定)地(躺)在室窗外暴风雨来临前的壮景象。(1分)表现了诗豁达、开阔*襟。(或表现了诗豪放潇洒、雍容度的气度。意思对即可)(1分)。

《绝的“卧看”写诗悠闲(闲适、宁静、清静等均可)(躺)在室地观雨后雨后清新明丽的山景色(或峰峦叠翠,碧空如洗,万物清新的景色),(1分)表达了诗纵情山水,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或:清闲自在,旷达自乐:洒脱自在,平和达观。意思对即可,1分)

2、余《当我死时》练习

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余《当我死时》练习,供家参考!

当我死时,葬我,在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白发盖着黑土

国,最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1966年2月24日

1.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选择“江”“黄河”这两条河流作为诗的意象有什么意义?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物形象?

1.游子的悲凉,不绝的情思,对国的热爱

2.两河是母亲河,代表

3.日夜翘首眺望国的“国青年”形象​

3、李清照《孤雁儿》

作梅,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①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去②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间天上,没个堪寄③。

注:①藤床纸帐: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②“吹箫去”:化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见《列仙传》。

(1)这首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4分)

(2)这首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最少指出两种并作具体分。(4分)

【 参***】

(1)《孤雁儿》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自己的凄冷孤苦之情,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2)《孤雁儿》①以哀景衬哀情,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②“伴我情怀如水”一,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③衬托,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④用典,两处用典,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表达了深重的哀思。(或借景抒情等均可给分)

【白话译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枯坐,泪下千行。明诚既逝,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可供寄赠。

这首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至深的艺术效果。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取后者,盖以自况。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在宋,这种陈设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想起“销金兽 ”。然而着一“寒”字 ,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伴我情怀如水”一,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以汉代横吹曲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联想到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因梅思春,在她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从这一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成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境由晴而雨,跌宕之意脉相续 。“小风 ”,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吹箫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呢?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在安的友范晔,曾折下梅花诗以赠。可是今天折下梅花,找遍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可供寄赠。其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以俗写雅。

点击查看更多《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8154.html

热门阅读

  1. 初一考场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2. 2016年企业新春祝福语
  3. 祝福考试顺利的短句
  4. 习作《神奇的盒子》说课稿范文
  5. 欢度国庆作文400字
  6. 克伦湖仙女的礼物的童话故事
  7. 有关思乡的诗词大全
  8. 比较富有哲理的诗句
  9. 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
  10. 打电话教学反思范文
  11. 元旦见闻作文3000
  12. 小学六年级艺术第三单元《钟鼓齐鸣》教案
  13. 羊年元宵节祝福语
  14. 有关思乡的诗词
  15. 201年立夏短信祝福语
  16. 睡前故事《美丽的盲姑娘》
  17. 朋友日常间的祝福语
  18. 身边的弟子规故事
  19. 国庆65周年诗歌
  20.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21. 赞美春节的诗歌
  22. 2016年企业商务圣诞节简短祝福语大全
  23. 201年鸡年初一拜年贺词
  24. 珍惜时间的谚语有哪些
  25. 非常短的春天优美句子
  26. 关于道德日记
  27. 宋江的绰号歇后语
  28. 适合小学生演的国庆节相声剧本
  29. 五年级学生竞选班长发言稿范本
  30. 员工个人工作计划
  31. 房屋出租合同协议书范本
  32.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四年级作文
  33.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
  34. 星星日记大全
  35. 难忘的端午节500字作文
  36. 我妈妈教学设计
  37. 李清照古诗词全集
  38. 我学会了包饺子五年级学生作文
  39. 有一种爱它比黄连还苦情感美文
  40. 2015年中考满分作文范文:风雨800字作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09:13:50
本页面最近被 591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湖北,TA在页面停留了 11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