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七册《习作八》的教学设计
1.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读懂例文《爸爸的爱好》,懂得本课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人物的一个特点(爱好收集门票)的。
2.通过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明确写人物某一爱好特点的方法:
(1)要考虑这个人物究竟有什么爱好。
(2)找到表现这一爱好的具体事例。
(3)能自拟文题,摹仿例文的方法,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个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人物的一个特点。
难点:掌握选材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选定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进行采访,并搜集相关材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诗朗诵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朗诵诗歌吧?老师这里有两首儿童诗,谁愿意给大家朗诵的?
出示:《小花朵的梦》《橡皮泥的游戏》
指名朗诵。
读完后问:你从《小花朵的梦》和《橡皮泥的游戏》中听出了什么?指名回答。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连小花朵都爱做梦,橡皮泥都爱做游戏,更何况我们人呢?我们人人都有爱好,只是我们每个人的爱好不尽相同。请看例文中的“爸爸”的爱好又是什么呢。
二.引导学习例文,明确写作要领:
1.打开课本,指名读《爸爸的爱好》。
2.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1)“爸爸”的爱好是什么?
(2)例文共写了哪几件事?
3.读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4.学生自读“习作要点讨论”。
5.指名说说告诉我们什么。
6.小结,板书:
一个人——一个特点——一两件事[动作、语言……][具体、清楚]
三.精心组织讨论,掌握选材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
(1)你最熟悉的人是谁?
(2)他(她)有哪些特点呢?
(热心助人、喜欢吹牛、孝敬父母、酒量大、爱打牌、迷看书……)
(3)小结:一个人的特点较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写人物的主要特点。
(4)同桌交流:准备写人物的哪一个特点。
2.引导学生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一两件事
(1)(投影出示)根据题目要求,对下面的材料进行选择:
题目: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同学
材料:a.李晶每天都帮妈妈擦地板,抹桌子。
b.李晶不怕暴烈的太阳当头照,为邻居老奶奶买西瓜。
c.老师让李晶把家庭作业本送到办公室里去,她愉快地答应了。
d.一次,李晶发烧了,医生让她在家里好好地休息,她仍然坚持为同学补课。
(2)讨论交流。
(3)小结:最好的材料是不仅能突出表现人物的特点,而且又很新颖的。
(4)同桌交流:自己准备选择哪一两件事。
四.引导学生把事例写清楚,写具体。
(分发给学生材料《“忙”爸爸》)
1.请你来当小老师,按照文章中所给的提示语批改作文。
2.指名读批改后的作文。
五.明确作文要求,学生下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二.写得较有代表性的作文,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附:小花朵的梦
调皮的小风
把小花朵的梦
吹开一条缝
它想瞧一瞧
小花朵的梦里
有没有会唱歌的星星
它想数一数
小花朵的梦里
由几种漂亮的颜色组成
谁知从那条缝里
滴出几滴
弯弯曲曲的鸟声
橡皮泥的游戏
捏一个圆圆的是皮球
捏一个方方的是小屋
捏一个扁扁的是小鼓
捏一个长长的是小路
偌大一个世界
在你手里变得圆圆方方
扁扁长长
世界很美丽
美不过你的雕塑
你不知道爸爸去了哪里
你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
你雕塑一只眼睛爸爸的
你雕塑一只耳朵妈妈的
望着你笑听着你哭
你茸茸的笑和哭
都一样值得珍惜
都是世界最美的音符
最后你开始雕塑你自己
你雕塑一个金*小太阳
在小房间升起很亮
于是爸爸的忧伤
妈妈的痛苦
在你金*照耀下
静静地默默地离去
“忙”爸爸
在我的家里,最忙的要数我爸爸了,因为他很爱管“闲事”。
有一次,我在家正在吃晚饭。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原来是隔壁的李叔叔。“怎么?有什么事吗?”爸爸关心地问。(请订正:)李叔叔不好意思地说:“小张,只得打扰你了,我家的电灯坏了,饭也无法吃,只得请你……”他话还没说完,爸爸便摆摆手说:“啊,小事一桩,走!”于是,爸爸便和李叔叔走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得不够具体,请补充:)
过了半小时,不见爸爸回来。又过了一个小时,还没见他的踪影。(请订正:)两个半小时后,我才见爸爸回来。(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都没写具体,请补充:)
我的爸爸就这么忙,哈,他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拓展阅读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1、 生物的遗传现象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2、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2、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14,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15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16图片,说说这些植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三、拓展作业
(1)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17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2、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18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三、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1、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2、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3、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 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21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2、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01
02
一、填空。
1、千米、米、分米、厘米这些都是()单位;吨、千克、克这些都是()单位。
2、100米的40倍是(
)千米;(
)米是6分米的5倍。
3、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跑(
)圈正好是1千米。
4、二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
)千克,(
)块砖重1吨。
5、一头牛重500千克,一辆载重是4吨的卡车一次能运(
)头牛。
6、白绳长28米,红绳是白绳的15倍还多13米,红绳长(
)米。
7、一个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30千克,那么一季度节约用水(
)千克。前十月节约用水(
)吨。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9、2吨=(
)千克
2千克=(
)克
5000千克=(
)吨
600厘米=(
)米
8000米=(
)千米
3米=(
)分米=(
)厘米
二、判断。
1、妈妈买回一个重2吨的西瓜。(
)
2、小芳号称“飞毛腿”,她每分钟能跑14千米。(
)
3、2千克铁比2千克棉花重。(
)
4、一只梁龙(一种恐龙)大约长20米,体重约45千克。(
)5、5个200千克是1吨。(
)
三、选择。
1、小明的食指长约48(
)。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2、王老师的体重约是50(
)。
A.克
B.千克
C.吨
3、8吨-640千克=(
)千克。
A.8640
B.7360
C.160
4、张阿姨乘车2小时行150(
)。
A.分米
B.米
C.千米
5、水果店第一次运*果4吨,第二次有运进了2000千克,两次一共运(
)。
A.2004千克
B.6吨
C.42吨
四、连一连,看它们有多快?
五、排一排。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3千克
3030千克
300千克
3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千米
2厘米
1500毫米
6000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桌布,长15分米,宽10分米,在它的四周缝一圈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2、李明在200米的直道上跑了5个来回,他跑了多少千米?
3、货场有煤450吨,已经运出6次,还剩6吨没运,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4、一根电线长1千米,王师傅用了3天,每天用去了200米。后来张师傅又用了200米,这根线还剩多少米?
5、一辆卡车一次能运10桶油,每桶油重200千克,运120吨油需要运多少次?
6、一块正方形手帕,在它四周缝了一圈花边,花边长80厘米,这块手帕的边长是多少?
7、工地上运来1吨水泥,第一次用了350千克,第二次用了4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8、如果每人每月回收4千克废纸,那么一个班50人10个月能回收多少吨废纸?如果按1吨废纸生产再生纸800千克来计算,那么这些废纸能生产再生纸多少千克?
参***
一、1、长度;质量
2、4;3
3、5
4、1000;200
5、8
6、433
7、120;0.3
8、克;千克;千米;千米;米;吨
9、2000;2000;5;6;8;30;300
10、<;=;=;=;>;<
三、CBBCB
四、五、1、3千克<300千克<3吨<3030千克
2、6000千米>5千米>1500毫米>2厘米
六、1、50分米
2、2千米
3、74吨
4、200米
5、60次
6、20厘米
7、250千克
8、2吨;1600千克
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01
02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一大格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
),分针走一大格是(
)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
)秒。
3、分针从3走到5走了(
)分钟,走到8走了(
)分钟。
4、电子表上的时刻是()时()分()秒。
5、按时间的长短排列顺序。
35秒
6分
6时
49分
3秒
(
)<(
)<(
)<(
)<(
)
6、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数。
2小时=(
)分
5分=(
)秒
40分+(
)分=1小时
120分=(
)时
3分=(
)秒
100分=(
)时(
)分
7、在()里填上“>”“<”或“=”。
1小时()60秒
100分()1小时30分
3时()299分
二、在()里填上“时”、“分”、“秒”。
1、小明大约每天睡9(
)
2、小明穿衣服大约需要3(
)
3、烧一壶水大约要25(
)
4、一部电影放映了2(
)10(
)
5、跳20下绳要用15(
)
6、每天上午在学校里大约要学习3(
)
7、唱一遍国歌大约45(
)
8、脉搏跳动85下大约1(
)
三、选择题。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是时间是()。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
)个字。
A.6
B.5
C.30
4、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
A.半小时
B.35分钟
C.40分钟
5、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
)跑的最快。
A.小红
B.小英
C.小云
四、你能用两种方法写出下面的时刻吗?
五、根据下面的时刻给钟面画上时针和分针。
六、看图填空。
1、写作业。
2、写作业。
再过(
)分钟是7时30分
再过(
)分钟是2时整
七、解决问题。
1、小华每唱一首歌需要3分钟,21分钟过去了,小华唱了多少首歌?
2、小娟做一遍广播体操大约用了9分钟,全班40个人一起做一遍广播体操要用多长时间?
3、小美妈妈1小时做60个纸花,平均每分钟做几个纸花?
4、在一次接力比赛中,平均每位同学跑50米需要8秒钟,一共用去了1分12秒,问这次跑步比赛一共跑了多少米?
5、王师傅1小时做了7个零件,其中休息18分钟,平均做一个零件要用多长的时间?
参***
一、1、时
分
秒
秒
1秒
2、12
5
时
5
5
3、10
25
4、8
30
25
5、3秒<35秒<6分<49分<6时
6、120;300;20;2;180;1
40
7、>;>;<
分;分;时分;秒;时;秒;分三、1、A
2、B
3、C
4、B
5、B
四、3时45分、3:45;6时55分、6:55;10时20分、10:20;
8时20分、8:20;10时45分、10:45;6时40分、6:40
五、略
六、1、4时50分
5时20分
30分
2、15
40
七、1、21÷3=7(首)
2、9分钟
3、1时=60分,60÷60=1(个)
4、1分12秒=72秒,72÷8=9,50×9=450(米)
5、1时=60分,60-18=42(分),42÷7=6(分)
4、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01
02
一、填空。
1.
万级的包含有(
)、(
)(
)、(
)四个数位;亿级的计数单位有(
)、(
)、(
)(
)。
2.
10个一千万是(
),一百万包含有(
)个万。
3.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五位是(
);第八位是(
)
4.
78010060是由(
)个千万、8个(
)、(
)个万、(
)个十组成的。
5.
3003003的最高位是(
)位,左边的3表示(
),中间的3表示(
),右边的3表示(
)。
6.
比49999多1的数是(
),比49999多1万的数是(
)。
7.
把12800000000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再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8.
一个数由3个千万、4个十万、9个千、2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
9.
一亿五千零六十万四千写作(
),它是一个(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
10.
用0,1,5,6,8组成的最大的五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
11.
比最小的8位数少1的数是(
),比最大的5位数多1的数是(
)。
12.
最高位是千万位的数是一个(
)位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最小的一个数是(
)。
13.在数位顺序表中,百万位的右边是(
)位,亿位的左边是(
)位,十万位右边一位的计数单位是(
)。
14.用四舍五入法6□7890000≈6亿,□里可以填(
),最大可以填(
)。
15.一个数的近似值是6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6.小丽家住在幸福小区八栋5门3层1号,她家门牌号为XF0805031,贝贝家也住幸福小区,门牌号为XF1110111,她家住在(
)栋(
)门(
)层(
)号。
17.王叔叔的身份证号码是61020319700110××1×,则王叔叔生于(
)月(
)日。
二、选择。
1.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个数与原数比(
)。
A.变大了
B.变小了
C.不变
2.最接近324万的数是(
)。
A.3243001
B.3240001
C.3240110
3.
在85后面添(
)个0,这个数是八千五百万。
A.4
B.5
C.6
4.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十次是(
)。
A.一百万
B.一千万
C.一亿
5.
读50800304这个数时(
)。
A.只读一个零
B.只读两个零
C.读三个零
6.782435
>78□435中,□里可以填(
)。
A.3
B.1
C.4
三、判断。
1.
写一个含有两级的数,应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
2.
两个数相比,最高位上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
3.
7□21354万≈702亿,方框中最小能填1.
(
)
4.
10个一万等于1000个一千。()
5.
最小的五位数比最大的四位数多1.
(
)
6.
一个数的万级上是715,个级上都是0,这个数读作七百一十五万。(
)
7.
近似值都比准确数大。(
)
四、读出下面各数。
720000
读作:(
)
384401000读作:(
)
405007020读作:(
)
27000340读作:(
)
五、写出下面各数。
九十万零七百
写作:(
)
二亿三千五百万九千三百二十
写作:(
)
八千二百四十万一千零三
写作:(
)
五亿零二千
写作:(
)
六、按要求写数。
1.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4007000000=()万27600000000=()亿
153610000=()万
2.
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20567920000≈()亿96481≈()万
4018000000≈()亿2760000000≈()亿
4005400≈()万14980≈()万
七、()中最大能填几?
4()400≈4万
39()000≈40万
35()860≈36万
八、填出下面各数的相邻数。
1.
(
),100000,(
)
2.
(
),4870,(
)。
3.
(
),26500,(
)
4.
(
),34999,(
)。
九、按要求填数。
用3、7、9和4个0组成一个七位数。
1.一个零都不读的数是(
);
2.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3.读俩个零的数是
(
)
十、比一比。
2.
在()里填上“>”、“<”或“=”。
520400()52万
最小的六位数()100000
39999+1()40000-163082()60832
49805089()48790502
最大的八位数()9999万
3.
将下面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500760
11302400
4002190
980998
3500670
(
)<(
)<(
)<(
)<(
)
参***
一、1.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2.一亿,100
3.万,10000;千万,10000000
4.7、百万、1、6
百万,3个百万,3个千,3个1
50000,59999
1280000万,128亿
30409002
150604000,九,亿,15060万
86510,10568
9999999,100000
八,99999999,10000000
十万,十亿,10000
0、1、2、3、4;4
64999,55000
11
10
11
1
1970
1
10
三、√√××√√×
四、七十二万;
三亿八千四百四十万一千;
四亿零五百万七千零二十;
二千七百万零三百四十
五、900700;235009320;82401003;500002000
六、1.400700万;276亿;15361万
2.206亿;10万;10亿;28亿;401万;1万
七、4
9
9
八、1.99999,100001;2.4869,4871
3.26499,26501;4.34998,35000
九、1.3790000;2.3700900;3.3070900(答案不唯一)
十、1.俄罗斯最大,加拿大最小
2.>;=;>;>;>;>
3.980998<3500670<3500760<4002190<11302400
5、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认识几百几十几
教学内容:课本第16--18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几百几十的数,能正确口算整百数加减整十数掌握几百几十几数的读、写法,
能熟练整百整十数相加减的计算。 教法:自主探究,引导 学法:操作、观察法、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1)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2)一十一十地数,从830数到1000。
2.根据计数器上的拔珠,写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480
620
790
910 3.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千以内的数。(出示课题.)
二、学习认识几百几十几
I.出示例题方块图。(课件出示)
自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自学要求: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 自学方法:操作、观察法、合作交流 小老师借助计数器,讲解 四百五十三的组成
训练:
1、四百五十三应怎样写呢?(学生交流想法)
2.练习:根据所拨的算珠,写出这个数,并说说它的组成。
(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597的组成。
(2)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七数到六百一十二。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第7题
四、全课总结: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9题
第四课时 认数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干以内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干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方法:练习法
一、揭示课题,并出示课题
二、千以内的数的组成练习
(1)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提问:一百里有几个十?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
提问:一千里面有几个百? (2)一十一十地数,从二百六十数到三百二十。一个一个地数,从四百八十七数到五百一十三。
2,完成练习二第1题、第2题。
三.干以内的数的读写练习
1.说说千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完成练习二第3题。(课件出示)
自学目标:进一步加深对干以内数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自学要求:更好地掌握干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 自学方法:操作、观察法、合作交流
训练:(1)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个人摆数,另一个人读,然后交换练习。
(2)指名说说读一个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3.读下面各数,说说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303
30
33
330 提问:“3”在百位上读作什么?“3’’在十位上读作什么?“3”在个位上呢?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一个数的中间有。怎么读?一个数的末尾有。又应怎样读呢? 5.完成练习二第5题。(课件出示)(1)学生练习。(2)交流反馈:自己在找接近600的数时的想法。
指出:题中的“接近”是相对的,而不是*的。
四、简单计算的练习
1.口算。200+30 400+90 70+900 230-200 490-90 970-900口算后,说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布置:练习二第
6、
7、
8、9题。 比较大小
第一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
教具准备:课件
一、复习引入
1.比一比它们的大小。67和57 23和32 9和10 2.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以及它们的组成。 436 288 52 1000 998 3.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课件出示)
自学目标: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
自学要求:学生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自学方法:操作、观察法、合作交流
训练:(1)出示例题图,请学生完整说说图意。 (2)提问:你认为哪种树比较多? (3)提问;你认为这两个数谁大?为什么? 小老师教:教材“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你学会了怎样比较了吗? 五:课后布置:练习三的第1—9题
第二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揭示课题,并出示课题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323 769 561 936 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207 〇 307 657 〇 269 900 〇 1000 3.请学生们说说:你觉得如果遇到以上类似的情况,要如何比较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三个杯子,教师参照书中的图片,分别在杯中放入一些黄豆。
介绍:左边第一个杯里大约有200粒黄豆。(板书:大约)”大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提问;你能猜出另外两个杯里大约各有多少粒黄豆吗? (2)指名请学生们各抒己见,并同时说说自己估计的根据、理由。 (第二杯大约有400粒,第三杯大约有800粒。)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出示情境图,使学生明白题意。提问:红红说的“我的书比你的少很多”,指的是比多少少很多? 比630少很多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们在合适的一栏内打勾。指名说说选择“220页”的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交流。
四、全课总结 (略)
五、课后布置:完成“复习'第1—7题
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认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24—25页,复习第1—7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 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并出示课题
这时间,我们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学会了怎样去读、写它们,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千以数的认、读、写的复习 自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千以内数的意义
自学要求: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完成教材23页的第1—5题 自学方法:独立完成 合作交流
训练: 1.读一读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276 720 702 (1)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这3个数中都有2和7,但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3)请学生们说一说,应怎样读一个千以内的数? 2.写出下面各数。
五百六十二写作( ) 一千写作( ) 四百六十写作( ) 七百零三写作( )
三、复习简单的计算
自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千以内数的意义
自学要求:准确计算千以内数的加减法 ,完成教材25页的第6题 自学方法:独立完成 合作交流
训练:I.口算下面各题。(1)300+200 600-400 1000-200 (2)400+20 670-70 620-600
四、全课总结:请学生说说如何读、写一个千以内的数,特别是如果遇到中间或末尾有0该如何读写。
第二课时 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课本第24--25页,复习第8—14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使学生们能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高学生们的数感水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出示课题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复习 1. 完成复习第9题。
自学目标:学生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自学要求:完成教材第
8、9题 自学方法:操作、观察法、合作交流
训练: 1.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在( )里填上>、 <或。 924( )810 l000( )56( )875 < p>
三、练习
完成教材第10—14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