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与岳飞

发布时间: 2025-09-13 12:19:54

辛弃疾与岳飞

岳飞,河南人,字鹏举。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组建了中国闻名的岳家军。岳飞最后被冤死风波亭,直至宋孝宗即位后才得以平反。辛弃疾号稼轩,今济南人,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生于金国,但是他一直以抗金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一,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他的诗歌也大多拥有很深的爱国主义情怀。辛弃疾与岳飞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拥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英雄。

岳飞和辛弃疾所处的时代都是在南宋,都是南宋艰难的时刻,但是他们不是效忠于同一个帝王,辛弃疾是在岳飞逝世二十年之后出生的,如果说他们之间有什么交集的话,那就是他们同样文韬武略,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样有一颗爱国的心,有将金人赶出南宋领土的决心,他们一样的奋斗,一样的收复南宋领土,保卫国家。

然而在辛弃疾的诗歌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岳飞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岳飞被冤而死,*上了叛国的罪名,一直到辛弃疾去世很多年后岳飞才得以平反,所以在辛弃疾所处的年代,岳飞这个名字是不得提及的,否则会惹来杀身之祸,更何况是写在诗中。可以说这是南宋的悲哀,是赵构的悲哀,更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

辛弃疾与岳飞,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们始终守卫着南宋的国土,并为之不断努力。他们*清廉正直,为将驰骋沙场,忠肝义胆,他们的为人处世,他们的民族气节将永远被后来人铭记在心。

岳飞怎么死的

岳飞少年的时候便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从小便满腔热血希望能够保家卫国,最终在少年时期遇到了敌人入侵,岳飞便投身军中,临走之时,母亲为他背上刻上了几个让他背了一辈子却也因此而丧命的字。

岳飞由于从小就有一种报国的心思,所以在军中他很是努力,每次作战期间都会勇猛作战,最终成为了一个领兵将军,可是当时的朝廷软弱,竟然想法子和敌人求和,无奈之下,听从朝廷的命令,班师回朝,当时朝廷都是由太师秦桧所把持的,秦桧这个人很是坏,他一心求着言和,可是他却没看到在前线的战况,大宋已经开始有了转机,敌人才提出了言和,大宋朝竟然把言和当成了唯一不死的办法,于是命令在前线作战的军队全部班师回朝。

而岳飞就是是当时最让敌人害怕的一支队伍,首先提名的就是岳飞,要求大宋朝把岳飞的军队调回。

并且提出了要求杀害岳飞,他们才会答应和谈,秦桧和当时的皇帝一心求和,竟然答应了敌人这个计策。于是当岳飞回到朝中的时候,秦桧就开始想办法杀死岳飞,可怜的岳飞这会还在上书给朝廷希望朝廷继续作战。

可惜的是统治者无能,秦桧也贪生怕死,硬是想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放在了岳飞的头上,岳飞当知道这件事的时候,表现的是非常的平静,因为他没忘记这是自己的国家,他被捕下狱,最终被杀。

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开禧三年秋天,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拓展阅读

1、宋代宋代《千年调》赏析

【**--诗词】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

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

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

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

学人言语,未会十会巧。

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被罢官的痛苦生活,这一年,他被免职后居住在江西上饶,这首词就是作者在这一时期写作的。由于他的好友郑汝谐(字舜举)的居所有一个小阁楼名叫“卮言”,由此,作者产生了写这首词的想法。

在词史上,这首词无论从内容还是艺术上来看,都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在此之前,词这种文学体裁大都不出抒情言志的范围,很少有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调,来揭露、抨击丑恶的社会现象的。的这首词,用三种盛酒的器具、一种药材鸟,形象、幽默而又辣地揭露、讽刺了当时朝廷中那些随人俯仰、趋炎附势、不以国事为重的官僚们的丑态。在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气氛下,从自己亲身经历中,深深感受到,在当时的*社会上,正直阿谀、真诚虚伪、有为无能的*中,往往是那些唯上命是从,唯潮流是顺之徒,极尽阿谀逢迎、虚委蛇之能事,反而攫取得一己之私利,欣然自得,了无愧色;正直、真诚,有为之士,却往往因坚持理想、节操,而受到排挤、打击。因此,他见友人第宅中有阁名“卮言”,便借题发挥,写成这篇绝妙文字。“卮言”,出自《庄子·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卮是古时盛酒的器皿。陆德明释文(引王叔之):“卮器满则倾,空则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已无常主者也。”词即借卮这一形象,来比喻那些没有固定信仰和主见,而俯仰随人、应声附和的人。接着以“然然可可,万事称好”补明前面的描写,一个笑容可掬,随着权势者的话语,点头哈腰,连称:“是、是,对、对,好、好”的可笑可憎的形象跃然纸上。“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滑稽”和“鸱夷”是两种酒器。“滑稽”,为流酒器,能转注吐酒,终日不已。“鸱夷”,一种皮制的酒袋,容量大,可随意伸缩、卷折。它们成天在酒席上忙乎不停,倒完酒又灌满,灌满又倒完,圆转灵活。这使人自然地联想起那些善于应酬,花言巧语之徒。“滑稽坐上”,即“坐(同座)上滑稽”,“更对鸱夷笑”,一个“笑”字,将物写活了,把那些如“滑稽”一般圆通自如而得意洋洋的小人的丑态,勾画了出来。“寒热,总随人,甘国老。”仍然是以物喻人。“甘国老”,即中药甘草,其味甘平,能够调和众药,医治寒、热引起的多种病,故有“国老”之名。词人正是以此讽刺那些不讲是非原则,专和稀泥,欺世盗名的乡愿。

换头忽**词人自己,上阕描述的丑类形成鲜明的对比。“少年使酒”,乃是一种愤激之语,无非是说自己年少气盛,借酒骂驾,不会察言观色,总是直来直去,不懂逢迎拍马,所以不讨人喜欢。“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这是词人在说反话,意思说,如今我才懂这个做人要随和合俗的道理,也想来学习这一套了,但毕竟又不是此中人,故而“未会十分巧”,始终学不到家。什么人才学得会呢?只有那些像学舌鸟一样专在附和权要上下功夫的人,才能精通此道呢。“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秦吉了”,一种能学人言语的鸟,又名鹩哥、八哥。此正是词人用以痛骂鹦鹉学舌小人的又一比喻。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选取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来尽情描绘,多方比喻,辣讽刺,鞭挞世俗,达到了畅快淋漓的境地。词人于讽刺中又表现自己的节操和态度,故它不仅仅止于讽刺,自己的形象也显露了出来,起到了对比作用。这首词由于比喻生动、贴切,不仅增加了词的含蓄性,给人更多的联想,而且也增强了词的形象性幽默性,于幽默、嘲讽之中,透露出作者的愤激之情鄙夷之色。

2、诗词 诗歌赏析精选

【原文】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译文】

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注释】

①:回忆。

②:活用,将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在杯子里面。

③:表达感情,表示程度深。

④:造物者,上天。特别喜欢用典,“化工”一词大约就是典故,大概出于汉朝贾谊的《鹏鸟赋》中一句:“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大意是:天地比是一个大熔炉,造化就是炉匠,阴阳二气生起炭火,万物象铜一样都在里头熔炼翻滚。(说人万物在这世上,就如放在一只大炉子中被熬炼那么苦恼)

中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曾写过两首中秋寄情词,一首是《木兰花慢》另一首就是《一剪梅》。

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感怀而作,上片写景,词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往日的中秋佳节是多么的美好!“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日中秋之夜雨纷纷!“云湿纱窗,雨湿纱窗”作对比。突出表达词人对今年中秋一种遗憾的心情。下片作者着重抒情,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欲乘风问天,抒发自己内心的惆怅,但诗人乐观豪放,不管环境怎样,依然举杯畅饮,从容的欣赏着歌舞。

【一剪梅】

一剪梅,是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叶韵则有上、下片各三平韵、四平韵、五平韵、六平韵数种,声情低抑。亦有句句叶韵者,代表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这首词内容丰富,通过描写月夜之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情,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

【诗人简介】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3、菩萨蛮古诗赏析的诗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①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②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③清江:赣江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

⑤可怜:可惜。

⑥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⑦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⑧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⑨鹧鸪(zhè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当时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清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公元1175-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壁,当在此时。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此一记载对体会此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八月,“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腾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闰八月,高宗亦离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直奔洪州追隆祐太后。“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载:“质明,至太和县(去吉州八十里。《太和县志》),又进至万安县(去太和一百里。《万安县志》),兵卫不满百人,滕康、刘珏皆窜山谷中。金人追至太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口,舍舟而陆,遂幸虔州(去万安凡二百四十里。《赣州府志》)。”《宋史·后妃传》:“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宋史·胡铨传》:“铨募乡兵助官军捍御金兵,太后得脱幸虔。”史书所记金兵追至太和,罗氏所记追至造口稍有不合。但罗氏为南宋庐陵人,又曾任江西抚州军事推官,其所记信实否,尚不妨存疑。况且金兵既至太和,其前锋追至南一百六十里之造口,也未始无此可能。无论金兵是否追至造口,隆祐太后被追至造口时情势危急,以致舍舟以农夫肩舆而行,此是铁案,史无异辞。尤要者,应知隆祐其人并建炎年间形势。当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兵入汴掳徽钦二宗北去,北宋灭亡之际,隆祐以废后幸免,垂帘听政,迎立康王,是为高宗。有人请立皇太子,隆祐拒之。《宋史·后妃传》记其言曰:“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诏曰:“虽举族有北辕之恤,而敷天同左袒之心。”又曰:“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独在。”《鹤林玉露·建炎登极》条云:“事词的切,读之感动,盖中兴之一助也。”陈寅恪《论再生缘》亦谓:“维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诵。”故史称隆祐:“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隆祐,东路金兵则渡江陷建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此诚南宋**出存亡危急之秋。故当作者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兴”,题词于壁,实情理之所必然。罗氏所记大体可信,词题六字即为本证。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呵。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呵。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卓人月《词统》云:“忠愤之气,拂拂指端。”极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周济《宋四家词选》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伏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息·系辞》)。杜老《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深。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禽经》张华注:“鹧鸪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鹧鸪》:“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鹧鸪声声,其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耶?抑钩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耶?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耶?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一结悲凉无已。

梁启超云:“《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陶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点击查看更多辛弃疾与岳飞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62660.html

热门阅读

  1. 春节大年初一拜年祝福语
  2. 《长相思》李白唐诗
  3. 永远的唐宋诗词
  4. 新员工企业学习心得体会
  5. 自行车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探索论文
  6. 甜蜜爱情的浪漫句子
  7. 在企业中开展安全生产三个一活动的通知
  8. 诗歌比赛的演讲稿范文
  9. 苏东坡有趣的诗词
  10. 格林童话故事第:小羊羔与小鱼儿
  11. 给员工的国庆节短信祝福语
  12. 2018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作文
  13. 描写杜鹃花的优美句子
  14. 关于黄河的诗句古诗
  15. 形容生死离别的诗句
  16.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
  17. 第一次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散文欣赏
  18. 201年4愚人节祝福短信
  19. 爱的雪花飘满了冬季爱情散文
  20. 最新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范例
  21. 志愿者心得范文
  22.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疯狂岁月情感散文
  23. 2015年关于春天的谚语大全
  24. 描写女人的诗句
  25. 五年级语文《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教学设计范文
  26. 周一上班祝福语
  27. 《美酒》酒类广告剧本
  28. 三只小猪英语小故事
  29. 《血与火的洗礼》读后感范文
  30. 有关美好爱情的经典语句
  31. 音乐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32.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33. 五年级数学计算竞赛活动总结范文
  34.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征文3000字
  35. 劳动节国旗下演讲稿
  36. 从悲苦的人生到醉梦红楼散文
  37. 不同寻常的六一优秀作文
  38. 建筑工程监理的实习报告
  39. 《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范文550字
  40. 冯山《山路梅花》译文及全诗赏析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23 18:59:29
本页面最近被 87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云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35 分钟。
← 返回首页